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女商(大清藥丸) 第167章

《女商(大清藥丸)》第167章

但有便宜干嘛不占,于是趕點頭。

“謝謝”兩字還沒說出來,蘇敏懶懶散散地繼續道:“不過眼下戰事快結束,地茶貨大有前途,安慶義興茶棧如今可不止八百兩銀子價了哦。”

林玉嬋小小的“哼”了一聲。

就知道沒那麼容易。

蘇老板資財過手,豈肯原樣奉還,必定是要從其中薅一圈羊的。

問:“要多錢?”

蘇敏低聲輕笑,又拉過的手,親一親手背。

“本舵主管不得那麼多蒜皮。”他目炯炯,擺著架子說,“明天你去和他們談。談出多,算你本事。只是別忘了,船十點鐘準點出發。你要是耽擱了,自己找地方住,我只能回程再來接你……”

他想了想,將手指放里,輕輕咬一口,很記仇地補充:

“徐建寅徐公子,應該會收留你的。”

-----------------------------

-----------------------------

桌上的懷表滴答響。安慶義興茶棧的兩個負責人——劉大膽和李鐵臂,并排坐在茶桌一頭,警惕地看著桌上那枚不斷走的懷表。

安慶沒開埠,上一次有個洋人傳教士誤城里,還是十幾年前。洋貨自然屬于稀罕,這懷表更是工細作,鍍了銅,渾金燦燦。聽說調校得準了,可以跟紫城里的銅壺滴分秒不差。

表盤上的指針緩緩移,指向早晨八點十三分。

茶座另一頭,穿青長衫的年輕姑娘神態溫,然而語氣沉穩,甚至有些強勢迫人。

Advertisement

“這里是博雅公司的基本資料和客戶名錄,這是商標和樣茶。兩位還有什麼問題嗎?”

兩人相互看一眼,又看看桌上蘇敏的手寫便條,猶豫著搖搖頭。

劉大膽:“都……都說清楚了。沒有問題。”

便條里說,允許他們易茶棧。底價一千兩歸公,余下的歸他倆,算是補償他們這麼多年投會務、堅守崗位之高尚

價位,請和這位博雅商貿有限公司的林姑娘詳談。

劉大膽和李鐵臂,聽名字就不是什麼正經商人。兩人窮苦人出,日子過不下去,年紀輕輕投綠林,手上都有人命。原先歸屬天地會兩湖分舵,也小打小鬧地造過幾次反,所幸腦袋還安穩地豎在脖子上。

造反費命,吃的是青春飯。兩人過了三十五歲,便被組織安排養老,經營安慶義興茶棧,一個管前臺,一個管后勤,給后浪們提供一個歇腳、躲藏、打探報的地方。

不過自從太平天國運席卷長江沿岸,沿途吸收各路逆匪,天地會兩湖分舵的組織架構支離破碎。安慶又被清軍和太平軍反復爭奪,安慶義興茶棧早就了孤島一座,三年了沒有同袍上門,兩位反賊賣茶賣了個寂寞。

兩人商量收拾東西跑路,又放不下兄弟義氣,猶猶豫豫好幾個月,一朝被蘇敏接管,終于不再是孤軍戰。

而且這位廣東金蘭鶴還很有人味,沒要求兩人繼續無腦造反,也沒有要求產業充公,而是讓他們安穩過日子,定期上繳利潤即可。

而且今日,更是來了個背景神的小姑娘,提出溢價收購茶棧,還給他們錢!

Advertisement

兩人一開始是不信的。從沒見過年輕子做生意。雖然講話講得條理清晰,猛然聽不出什麼破綻,但那“上海博雅”,畢竟看不見不著,不敢輕信。

誰讓這世道艱險,坑蒙拐騙的人太多了。有那慣騙裝作富商,天花墜一通吹,忽悠人把辛苦經營的事業拱手送人,轉手就拿錢跑路,司都奈何不得。這種事在坊間流傳得不,且版本多樣,不由人不警覺。

劉大膽和李鐵臂經百戰,到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角,第一反應是警惕。

“所以,”劉大膽著手腕,試探著套話,“以后茶棧的利潤就給姑娘的博雅公司?我們生意照舊?”

