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奮鬥在新明朝 四百九十六章 認清大勢

《奮鬥在新明朝》四百九十六章 認清大勢

四百九十六章 認清大勢

李大人與工部的人不是很,對方冒出這一句,他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想了想實在判斷不出對方意圖,所以隨便支吾幾句就走人了。

接下來他又去了兵部,在這裡辦事很順利,尚書高升大學士,兵部裡氣氛自然不錯。

提督五城史的關防印信在他上次到兵部索要之後,已經鑄造好了,只等著任職者來取而已。此外又商定了從京營調撥一百軍,在五城提督史衙署聽用。

辭別時,聽到兵部員說“袁閣老朝思暮想的意前進一步,這次卻又被彭閣老擋住了,甚爲巧妙,李大人沒出力罷。”

李佑不知說什麼好,怎麼人人見了他都要提上一句,傳到滿天飛舞的謀還能謀麼?

本來他想著別人察不到他的心,故而默默無聞的充當幕後英雄,沒有功快,但貌似事態有點相反。

問題出在哪裡?那新寧侯的不至於如此不牢靠,導致將底細都泄出去罷?李大人始終百思不解,滿腹狐疑的又去了吏部辦事,順便到文選司左郎中那裡閒談幾句。

果然,又見左郎中笑道:“袁閣老這一記悶挨的不輕,必定是你所爲。”

在泛泛之的人面前,李佑不好多說什麼,但與左郎中關係不同,便嚴肅的問道:“左部郎是從哪裡聽說的?”

左郎中對李佑的一本正經表頗爲納罕。“隨口說笑而已,怎的如此認真?”

說笑?李大人很奇怪,反問道:“如此事。也能胡說笑?”

左郎中解釋道:“你還不知道?上次皇極門早朝,我等六部屬在一閒談,語及今次閣之事,有人戲言,雖無憑無據,但知必是李僉憲所爲。

Advertisement

我等問其原因,他說閣變的好盡歸於你。滿朝看去,只有你最得利,如此還需要什麼證據?但憑心證也是你弄其事了,別人誰能閒得費這心。這話在六部之間傳來傳去,當個笑談而已,你何必較真在意。”

這個…知曉況後的李大人無語凝噎。朝廷中永遠不缺聰明人啊,就這樣全無證據的胡猜也能猜到真相。

回想起來,話說本次閣變,可以總結爲三件——

第一件。盧尚書力晏尚書閣。他李佑在中樞有了新靠山極其得利;第二件,徐首輔與彭閣老決裂,他李佑的死對頭遭到削弱。相當得利;第三件,年事已高的彭閣老超過袁閣老擔任次輔,爲許閣老復職埋下伏筆。他李佑還是得利…

這三件事,涉及立場各不相同,別人有可能在其中一件上得到好,但要在三件事上全都得到好的,貌似除了他李佑一個再無別人。

而且第一件和第二件都是他李佑藉著廷鞫名義公開促的,但次輔位置易手這件卻讓朝廷諸君莫名奇妙。找不到來龍去脈,只有彭閣老投靠了太后這麼一個很值得推敲的理由。

所以別人閒談說笑時。也就順便將第三件事扣向李大人頭上了,反正李大人已經幹了兩件,不差再多上一件。況且他與彭、袁二閣老關係都很惡劣,也不在乎多這一件。

至此李佑總算明白,原來工部和兵部的員都是抱著談笑的心態與他戲言,倒他如臨大敵一般胡思想了半天。

李大人突然神容凝重起來,對左郎中說:“你們所猜得不錯。彭閣老擔任次輔,確實是在下說服了太后所爲,沒想到輕易被你們看了,何以自。”

Advertisement

左郎中哈哈大笑,“戲言就是戲言,茶餘飯後徒增笑耳,你胡承認也不了真。”

李佑也相對而笑,一直到出了吏部,他的笑容才漸漸收斂起來。通過這個說起來像虛構、其實是真實的戲談,他覺似乎悟到了什麼,不站在道邊上陷了沉思。

最近的這段時間事順利,一切照著自己所預想的發展,自家表現也很突出,但極必反四個字果然意境深刻,居然出現瞭如此勢。

這種勢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從表面上看只是玩笑,此外沒有什麼,暫時也不會產生威脅。

但無論如何都被惦記、躺著也中箭,這便了一個無所遁形的人,在政爭中將是極其悲催的。等若是你在明別人在暗,最起碼失去了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的能力。

繼續往深裡挖掘,這個勢又是很微妙也很危險,能出現這種玩笑,那也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纔是真正值得重視之

