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伐清 第52節 壯士

《伐清》第52節 壯士

正是因爲如此,鄧名無法同意對這個士兵的置,也爲那個被張煌言死的士兵到難過:“他們本來並非軍戶,卻願意豁出一條命驅逐韃虜,這些人都是壯士啊。”鄧名提高了音調,問任堂道:“難道你不想復河山了嗎?爲何要爲了一文錢殺壯士?”

理完此案後,鄧名就下令修改軍規,凡是拿百姓東西的一律改爲賠錢,給十倍的賠償,如果士兵沒錢,鄧名可以先給墊著,將來從他們的軍餉里扣。

在蕪湖附近修整了幾天,鄧名聚攏了近三萬浙兵,此時管效忠、樑化、蔣國柱各帶兵馬去南京下游監視鄭功的行,清軍那邊對浙兵的戰鬥力相當輕視,完全不當作是威脅。

聚攏起來的浙江兵有兩萬多人願意帶著家屬去湖廣,他們都知道返回舟山兇多吉,不願意讓親人冒險,盼在夔東、西川能找到容之地。可是仍有五千多人想返回舟山,這些人基本都是單漢,或是有家屬在舟山、在沿海地區。

Advertisement

其中一個士兵對鄧名談起他的理由,稱四川路途遙遠,對他來說幾乎就是另外一個世界,這個士兵估計他若是去遙遠的四川就再也沒有機會返回家鄉了:“我寧願冒死返回舟山,也不願意做異鄉之鬼。”

任堂也是其中之一,不過他倒不是怕客死異鄉或是因爲不願意妻離子散——他還沒有親,而是因爲他在江浙一帶有些識的人,可以幫助舟山義軍打探消息、走私資,他對鄧名解釋道:“若是我去了四川,人生地不,對提督的大業恐怕也沒有什麼幫助,若是能僥倖回到舟山,我至能夠幫助義軍過得好一些。”

“你們若是分散各自行,十有八九都無法生還;若是團結起來一起走,目標就太大了,韃子肯定會圍追堵截,同樣是九死一生。”鄧名再次努力勸說道:“大好軀,爲何要白白送死?”

Advertisement

“現在韃子的注意力都被延平郡王引走,我們五千人的目標總比幾萬人好,我們可以用木頭做一些兵,地方上的韃子看見我們這麼多人,肯定不敢迎戰,到時候我們就繞城而過,只要南京的韃子不馬上來追趕我們,我們還是有機會的。”任堂打算儘快帶著浙兵出發,他現在希功能夠多吸引敵人一些時間,拖住管效忠等人。

說到這裡,任堂又忍不住抱怨道:“就算南京戰敗,延平郡王也不該馬上就走啊,這不是對浙兵見死不救麼?”

“也不能這麼說,延平郡王的先鋒大將、中提督都失陷在南京了,近在眼前他都救不了,何況遠在蕪湖的浙軍?”鄧名替鄭功辯解了一句。他覺得任堂他們此行太過兇險,就算鄭功能夠牽制清軍主力一段時間,也未必夠讓這五千明軍橫穿江蘇陸;而且若是南京派出其他部隊追擊,哪怕把任堂他們拖上些時日,這些浙兵就斷然無法生還了。

Advertisement

“我送你們一程吧。”鄧名做出了決定。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