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幾個小時的漫長非常,李軒的私人飛機終於降落在了奧斯汀的羅伯特·米勒機場。李軒親切的謝了一路上爲他提供了優質舒心服務的機組人員後,走出艙門準備下飛機。
雖然李軒並不是一個喜歡排場的人,但舷梯下早已站了黑的一羣人。按照李軒原本定下的規矩,東方集團各地分公司的負責人們並不需要親自來接機。
與其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這些形式主義上,還不如認真工作,努力拿出業績,這纔是東方集團提拔晉升的最大依仗。但隨著東方集團規模和影響力越來越大,就算李軒想要輕車從簡,別人不一定給他這個機會。
就比如像這一次,李軒來奧斯汀的目的是出席第一屆全球互聯網大會。東方集團作爲全球IT產業的領導者、互聯網商業化的急先鋒,李軒這個東方集團的大老闆,同時又自帶著耀眼的“世界首富”環,自然是本屆全球互聯網大會最尊貴的嘉賓之一。
所以大會的執行主席、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計算機系主任哈斯姆勒教授自然要親自到機場迎接。全球互聯網大會是旨在推廣全球互聯網發展的專業學會議,奧斯汀市雖然積極爭取到了首屆會議的舉辦權,但爲了更好的辦好這次會議,還是委託給了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計算機系來負責籌辦。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作爲整個德克拉斯州最出的公立大學之一,即使在全也屬於一流的研究型大學,包括半導、計算機等學科在的電子工程領域有著極強的競爭力。
而除了大會組委會的一干人員之外,奧斯汀市長也同樣親自來到了機場。要知道東方集團近幾年可是在這裡投了巨資來建工廠、建研發中心,奧斯汀自然要伺候好李軒這位財神爺。
而這些大人的到來,如果沒有東方集團高級別的負責人去機場陪同接機,反而會顯得東方集團過於傲慢。所以這就導致了李軒出艙門時,看到下面黑一羣人的況。
而這其中站在藉機人羣最前面、最核心位置,卻是李軒的一位老朋友——德州州長候選人喬治·布什先生。
“嗨,喬治,好久不見!”李軒熱的和對方來了個大大的擁抱。
“李,歡迎你再次來到德州!”小布什同樣很熱,但言語中已經頗有政治人的沉穩風範。
由於李軒晚上還要出席奧斯汀市政府爲他舉辦的招待晚宴,所以衆人並未在機場過多停留,進行了禮節的寒暄之後各自離開。
“李,我爲你介紹一下,這位我的競選顧問比爾·海蘭!”
李軒是和小布什做同一輛車離開機場的。兩人上車時車裡已經坐著一位白人中年男子了,小布什鄭重的介紹了對方的份。
大部分人以爲國的政治週期是四年,其中的最高無疑是全球矚目的總統大選。實際上更準確的說,國的政治週期應該是兩年,因爲兩屆大選之間的那個偶數年還會舉行中期選舉。
國的中期選舉會改選全部衆議院席位、三分之一的參議院席位,以及一部分州長、州議會席位。因爲國實行的是三權分立制度,議會對總統有很大的牽制權利。所以中期選舉雖然無關總統寶座的爭奪,卻也可能改變國政治力量的對比。
Www✿ TтkΛ n✿ ¢ o
而今年的中期選舉有尤爲關鍵,因爲國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就要開始了。聯邦衆議院的席位劃分,是以各個州所佔的人口比例來決定的。
1991年也就是明年的人口普查結果,將直接改變未來十年各個州在聯邦衆議院席位。隨著各州在衆議院席位數量的變化,也意味著各個州有機會重新劃分選區。
而選區調整是由州政府和州議會來決定的,所以今年的中期選舉尤爲激烈。因爲一旦喪失選區劃分的主導權,就意味著對手可以把你優勢的選區給肢解拆分掉,合併不利於你的新選區。這直接影響到民主、共和兩黨在未來十年衆議院席位的爭奪!
而目前的選對共和黨來說,看上去似乎並不那麼樂觀!老布什在兩年前的總統大選中,狹“里時代”的餘威,輕而易舉的登上國總統寶座。
但老布什贏了,卻不代表共和黨也贏了!因爲無論是衆議院還是參議院,共和黨都沒能佔據多數席位。這就導致了老布什的總統權力,到了民主黨控制下的國會參衆兩院的極大牽制。
比如老布什上臺之後面臨的第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如何理“里時代”留下來的鉅額財政赤字問題。正所謂借-貸一時爽,還錢悔斷腸!里執政時靠著揮灑元國債,創造了經濟繁榮時代,卻讓老布什這個背鍋俠現在舉步維艱。
做個不恰當的比喻,之前里總統執政時相當於給國打了一陣興-劑。用支爲代價,讓國在一段時間保持了強烈。但期過後,國這個巨人就會不可避免的陷疲勞期。
對於如何減財政赤字,共和、民主兩黨各有一個絕招。民主黨的絕招做加稅,共和黨的絕招做削減政府開支。共和黨推行的主張歷來是“小政府主義”,政府對國家的干預越小越好!
老布什當初在競選時喊出的口號是不加稅,所以沒法開源就只能節流。但被民主黨控制的議會同意調整政府預算的前提是要求老布什加稅。這會讓老布什直接違背自己當初的競選承諾,於是總統和議會就僵持在那裡了,雙方各不讓步!
щшш ▲ttκǎ n ▲c ○
從最近幾個月的各項數據來看,國經濟的疲已經越來越明顯。進出口總額下降、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國消費總額下降。如果老布什置不當,國經濟很可能會迎來一次劇烈衰退!
這種悲觀的緒從各種機構的民-意問券調查結果中也一目瞭然。年初時老布什的支持率還超過60%,但最近的一份調查中,認爲“國走在正確軌道”上的人卻只有不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