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伐清 第5節 潤滑

《伐清》第5節 潤滑

現在張煌言同樣向鄧名流出對闖營的深深憂慮。雖然鄧名絕口不提自己的世,不過張煌言聽過的傳聞已經很多了。文安之如此信任這個年輕人,大概的原因張煌言也能猜得出來,現在不清楚的只是他到底是哪家大王之後罷了——張煌言深信文安之肯定知道。

在張煌言看來,對付夔東衆將仍應該沿用以前的辦法,讓他們互不統屬,功勞也要分小份,讓各個將領每人都能拿到一份。而現在鄧名如此倚重李來亨,在張煌言看來無異是在玩火。李來亨本來就實力強勁,在闖營中有號召力,如果李來亨的實力膨脹得太快,獨佔大批功勞和繳獲的話,張煌言擔心會導致闖營出現新的領導核心,對明廷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嗯,”鄧名點點頭,小心地解釋道:“現在虜廷的氣焰十分囂張,虎帥還是服從節制的,如果賞罰不當怕會讓將士們寒心。”

“臨國公人稱小老虎,他也自稱虎帥,顯然是沒忘記他的父親是一隻虎。所謂人無害虎意,虎有傷人心!闖賊、西賊反覆無常,最不可信,提督可不要因爲他們現在顯出一副溫順的樣子就大意了。”張煌言見鄧名對闖營麻痹大意,心中非常擔憂。幾天前來到營前時,張煌言就曾因爲李來亨的份而忐忑不安,對報出姓名後將到什麼樣的待遇也全無把握:“提督萬萬不可忘了烈皇之恨。”

Advertisement

“尚書所言極是。”見張煌言滿面焦急,鄧名馬上設法讓他寬心:“李將軍也和我說起過這件事,他深恨不知道自己親生父母的姓名,偶爾聽見有人說起,就慚愧得無地自容。李將軍還和我說,將來他無論立下多大的功勳,別人也會首先想到他是叛逆之後,他的子子孫孫永遠也擺不了這個賊名……”

張煌言聽了一會兒,臉上出些同:“唉,臨國公本來也應該是好人家的孩子,父母雙亡,不得不認了一隻虎爲義父,也是苦命的人啊。”

討論完李來亨的世問題,張煌言又說起安慶的兩萬浙兵和他們的家屬。對於鄧名坐視李來亨實力膨脹一事,張煌言是相當有意見的;但把自己的人馬給鄧名和文安之,張煌言卻全不介意,表示事就這麼定了,這些人應該跟著鄧名返回去,以增強文安之的實力。張煌言說道:“軍隊都是朝廷所用,又不是張某的私人財,只要能對國家有利,哪裡會有捨不得一說?”

只是張煌言再次強調道:“這些人一定要都的楊帥手中,兵權還是要握在我們自己人手裡纔好。”

從張煌言的營帳離開後,鄧名又前往李來亨的營中,討論繼續從南京討要糧餉的事務。

得知鄧名要把兵權還給張煌言後,李來亨也是大吃一驚:“提督帶著這些人出生死,好不容易纔連獲三次大捷,張尚書沒有尺寸之功,憑什麼把人馬拿回去?”

Advertisement

鄧名想到,要是李來亨知道這個主意是由鄧名首先提出的,恐怕會更生氣,也許連教也不肯派了。鄧名只好解釋道:“張尚書力抗虜已經有十幾年了,我只恨自己沒有更多的力量,沒有辦法幫著他把軍隊練得更強些。這些人馬如果能對他有幫助,讓他能夠在浙東繼續把義旗打下去,我又怎麼會捨不得呢?”

李來亨依舊反對,找出了不理由試圖說服鄧名收回兵權。

鄧名問道:“虎帥是不是對張尚書有什麼見?”

“不是我對張尚書有見,是張尚書對我有見。”李來亨也不瞞,立刻告訴鄧名,經過這兩天的觀察,他深信張煌言沒把闖營將士當自己人看,還帶著一副戒備敵人的模樣。

“絕無此事,”鄧名斷然否認:“張尚書對虎帥是非常尊敬的。”

“是嗎?”李來亨將信將疑地說道:“我怎麼覺不出來?”

“千真萬確。就在今天,剛纔我和張尚書說話的時候,張尚書還談起了虎帥,還有虎帥的先翁。”鄧名這句話倒是不假,但接下來就是徹底的編造了:“張尚書說,他久聞虎帥的先翁治軍有方,所過之秋毫無犯。這次他帶著浙軍從舟山出來,下令將士不得擾沿途的百姓,他訂這個規矩時,心裡想著的正是嶽王和令尊。”

“哪裡,哪裡,先父如何能和嶽王相比。”李來亨上謙虛不已,但眉宇間已經滿是笑意。

Advertisement

“張尚書還說,大家只有團結一致,才能驅逐韃虜,所以他想幫我說服安慶的人馬到湖廣、四川去,因爲張尚書知道我們急需人力。”鄧名繼續說道:“張尚書還特別提到了文督師,說他氣量很大,能夠和夔東衆將齊心協力,這些年來朝廷若不是猜疑忠貞營太過,湖廣、四川的形勢早就可以緩解。幸好我們還有時間,以後只要放下門戶之見,驅逐韃虜也並非難事。”

李來亨嘆了一口氣:“久聞張尚書乃是英雄人傑,真是聞名不如見面。”說話的同時,李來亨暗暗下定決心,明天再挑選一批幹的軍,幫浙軍好好整頓部隊。

這時樑化又派來使者,他在郎廷佐的指示下,蒐羅了一批閩軍的俘虜,大概有一百來人,以前都被清軍充作苦力,每日帶著鐐銬或是在嚴監視下勞作。郎廷佐一直催促樑化設法把鄧名要的人送出城來,但甘輝、餘新這樣的重量級人樑化輕易救不出來;就是被俘的閩軍軍也不好辦,強行從大牢中帶出來不但會引來城中清軍非議,而且管效忠和蔣國柱還在邊上虎視眈眈;因此樑化就把苦力隊裡的閩軍挑了出來,打算用這些人換鄧名手中的一些旗人。

“儘管是普通士兵,但我們也應該用旗人和他們換,總算開始還戰俘了,我們要讓樑化能夠向城的其他韃子代過去,這樣事才能繼續進行。”鄧名馬上做出了決定,只是旗人是他手中最有利的砝碼,南京的滿清文武吏沒把漢人當人看,但是滿兵的命在他們眼裡卻很值錢。這三次作戰明軍只俘虜了五十個左右,鄧名當然也不會一口氣都換了,最後他表示可以先還十個回去,但是綠營士兵可以還給南京二百個,以顯示明軍願意以多換的決心。

“這是我們的第一次換行,務必要做的漂亮。”鄧名召集大批軍,認真地部署了一番。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