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明官 第116章 祖師爺方應物

《大明官》第116章 祖師爺方應物

方應還等著張竹繼續說下去,但張竹卻就此收了口。兩人互相瞪了半天,方應才疑的問道:“你的話說完了?”?

“袁大人代的話,就是這些,在下已經全部說完。”?

方應還等著下面待自己應當如何做,或者給自己許諾點好,卻沒想到就此戛然而止。?

等回味過來,方應便發現原來這袁指揮就是含而不的展示一下自己的而已,並以此警示自己。?

況千變萬化,各種細節也是雜無章,袁大人更不可能算盡人心,哪怕是對萬通這樣淺薄的人也不可能算到。?

所以他只抓住一個要點,不管別人搞什麼鬼,只盯住關鍵人就行了——你方應自己掂量好輕重,看著辦罷。?

不得不說,袁指揮做事手段比萬通老練的多了。最後,方應別有深意的對張竹道:“勞煩你向袁大人回話,只說我要探視父親,還他高擡貴手。”?

張竹想不明白方應話裡意思,不過他就是個來回傳話的,聽不聽得明白無所謂。?

次日,方應出門。到了前廳,卻見有個綢緞袍子的人,正在和黃掌櫃說話。旁邊站著位十六七歲年紀的小娘子,一淡綠,長得倒也齒白脣紅,水靈靈的。?

看到方應,那人便上前來,拱拱手道:“這位可是方公子?在下敝姓一個江,在崇文門開一家酒樓。聽聞方公子高義,願贈送婢妾一名服侍左右,還笑納。”?

方應心裡很清楚,這絕對是萬通派來的。因爲現在萬通還不便親自面,所以纔會委託了別人代爲贈送。?

但無論如何。他不能收,收了就欠人,而且等於是平白招一個間諜在邊,說不定就會惹出什麼意想不到的麻煩。?

Advertisement

此時那子也福了一福,滴滴道:“見過公子。”?

聽在方應耳朵裡,發現帶點京師口音,便問道:“你可是京師本地人?”?

子前來的江員外在旁邊答道:“這也是窮人家好兒,只不過養不起了,在下便收來贈與方公子。”?

方應故作無奈道:“若是京師人。在下便不敢要了。”?

江員外問道:“這是爲何?”?

方應娓娓而談道:“在家鄉時,聽前輩們介紹過,在京師決不可納了京城本地人。原因有二,一是京城本地人親戚衆多,猶自喜歡攀結。若納了一個子。父母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輒都來打秋風,實在吃不消。?

二是京師人不離開京城,納了京師本地子後,有朝一日若要離京,人家就要天天哭鬧,又有衆親戚齊上陣著你放了,最後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有這兩條引以爲戒。所以在下是萬萬不願意收取京師子的,還請回罷!”?

江員外呆了呆,沒想到方應信口就謅出這麼一大篇議論,貌似還很有道理的樣子。自己實在不好繼續。?

只得打個哈哈道:“方公子真乃有心人也,但傳言誇大其詞,未可輕信,不能以偏概全。所以方公子暫且放心收下罷。”?

還真跟牛皮糖一樣甩不掉了。又不好嚴詞拒絕,方應偶然瞥見邊的方應石。突然有了主意。?

他對方應石道:“上次你打退匪類,救了我一命,但我還沒有獎勵過你什麼。今天就算巧了,藉此機會將這子獎給你!”?

方應石聞言現出幾分喜悅,這子好像長相還不錯。?

江員外臉輕輕一變,就是那子也臉大變,委給方應也罷了,但可不想委給隨從之流!?

Advertisement

“既然方公子實在不屬意,如此在下便告辭了。”不等方應石表態,江員外帶著那妙齡子都起匆匆告辭了。?

他們真害怕,假如方應一個興起,要將子轉贈給手下僕役,那就真白白浪費了。?

可算將他們打發走了,方應鬆了一口氣,別人上門送禮,收下難,拒絕更難,想不傷臉面的拒絕難上加難。?

不過他卻發現方應石幽怨的子背影,看起來很傷,便出言安道:“放心,這是他們有眼不識金鑲玉,天下好子千千萬,以後我肯定爲你尋找一門好親事!”?

隨後方應要往北城而去,因爲那個“忠義書坊”開張,請他去捧場,地點就在北城。?

所謂西貴東富北酸南匠,其中北酸就是指的北城讀書人多。容納幾千監生的國子監就在這裡,而且順天府府學、京縣縣學都在北城,所以才北酸。?

這個忠義書坊開在北城偏西地方,倒也是很合理的。但方應要過去的話,道路就實在遙遠了,浙江會館在京城最東南,去一趟北城,來回怕不得二十里路。?

所以方應他咬咬牙,下狠心在會館門口僱了一頂轎子,然後坐著轎子去北城。?

按著地址到地方,果然看到一個熱鬧去,張燈結綵且不提,遠遠便聽到紅鞭炮放的正響亮。?

