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奮鬥在新明朝 第196章 奇妙的人際關係

《奮鬥在新明朝》第196章 奇妙的人際關係

想明白了大致如何行事,李佑略略安心。他這次遇到的事涉及大權力之爭,還死了六個監生,與以前遭遇過的所謂難題相較,有著的差別。雖然他不清楚這場爭鬥發展到了什麼地步,是前戲階段還是已經赤膊相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必須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既然那個不懷好意的人驅趕他去找許尚書求救,那麼以常理推之,必然對此有了什麼準備。說不定他前腳剛進吏部或者許府,後腳便有各種謠言滿京城。

所以許尚書見不得,他只能去找都察院趙憲長或者兵部盧尚書求得庇護了。二者之間,還是左都史行事比較方便。

定了目標,李佑仍然依照原有行程,從禮部西而行,去位於城西的都察院。

朝廷的核心要害中,閣、中書、六科等直機構在紫城裡的午門之、奉天門之外,而部院、都督府等重要外朝衙門多在紫城外南方的承天門與大明門之間(即天安門廣場和周邊)。唯有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法司特殊,安置於西邊較遠,並不在皇城一帶。

路上李佑忽然又發現自己還是心慌的莽撞了,導致思慮有些不周全,險些忘了最關鍵最要的地方。

所能拜見的三個大佬中,許尚書是什麼立場?盧尚書是什麼立場?趙憲長又是什麼立場?天子和太后之間,他們是中立的還是偏向哪一方?

Advertisement

這個問題不搞清楚,貿然投上門去,恐怕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如果他們彼此之間不是一夥的,人微言輕的自己更要謹慎,免得出現什麼行爲藝

於是李大人再次逡巡不前,細細琢磨了半天,倒也琢磨出一番道理。

趙憲長是蘇州府吳縣人,盧尚書是蘇州府虛江人,而聖母皇太后也是蘇州府人。在地域觀念甚重的時代,到了正二品這個無限接近於國朝文頂點的層次,真會有如此巧合麼?

又想起一個人來,便是他的老上陳大人。許尚書將視若子侄的陳大人外放,天下之大何不可去,偏要去蘇州府?這也不見得是巧合罷。

還有太后的族人錢皇商…一個可以是巧合兩個可以是巧合,總不可能三個四個還都是巧合。

若不是巧合,那麼真相只有一個,朝中這三位各有特、或有三朝元老的資歷、或有風憲首領的清、或有天下第一部要權以至能與閣老相抗的人,八同黨,至不是對頭,估計是偏於太后這方的。

如果李佑有選擇立場的資格,心裡還是比較傾向於天子的。畢竟未來屬於天子,忍得幾年打,總有出頭之日。何況以國朝傳統,之前歷代沒見過太后可以專權的。

但到了這個份上,他有選擇立場的資格嗎?他也是蘇州人哪他是被許尚書越級提拔過並舉薦坐監的他給盧尚書贈過“誰挽長江一洗放天青”之詞,他是盧府三公子的妹夫他深參與過趙家的家務事給二老爺找回了後人香火。

Advertisement

所以他必須無原則無節的跟著大們站臺,不然他所有的基就會瞬間崩塌。大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李大人無奈苦笑,人際關係就是這麼奇妙。本也沒想刻意如何,可是結的人一環扣一環,不知不覺間也了這個圈子的最最最外圍。

然而他自己卻始終懵懵懂懂的沒有意識到這點,甚至沒往這方面想過,只認爲自己運氣好外加頭腦聰明,所以能左右逢源,所以能同時打通這麼多家權要人的關節。

有時候還天真的沾沾自喜,覺得自己沒有門庭出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好事,畢竟一張白紙好作畫,可以憑著自己的機智去選擇靠譜的後臺和道路。不會因爲一個天生固定的背景例如老師或者家族之類的倒黴了就被牽連(方孝孺的十族表示很無辜)。

但幽默的現實卻告訴他,小人在大場面上永遠沒有選擇的資格。只能說,李佑那兩輩子小門小戶出的眼界和侷限一覽無

如果丘機沒有路過牛家村…如果李衙役不去結陳知縣…大概李佑從開始蓄意討好陳知縣的那一刻,已經註定了這個命運。雖然當時李小弟的野只是爲了不挨知縣大板子,有個穩當的公門飯碗。

宿命吖,李大人又一次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人在江湖不由己”這八個被唸叨到俗爛的大字的含義。

Advertisement

翻閱史書時,總是嘲笑那些不識天時、沒有眼的蠢貨。現在看來,那是因爲自己在局外站著說話不腰疼,能青史留名的有幾個是蠢貨?大約是明知如此,不得不爲爾。

京城副本不好刷…李大人思維發散起來越想越多,不知不覺在九月深秋冷汗連連。確實不好刷,只遇到這麼個破事,什麼都不掌握,僅僅在腦中思索一遍就耗死了兩章的腦細胞換更大的事,那簡直要想死人哪。

至此李佑便下定了決心,速速將眼前事低調的理了,然後低調的坐監,低調的肄業,低調的外放…去那天高太后遠的地方當個作威作福、出門八擡、前呼後擁的低調幸福地方。高調是要死人的,那六個蠢監生就是殷鑑在前。

對了,還是想辦法回蘇州的好,當初朝廷有過優惠政策的,經巡檢改雜職的員可以不用遵照“不得在本省及本鄉五百里”的規定。

正作白日夢的李佑又忘記了,小人在大場面上是沒有選擇權的…

其實話說回來,李佑固然遇事靈活巧變,但也常常是被應付。從子上依舊是個保守謹慎易自滿,進取心不強,不敢鋌而走險的人。能當到七品,也是一遭遭的事把他出來的(誰讓他是主角)。

他父親於這個境地,說不定先一咬牙,再一咬手指頭,也寫上一封書,至於容支持誰無所謂,反正是賭運氣。隨後便揣兩封書,殺奔承天門外西邊的長安右門,敲擊設立在那裡的登聞鼓。

拼上流放充軍直接將事往最大里鬧,往九重裡鬧,以此去博一個前途,正應了富貴險中求此句。但李佑做事風格不會這樣。

計較已定,李大人的坐轎重新揚帆起程,一路再無礙,直達都察院大門外。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