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省佈政周培公到事態嚴峻,先是匆匆趕往九江和張朝、董衛國會談,然後又日夜兼程地轉赴南京,打算把這場兩江的訌平息下去。
在周培公進南京之前,蔣國柱進行了最後的形勢分析。
北京雖然極力譴責南京挑起事端,索額圖也寫來親筆信,苦口婆心地勸說蔣國柱以剿鄧大局爲重。但蔣國柱知道,現在皇上和地方上大臣的關係十分微妙。軍事上的新敗讓清廷的國庫更加吃,想必是不會多管閒事——蔣國柱認爲,如果北京真的站在江西一邊進行武力干涉,其實也不錯,那樣都也就不會袖手旁觀了;若是蔣國柱閃電般地統一兩江,北京那邊大概也不會和錢過不去,只要蔣國柱肯上繳賦稅,北京就會說這是江西的民心所向,朝廷不會因爲一人(張朝)而不尊重江西父老的選擇——現在北京除了勵圖治的年皇上,其他的滿洲太君基本都看開了,反正當年關就是因爲漢人政權虛弱,想趁搶一把;現在漢人既然這麼橫,那大家還是琢磨怎麼發財,不值得爲了註定搶不到的錢把全族的命都搭進去。現在對滿清前途最憂心忡忡的,不是那些滿洲太君而是他們的包,他們很久以來一直幻想著從滿洲太君的手指裡撈點殘羹剩飯,如果大清眼看就要完了,怎能不讓衆包如喪考妣。不過蔣國柱也沒有把這些人放在心上,因爲北京依舊是滿洲太君說了算。
山東和浙江雖然呼籲和平,但也暗示南京,他們不會干涉兩江部的事務。浙江和山東都屬於實力弱小的省份,他們周圍的鄰居都要比他們強大,所以一個抱北京的大、一個唯都之命是從。就比如趙國祚和鬆奎吧,這哥倆現在整天就在籌劃怎麼把浙江零七八碎地賣給浙東軍,估計再有幾年,全浙江除了杭州的總督衙門和將軍府,剩下的就都屬於海區了。反正割據也不到趙國祚和鬆奎,無論是福建的耿繼茂還是江南的蔣國柱都不敢打他們,自然對兩江戰爭的勝負毫不關心。
至於有可能干涉江西的湖廣、廣東、福建三地,他們也於互相牽制的狀態。他們如果真的派兵進江西,恐怕會比蔣國柱統一兩江更讓都和北京無法容忍,因爲那樣就徹底破壞了鄧名維持現狀的計劃,而北京目前的戰略是能多拖一天是一天。
“最後還是要得到都的諒解啊。”蔣國柱輕嘆了一口氣。因爲鄧名率領主力出海,現在都缺乏武力干涉的兵力,但蔣國柱也不打算過分得罪都,畢竟他還要爲自己留一條退路。既然如此,今天和周培公的談判就非常重要,因爲剿鄧總理大臣無論和清廷部還是和鄧名,都是關係最好的一個人,而且周培公手中還有一支可以用來干涉的軍隊。周培公如果肯保持中立的話,那他的態度對都也有可能造影響——只要是和張朝單挑,蔣國柱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但周培公和蔣國柱的心思卻是完全不同。鄧名在離開大陸前和周培公長談過一次,希剿鄧總理衙門能幫忙,協助都監督好國的這些軍閥。可是鄧名才走了不久,北京的那個皇上非要第一個跳出來攪局,結果把自己的威信搞得然無存,讓藩王和督們更是蠢蠢。
現在蔣國柱眼看要掀起大戰,這當然讓周培公到很惱火,擔心很可能會導致連鎖反應。吳三桂、尚可喜可能都在切注意著兩江的靜,還有那個剛剛繼承了藩王的耿忠也不是省油的燈。這些人同樣知道機會難得,趁著北京和都顧不過來的時候,造既事實——先搶一塊地盤抓在手裡,就是將來和鄧名討價還價,籌碼不是也多一些嘛。如果蔣國柱得手了,說不定吳三桂他們也要開始醞釀小作了。
