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地上一團青煙,火`藥味彌漫開來。一塊地板被子彈崩飛,碎木濺。
那幾個捋袖子的連連后退,尖一陣。
林玉嬋昂然抬頭。
義興商會雖然是合法組織,畢竟沾了義興的關系網,這會館里頭,上上下下,也就藏了十幾條洋槍吧……
當然藏得很,不像在茶館里那麼隨意,一般兵搜不到。
林玉嬋特地從暗柜里找出一桿壯的筒子槍,而沒用自己練了的德林加1858。直覺告訴,這些烏合之眾不敢真的拿扛子彈。挑一桿大槍,更能嚇唬人。
不太練地填子彈,撥弄保險栓。
果然,眾人嚇壞了。
還真會使那槍!
商會里怎麼會備槍!
本來就是借著人多勢眾,才敢上門欺負人。沒人跟有深仇大恨,誰樂意做那試槍的靶子。
人群如退的海水,依依不舍地向后挪了一步,接著又是一步。
幾個聞訊而來的天地會里的六排十排小員,此時悄悄踅過來想幫忙。林玉嬋使個眼,讓他們候在里面。
一個弱子持槍算自衛。再多幾個大漢端著槍出來,就是反過來耀武揚威了,反倒讓己方沒理。
林玉嬋朗聲道:“西貢路七號博雅商貿有限公司,系合法注冊之外洋貿易商行,本人是大東兼總經理。各樣文件在工部局均有據可查。我從商三年,蒙各位友商抬舉,做個小不起眼的商會理事長,不礙大伙的事。商會立倉促,未曾詳報各位鄰里知悉,是我們疏忽。往后大伙抬頭不見低頭見,各自留點面子,往后日子還長著呢。”
在黑黝黝的洋槍陪襯下,這番話顯得格外以理服人。
“暗娼”之類的謠言不攻自破。福州路上哪個鶯花能有這種談吐和氣質?
但民眾還是驚疑不定。有人互相討論:“人能注冊公司?”
有人啐道:“可不是!租界歸洋人法律管,什麼做不得!”
在許多傳統中國人眼里,怪陸離的租界像一塊毒瘤,腐蝕著原本秩序井然的中華大地。時髦子公然出茶館麻將館,際花將衫改得格外窄,人不顧家,跑到工廠去賺錢……都是租界里傳來的洋場習俗,經年累月,把整個上海、整個江南的風氣都帶壞了,實在可惡可恨。
卻有大膽的,躲在人群里質問:“租界里是洋人法律,讓子注冊商戶也就罷了,可這畢竟還是中國,還是大清地界,小娘子你也還生著黑頭發黑眼睛,何必生那崇洋外的心?洋人允了的,就一定對嗎?小娘子,老朽年長,奉勸一句,做個中國人,別做那辱沒祖宗的事。你有家業有錢財,這是好事,找個機會給家里男人打理,強似你出來拋頭面,惹人嫌!”
這人自以為十分苦口婆心,敢對著槍口跟人講道理,實在是維護道德之先鋒楷模。
此言一出,引發一派贊同。
先前那小販也讓步,尖聲道:“好啦,別弄得這麼劍拔弩張的,像什麼樣子!我們不報,你把洋槍收起來!”
林玉嬋心里冷笑,說得好像這些人砸門罵人都不存在,是先尋釁滋事似的。
依舊握著槍,朗聲道:“自古天下之事能者居之。做生意賠錢的男人一抓一大把,有誰規定男人不許做生意了?我規規矩矩清清白白的進貨簽單,一點一滴自己賺家,和那些在家里辛苦紡織刺繡的人們,又誰比誰差了?諸位覺得人不能掌管商鋪,不能管著男人——這話不用教訓我,不如先去北京城,問問那些貝勒王爺,當今太后是不是英明圣斷,他們愿不愿聽的話?”
