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明官 第117章 不爭就是爭

《大明官》第117章 不爭就是爭

讀書人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方應正在勤的用自己特有見識和能力,依照這個三立模板而努力。?

立德這方面,限於江湖地位太低,方秀才還做不到救萬民於水火,施恩惠於一方。?

最多刷刷孝子小聲,還有就是藉著父親偉正的餘蔭,狐假虎威訓斥一下安於樂的淳安生員、教導一番狂狷自大的蘇州士子、責問一通懦弱畏怯的翰林。士林名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

立功這方面,小秀才方應更是報國無門,沒人會對他託以重任。?

他最大的功就是幫著族人逃了稅,還有就是爲均平江南賦稅幫著出了一點力氣。以後若能有機會從政,再重點考慮這方面。?

至於立言,方應還是做了很多工作的,詩詞便是一項,但詩詞娛樂質更大一點,總還差了些什麼,而文章確實又不是方應所擅長的。?

但昨天聽到有同鄉書坊開業,方應便了腦子,如果弄出八文試卷,編輯書然後自己作序刊行,也不失爲立言之道。?

隨即書籍流傳天下,讀書人爭相閱覽,這也算借花獻佛、著書立言了罷,就算有人效仿,自己也是開創者。?

方應,著名詩人、教育家,代表作《化十四年戊戌科會試選集》、《化十三年丁酉科浙江省鄉試選集》......聽起來還是的,也不枉穿越到許多風氣未開的化朝。?

方應正和姚謙談天說地,忽然有位年約二十左右的公子哥兒出現在邊,對著姚謙道:“姚員外,你請了在下前來,就是要晾在門外的嗎?”?

姚謙回頭一看。忍不住拍了拍額頭,連聲道歉道:“罪過罪過,都是在下的罪過!”?

Advertisement

看他衫華麗,腰金佩玉,又看他神態高傲,方應猜測這位公子份貴重,姚謙本該去遠迎並陪同著,但卻因爲與自己說話而忘了。?

想自己也算是導致姚謙慢待客人的原因,他便有心要幫姚謙開一二。便主對貴公子解釋道:“這其實要怪在下拉著姚先生說話。並非”?

那貴公子瞥了方應幾眼,冷哼一聲,轉走開。姚謙對方應歉意的笑了笑,連忙追上去了。?

當即有另外一個掌櫃模樣的人接替了姚謙,繼續陪著方應說話。方應指著年輕公子的背影問道:“此人是誰?”?

書坊管事答道:“那是當朝大學士的公子。人稱劉二公子”?

方應吃了一驚,劉二公子?莫非是劉棉花的兒子?瞧這歲數也應該差不多就是。?

難怪姚謙對這位公子畢恭畢敬,常言道宰相家人七品,那麼宰相的兒子起碼五品起。?

想到今後還要與劉棉花打道,方應爲知己知彼,又問道:“掌櫃對京城很悉麼?劉二公子爲人如何?”?

這種掌櫃管事都是會察言觀明人,他看到剛纔自己東家和方應言談切的模樣。心裡就有了分寸,便也不諱言什麼,一五一十的介紹道:?

“這位公子因爲父恩蔭在國子監讀書,才華還是有的。詩詞曲賦樣樣通,教坊司裡也時常流傳他的曲子。?

但這位公子秉風流,花街柳巷裡有他不痕跡。於今二十了也沒有家,只管自己縱意花叢的行樂。在京城裡甚有名氣。?

說起來,劉二公子在京師這些。真算是個異數,大臣家子弟很有像他這麼眠花宿柳肆無忌憚的,即使傳的沸沸揚揚也在所不惜。也幸虧他父親是大學士,不然連監生名額也保不住,早被國子監開除了。”?

Advertisement

方應暗笑幾聲,原來劉二公子是個風流才子型人。可惜生錯了時代,生錯了地點,他應該生在五十年後,應該生在江南地區。現在風氣還偏保守的京師並不是他的舞臺。?