這次周培公去九江的時候,就力勸張朝對蔣國柱退讓,上繳一部分瓷的利潤給南京,或是乾脆割讓一、兩個府縣給江南,等鄧名回來了再理論不遲。但這幾年張朝一直當土皇帝,沒人敢管他,也沒有人敢說一聲他的不是,因此張朝和蔣國柱一樣發生了急劇的自我膨脹,對周培公的妥協方案不屑一顧。尤其是聽周培公說到割讓土地的時候,張朝更是拍案大怒,表示他只是好和平,但絕非膽小怕事。如果蔣國柱真敢挑起戰爭,那張朝不但敢於應戰,更要把戰火燒回江南的土地上。等攻破了南京,張朝也不介意在兩江總督的寶座上坐一坐。
作爲張朝十年來的左膀右臂,董衛國倒是對局面有著更清醒的認識,知道江西與江南開戰,頂多能做到自保,想打進南京純屬做夢。但董衛國私下裡和周培公討論時,表示張朝現在已經聽不進人勸了,而且董衛國還擔心一旦割讓土地或是利益給江南,那虎視眈眈的廣東和福建都會撲上來咬江西一口——若是這種況發生,董衛國希剿鄧總隊能夠參戰,幫助江西綠營守衛領地。但這種保證周培公本不敢給。
因此周培公此番是空手前來南京,本拿不出任何條件來滿足蔣國柱的胃口;而正如周培公擔心的那樣,兩江總督對周培公勸說他保持克制的建議不屑一顧,反倒大肆吹噓江南如何兵強馬壯,半個月就能解決張朝和董衛國,一統兩江。
“這次老親翁到底是助我還是助張賊?”聽周培公苦苦哀求自己放江西一馬,蔣國柱實在按捺不住了:“至於廣東、福建、甚至雲貴的舉,那更是不必擔憂。等我消滅了張賊,就能騰出手來幫助老親翁鎮他們,保證鄧相回來之前沒有人敢有什麼異!”
在九江的時候,周培公極力說服張朝讓步,但是對方若是固執己見那周培公也沒有辦法。他的剿鄧總理衙門在整條長江上都有生意,雖然督們一般會買周培公的面子,但若真是撕破臉起了衝突,對周培公也沒好。就算周培公能強張朝向蔣國柱低頭,那以後懷恨在心的張朝就很可能給周培公暗中搗,一樣能給他帶來很大的損失。
而蔣國柱比張朝的實力還要強一些,周培公需要兩江總督衙門配合他的地方更多。現在蔣國柱把臉孔扳了起來,周培公也只好苦笑著點點頭,表示他會保持中立,並暗中提供報給南京。
從兩江總督衙門離開後,樑化從後面追上了周培公:“周布政使,總督大人要末將……”
“不敢當。”周培公急忙拱手謙遜道:“下怎麼敢在樑提督面前託大,再說樑提督也是總督大人的親翁吧?我們說起來也是親戚哩。”
兩人客氣了一番,最後以兄弟相稱。樑化告訴周培公,蔣國柱希由他帶周培公去檢閱一下兩江的部隊,讓他明白江南和江西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周培公聞言又苦笑了幾聲,不過他也不推辭,跟著樑化一同前往軍營。
視察過江南的兵後,周培公臉上仍然滿是憂,見狀樑化小心地問道:“以周老弟之見,這江西好不好打?”
“樑大哥帶兵的日子可比小弟多多了,不知樑大哥以爲如何呢?”周培公反問道。
“唔。”樑化捻鬚良久,緩緩說道:“自從聽說江南和江西要打仗後,我們這裡的票也跌了,不過跌的可比江西那邊要多了,這說明還是看好我們的人要多吧?”
