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奮鬥在新明朝 四百五十六章 希望渺茫

《奮鬥在新明朝》四百五十六章 希望渺茫

面對這個明顯的爭鬥焦點,假如放在從前,李大人必定瞻前顧後,能躲就躲,若非被強行推出去,不大願意主惹事

。畢竟那時他總將自己視爲無浮萍,不想去承風吹浪打

但是現在,他沒有退之心,反而想要迎難而上。一方面,有基就有底氣,最差也有金書鐵券保住家;另一方面,在地方正印位置上錘鍊了一年多,養出了出世進取的子和心態。用他對長公主的玩笑之語說,這個天下,有誰比他眼更長遠?

走出兵部大門,李大人涌起了“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豪。奪取這個功與否,就相當於是他的春闈大比,喪失這個機會,自己終生無打破橫在頭頂上那面無形的天花板。無論如何艱險,人總要做一點自以爲正確的事

離開兵部,李大人又向南進禮部,目標自然是儀制司員外郎朱放鶴先生。

朱部郎見了李佑大喜道:“賢弟何時回京了?今晚我做東道痛飲一番。”

李佑連忙搖手,“今晚不行,我還需去拜訪些老大人。”

放鶴先生會意道:“原來如此,賢弟回京選,正值要時候,自然無心縱,醉翁之意不在於此也!”

“聽說聖母下詔廷辯廷推,在下前來討教一二,這究竟是如何儀式,也好有備無患。”

朱放鶴想了想道:“其實就是變樣的廷推罷,只不過允許你們幾個當廷自陳而已,你不是上次經歷過麼。”

朱放鶴說的,就是李佑前年神乎其神的將王啓年幹掉後取而代之的那次廷推。

李佑苦笑:“那次真是稀裡糊塗的,不知怎麼回事就中選了。廷推究竟是什麼狀況還真不清楚,願借貴大明會典一閱,我仔細研究研究。”

Advertisement

朱放鶴起去了別,不多時拿著一本書冊回來,遞給李佑道:“此乃大明會典其中某卷,有廷推事項,自己回去看罷,不要損壞了。”

李佑謝過,又閒談幾句,訂下後約便告辭了。他沒有就此回家,繼續在六部、通政司裡轉了一圈,拜訪了幾個還能說得上話的人,都是做分票中書時有過來往的。

等結束行程,天已經是黃昏,李大人施施然回了家。用過晚飯,又去了建極殿大學士許次輔府上拜訪,並得以被傳見。

還是在那間書房,以前無數次被深夜傳召見面謀的地方。許次輔略帶疲憊的靠在竹椅上,對李佑點頭示意。

李佑想道,如今許次輔也算自己老師的老師,又是位在中樞參預機的大學士,很有試探價值。便大膽問道:“以老大人所見,晚輩今次事可能爲幾何?”

“你指的是五品檢校右僉都使、提督五城兵馬指揮司?”許次輔淡淡的反問道。

李佑第一次聽到這個職的正式名稱,連忙記在心裡,既然從大學士口中說了出來,多半就是最後的定案了。

“我不太主張你參與的,事又怎樣,不事又怎樣?即使選了,在如今這個朝局下,很可能也是麻煩的開始。當然,我並不反對你去爭,只是要告訴你,你別太過於看重此事,因爲上了廷推,我覺得你選希實在不大。”

李佑不服氣道:“一也無麼?”

“如果是聖主特簡或者部推,都還可以運作,但是廷推…你未免樹敵有些多了。六個大學士中,肯定有四個要否掉你,有了這個風向,別人沒必要去得罪人,也就順大勢而爲了,你怎麼可能選?前年你被廷推爲分票中書那樣僥倖的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Advertisement

見李佑默然不語,許次輔又開導道:“你京之前,爲了這個職的前三次廷推,選的都不是你,只是不知爲何聖主留中不發。這次照葫蘆畫瓢,你們當廷自陳,估計還是走過場,又怎麼可能會變選?且打起神,京中如此多職,不了你的位置,這點你大可放心。再說袖手旁觀也未必是壞事。”

閣如今是三足鼎立,首輔徐閣老和武英殿大學士彭閣老爲一方,次輔許閣老與文淵閣大學士楊閣老爲一方,文華殿大學士袁閣老與東閣大學士金閣老爲一方。

對此李佑長吁短嘆,別人或許有得罪一方的,但好歹還保存了另兩方臉面。只有自己同時與兩方惡,在廷推這種看人數的場面,其他人不願同時得罪四個大學士的況下,自己就會很吃虧啊。一團和氣、八面玲瓏這兩個詞,果然有其

