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重生電子帝國 第143章 迅速崛起的“東方系”(一)

《重生電子帝國》第143章 迅速崛起的“東方系”(一)

之前在賽馬會遇到霍營東先生時,對方邀請李軒出席由香港中華總商會舉辦的企業家流會。李軒覺得不好婉拒,就答應了下來。

酒會安排在九龍的一家三星級酒店,李軒準時抵達宴會所,迎接他的是著名國港商曾賢梓先生。當然,現在金利來集團剛剛開始北神州,他還沒被稱爲國商人。

“李軒先生,久仰大名啊!”曾賢梓戴著一副金框眼鏡,雙眼卻非常有神。他是中華總商會的副會長,今次的宴會就由有他負責總籌辦。

“曾會長,您是前輩,太可氣了!我父親可是貴公司的忠實客戶!”李軒笑著說道。

他的話倒不是故意恭維,他父親李海川不認外國的名牌,更喜歡金利來的領帶。兩人寒暄著走進宴會廳,已經有不商會會員先到了。他剛進來,就看見幾位人熱的迎了上來。

“小李生,你也來參加流會啊!”陸氏電子的老闆陸秦天滿臉喜的說道。

“是啊,之前遇到霍先生,到他的邀請就來見見世面!”李軒說得非常客氣。

不一會兒,以李軒爲中心的一小塊區域,很快圍了一圈人。其中有陸氏電子公司的陸秦天,鑫諾電子的李天明老闆,先進電子的仇永好老闆等一干人。站在李軒旁的都是東方電子公司供應鏈的廠商老闆。

比如陸氏電子公司的陸秦天,他的公司每個月都爲東方電子的街機工廠,提供將近兩萬塊的模擬顯示屏,同時還爲艾康電腦牌代工三千臺顯示

“陸生。聽說你又要去特區開新廠了?”旁邊一個老闆恭維道。

陸秦天先朝李軒謝的點了點頭,才呵呵一笑說道:“全靠小李生照顧生意!有一家貴州的三線廠想來特區發展,我看他們工廠的技實力還不錯,就準備與他們合作辦一家新廠!”

Advertisement

所謂三線工廠就是當年中蘇關係惡,-主席喊出“準備打仗”的口號。一大批有實力的企業被遷移到西部的山中去蔽發展。而現在中央的工作重心,重新轉回到經濟建設上來,這些地深山老林,通不便的工廠自然要想辦法自謀出路。

與陸氏電子公司合作的就是地貴州深山老林的一家代號爲“803”的電子廠。803廠以前主要負責爲其他軍工企業提供電子元件,但現在國家訂單不斷減,工廠爲了養活自己。只能自己開腦筋另尋出路。

周圍的人聽陸秦天這麼說,臉上不由多了幾分羨慕,看向李軒的眼神也更加火熱。艾康公司的abc-1和abc-2電腦在國的銷量一路攀升,陸氏電子公司接到的顯示供貨訂單也一直在增加。陸氏電子下屬的三家電視機工廠都已經滿負荷運作,很難繼續提高產能。所以陸秦天又開始籌劃開設新廠。

霍營東陪同著新華社香港分社的彭飛社長走進宴會廳。兩人一眼就注意到了,圍在李軒邊熱烈討論的一羣人。

“這位就是名香港的‘小李生’吧?比照片更顯得年輕,真是年有爲!”彭社長朝霍營東笑著問道。

“是啊,後生可畏!”霍營東點了點頭說道。

在香港,能結識港督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而與新華分社社長走進,則是一件惹人非議的事。霍營東早在五六十年代就被港府定爲“親-共”分子,早些年還要擔心會不會被遣送出香港的問題。現在沒有這種後顧之憂,自然也就無需再像前些年那般低調。

彭社長主朝李軒那邊走去,他在香港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收集全港重要社會人的資料。並相應的統戰做好。這位“小李生”最近如彗星一般崛起,耀眼到讓人想忽視都很困難的地步。

Advertisement

社裡面對他的資料收集自然非常詳細,最近擺在他案頭的報告中,一個做“東方系”的詞出現的非常頻繁。

比如站在李軒旁邊侃侃而談的陸秦天,他的陸氏電子公司就被認爲是“東方系”公司的典型代表。陸秦天算是最早一批赴大陸合作的香港老闆,彭飛對他的資料也瞭若指掌。

去年粵會。陸秦天與粵州市南華機械廠達合作協議,來料生產天虹牌電視機。當時雙方就產品的外銷比例問題扯皮了好久。最終確定每月7500臺的產量中,三分之一發往香港由陸秦天負責銷售。剩餘的三分之二上架到地的各個友誼商店進行銷售。

