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重生異能 重生之風雲再起 第115章 黃書記的短板

《重生之風雲再起》第115章 黃書記的短板

二十幾個黨校同學,每一個人都拿出一樣或幾樣讓鄧華賞心悅目的東西,除了竹製品,還有藤製品,還有雕石雕,飯店大堂一時間了工藝品展廳。

原來,這些老哥把東西都放在包間裏,難怪老板萬分不願意,估計要不是請客的是古城縣首富的公子,恐怕早就開始攆人了!王老蔫居然辛辛苦苦背來一個石獅子,造型巧,活龍活現,靈之極,極

鄧華興的直手:“好,好好好!有了這些,古城縣的經濟何愁不搞上去!”

話音一落,大廳裏雀無聲,所有人都盯著鄧華。張利民和李複,也都一臉古怪,看著大言不慚的鄧華。這家夥把自己當什麽人?村們麵麵相覷,甚至都忘記吃菜喝酒,一個個拿著筷子,都有點發木。

鄧公子莫名其妙:“怎麽了?我說錯話了嗎?”

們臉上都是木木的,沒有人說話,張利民輕咳一聲:“鄧主任沒說錯,就是說得有點早,如果這話在你上位縣委領導後說,我們才不奇怪!”

“呃!”鄧公子尷尬異常,剛剛的話的確有點不合適,如果有領導在場,恐怕會被列黑名單!跟在書記邊時間久了,看問題總是以全局,說話也就習慣自然。

Advertisement

氣氛有點怪異,韓衛東哈哈一笑:“這裏老幺就是領導麽,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和勞務輸出辦公室不也是立足全縣麽?說真格的,老幺,當初你在黨校講的那些,開始沒當回事。這些東西做出來以後才發現,真漂亮,我們村裏人眼不行,你幫著看看,還有什麽需要改進的。”

“這個?”鄧華擰眉端詳麵前這些藝品,桌子整個被占據,一邊的服務生一個勁翻白眼,還真不敢得罪,“回頭大家去圖書館,找到那些民俗的圖案,比方說鬆鶴延年、五子登科、百鳥朝等等,一定要有意境,要有民族風!”

張富貴咂咂:“老幺,你這個要求有點高哇,啥意境?啥民族風?”

“富貴叔,咱們這些東西都是有民族風的,”韓衛東耐心幫著解釋,“意境麽,應該是減那些迷信的,增加雙關意味的東西。比方說五子登科,如果誰家有快要考學的,誰不想取個吉利,是這樣吧?”

鄧華點點頭:“差不多,我建議大家不要敝帚自珍,要互相通,互相促進。最多年底,我會爭取到一筆投資,爭取在縣城開辦民俗工藝品廠。到時候,把村裏最好的師傅請來,生產這些東西,不要賣給城市裏的居民,也要賣到國外去,賺取外匯!”

Advertisement

“外匯?這東西能賺外匯?”

一下子,村們又炸營了,仿佛已經看見了大把大把的鈔,出現在自己麵前。楊二尕張著大傻笑:“元,嘿嘿,元長啥樣俺還沒見過呢!”

這頓飯足足吃了六個小時,把老板的臉都吃綠了,幸好鄧公子點菜很大氣,喝酒也敞開量,這才沒讓人家趕出去。村們沒有接鄧公子邀請住下來,一個個都急著趕回去,學徒的事手快有手慢無,必須早點敲定!

們帶來的那些工藝品,第二天一大早,全部被鄧公子搬到縣委書記辦公室:“你這是在幹嘛?”

書記被鄧華弄暈了:“黃書記,請您欣賞一下古城縣民間藝人的作品,您幫著估個價,在燕京城、滬市和羊城能賣多錢?”

“呀!太了!”一件件巧奪天工的作品被展示在眼前,黃玉英被這些奐的產品晃花眼,“這些都是農民做的?”

鄧華笑著點點頭:“是,古城縣地人多,在很久以前,為了生存,這裏的老百姓就想盡方法尋找賺錢的門路。古城縣鄉村,每一個村莊都有手工藝人,如果這些人聚集在一起,將會給古城縣創造出巨大的財富!”

“沒錯,鄧華同誌,你做了一件大好事!”有外人在場,這一對兒小人一本正經,“有了這些,不但可以給古城縣增加財政收,更可以為老百姓創收!這件事一定要下大力氣扶持,爭取短時間,讓老百姓撈到實惠!”

Advertisement

盧瑤都有點佩服這個家夥,當初在黨校旁聽他忽悠村,沒想到半年後見到了效果。當初自己恨不得把這個在講臺上侃侃而談的大忽悠踹下去,幸好沒那麽做,幸好黃玉英書記有眼

趙彤心中一痛,這個混蛋的確有才華,隻是命運多舛,兒跟著他早晚要出事。趙主任暗暗歎口氣,一個人再有才華沒有運氣又如何?才華橫溢的人見得多,真正得到上級賞識的有幾人?

最要命是這家夥桀驁不馴,看上去很乖巧,事實上卻是一個極其不安份的家夥,要讓他循規蹈矩,除非太從西邊出來!罷了,兒在外邊也很好,將來找一個好人家,不信就憑小倩的容,找不到比這個混蛋更好的!

“這的確是一件好事,不過執行起來還是有問題。”鄧華沒有被眼前的一切迷住眼睛,“最主要的,是現有村文化水平太低,眼界太窄,有的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這樣的素質,很難讓他們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黃玉英皺皺眉:“嘶,這樣啊?”

書記畢竟還是高高在上,雖然來到古城縣不止一次下去,但是那種走馬觀花的調研,能發現什麽?尤其下邊怎麽可能讓書記看到最真實的一麵?

就像西晉時期下發生很大的荒,很多百姓死了,晉惠帝問大臣:“百姓怎麽會死啊?”

當時天大臣回答:“百姓沒有吃的啊。”

晉惠帝問:“沒飯吃,為什麽不吃糜呢?”

“何不食糜”的典故,為統治階層離群眾最典型,最諷刺的寫照!書記雖然不至於達到這樣程度,對民間疾苦認知不足,對解決古城縣貧困狀況沒有切實可行的辦法,是真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