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六十八章 辭?辭職?
最近這幾天,京師場最大的話題只有一個,就是宮中文淵閣中空出的那間屋子。
次輔這個位置沒有敢想的,絕對是在文華殿大學士袁閣老與武英殿大學士彭閣老之間產生。其餘依次遞補後,六個宰輔中就會空出一個排名最末的東閣大學士位置,這纔是熱議的對象。
目前天下督中,沒有特別拔尖可以直接閣的,所以這次閣估計還是要從六部尚書裡選。
吏部、刑部、禮部三個尚書資歷稍弱,都是近三年才履任的,而工部地位又太低,以工部尚書閣聽起來像個笑話。議來議去,只有戶部晏尚書和兵部盧尚書兩個人各方面都比較合適,爲大熱人選。
不過看勢,人選要等到天子回京後,才能塵埃落定。
此外還突然出了一個比較奪人眼球的消息,李佑上疏辭職了!算算日期,距他廷推得這才十天時間…
那日久違的李大人回到的朝堂上,表現依舊奪目。他又是搬出祖制,又是以退出相要挾,連助紂爲禍朝綱都罵出來了。最後付出了三年俸祿(一品的)的慘重代價,這纔將職抓到手裡,可謂來之不易。爲何十天後又上疏請辭?
不得不說,李佑作爲一個名人,奏疏在傳遞過程中,從通政司到文書房,有太多因爲好奇而翻看得了,這又不是疏,所以傳出消息實屬正常。
與軍、災一樣。員請辭的奏疏到了宮中。無論是留也好,準奏也好,一般都必須要有明確的硃批。因爲這關係到國家機的無故障運轉,含糊不得,不能裝糊塗留中不發。
國朝史上,對員請辭奏疏不管不顧不聞不問的天子只有一位,以荒廢政務出名的神宗皇帝,那時候閣殘廢到只有一個首輔葉向高。
麥承恩知道太后籌謀和在意的是什麼,提督巡捕五營就是老人家心中的大計。所以他慌里慌張了慈聖宮,要將李佑奏本呈給錢太后。
那錢太后最近對政務心灰意懶。不大喜歡閱覽枯燥無味的奏章。這次打開奏疏,又看到開頭李佑的署名,頓有點煩,又合上奏本。問道:“什麼事?你說李佑要辭?”
麥承恩便將奏疏大約意思複述一遍,強調了李佑與提督巡捕五營不肯兩立的決心,最後道:“李佑辭,閣不敢擅專,故請聖裁。”
錢太后沉不語片刻。若準其辭,後果其一將是又讓李佑揚名了,可想而知,外面只怕要傳起“李大人高風亮節不權勢主避位”之類令人作嘔的說辭!
其二,如果有心人故意煽,說不定又要引起文質疑。就像廷推時險些鬧出文銓選全軍覆沒、只剩兩個勳貴候選的醜聞。當時文們簡直就要像火山一樣了。
這次若有人在其中引導,難保不會讓文們形“文臣被罷退,還是要提拔重用勳貴”的不良印象。
反過來,錢太后又想象了一下不準李佑辭的況。
李佑這次辭的理由是朝廷本意要事權歸一,不能先後出現兩個提督。如果不接李佑辭,那麼任命提督巡捕五營的事就要多些波折,不然李佑還會繼續反覆辭職的。
而且李佑之前上過另一個奏章,要裁撤中城兵馬司,由兵馬司總院代行其責,這隻怕也是李佑開出的條件。雖然這本辭奏疏中沒有明說。
錢太后當即可以斷定,李佑的本意絕對不想辭,這只是要挾手段而已。什麼兩個提督不可兩立,都是藉口,他不可能真的不要職。
以一般思路考量。李佑肯定留下了妥協餘地。李佑如今有名有利,沒有將自己置於險地不留後路的必要。換句話說,他不會行險一搏。
錢太后當即想到,這個餘地八就是“裁撤中城兵馬司”。比起罷設提督巡捕五營,裁撤中城兵馬司,將中城事權由李佑直管,是個較爲可以接的條件。這中城兵馬司,似乎是可有可無無足輕重。
要不要接?正當錢太后斟酌時,卻聽宮門監稟報道,歸德千歲帶著聖外孫進宮謁見。
“傳。”錢太后諭示。
不多時,歸德長公主笑容滿面的親自抱著不滿週歲的兒上了殿。
錢太后暫且放下心思,手將外孫接過來逗弄。對這個樣貌漂亮的外孫頗爲喜,時有含飴弄孫之樂。
之前宮中十幾年未聞嬰啼,按著老說法這不是什麼好事,國運不足時纔會如此。此言顯是不值一駁,不過錢太后時常召外孫宮,未嘗不是抱著以此彌補氣運的念頭。
關鍵是外孫兒雖然隨母姓,但不是朱家直系子孫,與將來的皇位毫沒有關係,可以毫無顧忌的寵而不必提防和擔心什麼。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話說李佑上了辭職疏後,便閒了下來,這天準備領著一雙兒去逛城隍廟的廟會。
剛行至前庭,便見朱部郎風風火火的前來拜訪,道:“都在傳言你做不下去了,要辭。這是真是假?”
貴客到門,李佑只好將不不願的兒哄了回去,又將朱部郎請堂中,“在下並未辭,只是辭職而已。”
朱部郎疑的反問:“辭職?”
