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女配是大佬[快穿] 第135章 民國舊影19

《女配是大佬[快穿]》第135章 民國舊影19

季復禮的假期只有七天,除去在路上花的時間,他在季家總共只待了四天。

季復禮離開后,衡玉一行人去上海的行程也提上了日子。

北平被邀請去的文人并不算多,有在學界鼎鼎大名者,有為報界先驅的兩位先生,還有近幾年在北平文壇風頭正盛的文人,總共接近二十人。

再加上陪同而去的,上海一行總共有三十一人。

距離火車到站還有半個小時,但已經到了不人,其中有一些人是特意趕來送行的。

和齊珂也在里面。

他們兩人過來送一位好友。

大家湊在一塊兒聊天,沒過多久,一西裝、溫文爾雅的莊子鶴就提著行李箱到了。

莊子鶴也參加過好幾次文人聚會,在場的人都認得他,紛紛打招呼,“莊先生。”

莊子鶴含笑,一一回禮。

有人問道:“莊先生,你與蘿夢先生相,不知道蘿夢先生有沒有被邀請前去上海。”

莊子鶴點頭,“也會一同前去。”

和齊珂對視一眼,都有些驚喜。

揚聲笑道:“那真是巧了,我與我家夫人對蘿夢先生那本《黃粱一夢》不釋手,早就想與先生結識一番,只是先生一直不參加文人聚會,我們也尋不到機會與先生認識。”

齊珂點頭,附和郁的話。

北平文壇出眾的作者并不多,齊珂算是其中之一。但所取得的績和關注,遠遠不如蘿夢,彼此結識一番對是有好的。

有人也道:“的確,我一定要和先生討論討論,設想的后世規章制度有什麼?”

莊子鶴失笑,心里也為季曼玉高興。

兩人聊天時,季曼玉很提及自己的過去,只是偶爾話趕話會簡單提到兩句。

Advertisement

莊子鶴知道以前一直待在家里,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再多的,其實就不打清楚了。他不是那種會特意窺探旁人私的人,行事落落大方、君子之風,只是不免更為心疼季曼玉,也希這一路上能多些朋友。

話題很快又跳到其他人上,莊子鶴站在一旁,目一直落在火車站口。看到那道悉的窈窕影時,莊子鶴臉上下意識出笑容來,“曼玉,在這里。”

又與其他人道:“蘿夢先生到了。”

在莊子鶴出聲喊“曼玉”這個名字時,郁就是一僵。

好歹也是兩年的枕邊人,郁不至于忘了季曼玉的名字。

悉的名字,《華》里與他形象相近的常夢,兩者撞在一起,郁心里逐漸升起一忐忑不安來。

齊珂對他前任妻子不是很在意,一時之間也沒多做聯想,瞧見郁走神,推了推郁,“走什麼神?”

現在是夏天,季曼玉穿著一,頭發已經燙過,上的氣質是沉淀起來的溫和。

快步走到莊子鶴面前,正要和他打招呼,余一掃,目頓時落在渾的郁上。

對上的視線,只覺得角更加苦了。他還沒想好該用什麼開場白打招呼,季曼玉已經輕飄飄將視線移開了。

時至今日,真的沒必要為了郁耿耿于懷。

過得好,就是對他最大的打擊和報復。

“久仰先生大名。”

“先生的小說當真是越寫越好,你的書我都看過,第一本小說還略有不足,但靈氣人。后來果真越寫越好。”

季曼玉道:“諸位過獎了。”

說話間,落后一些的衡玉扶著鄧謙文進來了。鄧謙文的份高,眾人很快又與他打招呼,場面很熱切,唯獨郁臉上一片蒼白,幾乎失了

Advertisement

瞧見他這般模樣,齊珂心中擔憂,“剛剛還好好的,現在怎麼回事,這麼涼。”

搖頭,心中五味雜陳。難以置信,難堪,不知所措……

也就只有他這個當事人才能深切會到此時的心

“那我們去和蘿夢先生問聲好吧。”

急聲道:“別去!”

