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重生異能 重活不是重生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懸壺濟世

《重活不是重生》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懸壺濟世

剛開始,薑曉倩和牟曉玲還沒覺得有什麽異常,畢竟還有藥王坐鎮,千植堂現在開門診的中醫專家雖然大部分是中青年醫生,好歹也是經過藥王調教過的職業醫生,好歹有上百人隨時坐門診,好歹有數百人在住院部駐守,應對祁氏企業的職工和家屬,還有滇中本地和附近地區慕名前來就醫的患者問題不大。

這些本地患者和他們的家屬基本上都知道祁神醫的份,那麽一位大人,人家的事多著呢!哪裏有那麽多時間來千植堂坐門診?遇到了,那是運氣,遇不到也不能強求。更何況人家祁神醫還培養了這麽多年輕弟子,他那些年輕弟子的本領也不差。

反正,祁神醫不坐堂的況下,本地這些患者和他們的家屬對千植堂這些年輕醫生的要求也沒那麽高,普通病癥都能治愈,絕大多數疑難雜癥能夠治愈,大部分早中期的絕癥患者也能夠治愈。雖然沒祁神醫那麽神奇的治療效果,有一定的治療周期,但是人家收費合理,患者最終付出的醫療費也遠遠低於其他醫院,前來求醫問藥的患者和他們的家屬也該滿足了。

至於那些個被其他大醫院宣判死緩的重癥患者,還有特別古怪的疑難雜癥患者,絕癥中晚期患者,如果千植堂這些坐堂醫生都無能為力的話,那就自求多福好了。

想找據說能夠“生死人,白骨”的祁神醫親自給他們親自治療?嗬嗬,人家祁神醫本就不在滇中,就是在滇中,人家什麽時候能來千植堂坐診,你能不能排上號?那就要看你運氣好不好了。

坐鎮千植堂的藥王都已經說了,“藥醫不死人,佛渡有緣人”,生老病死本來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哪怕是神醫在世也不能逆天而行。

Advertisement

對於一些已經病膏肓、油盡燈枯的患者,還有那些已經被其他醫院治療到力耗竭的重癥患者,無藥可治的患者,藥王從來就不主張過度治療,他老人家也從來不親自出手參與診斷和治療,隻是在必要的時候指點指點那些年輕醫生。

有一些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所謂的過度診療是指由於醫生給予患者的醫療超過患者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的需要,給患者造額外痛苦與經濟上浪費的醫療行為。

那麽產生過度治療的主要原因有那些呢?發生在醫療機構方麵的問題有些複雜,暫且不去考慮,主要從患者自來分析,不外乎以下兩方麵的原因。

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患者本為了健康不由己。

比如,有患者有病求醫,覺得自己心慌難要死了,非常惜命,當時什麽也顧不得,隻要能治好病花多錢都沒概念了。小醫院信不過就跑到大醫院,經過一套檢查下來,心外科並沒有檢查出病因。出院時,去神經科治療,之後又是住院及一係列自己看不懂的檢查項目。幾天下來便花費了數萬元,最終被告知自己患的是更年期綜合癥,隻需要調養即可。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要盡孝道或者盡義務,這種況多發生的長輩和子上,或者是家庭上的況下,其他家庭員的認知。

比如,一個家庭的父母長輩得了重病或者是絕癥,隻要能給父母治病,花再多的錢,那些做兒的都心甘願。

有些有孝心又有經濟能力的子,覺得父母把他們養這麽大非常不容易,雖然得知父母的病繼續治療也沒什麽用,但總算是盡了做子的一份孝心,即便是父母在治療中死了,他們自己心裏也好些。

Advertisement

在他們看來,既然選擇來醫院看病,就要信任醫生,而自己又是個“醫盲”,醫生說什麽自己遵從就是了。隻要賬單中沒有明顯出格的況,他們都能接

一些家庭,如果是子中有人不幸患了什麽不治之癥或者絕癥,做父母的往往是不惜傾家產也要盡心竭力地求醫問藥,許多時候在外人看來本就不存在什麽理智。

遇到這些類型的患者家屬,有醫德的醫生最為頭痛,卻往往讓一些無良醫生和醫療機構趁火打劫,最後患者家屬麵對人財兩失的局麵,往往會對醫生產生種種怨恨。

這種怨恨很無厘頭,往往是那些按照患者家屬意,對患者實施過度的無良醫生和醫療機構不會有事,反而是那些有醫德的醫生背鍋。

這些年各地頻繁發生醫鬧事件,還有傷害醫務人員的惡案件,有些非常無辜的醫護人員已經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祁景燾從來就不是什麽職業醫生,對於醫生這個職業的理解更是有自己的見解,他可不會去遵從現代醫療行業那些用來約束有德醫生的條條框框,他尊崇的是華--夏傳統醫者古訓,