李佑強調道:“是的,辭去了提督五城兵馬指揮職務而已。”
朱部郎恍然大悟,“原來你還是在文字中留著後路!我說以你的秉,費盡力氣纔到手的職,怎能說丟就丟去了。我是聽通政司文書說的,想必是他翻看奏本慌里慌張的,弄錯了你的意思。”
朱放鶴算是明白了,李佑的職全稱是“檢校右僉都史、提督五城兵馬指揮司”,前半段是銜,後半段是差使。
而李佑辭去的只是後半段差使,所以做辭職,不辭,不知怎的以訛傳訛了辭。就算辭去了差使,李佑還是檢校右僉都史,清流的名依舊留著。
對李佑而言,這就是退“半”步海闊天空。
朱部郎笑道:“沒了差使,檢校僉憲就是個虛銜,你心裡還是捨不得辭去實權的罷?這種半吊子辭,走還留的,聖母不會準奏的。你要辭,聖母說不定敢下狠心絕了你這個後患。”
“不管準不準,有個聲響也好。不然總是留中不發,我怎麼去開局?”李佑有竹道。
他相信,錢太后經過斟酌輕重,並顧及影響,肯定不會準奏辭職。
錢太后的大局是提拔勳貴勢力,無緣無故罷黜他李佑將在輿論中對大局起到負面作用。他李佑又不是默默無聞的小人,廷推靜那麼大,至今才十日時間,餘波還沒有完全消除乾淨,太后應當不會冒險。這也是他目前似乎唯一可以倚仗借用的勢。
再說他開出的條件其實很簡單,罷設提督巡捕五營,一看就是漫天要價。真正的落地還錢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中城兵馬司而已,不至於讓錢太后接不了。
只要太后老人家在前一封被留中的奏摺上,硃批一個準字,那就一切大吉了。
萬事開頭難,有了中城兵馬司留下的人手和地盤,就有了基,也就擺了一窮二白的局面。免得只掛著空殼,讓巧婦也難於無米之炊,這纔是他李佑最本的目的。
朱放鶴想起了什麼,捧腹大笑,“我忽然覺得,你真辭去差使也很好!當一個專職的大號史,才能讓你心無旁騖的本演出!不知爲何,說實話我有點期待太后準你辭職。”
面對友人的調笑,李佑苦笑幾聲。
都察院中,除了左都史、左副都使、左僉都使算得上坐堂長,其餘右字頭系列史和十三道監察史都算是外差。
以十三道監察史爲例,一共一百多個,在國朝也算聲名赫赫。但他們真正的威懾力不在於言可以風聞言事,皮子很多時候都是虛的。
監察史的真正威懾力在於,他們主要任務其實是擔任各種外差去巡視、督察各地方各衙門甚至各軍隊。比如清軍史、巡關史、督糧史等,大的有巡按史、放賑救災史。
此時,監察史往往就是俗稱的見大一級欽差份。這樣的安排,自然也是出自國朝制中以小制大的思想。
嚴格來說,巡總督這些也屬於外差範疇,不過已經逐漸固定化爲封疆大吏職了,李佑的提督五城兵馬司就是類似的一種。
沒了外差,只剩史銜,那真是渾只剩皮子的“言”了。倒也確實可以發揮李佑的最大特長,說是本演出也不爲過。不過李佑目前又不是“意見領袖”,只能說有爲“意見領袖”的潛質。
李佑無奈搖頭道:“那是不可能的,除非聖母老糊塗了。”
此時忽見家人領著位吏部差役匆匆上堂,那差役稟道:“李大人!你的奏疏被宮中準了,詔旨到了部中,請你去領旨!”
李佑心頭一喜,看來錢太后很知趣的批下了前幾天被留中不發的那封奏請。又想起什麼,很驚訝的問道:“裁撤中城兵馬司是吏部職責,本領旨作甚?”
吏部差役莫名其妙,“什麼裁撤中城兵馬司,聽說是大人的請辭疏被準了,所以請你去領旨。”
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高陽得到了改變命運的機會.高陽沒有猶豫緊緊的抓住了它!通過在倆個時空間的物資交換,高陽成了有錢人改變了自己和家人的平淡生活."最想要什麼?"高陽笑了笑說道"我不想統治世界,我的願望就是和心愛的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一個平凡的人改變自己命運的故事.
男女主雙潔姚瑤穿越了,變成了村裡傻妞姚二丫。破屋爛床,窮苦無糧,但父慈母善,姐姐彪悍護短,弟妹呆萌純良。一窮二白有何懼有手有腳還有腦,財源自然滾滾來極品親戚一籮筐姚瑤的原則是,小女子動口也動手毒舌把人懟吐血,出手就打沒商量一手種田,一手經商,家人和美,小日子過得溫馨愜意。剛及笄便有媒婆踏破門檻,姚瑤隻一句“嫁人是不可能嫁人的,我要娶夫”給打發了乾凈。誰知第二天竟真有人主動上門求入贅。
本書發生章節缺失問題,請大家在站內搜索《丑女種田:山里漢寵妻無度》觀看相同內容 又胖又傻的醜女楊若晴在村子裡備受嘲弄,被訂了娃娃親的男人逼迫跳河。再次醒來,身體裡靈魂被頂級特工取代,麵對一貧如洗的家境,她帶領全家,從一點一滴辛勤種田,漸漸的發家致富起來。在努力種田的同時,她治好暗傷,身材變好,成了大美人,山裡的獵戶漢子在她從醜到美都不離不棄,寵溺無度,比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好多了,豈料獵戶漢子不單純,他的身份竟然不一般。
集中西醫術於一身的楊雲過勞致死,不想卻穿越成了膽小懦弱的大涪帝國十三皇子。楊雲:既然上天讓我將你的生命延續下去,那就轟轟烈烈地活一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