若在平時,萬不敢朝著一群愚昧暴民大放厥詞。但今日于優勢一方,對面的人面帶怯意,再不趁機傳播點“真理”,白瞎了手里的槍。
說前幾句的時候還有人不以為然。忽然話鋒一轉,拉了當今太后下水,一群人的臉齊齊變了。
“你你、你大膽……”
“怎麼,我說得有錯?那敢問這位先生,您覺得我哪句有錯?您難道覺得,當今太后并非英明圣斷?還是覺得,底下的王爺貝勒不該聽號令……”
那被點名的道學先生捂著心口,嚇得。
“你……你自比太后,是何居心……”
林玉嬋余一掃。洋人巡捕已趕到門口。
商會會館的選址不是隨便找的。特特選在了租界方面越界筑路的一塊地皮——法理上仍然屬于大清,地價低廉,但實際管轄收稅都已經由洋人代管。過得三年五載,這塊地方多半就會被上海縣放棄,默認為租界的一塊新區。
所以今日聞訊趕來的,是洋人巡捕,不會因為提兩句太后就抓人。
林玉嬋迅速放下槍,整理出一副害者面容。
會館里其他人友商此時也已重整旗鼓,指著領頭民眾的鼻子鳴冤屈:“強闖民宅,毀人財,看巡捕把你們都捉了!出去!出去!”
一群烏合之眾,大多是聽說“商會里藏暗娼”,這才義憤填膺,跟過來凈化風氣。眼看暗娼沒找到,倒被個正規商人嚇唬了一通,眼下還驚巡捕,頓覺十分無趣,一邊咒罵,一邊往外走。
林玉嬋腳踢開地上掉的一塊磚,半閉眼,手掉額角的汗。
總算走了……
幾個聲音在耳邊響起:“蘇太太,不能讓刁民就這麼走吧?”
林玉嬋猛睜開眼,喊道:“對啊!”
邊都是些經百戰的生意人,遇事懂得多想一步。
商會初,就有人前來鬧事,不殺儆猴一番,日后難立威信。
仔細辨認那洋人巡捕的面孔,大膽迎了上去:“威廉警。”
待要打招呼,又猶豫了。租界巡捕惡名昭彰,辦案隨意,常把看不順眼的百姓拖到巡捕房私刑。租界的理事衙門更是擺設,有時候斷案全憑洋人喜好,當事人本沒機會開口。
要借助這樣惡劣的勢力嗎?
隨后橫下心。這些惡民來打砸的時候可沒顧著律法,擺明了把往死里整。若沒端著槍出來,此時怕是已被游街示眾,拖去衙門了。憑什麼還著他們能不能得到法律的公正對待?
“威廉警,”擺出個可憐的小婦人樣,用英語控訴:“這些人無端尋釁滋事,打砸我這個正規注冊的商會,還辱我名聲,說我是`。”
威廉警見了,先是熱地一笑,然后舉了舉帽子。
“噢,這位太太,我記得你。”
約莫一年多以前,威廉警在值夜時接到報案,說虹口地方有間民宅里傳出槍聲。趕到時,闖的三個惡徒已經被打死,居住在宅子里的“華人夫婦”被迫開槍自衛,嚇得不輕。那年紀小的太太只穿了睡,裹著丈夫的風,瑟瑟發抖的姿,威廉警還微有記憶。
當然,讓他記憶更深的,不是那華人太太的梨花帶雨模樣,而是那家人為了息事寧人,給巡捕和包探們賄賂了好些銀鈔,請他們幫忙收尸善后。
縱然洋人巡捕月薪厚,威廉警那天也小小發了一筆財,于是對這對富裕慷慨的華人夫婦格外印象深刻。
今日陡然又見故人,威廉警眼前立刻添了金濾鏡,心知大約又有錢財上門的好事。于是對林玉嬋笑容可掬,問候了兩句。
他忽然住口,注意到林玉嬋發間的小白花。
“噢,請容我表達我誠摯的哀悼之意,”威廉警想起那溫文儒雅、又懂規矩的華商,驚訝地說,“您的丈夫是什麼時候……”
“我來晚了。”一道溫和清澈的聲音橫空進,蘇敏匆匆大步而來,“看樣子已經解決了,阿妹?……啊,威廉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