戰勝了人,也連帶製造出了這種勢,不能不警惕。就算能戰勝所有對手,但只要忽略大勢,最終還是必敗無疑。

古往今來多英雄豪傑縱橫無敵,可是目短淺幾分,就要以悲劇收場。如楚霸王項羽,此人能夠敵得過天下之人,但卻敵不過天下之勢,一連數年幾乎戰無不勝,然而最後卻自刎烏江。

想到這裡,李佑暗暗做出了決定。

近一個月時間,因爲許次輔丁憂去職,他一時間中樞無人,無法在京師場穩穩立足,所以不得不竭盡全力借用形勢,屢出奇兵不停策劃各種謀。在帶來碩後果的同時,這超常發揮也對朝廷上下諸君形了極大的衝擊力…

Advertisement

如今不利形勢得到扭轉,盧老大人順利了第四號武英殿大學士,預計和許閣老的盟友、文淵閣大學士楊閣老可以互爲臂助,而他本人也該稍稍遠離朝堂了。

所以重新擔任五城提督,又被免掉朝參也未必是壞事,既不用離開京師場,又可以實現與朝廷之間的緩衝,專心於本職即可。

自此李大人便拋開朝堂之事,再也不管朝廷中的是是非非,全心投了提督五城史衙署建設。

提督五城史衙門和絕大多數都察院外差一樣,採用的是獨制,衙門裡堂只有主一人,不設屬部只有吏員辦事。從巡到巡按,莫不如是。

接近月底時,宛平縣送來了四十差役、兵部調遣來了一哨軍,吏部劃來了十名吏員。一時人手齊備,房屋也打掃清潔,錦衛留下的詔獄監牢甚爲堅固,仍舊可以繼續使用。只有圍牆還在施工,但衙署已經可以開張了。

崔真非和周杰希兩位師爺閒置月餘,也終於重新有了用武之地,一個負責文書和獄案,一個負責承發和錢糧。

李大人向京師宣佈本衙門開張,儀式地點並不在衙署這裡,而是頗爲與衆不同的。

九月二十九日,是朝會之日。凌晨天氣已經微微寒冷了,朝臣們起牀後紛紛出了家門向宮城彙集。

矇矇亮,很多朝臣在上朝路上看到一道新的風景線。

街面上出現了一支普通而又不普通的隊伍。有一對紅漆木前導,二十差役前擁,四十軍後呼,有馬車一架尾隨;中間是一頂四人擡大轎,還有壯士二人手持青羅傘蓋隨左右,垂下的流蘇絛飾在晨風中微微飄

說它普通,這要放在府縣十分不稀奇,親民的威風出行差不多都是這樣的,甚至猶有過之。很多擔任過地方的朝臣見這支隊伍,不由得記憶起了自己當知縣時的青蔥歲月…

但不普通的是,這裡是天子腳下的京師,宰輔出行儀從也絕對不會有傘蓋當頭,以及不會有如此多差役軍前呼後擁。

於是乎一個早晨,李佑便讓京師場紛紛曉得,提督五城史衙門開張了!

按照詔令定製,李佑花了將近兩個時辰才繞著皇城巡視完,午時回到衙署。用完飯食,又開始思慮下一步作。

一般新設衙署的最大問題就是職權劃分。朝廷詔令所規定的只是個大概方向,細分還得靠實踐中索並奏請朝廷批準。

例如朝廷允許提督五城史衙署擁有收詞訟和審理之權,但能判什麼等級的案子,那還得與刑部協商清楚。是依照巡城史慣例,只能判決田土婚姻契約錢債等民事案件和杖刑以下刑案,還是擡高等級,可以判決一百杖以下案件?

李佑知道,從現有秩序中重新劃分出新的權力邊界,那就要同時與上司和下屬對接好。

巡城及兵馬司系統的職責及其細碎,外五城三十六坊,涉及到城市管理幾乎無所不包。若只論主要職責,他這個提督五城史衙署所管可以分爲兩大部分,一是治安刑名二是街巷渠管理,向上對應刑部與工部。

但與上司對接之前,還得將部關係理順了,纔好有底氣的與上司協商明白。

提督五城史衙署按照朝廷的定義,是下轄五城兵馬司,節制五城巡城史,共計十個單元,這可真是不

還要注意的是,對五城兵馬司與巡城史是有區分的,一個是下轄,一個是隻是節制。

這些關係慢慢理順是需要時間的,李佑不慨道。接手一個新設衙門沒有任何前規,一切都須得自己去開創,堪稱任重而道遠哪。

他隨即下達了第一道命令,傳五個兵馬司的五個指揮到提督五城史衙署相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