齊珂正要問些什麼,就聽到不遠傳來火車鳴笛的聲音。

——在等待的過程中,火車已經逐漸靠站。

這時候,郁的好友笑著朗聲道:“子授,你不是要和蘿夢先生結識一番嗎,現在怎麼一直在后面不上前,再耽擱下去,我們可就要上火車去上海了。錯過這一次機會,下一次也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才能遇到蘿夢先生。”

這一番話出來,眾人的目都落在郁和齊珂上。

但當他們看到郁的臉,心里就有些納悶了,這副模樣瞧著不像歡喜的樣子啊。

其中最納悶的就是剛剛出聲的好友。

抿著,在眾人的注視下回過神,勉強扯出一抹笑容。

他還沒來得及說話,季曼玉已經落落大方笑道:“我與郁先生實則認識已久,兩年婚姻結束后,已是橋歸橋路歸路,郁先生這是不知道我的筆名,才想著與我結識一番。”

此話一出,眾人面面相覷。

那些知道郁事跡的,如郁的好友,如莊子鶴,頓時就想起了郁曾經在《新公報》上登報發表的離婚聲明。

莊子鶴在驚訝之后,心頭便漫上細細的心疼,扎得他一陣難

他不由自主上前一步,靠近了季曼玉。

當季曼玉詫異向他時,莊子鶴方才回過神,耳尖泛紅。他歉意一笑,移開目,卻沒有拉開他和季曼玉的距離。

Advertisement

“火車快要出發了,我們大家快些上車吧。”最后,還是郁的好友滿頭大汗,出聲給郁解圍。

季曼玉一笑而過,提著行李箱,和衡玉一塊兒扶著鄧謙文先生上了火車。

——

火車里的氣味不好,路況也很一般。到達上海時,即使衡玉一臉平靜,旁人也都能瞧出不是很舒服。

上海與北平不同,這里的街頭建筑、行人穿著登氣息更重。

下火車時天已經黑了,有專門的車子過來接他們,衡玉跟鄧謙文一輛車,靠著窗,一直在注視著窗外的流夜景,時不時與鄧謙文聊幾句。

車子駛了有半個小時,這才抵達上海大學,他們的住就安排在學校里面。

第二天早上,季曼玉他們被邀請去參加文人宴會,衡玉獨自一人坐黃包車、坐電車,把周圍都逛了一遍,還來到了上海最有名的娛樂場所百樂門。

這個地方從建起,就一直被上海人稱為“天上人間”“海上夢”。名媛喜歡來這里跳舞,富家權貴子弟喜歡來這里尋樂子,談生意的人也喜歡在這種氛圍下促大單子……

即使是以衡玉的眼,也得說它當得起“天上人間”四字,單是看門口的裝飾,就覺得氣派非常。

更何況這時候才是白天,百樂門最熱鬧最繁麗的場景,是在晚上才會出現。

在門口站了有一會兒,衡玉就轉離開了。

回到上海大學時,季曼玉和莊子鶴正好并肩從外面走回來,遠遠瞧去,兩人就像一對神仙眷一般。

衡玉沒有打擾,默默走進房間,將手上剛買的一沓報紙全部放在桌子上,從中出一份發行量不大的《滬市雜談》。

這份報紙在上海沒什麼名氣,發行量很小,衡玉找了三家報刊亭,才功買到這一份報紙。

沒細看報紙里的容,只是在尋找著夾間的尋人啟示。

很快,衡玉就找到自己想要找的容了。

有一則尋人啟示,尋找一名“李文權”的男孩,說他是在兩天前的早上八點,在百樂門附近丟失的云云。

“文權”這個名字,是衡玉和手下聯絡的代號。

前來上海的手下姓“李”,在“文權”二字前加上“李”姓,是讓確定手下的份。

“文權”這個名字出自北斗七星之一的天權星名。天權,在古代道教文化中又被稱為“文曲星”,衡玉分別從中取了一字,得到一個比較普通的名字。

兩天前,對應的是兩天后。早上八點,對應的是晚上八點再往前推一個小時,也就是晚上七點。

這條尋人啟示給傳遞的信息,其實就是讓在兩天后的晚上七點到達百樂門。

要做的很多事,都必須確保進行。就比如之前的青霉素研究,因此這樣的聯絡暗號很有必要。而且在這個聯系很不方便的時代,在報紙上用暗號聯絡,其實也不失為一種很便捷的方式。