從別人裡聽不到好消息,李佑可以不在意,因爲還有許次輔這個最的靠山可以指。但從許次輔這裡也沒有得到好消息,他就真有些失了。

授予職有三種途徑,特簡、部推、廷推,他原本以爲歸德長公主遊說過太后,便可以大功告,自己就等著上任了。

即使錢太后礙於臉面,不願特簡,那也可以用正常的部推,通過吏部左郎中和趙天把自己選上去,只要太后裝糊塗不否決就可以。

但李佑沒料到太后居然下詔廷推,他今天轉了一圈打探消息,到如今越來越不樂觀,發現自己的願真有極大可能落空。

還能指誰?歸德長公主作爲靠山,是不能公開幫忙的,在廷推那種場合,侷限很大。

最後李大人慨道,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一個人在困難時所能指的,最終還是自己。

Advertisement

不過李佑有一點始終沒有想明白,太后既然已經下詔廷推了,但爲何一個月三次廷推,卻將結果都留中不發?

回家睡覺,一夜無話。次日李佑坐在堂上發呆,不知該幹什麼好。正打算出去與左鄰右舍認門時,突然有監到門傳話,歸德長公主召見他。

這倒也在李大人預料之中,千歲殿下走之前,答應過促他擔任這個“檢校右僉都使、提督五城兵馬指揮司”。結果事似乎一團糟,以歸德長公主的個,肯定要當面說清楚,不會心虛的避而不見。

青天白日朗朗乾坤,又不打算做什麼兒不宜的事,所以李佑沒什麼顧忌的被領進十王府歸德長公主宅邸前殿。

就像第一次見面時那樣,李佑隔著大理石屏風一本正經的與千歲殿下對答,傳出去人挑不出什麼理。只是所有監宮都被趕了出去。

屏風後沉默半晌,冒出一句話:“你還是放棄罷,不要再參與了。”

李佑當即不愉道:“你我來,就是爲的這句?使一名監傳話足矣!我可以告訴你,我認定的事,說什麼也會堅持到最後。”

其實李大人上這死不認輸的神很可貴,是功的一大要素。許多人都覺得他運氣好,但在很多件事上,如果連堅持戰鬥到底的勇氣都沒有,又哪來的運氣和轉機?

長公主當然知道,夫對這個可以晉清流的檢校右僉都史有多麼,所以沒有爲李佑的無禮而發怒,耐著子解釋道:“這件事一開始是我想的簡單了,只當是普通的職銓選。卻沒料到母后的心思很深,連我也騙過。”

李佑沒好氣的不屑道,“還能有什麼心思?朝臣們都看出來了罷?無非就是將這件事當做朝爭手段。”

歸德長公主繼續很剋制的說道:“我可以告訴你,母后如今確實是一門心思要革易朝局。三次廷推檢校右僉都使的結果都留中不發,我已經盡到了最大的努力。”

李佑覺得自己的口氣有些不對,即便事不順也不可拿長公主胡發泄罷,萬一惹得大發雷霆,又將這座華麗的屏風推到碎掉也怪可惜的。便了幾分嘆氣道:“多謝殿下,我心領了。”

“母后表面上是對我相讓,但我肯定還有些作,只不過等待時機而已。無論如何,目的必然是藉此機會爲勳戚鼓勁,同時打擊文臣聲勢。有這個前提,母后絕對不會讓你這個大名鼎鼎的文臣出任檢校右僉都使,爲此甚至可以不惜代價,我一時也無可奈何。”

李佑疑道:“除了我之外的待選,聽說兩個是勳戚方面的人選,那還有兩個是文方面人選,聖母又是如何保證廷推時讓屬意的人選?那麼多朝臣不是能輕易縱的。”

“這就不知道了,母后絕對有後手,不過連我都沒有告訴。若一個本來爲了抑制勳戚不法而設立的職,最後落到勳戚手裡,這對當前局勢和人心將會起到很微妙的作用。”

李佑最後問道:“那你希選?”

歸德長公主很誠實的答道:“如果你不行,那麼我自然期待勳戚一方得勝,不然文勢大難制。不過你放心,即便你做不了檢校右僉都使,我也可以給你一個很好的職。”

又一個許諾給他位置的,看來他還真是不愁嫁,李佑苦笑幾聲,上放了狠話,“不要說男人不行,不到最後,鹿死誰手尚不得知!”

他越是多方瞭解,越覺得這水越來越深了,而且那太后真是發了狠。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