中外合作項目中,雙方最難達統一的問題,往往都是產品外銷比例的問題。外商希能夠就地銷售,賺中國人的錢。而中方則希能全部外銷,換回更多寶貴的外匯。

各個地方的政府,爲了讓本地企業能擴大出口,玩了命的給各種補。要是八十年代的外國政府,也學後世那樣對中國產品搞個“雙反”調查,絕對是一查一個準。

但最近陸秦天在特區政府的撮合下,與貴州803廠達合資協議,卻本沒有出現這種問題。803廠負責出人力,陸氏電子公司負責出資金、出設備,雙方合作生產與電視機模樣差不多的電腦顯示,所有產品全部外銷。

陸秦天本沒提銷比例的問題,只是要求大陸方面創造一切條件讓工廠儘快投產。同時他再三強調工人必須是有經驗的練工,以後生產出來產品的質量檢查會非常苛刻。

彭飛自然清楚出現這種反常的主要原因,就是站在陸秦天旁邊的那個年輕人。陸氏電子公司是安排外銷訂單就已經忙不過來,本不會考慮銷的問題。

Advertisement

而且就連他們與南華機械廠之前達的協議,也已經做出了修改,全部產能用來生產電腦顯示。只不過他們公司對電腦顯示質量的要求,的確稱得上非常苛刻,稍有一點瑕疵就會被當殘次品理。

爲此南華機械廠的技員,好幾次都差點與香港派來的質檢員翻臉。陸秦天則直接去找了粵東省的省委領導告狀,最後由省裡專門派了一位副書記來給雙方調解矛盾,才總算達了妥協。

妥協結果時產品的質量標完全由香港質檢員的判定爲準,凡是被檢定爲不合格的產品,再重新放到生產線上更換一部分元件,把電腦顯示返工改制電視機在國銷售。

讓南華機械廠上下願意接這個結果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爲生產電腦顯示屏,比原先生產電視機利潤更好。而且香港方面從不拖欠貨款,出貨的第一時間就把外匯打到中銀香港的帳戶上。

彭飛也是經過調查後才知道,顯示的檢測標準並不是由陸氏電子公司自己制定的,而是由那個年輕人的東方電子公司制定的。

派往南華機械廠的港方檢測員,雖然名義上是陸氏電子公司的員工,也由陸秦天這個老闆負責發工資,但實際上全部技能培訓都由東方電子公司負責,陸秦天自己不上手。

剛剛在佘口工業區投資建設新工廠的鑫諾電子公司,也是差不多的況。鑫諾公司的老闆李天明先生,不像其他來考察的港商一樣提出各種不合理訴求,唯一的要求就是讓佘口工業區加快新工廠建設速度。

而且工廠還沒建,鑫諾電子就已經在工業區管委會的配合下完了招工,並派出了專業技員開始對工人進行基本的技能培訓。這要是放在其他香港老闆上,本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因爲提前招人意味著大量額外開支。

兩家與衆不同的公司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屬於東方系的公司,支撐他們擴張的絕大部分訂單都來自於東方電子公司。

正所謂見微知著,彭飛即使不看數據,也能猜到東方電子的大概規模。但香港各家報紙給出的準確數字,卻比彭飛預想的要誇張得多。

香港這麼一個彈丸之地,報社多達二十幾家,激烈的競爭讓各家報紙爲了追逐新聞,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前段時間熱炒李軒和東方電子的財富神話時,所有記者都無法從東方電子公司的公關部獲得銷售額數據,卻有一兩個蠻拼的記者從海關查到了東方電子的報關清單,又神通廣大的從各個渠道打聽到各種產品的出口價。

於是一份既詳細又準確的東方電子公司銷售清單,就呈現在了全香港市民的面前。街機、掌上游戲機、個人電腦,所有銷售數據加總起來,東方電子的月銷售額高達3億港幣。

這是月銷售額,而不是年銷售額!當時這個震撼的數字,讓許多人吃驚的眼珠子都掉地上了!

“小李生,你好,我是彭飛!”離李軒還有一兩米距離米,就熱出手。

李軒定眼一看,就認出了是誰。這位新華社的社長雖然不怎麼出現在報紙上,卻也是一個備關注的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