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重生電子帝國 第124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二)屋邨鉅子

《重生電子帝國》第124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二)屋邨鉅子

黎俊是《信報》的一名資深記者,不久前他採訪了一位電子廠的小老闆。他的電子廠是做電阻、電容等分立電子元件的。最近他正在全力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可靠,希可以進東方電子的採購目錄。

據這位老闆講只要能進東方電子的採購目錄,訂單的規模瞬間可以讓他這樣的小廠產值翻一倍,到時候只需直接拿合同,去銀行找貸款擴廠就行了。

看著這位老闆一臉神往的表,讓黎俊對東方電子公司一下子多了幾分興趣。他對這個東方電子其實也不陌生,《信報》之前就有過好幾篇關於它的報道。但從事這個行業多年敏銳的直覺告訴他,這家公司應該有更深的新聞可以挖掘。

“阿俊,這些都是你一手收集到的資料?”滿臉書卷氣的林行知,推了推鼻樑上的眼鏡,問道。

“是的,老細!這些都是我花了半個多月時間收集到的信息,原本準備近期做個轟全港的專題,沒想到卻被《東方日報》給搶了頭湯!”黎俊滿臉苦笑的說道,“如果我再不抓,這位新豪門李生的資料,就要被其他報刊挖的底朝天了!”

“東方電子公司的估值,真的能有50億港幣?”林行知有些難以置信的嘆氣道。

他自認爲對這家公司已經很悉了,之前特地以這家新崛起的企業爲例,在自己的專欄上寫了一篇分析文章,爲香港電子業未來發展做了展。但林行知沒想到自己卻是看走眼了,這哪裡是潛力,轉眼間已長了參天巨樹。

“這是我請獲多利公司的高級分析師做出的估值!”黎俊語氣肯定的說道,“東方電子公司最近三個月,每月的營收都在2.5億港幣以上,而且一直呈上漲趨勢,這個月很有可能突破3億!給東方電子估值出50億港幣,已經很保守了!”

Advertisement

“既然這樣,明天的頭版頭條給你留著!我會再給你派幾個人過去,據你收集的這些資料,爭取做出一個連載兩三期的大專題出來!”林行知立刻做出決斷。

今天上市的《東方日報》據說沒等到中午就已經售罄,又急加印了50%才堪堪抵擋住讀者的熱。但《東方日報》畢竟是隻會製造噱頭、花邊新聞的小報,論財經方面的專業,《信報》能甩開他幾條街。

就讓這個新的財富神話、新的香港夢,由《信報》來引!林行知出一笑意。等黎俊離開後,他又打了一個電話,讓印刷廠把《信報》的發行量在原計劃基礎上直接加印一倍。

《屋邨走出的豪門鉅子:香港新的財富神話》!

《信報》第二天上市新報紙的頭版標題有些長,但依舊瞬間吸引了無數讀者的注意。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香港是一座快節奏的、紙醉金迷的大都市,“豪門”、“財富”,這樣的字眼總是最能博人眼球。

“……

去年的這個時候,被公司員工爲小李生的李軒,還是一個屋邨年。全家五口人在不到四百呎的秀茂坪公屋裡,爲他剛剛獲取的中文大學錄取通知書喜極而泣。經濟拮據的李家,只買一隻燒鵝和半斤叉燒,就是一頓最讓全家人饞的盛慶祝晚宴。

……

風靡整個港九所有遊戲廳的街機遊戲,《香港方塊》和《坦克大戰》就是東方電子公司最初問世的產品。這兩款街機第一次面世是在去年的聖誕節。

當時是在麗聲影院也就是現在金公主影城的售票廳,旋即引起玩家轟,上千遊戲迷只爲儘快試玩這兩個有趣的新遊戲,而排出百米長龍,甚至一度堵塞周圍通,需要警察疏導秩序。

Advertisement

之後李軒先生親自帶著兩款遊戲機東渡北,在舊金山舉辦的國西部電子展上一炮而紅,正式開啓了東方電子神奇的崛起之路。

現在東方電子公司位於沙田火炭工業區的街機工廠,每天都在加班加點全力生產街機。東方電子公司每個月銷售往全世界各地的遊戲機高達兩萬多臺,僅憑街機一項月銷售額就超過1.5億港幣。

……

如何給李軒定義是一個難題,他是一個學生?一個傑出的發明家?一個優秀的企業家?也許我們現在還很難給他下一個準確的判斷,因爲他才年滿二十,人生的征途纔剛剛起步,卻已經有自己的創意和智慧,在短短一年時間,打造出了一個估值超過五十億港幣的大型電子集團。

這在香港商業史,乃至世界商業史上都堪稱奇蹟!也許我們只能用神奇來形容這位小李生,他是這個時代香江最耀眼的財富神話!