“樑大哥見微知著,”周培公豎起大拇指,稱讚道:“這可比聽手下自吹自擂要強多了。”
“不過樑大哥有沒有想過,這天下的規矩變了,現在和以往的世完全不同了。”周培公話題一轉,指出這本不是江南和江西的單挑:“自從鄧提督橫空出世,規矩就全然不同了。而小弟爲何能飛黃騰達,現在一肩挑著十二省布政使?就是因爲小弟最懂鄧提督的規矩。”
“老弟言之有理。”樑化輕輕點頭。要是以往的那種世就好了,他會有大把渾水魚的機會,軍人的地位也會高得多。雖然現在這種規矩讓樑化到失落,但他不能不承認周培公說得對。
“咱們的老親翁啊,唉!雖然鄧提督出海了,這套規矩可沒有變回去,規矩還在呢。”周培公又是一陣長吁短嘆。如果按照鄧名的戰略一步步走下去,周培公確信能爲自己和家族贏得一份厚的回報,所以他不希天下大、羣雄並起,那會讓周培公的面前又一次充滿變數——周培公不是吳三桂,也不是尚可喜,他對戰場拼殺不是很有信心,也對自己獲得的東西相當滿意了,並不想追求太多。
……
而此時在桂林,平西王吳三桂確實正如周培公猜想的那樣,全神貫注地盯著兩江的局勢發展。
“李定國那裡回信了,他說只要王爺肯反正,他願意代王爺向鄧名說明。”夏國相把李定國的回信讀給吳三桂聽。吳三桂和李定國已經對峙十年了,但誰也奈何不了誰。因此李定國多次向鄧名提出,要求同意吳三桂反正,與雲南明軍兵合一展開北伐。
但鄧名對吳三桂的提防之心極重,雖然管不到貴州、廣西,但鄧名開出的條件,卻一再要求吳三桂在反正後必須把一省給李定國,而且不得自行擴張地盤——只要在邊上旁觀就可以了。吳三桂多次向李定國抗議鄧名這種赤的不信任,表示他很沒有安全,看不到明軍善待他和他麾下將士的誠意。
經過幾年的水磨工夫,李定國也漸漸覺鄧名對吳三桂似乎是太苛刻了,而且十年過去了,李定國到自己最好的年華都和吳三桂無休無止地耗在雲貴這旮旯了。因此在這封信裡就主提出,只要吳三桂肯公開反正,盡心盡力地協助滇軍北伐,那李定國保證他的前途和安全,一定說服鄧名放下見。
“就看蔣國柱順利不順利了。”聽完了李定國的信後,吳三桂微微一笑。和李定國對峙並非他所願,但只要一天不除掉李定國,吳三桂就不敢把主要力投向其他的方向,所以也只能陪著李定國耗下去。
鄧名錶現出的明顯敵意讓吳三桂很不安,總擔心不能把藩國傳給子孫。經過認真地研究後,吳三桂認爲,必須要發一場大戰來擴充自己的領地——就算不能與鄧名逐鹿天下,也要擁迫使鄧名承認自己的地位和實力。時間明顯地不利於吳三桂一邊,怎麼看吳三桂都要比鄧名早死幾十年,到時候他的子孫還不是任人宰割?
六年前,吳三桂抓住機會耍了一手,讓北京和都措手不及。他很清楚無論是清廷還是川西都不可能同意他進湖南,所以吳三桂從一開始就沒過湖南的念頭。吳三桂只是放出去煙幕彈,欺騙北京、都以及天下人。不出吳三桂所料,張長庚從明、清兩邊的渠道先後得到了吳三桂要打他的報,然後就開始配合吳三桂表演,幫助吳三桂矇住了貪婪的孫延齡——孫延齡竟然愚蠢到視吳三桂爲同盟,不但放下戒心,還上躥下跳地鼓吹討伐張長庚,協助吳三桂吸引走了北京和都的大部分仇恨。
和在山海關時一樣,吳三桂對自己手中的實力能獲取到什麼戰果有非常清醒的認識,並把自己的目標藏得很好,本沒有人意識到吳三桂其實意在廣西,所以也沒有人進行任何干擾。最後反戈一擊拿下孫延齡,吳三桂不但輕鬆吞併了廣西,還讓都和北京都鬆了一口氣,覺這個結果是完全可以接的。
時至今日,大唐帝國已經達到了國力的巔峰,萬邦來朝,萬國納貢。當萬國使者帶著滿滿誠意,來聆聽帶領大唐走向巔峰的皇帝李城發言時……各國使者:“尊敬的大唐皇帝,請問您是如何帶領大唐走向巔峰的?”李城:“特麼的,誰再說朕帶領的,朕把他頭卸了!都說了,朕那都是在敗大唐國力!”各國使者:“我們都懂,都懂……”【已有完本百萬字
大業九年,李煜來到黎陽碼頭邊,成為叛軍楊玄感手下一員; 這個時代,天下倒懸,民不聊生,反叛者無處不在,蒼生離亂; 這個時代,世家掌控天下,寒門走投無路; 這個時代,李淵、李建成、李世民父子三人霍霍向大隋;李密、王世充、竇建德即將禍亂天下; 這個時代,草原騎兵隨時南下,虎視眈眈,高麗殺我中原將士無數; 這個時代,是一個求活的時代,這是一個英雄縱橫天下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