藥王和祁景燾本來就是一兩麵,他對於千植堂的醫護人員有自己的一套道德標準——懸壺濟世。

在祁景燾看來,醫生這一職業不是想做就能做的,要付出很多,在醫生的世界裏沒有失誤,隻有生命。

從古至今醫生都不是那麽好做的,古代的中醫也要勤學苦讀,要做到準無誤。古代的醫學並沒有現在這麽發達,但是古代的醫生也不是醫不好,在曆史上還是出現了很多名醫的,比如扁鵲、張仲景、華佗、孫思邈、李時珍、葉天士等等。

懸壺濟世這個詞懸一般都是形容醫生的,就是用來比喻醫生這個職業,在古代醫藥鋪還有掛上有懸壺濟世字眼的牌匾,為什麽會用這個詞來形容醫生,為什麽不用其他的呢?

Advertisement

關於懸壺濟世這個詞語還有一個小故事,傳說中在曆史上有一個壺翁的士醫生,這位醫生有一個特殊的習慣,就是在每次坐診買藥的地點懸掛一個壺作為標誌,至於這個人的名字就不知道什麽名字。

這位醫生坐診買藥從來不講價,但是這位醫生的醫相當的高超,治好了很多人。這位醫生還能準確地說出病人痊愈的時間,都非常的靈驗。每天診病的錢都有數萬兩,這些錢並沒有收醫生自己的口袋中,而是分給了窮人。

相傳這位壺翁曾傳給費長房岐黃之,在一本書上記載,費長房曾是一個位低微的小,他常常看到一個人在街上買藥,還在藥攤上懸掛著一個壺,等到晚上市場停市的時候,就會跳進壺裏。

老翁這一行為在人們散去的時候,本不會有人注意到。這一場景卻被喝悶酒的費長房看見了。

看到這個場景費長房就知道這個人肯定不是普通人,於是在第二天帶上酒禮前去拜訪,老翁看著前來的費長房就知道他知道自己的特別之,並且對這些本領非常的興趣,於是老翁告訴費長房讓他明天來。

費長房聽了老翁的話第二天便去赴約了,老翁帶著費長房來到了壺中。進到壺中費長房隻見壺中的場景異常的富麗堂皇,還有酒佳肴,於是兩人坐下來對飲了片刻便出來了。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壺翁找到了費長房,告訴他自己的真實份。原來這位老翁是一位神仙,因犯錯被罰到這裏來賣藥,現在事也結束了,自己也要回去了,還問費長房願不願意和他一起走?要是不願意就用酒告別。

費長房一開始就是對這些法很興趣,費長房想都沒想就要跟著老翁走。於是費長房與老翁一同進壺中的深山中修煉,老翁也毫無保留的將自己一的本領教給了費長房。費長房學之後,便回到了家鄉。費長房通過自己學習的本領治病救人,還能令人起死回生,造福了一方百姓。

這個故事也隻是民間流傳的一個神話故事,而曆史上是否真的有這樣一個人就不得而知了。據說曆史上真的有這樣一個人,是漢朝時期的一位醫生,有在門前掛葫蘆的習慣。後來人們也都跟著模仿,也就有了懸壺濟世一說。

那麽,費長房又是何許人也?

這位可是名列史冊的傳奇人,《後漢書·方列傳》就有他的事跡,講述的就是懸壺濟世那個故事。

而且,現如今在中州省駐馬店市平輿縣東和店鎮仙翁廟村西端,還有費長房的墓地。

傳說漢代學道仙的費長房雲遊四方,為民驅邪看病。一日偶經此地,涉葛水時將杖符丟失,為眾鬼所殺。

當地百姓,如喪考妣,將其葬於罹難之,並在附近的高建仙翁廟,世代祭祀。而其墓塚雖窪地但從未被大水淹沒過,堪稱奇事。墓塚於60年代被鏟平,90年代重修,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1998年拍攝的電視劇《東遊記》就有費長房的彩表演,如此一位有圖有真相的大能流傳下來的醫家古訓,作為古中醫傳承者的祁景燾豈會不尊崇?

當然了,祁景燾骨子裏就是一名傳統中醫師,他在尊崇懸壺濟世古訓的同時,在行醫過程中更遵循華--夏傳統醫家追求的“大醫”神,這在前麵章節已經有過詳細闡述,就不浪費讀者大--大們寶貴的金錢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