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之有意地說起一些地理風,旁敲側擊地想試探一下鄧名的世,不過很快就發現對方知道的似乎比自己還多,不但大江大河都能講出名字而且好像連大海都見過,無論是華北平原還是江南水鄉,鄧名被問到這些地方的時候也都回答得差不太多,沒過電視新聞好的文安之甚至有種覺——這個年紀差不多隻是自己四分之一強的後生,見識要比自己還廣博,他這麼年輕,這麼多東西都是從哪裡看來的?
辨識真假有兩種途徑,比如有人牽一條狗來卻聲稱這是一頭豬,如果旁觀者很瞭解豬應該是什麼模樣,那當然立刻能夠辨清這是謊言;如果不認識豬的話,想識破這個謊言就需要認識狗,如果一眼認出牽來的肯定是條狗,那即使不知道豬是什麼模樣也不會騙。以文安之眼下的狀況看,他如果對形形宗室都有清楚的認識,並確定鄧名不是其中的一員那就可以不迷;或者,如果文安之能夠看出鄧名是二十一世紀的人,那也可以確定他肯定不是十七世紀的大明宗室。
但文安之哪個也做不到,文安之見過的宗室子弟有限,鄧名的言談雖然怪異,但文安之不敢說怪異的就不是宗室。之前文安之辨別真假的自信主要還是來自第二種辨識真假的途徑,他覺得自己見多識廣,能夠看清對方的原始份,但一番接下來,文安之基本確定對方不是他見過的士人、農民、工匠、商人、漁民、伶人或是軍戶之類,總之就是鄧名和文安之見過的所有社會種羣都不像——那剩下的還有什麼人呢?還剩養在高牆深宮之後的宗室子弟,這個文安之從未有機會深瞭解過。
文安之的迷和當初袁宗第的覺很相似,排除了他們知的,就剩下他們不悉的、始終被遮蔽在層層迷霧後面的天家宗室這個社會族羣了。越是拿不準對方的份就越不好無禮,眼看兩個時辰過去依舊一無所獲,心中著急的文安之留鄧名吃飯,他還是想繼續努力打探虛實。
“宗室該是什麼樣?”鄧名去更的時候,文安之覺得排除法已經不管用了,必須要正面驗證。但這個問題問得他自己也有些迷,士農工商不用說,就是伶人、軍戶也有很明顯的共同點,這些可能都已經被文安之排除了,那宗室共有的、獨一無二的特點應該是什麼?文安之覺很難下結論。
可以觀察鄧名用飯時的禮儀,但文安之覺得就算對方有禮也不能說明一定是宗室。想著想著,文安之又冒出了一個念頭,他人取來一個小筒,這可是永曆天子賜給他的好東西。
“按說宗室應該知道這個東西吧,如果是烈皇之後就更應該知道。”文安之從筒子中掏出了黑乎乎的一個賜,琢磨了片刻,狠狠心又多掏了一個出來。
“但他若是不知道,也未必就不是宗室,這並不能用來否認他的份。”文安之想到這裡又有點捨不得,把手中的兩個又放回筒中一個。
“唉,捨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文安之猶豫再三,雖然這賜同樣未必能刺探到什麼有價值的報,但已經一下午了還是毫無進展,文安之真不知道該如何向朝廷上報這件稀奇古怪的事了,他從筒裡重新取出了一個,再次湊兩個。
把兩個一起給僕人,文安之琢磨著一會兒該如何不聲地試探,一邊讓人去請鄧名:“請鄧先生過來用飯。”
戰國之末,華夏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有人天生世卿。有人貴為公子。他卻重生成秦國小卒黑夫,雲夢秦簡中的小人物。為免死於溝壑,為掌握自己命運,他奮力向上攀爬。好在,他趕上了一個大時代。六王畢,四海一!千年血統,敵不過軍功授爵。六國豪貴,皆被秦吏踩在腳下。黑夫只想笑問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南取百越,北卻匈奴,氐羌西遁,樓船東渡。六合之內,皇帝之土。在他參與下,歷史有何改變?秦始皇固有一死,天下將分。身為秦吏,又當如何抉擇,是推波助瀾,還是力挽狂瀾?
軍隊中的老兵說,隻有進入龍隱部隊的人才能被稱為最強者;而當你滿懷興奮的踏進龍隱部隊大門的時候,你依然會被那裡的教官稱為“菜鳥”。 因為在那裡,隻有一種人纔有資格被尊稱為最強者,那種人叫做——“龍刺”! 強者之路,我願為卒,前進雖難,誰可曾見我後退半步!
瑞根歷史官場養成文,絕對夠味!大周永隆二年。盛世隱憂。四王八公鮮花著錦,文臣武將烈火烹油。內有南北文武黨爭不休,外有九邊海疆虜寇虎視。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關鍵在於你身處其中時,該如何把握。勇猛精進,志願無倦,且看我如何定風流,挽天傾!歷史官場養成文,兄弟們請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