這是五開間的大門面,很是氣派,門前聚了不人。方應石上前去,找到貌似管事的,報上方應名號。?

便有位三十餘歲的文人從門面裡出來,迎上方應道:“在下就是姚謙,方朋友大駕臨,敝蓬蓽生輝!”?

原來這就是今日正主,不像是商家,倒更像是讀書人......方應想道。?

Advertisement

不過他說的都是客套話,方應還了禮:“也算是同鄉人,姚先生何須客氣。”?

原來這姚謙是浙江衢州府龍遊人,距離嚴州府淳安縣很近,衢州和嚴州就是鄰府,在京城這麼遙遠的地方,兩地人認爲同鄉也不爲過。?

這也是方應肯出來捧場的重要因素,出門在外,同鄉之間互相幫襯都是理所應當的。?

但與淳安不同的是。龍遊習氣類似於鄰省徽州,出外經商極多,姚謙就是一個例子。?

此時京城印刷業遠不如南方南京、蘇州、浙江、福建等地,姚謙就是看準了商機,攜帶大量雕版和一批練工匠,準備在京師大展拳腳,開了這間忠義書坊。?

方應與姚謙彼此見了禮,也算認識了,便一起向門走去。從外面就能看到五開間的大門面。門的空間大小可想而知。?

方應站在中廳,環顧四周,讚歎道:“在下從未見到過如此恢弘的書坊!姚先生真乃大手筆也。”姚謙心裡得意,但上連連謙遜,正應了他的名字。?

話說這邊接待完方應。姚謙正要暫時告離,去接待別人,卻又聽見方應道:“滿眼都是經史子集,竟然如此齊全,實在有。不過在商言商,姚先生爲此定然花費不菲罷,不想賣點別的麼?”?

姚謙愣了愣。沒想到這方應心思還活泛,於是便低聲道:“實不相瞞,各種佳人話本志怪小說也是有的,只是今天沒有擺出來。以後都在裡面那幾間柱子後襬放。”?

方應看去。果然見到有個角落空的,只是被柱子擋著視線,方纔沒有注意到那裡。?

不過方應仍啞然失笑,“姚先生你誤會了。在下不是指的這些,只是偶然有所。告訴你一門賺錢買賣。”?

對這話姚謙是不信的,他三代家傳的刻書印刷買賣,在這方面什麼不知道?就是連下流誨婬的書籍也是印過的。?

方應笑道:“今年會試才過幾個月,姚先生何不把會試試卷收集起來,刊刻書,發行於世?”?

姚謙聞言眼前一亮,這好像很有意思。方應瞥了他一眼,心裡有數,看來這姓姚的也不是不靈的人,不愧是善於經商的龍遊人,便繼續說:?

“如今天下承平日久,讀書人越來愈多。讀書所爲何事?不就是進學、科舉,最後做麼。姚先生將最新試卷合印籍,舉子們肯定想要買回去揣一番。位居京師,就是有這地利之便。?

最好還要加上主考點評之語,或者大家評論,那樣士子更是要看,不如此如何揣流行文風??

價格可以定的貴一些,讀書人比百姓要有錢,非看不可的獨家東西,肯定要掏錢買的。?

先做出一本會試合籍,向全天下去賣,如果賣得好,日後還可以花樣翻新,出各種不同類型的時文選集,將文章組合書去賣。”?

原來還有這樣的天地......姚謙彷彿看到了新世界,聽得心澎湃,對方應作揖道:“教了!”等直起子,他又苦惱道:“在下初至京師,如何能有通天的門道去拿會試試卷?”?

方應就等這句話,包攬此事道:“在下可以去試試看,不過不敢作準。”?

姚謙大喜,“只要方朋友肯相助,在下定不虧待!”?

嘉靖萬曆之後,八文選集氾濫災,爲印刷業一大利潤來源。但在大明科舉剛度過青年期的化朝,這種選集還是新鮮事,能提出來是個創舉。?

方應風輕雲淡的說:“虧待不虧待的不算什麼,在下志不在此。最後書時,請在下寫個序文,或者命名,那就可以了。”?

姚謙當然不會真這麼以爲,“不能僅此,不能僅此,以方朋友的才,正該名利雙收。”他心裡已經打了主意,方應今日捧場潤筆從三兩要暴漲到十兩。?

方應打的就是藉此揚名的主意。至在行業初期,這是獨家書籍,讀書人拿選集學八文時,必先看到他的序文,無形之間便提升了江湖地位。?

到了科考時,諸位主考們好意思不錄取他麼......但願他不會像後世八名家艾南英這般倒黴。?

不過在本時空,方應卻不經意間了教輔材料行業的祖師爺,發掘出一種至可以興旺一千年也不會下沉的朝行業。?

但姚謙與方應這邊談的投,一時忘了招呼別人,卻讓一位貴公子不滿了。這位貴公子江湖人稱劉二公子,乃是宰相之子,十分有名。()?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