衡玉已經得到自己要找的訊息,這才有心思隨意翻看報紙。

外面正好傳來談聲,隨后是門被拉開的聲音,季曼玉的形出現在房間門口。

“大姐,你回來了。”衡玉笑道。

季曼玉瞥了眼桌面上的報紙,“你出去了?”

“對啊,隨便逛逛,這里可是上海,難得來一趟不出門實在是太可惜了。”

季曼玉失笑,敲了敲的腦門,“又沒說不讓你出去。”走到床邊換鞋子。

為了好看,換了雙鞋底有些的鞋子,走了這麼久,腳就有些不了了。

衡玉趁熱打鐵,“我明后兩天還想出去,可能會在外面待得晚一些。”

季曼玉停下手上的作,“你要去哪?”

衡玉:“據說上海外灘的夜景不錯。”

“不然過兩天再去?明后兩天晚上我被邀請參加聚會不了,等過兩天我陪你去看。”

“自己去看有自己去看的樂趣,況且大姐你參加聚會,我自己待在住也沒事做。”

季曼玉想了想,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溫聲溫語道:“我們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的,你白天出去就算了,晚上出去我擔心不安全。”

衡玉再次檢討,是自己的錯,扮豬吃老虎太功了。

不過很快,就忽悠得季曼玉同意了這件事。

——

上午,艷高照。

衡玉再次出門,又將上海不地方逛了遍,還去百貨大樓給自己挑了一最新款的紅旗袍,等著去百樂門時穿。

離開前,衡玉余瞥見不其他款式的旗袍,想著季曼玉的洋,但幾乎沒穿過旗袍,就又停下了腳步,給季曼玉挑了兩套極適合的旗袍,讓可以在參加聚會時穿上。

隨后,衡玉又去了趟書店,給鄧謙文挑了好幾本在上海很火的小說,讓他空閑了能翻閱打發時間。

回到學校,衡玉先去敲了鄧謙文的門。聽到里面的應聲,才輕輕推門走進去,把手里提著的幾本書放到桌面上。

鄧謙文正在翻閱報紙,瞧見旁邊的書,立刻見獵心喜,把書從袋子里取出來,“你今天又出去逛了?”

“是啊,上海頗多有意思的東西。”衡玉莞爾。

“難得出門一趟,就該多出去走走。”看到臉上笑容這麼燦爛,鄧謙文也笑了起來,又問過吃飯了沒,得知衡玉已經在外面吃過,鄧謙文就招呼來下一盤圍棋解解饞。

圍棋傷神,衡玉和鄧謙文下完一盤棋后,臉上就出了幾分倦神頭瞧著比他這個上了年紀的老人都不如。

鄧謙文心下一嘆,歉意道:“是我疏忽了,你剛從外面回來,應該好好休息才是,快些回去歇息吧。”

衡玉也沒多待,起回房間。

回到房間時,季曼玉已經提前回到了,正坐在椅子上整理明天的演講報告。

上海大學的教授得知就是寫出《黃粱一夢》的作者蘿夢后,盛邀請上臺做一番演講,聊一聊對未來的期待,鼓舞鼓舞上海大學的學子們。

這個理由,季曼玉實在不好意思拒絕,便應承下來,現在正在抓時間為明天的演講做準備。

聽到推門的靜,季曼玉從書案中抬頭。

衡玉從袋子里取出旗袍,遞給季曼玉。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