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重生異能 國色生香 第121章 121

《國色生香》第121章 121

恭王大婚后, 四月底, 宣德帝突然在早朝上與臣子們商議,他要北伐遼國,奪回曾經屬于中原的幽云十四州。

殿下的文武大臣皆是一愣, 這次的震驚比正月宣德帝提出伐晉時更勝,畢竟晉國只是大周北面的一個小國,如顆小小的鴿子蛋,但再北面的遼國卻是一塊兒大石頭, 且遼國草原廣袤駿馬群, 騎兵所向披靡, 大周, 能打得過人家嗎?

宣德帝也沒想一下子就滅了遼國, 他只想先把幽云十四州搶過來。伐晉之前, 宣德帝對北伐遼國并無信心,但韓達、郭驍等將領一戰便斬殺三萬遼兵, 足以證明大周將士并不輸給遼國,宣德帝便有了底氣。

“眾卿說說,遼國可伐不?”坐在龍椅上,宣德帝看著底下的臣子們問, 特別是武那列。

文臣以宰相為首,武以樞使為先,然而樞使曹瑜卻眼觀鼻鼻觀心,沉默不語。

曹瑜后,殿前司指揮使郭伯言, 亦是沉默。

宣德帝皺了皺眉,就在此時,郭伯言后,品級僅次于他的殿前司都虞候程翰突然出列,朗聲道:“皇上圣明,我大周將士剛剛攻下晉國,士氣正盛,此時北伐遼國,必如破竹之勢,一舉收復幽云之地。”

他一出聲,大多數武都附和起來。

宣德帝胡子,笑著轉向文臣。

宰相徐巍低著頭,上次伐晉他都不同意,雖然宣德帝打了一次勝仗,但這次北伐遼國非同小可,他還是不支持,只是,徐巍早就看了,龍椅上的帝王武斷專制,一旦決定了什麼就再也聽不進去旁人的勸,既然說了皇上不聽,那他何必再多討皇上的嫌?

宰相不開口,大多數文臣跟著垂頭不語,二皇子睿王回頭看看,出列道:“父皇英明,遼國派兵支援晉國遭慘敗,后再未出兵,定是畏懼我大周軍威,敵軍士氣低迷我軍軍心大振,正是發兵的絕佳時機。”

Advertisement

宣德帝頷首。

中書舍人范平也附和道:“睿王所言正是,值此之際,我軍乘勝追擊,伐遼便如探囊取。”

“好一個探囊取。”郭伯言站在原地,側首,笑著對范平道:“遼國鐵騎一兵可抵我大周十數步兵,范大人將伐遼說的如此簡單,想來是竹,已有克敵良策,既如此,不知可否說給我等聽聽?”

范平不過是看宣德帝的心思,出來說點討皇上歡心的話,如今被郭伯言一個猛將詢問戰,登時僵在了那里,白皙的臉龐一會兒紅一會兒青的。郭伯言見了,遞給范平一個武將蔑視,然后出列,拱手道:“皇上,書生意氣說來簡單,然戰場千變萬化,若無必勝把握,萬不可輕易出兵,伐遼之事,臣懇請皇上從長計議。”

是,大周打了一場勝仗,將士們正高興呢,但他們高興的是立了功勞可以得到朝廷犒賞了,如今皇上未犒賞三軍,卻要三軍繼續攻打強敵遼國,將士們只會抱怨,如何能有抗敵的氣勢?為宣德帝的心腹重臣,郭伯言知道宣德帝現在最想聽什麼,但他不能眼睜睜看著皇上犯錯。

宣德帝角的笑容消失了,換個人出來反對他,他都不會像現在這麼不悅,可郭伯言是誰?郭伯言是他一手提拔出來的,怎麼能跟他唱反調?

“朕既然決定北伐,自有必勝把握,卿無需多慮。”宣德帝平靜地道。

郭伯言一聽,默默退回原地。他已經盡了忠臣的本分,再說,便是愚鈍了。

們支持他,文臣們一個個都跟啞了似的,但不說話就是默認,總之他的北伐之計算是得到了文武大臣的贊。宣德帝笑了笑,道:“既然你們都贊,那……”

Advertisement

“父皇,您若出兵,此戰必敗。”

一道清越的聲音突然傳來,其言犀利,如盛夏之夜一道突如其來的雷鳴,震耳聾。文武百齊齊抬頭,想看看是哪位王爺如此膽大包天,竟然敢說皇上必敗,然后他們就看見三皇子趙恒站在大殿當中,仰頭直視龍椅上的帝王,背影修長拔,恍似黃山之巔不畏風霜的一棵青松。

所有人都震驚了,難以置信過后,各有所思。

楚王皺眉看著自己的親弟弟,不懂向來不問政事的弟弟為何一開口就說那麼難聽的話,在他看來,這次父皇決定北伐再英明不過,弟弟張口就咒父皇打敗仗,父皇生氣罰弟弟怎麼辦?楚王是又著急又擔心,咳了咳,頻頻朝弟弟使眼

睿王面無表,心里卻樂開了花,老三與大哥是一,現在老三怒了父皇,一旦父皇責罰,大哥必然會出來求,那時父皇能不遷怒?雖然一次小小的不快不會改變什麼,但能看見老三自找麻煩,睿王便覺得很爽。

兩個王爺一擔心一幸災樂禍,樞使曹瑜、殿前司指揮使郭伯言以及宰相徐巍、副相陸詢等人,卻都不地看著平時神仙一樣獨來獨往的壽王爺,好奇壽王爺接下來會怎麼說。

“壽王,何出此言?”