……”

如果說昨日《東方日報》那篇《麻雀變凰,落選港姐釣上金婿!》,只是讓香港市民多了幾分茶餘飯後的八卦談資,狠狠猜測當紅星鍾楚虹的神男友到底是誰。《信報》的這篇報道徹底讓李軒和東方電子的名字響徹了港九外。

一個剛剛年滿二十歲,卻只用了一年時間就積累的五十億財富的神奇年。許多人看完報紙後的第一個作就是自己的眼睛,再三確認這是報風嚴肅的、公信力很高的《信報》發表出來的文章。

《信報》不止佔用了頭版,還包括三、四版,用三頁版面詳細分析了東方電子公司的產業分佈、關聯公司、崛起之路。資料非常詳實,讓人不由不信。

Advertisement

一年積累五十億財富,這是一個什麼概念?香港普通工人一年的薪水也只有一萬元港幣左右,五十億相當於全香港十分之一人口一年的工資總和。

“老細,你這裡還有沒有《信報》?給我來一份,不,來兩份!”

張永豪上班的公司,所有人都在討論香港新的財富神話——小李生,其他同事早上上班路上購買的幾份《信報》,遭到所有人的哄搶。張永豪只看了一點點報道就被其他人搶走了,這個小李生來厲害、太神奇了!

五十億啊,怎麼可能賺到這麼多錢。於是他忍不住想要仔細看看《信報》的完整報道,就乾脆趁著下午茶休息的時間,自己出來買一份報紙。

“沒有,剛賣完!如果你不趕時間,可以在這裡等一會兒,我已經打過電話了,新報紙很快就會送到!”報刊亭的老闆擡頭看了一眼,說道。

“你手裡不是還有一份嘛!”張永豪發現老闆手裡拿著的正是今天的《信報》。

“這份我自己留著睇,不賣的!”老闆繼續看自己的報紙。

“老細,要不我把錢先付了,買兩份,然後你把你手裡的這份先借我睇下,你總不能讓這個顧客在這裡乾等吧!”張永豪有些無語的說道。

報刊亭的老闆終於對他笑了笑,從手中的一份報紙中出其中一張:“這一張的第三、第四版有你要看的容!”

張永豪接過來一看,果然是他最關心的東方電子的容。他這會也不急了:“聽說小李生的老豆在這附近的製廠打過工?”

“喏,那一棟樓的第八層的永明製廠!”老闆用手指了指旁邊不遠得以棟工業大廈說道。

“你認識小李生的老豆?”張永豪好奇的問道。

“不認識,這附近這麼多工業大廈,工人得有上萬,我怎麼可能認得過來!”老闆笑了笑,“今早已經來了好幾撥記者了,都是往那棟樓去的。有一個記者到我這裡來買水,說小李生的老豆之前就在那裡上班,是個搬運工。小李生辦了東方電子公司開始發達後,他老豆就辭職了,現在已經住上半山的獨棟豪宅清福了!”

報亭老闆的話語中帶著濃濃的羨慕,心裡嘆自己怎麼就生不出這麼好的兒子。這時分發協會的送報車剛好到了,車上的工人爽利的扔下一累捆好的報紙!

“王老細,你要的貨!”

“謝了,喝口水,歇會兒先?”

“沒工夫,還有一車貨要送呢,都是和你一樣,加急要《信報》的!”

“賣的這麼火?”

“你這裡賣得好,別的地方自然肯定也賣的好啊!今天全香港的《信報》都賣瘋了,他們報社的印刷機從凌晨開工到現在就沒停過,已經賣出三十萬份了,貨還很吃!”

送報車稍作停留,立刻趕往下一個報攤,留下目瞪口呆的報攤老闆。他做這一行的,對香港各份報紙的銷量自然瞭如指掌。港九幾十份報紙中,銷量第一的當屬是《東方日報》,日銷量在三十萬份左右,昨天據說更是賣出了四十二萬份。他自己的報攤最好賣的報紙也是《東方日報》。

而《信報》是一份嚴謹的財經類報紙,發行量就要小許多,日銷量在七八萬份左右。他的報攤周邊上工的都是小市民,很會有人買這樣的嚴肅報紙。但今天確是反常了,平時每天只能賣出五六份的《信報》,從早上剛上架就被路過的人搶。然後不斷有人特地來詢問要買《信報》,這已經是他第二次打電話要求加貨了。

夜幕開始籠罩香港,信報報社依舊燈火通明,此刻行銷部主管看著剛剛彙總到手中的銷售數據,強心的激。什麼紙貴!四十萬份,這是《信報》創辦以來,開天闢地的歷史銷量,已經達到了平時發行量的五倍!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