“而且要直接接我指揮,為上海博雅收購優質安徽茶,篩檢、倉儲、運輸,都由你們負責。而且義興的會務也不能荒廢。每次義興船靠港,如有指示,你們還是要履行會務責任。”

林玉嬋飛快說完,看一眼桌上懷表。八點二十七。

李鐵臂訥訥問:“如果……如果小人不答應呢?不賣呢?”

“那麼一切照常,”林玉嬋隨和地一笑,“兩位就繼續……不掙錢唄。偶爾給人指指路,也是很清閑的。”

對面兩個賣茶的退休反賊有點冒犯。

“我們還是在掙錢的……”

“以兩位的能耐,完全可以賺更多。”林玉嬋取過紙筆,開始計算,“目前貴號的主要業務,是在安徽鄉下收購茶,賣給加工商,利潤空間薄弱,而且由于太平天國戰事,生意范圍也局限在方圓五十里,很局限。如今有一家位于上海的可靠加工商直接和你們對接,不用擔心銷路,利潤麼,我覺得至可以在一年之翻兩倍吧。

Advertisement

“兩位現在的薪水,蘇老板給多,每月五兩銀子?嘖,真摳門。不過好在也沒什麼活干,這錢等于白領。我依舊給兩位五兩銀子。等茶棧開始穩定盈利,可以按比例再談傭金。兩位商量一下,如果答應,半年薪水三十兩,算是簽約獎金。”

看人下菜碟,說話不怕得罪人。反正這兩位在當初蘇敏收購茶棧的時候,已經被狠狠打過一次。現在知道背靠天地會,肯定不會翻臉。

對這種習慣得過且過的叔伯大爺,不能順著他們細水長流,就要打斷他們的慢節奏,把一個嶄新的生活圖景懟到他們眼前。

三十兩銀子獎金,相當于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兩位大叔總不會不心吧?

當初他們吃糠咽菜、東躲西藏的造反,圖的不就是能過上這樣的日子嘛!

林玉嬋想得

可出乎意料,說得越是頭頭是道條理清晰,對面兩位退休反賊的神就越是顧慮,最后李鐵臂的眼中甚至明顯出現了提防的神

“姑娘……給我們一人三十兩,就想讓我們轉讓茶棧?”

林玉嬋:“……”

總算后知后覺地明白了,自己在這兩位眼中,到底是什麼定位。

“所以,兩位覺得……我在吹牛?之后會賴賬?”

對面兩位趕搖頭擺手,“不敢不敢。我們自然是相信姑娘的,洪順堂同門嘛,怎麼會騙人,哈哈哈。”

“哈”得很勉強,明顯誠意不足。

林玉嬋微微垂眸,意識到自己有點失策。

陸民風本來就比沿海保守得多。按照在上海時的習慣,一開始就先發制人,試圖用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博聞強識,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用能力來彌補別的劣勢。

卻不曾想,這個策略在安慶適得其反。對陸的保守民眾來說,一個單的年輕子,就和小孩一樣,本來可信度就存疑,不能算一個大寫意義上的“人”。

越是顯得機靈,越是讓人覺得該提防。

類比一下,如果一個七歲小孩突然找上門,話里話外顯得聰慧超群,開口就是上千兩銀子的買賣,正常人的第一反應也會是騙子,肯定有大人在背后控。

雖然荒謬,但這是當前大多數人心目中固的偏見。

應該藏鋒,扮個樸拙的無知,慢慢跟兩位大叔周旋才是。

沒那個時間,也也沒有重來的機會。

八點四十五。林玉嬋快速估算,從此到碼頭,再坐接駁船登上娜的甲板,至得預留四十分鐘。

還有三十五分鐘的時間,給這兩位頑固退休反賊徹底洗腦,說服他們,自己并不是騙子。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