這時候,聽到外面開始掛匾,方應便出了門,與一干賀客目睹匾額升起。在門面上方,“忠義書坊”四個金閃閃的大字在下很是醒目。?

然後賓客紛紛奉上祝賀詩詞,書坊僕役手忙腳,將賀詞一一掛在四壁上。?

衆人在廳中轉了一圈,品鑑各自作品,最後還是一首七律下面的人最多。?

有人忍不住高聲誦道:“潛心讀書逢迎,清不覺眠書坊。門對帝都皇居壯,窗連修竹翠雲涼。侍解誦相如賦,過客求篇朱子章。愧我凡俗塵滿面,濯纓爲爾詠滄浪。”?

當即好聲連連,有位白髮老叟點頭道:“此篇公認最佳也,劉公子那首五言要次之。”?

又有人看了落款,恍然道:“淳安方應,莫不是風吹枷鎖滿城香的方庶常之子?難怪做得出如此佳作,他那幾篇忠孝詩篇也是極好的,正當拿來勉勵後輩,這一篇勸人讀書,也是可以。”?

靜靜等待被衆人捧了一番,一直到別人說無可說了,方應不捨的站出來,對著圍觀人羣施了一禮,連聲道:“諸位前輩謬讚了。”?

在公開場合被公開吹捧,這真是人間至......方應的心是很不錯的,這算是他首次在京城文化圈公開亮相,開了一個好頭。?

但卻從人羣裡走出一人,不是別人,正是劉二公子。剛纔別人評論時,說了一句“劉公子不如”,這他很氣惱,便想要比試一番。?

Advertisement

劉二公子指著廳木柱道:“我看這正廳,柱上尚缺一楹聯。不如我與方朋友各寫一副,然後請衆先生點評後選擇一個如何?”?

方應嘆口氣,這種挑戰是很讓人爲難的。?

若賽過劉二公子,只怕他更不服氣,繼續沒完沒了糾纏。他好歹也是劉棉花的兒子,自己不能太肆無忌憚的辱他。?

但若賽不過他,自己徒然丟面子,名聲輕微損。還是自己不爽利,說不定還會引發什麼“方秀才畏懼權勢故意相讓”之類的傳言。?

劉棉花這個人公德很爛,但接人待的私德方面還湊合,令人到比較舒服——這是他能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

但是劉棉花的兒怎麼都不隨爹?那個見過兩面的千金小姐看起來跳頑皮的很,眼前這位兒子看起來又如此輕浮,劉家莫非真後續無人了??

方應正爲劉大學士的家教而擔心時,只聽得劉二公子揮手道:“拿筆來!”?

賣書的地方,怎麼可能沒有筆墨紙硯,再說今日是開張大吉時候。肯定備下了文,以供前來捧場的文人士子使用。?

當即有兩個僕役擡著一方書案來到衆人面前,又研墨鋪紙。準備齊當後,劉二公子便走上前去,立在書案邊上醞釀氣神。?

衆人屏聲斂氣。靜待劉二公子潑墨揮毫,一時間廳中落針可聞。?

劉二公子閉幕片刻,長吸一口氣,持筆在硯臺中點了點,當即龍飛舞筆走龍蛇,寫下了兩句大字。?

衆人定睛看去,這兩句的上聯是“一室圖書自清潔”。下聯是“百家文史足風流”。?

“好!”喝彩之聲接連響起,這不是衆人拍大學士公子的馬屁,這是真心的讚賞。?

這一副對子用語自然,而且書香之氣撲面而來。用在此更是恰當確,十分合適。而且劉公子的筆法也是不錯的,圓潤流麗,然有名家之風。?

劉二公子將濁氣吐了出去。聽到衆人讚,心裡不免得意。他敢提出這種挑戰。自然是有把握的,這副對聯可是他心琢磨推敲了數日的作品。放在這個場景下,不會遜於任何人。?

欣賞完劉二公子的佳作,衆人便又圍觀方應。剛纔方應始終沒有說話,衆人也不知道他到底如何想的,不過只看他到底上不上書案前就知道了。?