好好的心被親兒子一個“必敗”毀的一干二凈,宣德帝臉沉了下來,肅容質問道,憤怒的同時,心底亦有一不忍。老三說話結,如果可以,宣德帝不想兒子自取其辱,可眼下這種形,他又必須問個清楚。

趙恒看著自己的父皇,緩慢而堅定地道:“原因有四,其一,犒賞未發,將士不滿。”

郭伯言點了點頭,就算兩場戰連著打,前面伐晉的犒賞也應該先發下去,將士們拿到好,才更愿意為朝廷效命。說句難聽的,百姓使喚牛種地,犁完一塊兒地還得好好喂一頓,牛老實,喂一頓可以湊合用,將士都是人,人心好利,沒有好就不愿意干活,著去了,打得也不盡心,戰場可不比耕田,一個疏忽便是慘被。

Advertisement

“其二,路途遙遙,長途跋涉,將士疲乏。”

使曹瑜微微頷首。北伐遼國,要翻過一座太行山,將士們已經打了四個月,急需休整。

“其三,酷暑時節,不利作戰。”

宰相徐巍面贊許,兩國發兵,天時地利人和都得考慮其中,不給犒賞將士不愿打,這是失了人和,遼國占據山脈險要易守難攻,這是沒有地利,盛夏酷暑便是缺乏天時。

“其四……”

“夠了!”宣德帝突然喝道,瞪著下面的結兒子道:“幽云十四州乃我中原之地,如子之于父母,大周百姓人人都盼朝廷早日收復失地,幽云黎民飽之苦,歸心似箭,朕伐遼是民心所向,待幽云十四州歸我中原,朕自會犒賞三軍。壽王才學過人,有這吞吞吐吐的功夫,不如為朕寫篇北伐遼國的檄文。”

吞吞吐吐……

眾臣倒吸一口冷氣,誰人不知壽王有口疾,至今不敢公然議論,皇上卻當著滿朝文武的面狠狠地撕開了壽王從未愈合的傷疤。壽王反對伐遼,皇上卻壽王寫討伐遼國的檄文,無異于又在傷口上灑了一把鹽。

親弟弟先得罪父皇再被父皇訓斥,楚王無法責怪父皇,卻不了弟弟當朝辱,不知不覺握了一雙鐵拳,就連之前幸災樂禍的睿王,都面,走上前去拉他傻得可憐的老三。趙恒卻在睿王靠近之前,轉自回了文之列。

皇上的親兒子都被罵了,文武百誰都知道皇上心意已決,再沒一個敢出言反對。

散朝之后,宣德帝曹瑜、郭伯言等人到崇政殿商議伐遼戰策。

趙恒與暫且被宣德帝冷落的文們一同往外走。

“今日王爺所言,字字珠璣,微臣自愧不如。”宰相徐巍故意走得很慢,別的臣子都走遠了,他才跟在趙恒后,用只有兩人能聽到的聲音道。壽王所憂,亦是他所慮,但他卻沒有壽王的膽量與懷,敢為朝廷頂撞皇上。

他微微低著頭,眼睛看著前面壽王的袍,然后就見壽王不緩不急地離去,對他的贊譽,未作任何反應。徐巍慢慢著已經走遠的壽王,他微不可查地搖了搖頭,天妒英才,若壽王沒有口疾,倒是……

可惜沒有如果,徐巍慨嘆一聲,朝中書省那邊去了。

紅日西垂,趙恒回了壽王府,服也沒換,直奔書房。福公公一直跟在王爺邊,雖然沒有上朝,但他從別人口中聽說了王爺被皇上當眾掃了面之事,知道主子現在正在氣頭上,他一個字都不敢多說,屏氣凝神地在書房外間等候。

后院,宋嘉寧聽說王爺去了書房,猜到有大事,便繼續坐在海棠樹下納涼,等著王爺忙完了過來用飯,可是一直等到夜幕降臨,前院也沒有任何靜。宋嘉寧突然不安起來,以前就算王爺忙,也會派人告知的。

宋嘉寧派劉喜去看看,劉喜出自壽王府,與前院的大小太監都

劉喜去了,可是前院空的,一片雀無聲,只有侍衛宗擇守在書房前。發現劉喜,宗擇遠遠地比劃了一個手勢,劉喜心中一凜,忙去回稟王妃,低聲道:“王妃先用膳吧,王爺今晚有事,應該不會過來了。”

宗擇的手勢是說,王爺生氣了,而劉喜記得清清楚楚,上次王爺生氣,還是小時候與頑皮的四殿下打架,因為四殿下故意學他結結地說話,年的王爺氣得,將自己關在房間,整整一個月都沒出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