這真是個燙手的事,方應片刻,便也邁步上前,立定在書案前醞釀。?

衆人一樣屏息斂氣,等待方應的作品。卻見方應神態輕鬆自如,舉輕若重,信筆由之,作十分瀟灑。比起劉公子的如臨大敵、如臨深淵的派頭,彷彿要輕鬆自然許多,而且人也更好看......?

方應落筆了最後一個字,退到書案邊上,請衆人觀賞。方應寫下的一對句子,比劉二公子的要長,衆人多看了幾眼。?

仔細看過,上聯卻是“大明一統,社稷鞏於金甌,忠義相傳”,下聯是“上壽萬年,邦家固如磐石,聖德永續”。?

這......?

毫無心理準備的衆人看過後,面面相覷,一時不知如何點評,廳堂中又安靜了下來。?

方應輕笑聲響起,“諸君看過了,覺得在下寫的不好麼?”?

“好!”“好!”“好!”?

衆人聽到方應的引導式問話,從錯愕中驚醒過來,紛紛連聲好。比剛纔面對劉二公子對聯時的好嗓音更大,時間更長,頻次更快。?

上聯意思大明江山一統,下聯意思皇帝陛下萬歲,誰敢說方應寫的不好?誰敢說方應寫的差??

誰都明白,方應這是故意取巧,但沒有人能公開指責,只能默認一聲“好”。心裡認定是另一回事,但上必然要說方應寫的更好。?

再說方應也不算跑題,就是境界虛高了點。對聯中有“忠義”二字,切合了“忠義書坊”的名字,也符合了今日開業主題。?

劉二公子臉不甚好看,心裡也不服氣,和這種對聯比起來,他肯定是一個輸字,但他也知道明明是自己的更好。?

方應謙虛的笑了笑,拱拱手道:“在下獲勝也是取巧了,還是劉公子才高一籌,承讓,承讓!”?

衆人也都看出來了,這是方應有意相讓但又不失面的做法,十六七歲的小年在大人面前稍微耍一點無賴也是很有趣的。?

而且才華橫溢卻進退有度,這年倒真是個機智聰明的人!就憑十六七歲便有這份心思,前途不可限量也。?

劉二公子忽的也發覺周圍氣氛都是很看好方應的,而他自己卻落了下風。想到這裡,他心裡更不舒服,便不想在這裡繼續呆下去了。?

劉二公子昂首,狂傲的揮了揮袖道:“好壞自有公論,不屑與爾等共語也!”如此直接離開了書坊大堂。?

先前那老叟須嘆道:“東劉先生有子如此,甚爲可慮也!”?

東劉先生?方應聞言十分納悶,劉吉似乎從來沒有這個名號,這個名號好像是另一個人的......?

他連忙請教道:“劉公子其父何人也?”?

那老叟答道:“乃是謹殿大學士劉相公。”?

方應愕然,敢這半天都是他誤會了。原來劉二公子這個劉,是謹殿大學士劉珝的劉,而不是文淵閣大學士劉吉的劉!?

如今三個閣老,兩個姓劉,他最近和劉吉接得多,自然而然就想到劉吉上去了!早知道這不是劉吉的兒子,自己還費心思謙讓作甚!好像顯得自己才華不如對方,故意取巧躲避似的!?

劉珝這個閣老自己又求不到他,而且是三閣老中能力最差、人緣最差、日後最先倒臺的一個。?

自己可以直接抄襲無數名聯把劉二公子辱到從此不敢再寫對子!同時還能刷個不畏權貴的名聲!?

正當方應爲錯失良機懊悔時,卻聽那老叟讚道:“方小友才華定然是高於劉公子的,但卻知道謙虛自謹,不以賣弄爲榮,暗合謙謙君子之道,不愧是方庶常家的公子。”?

方應欣然,錯有錯招,似乎這樣也不錯......莫非這就是他始終悟不的爭就是不爭、不爭就是爭的道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