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文會,原來就是讓他們寫新文稿的討論會。
才子們腹誹了兩句,但新文稿送上來之后,看著那幅孤寂蒼涼的封面,看著那八個殺氣人的大字,他們的神經立刻就繃起來了,所有埋怨都拋到了九霄外——
這是錦衛!
這是真正的錦衛!
不是給兩個國舅寫著玩兒的《年錦衛》,而是自他們年,甚至他們當中某些人還是子時就已興起來的真正錦衛連環畫!
即便畫中那人小到看不清眉目五,他們也一眼認定,那就是曾平白蓮教、破無頭案、發誣告案,又在《錦衛之風起云涌》《錦衛之風云再起》中帶領十四千戶平倭的謝鎮!
這回他們要寫的是真正的謝鎮和十四所千戶,可能還有王窈娘和丈夫封云了!
雖說他們在崔家日常出,也見過不回隔壁那位謝鎮的原型,錦衛同知謝瑛,可那位謝同知畢竟沒平過倭寇,覺也是不一樣的。就好像崔學士——他們看連環畫時看著那個聰慧溫、善人意的崔翰林,怎能想到他本人是這麼個、這麼個見了風流才子就要著他們讀書向上,健強,為百姓著書的嚴厲先生呢?
幾位才子激得呼吸都有些不暢了,忙人取手巾手,抹得干干凈凈了,才接過大綱翻看起來。
新的故事是掃草原虜寇。
先是平倭,終于要平虜了。朝廷要是也肯平虜該有多好?
眾人心中嘆,一面低頭看書。這個平虜的故事風格與之前的錦衛一脈相承,文字清麗婉轉,間雜的詩詞也頗人,但其描寫的故事卻不似文筆那麼清婉,而是如一張弓弦般繃著,藏著腥。
這個故事從十四千戶平倭寫起,寫的是日本國王被天朝兵馬從幕府逆將手中解救出來后,俯首稱臣,愿永奉大唐為主。周邊各國都懷中國威德,命使者奉寶為大唐天子賀壽。西域諸國使者送禮進京時,卻被蠻族小王子截走重寶,于是眾使臣都到京中請求天子做主。錦衛鎮謝瑛命追回國寶,于是帶著十四位千戶輕騎出塞,深大漠尋找蠻族王庭。
書中寫蠻族殘直白得他們發直豎,寫草原荒漠則如臨眼前,偶爾著細致如生的圖畫,有大漠寒夜、有刀劍影、有千里水草、有雪滿雕弓……
前一頁還是草原王帳前歡騰的篝火酒宴,后一頁便是草原中被綁縛驅趕如牛羊的漢家百姓,看得這些才子們心如刀割。
錦衛們在追殺中漸漸分散開,后又盡力尋到同伴,將拼死探得的地圖和大漠王庭所在都給謝鎮,眾千戶們卻都因傷重或為引開虜寇追殺而不得回鄉,只能背立夕,遙他向中原絕然而去的背影……
祝枝山眼淚滴落,模糊了眼鏡,邊貢、李兆先這樣的沖年更是險些跑去旁邊的謝府看一眼。
幸好峰回路轉,謝鎮終于把整張地圖帶回國都,天子震怒,發九鎮之兵掩襲大漠,踏平了蠻族王庭。而在大軍踏出邊關后,因傷而留在草原的十四位千戶也各自輾轉歸軍中,重領錦衛,如同上一部末尾時那樣整齊雄壯地列軍出戰,殺到了蠻族王帳前。
看到這個結局,眾人才吐了口氣,安心地思考著自己該如何寫。
唯有王守仁深知自己就是來開個會,吃點兒東西的,不可能當作者,所以并不想寫文稿的事,只嘆息著:“早知當初出山海關時多往北走一陣子,看看哪里有水草、哪里能走馬過車,回頭也畫幅地圖出來。”
李兆先的著眼點也跟別人不同,先夸了一頓文筆——像他爹。清婉細膩、寫勝,深得茶陵髓。
王守仁簡直不忍多聽。這文章不是得茶陵髓,定然就是茶陵本人手筆,豈有不像,不的?
他搖了搖頭,為李兆先的天真嘆了口氣,但心里也轉過了另一個念頭——如今邊報皆是喜訊,朝中又得了紅薯這樣能活萬人的良種,李閣老偏又在這個平日本的故事還沒出完的時候親筆寫出了《塞上風云》手稿,莫不是朝廷……
有意復套?
他握著手中畫本,口跳得極快,卻不敢說出這猜測。
河套千里沃土,水草,是養馬的好地方,他們中原差著韃靼、瓦剌那些前元虜的豈不就是騎軍?若有良種戰馬,若能把邊疆重推回朵三衛以北,元人豈得如此容易就侵到京城下!
這一場仗,他怎得有個辦法也參與進去!
王守仁激得直想再去考個武狀元,帶兵出關,又想索辭了翰林院,放出去當一任延綏史……思致紛紛,也顧不得眼下這個跟他沒多大關系的文會了。
他沉浸在戰略推想中,只偶爾咬兩口水晶紅薯卷子,不知過了多久,忽然側的李夢推了推,問他打算寫哪個人。
十四位千戶仍然有各自己潛伏探查故事,在座的七位才子各領兩人,再由崔燮自己寫謝鎮那條線,正好分得清楚利落。王守仁搖了搖頭,低低地說:“我跟伯徵不是寫書的人,和衷兄也不會寫,估計是你們五人每人各分三個。謝鎮的戲份吃重些,誰定了他就寫一個人吧。”
李夢怔了怔,想想平常的確是他和唐祝邊王四人寫稿,王守仁只管拉人不管寫,李兆先雖在他們出書后問過幾回,卻始終沒加寫稿的隊伍。崔燮又要編農經,如今又正盯著栽培番薯的事,怕是沒時間寫這個。
也好,他們幾個人足夠寫好這篇故事了。
李夢便丟下他,與另外幾人商議:“遠征大漠的故事蒼涼沉郁,和平倭那部先有安千戶裝,又有王千戶得夜奔的輕松風格大不相同,咱們的文章也當寫得沉厚些。我等當效法秦漢,以樸實莊重為要,不宜一味仿茶陵文。”
他的詩詞文章氣象闊大、雄渾健拔,在茶陵座下文人中名極高,這話一出,邊、王二人便相應和,祝枝山也有意,唯唐寅與李兆先各恃天才,只愿寫自己的文風,并不愿按著別人的格調改。
可前兩部錦衛故事雖也分了許多作者,看起來從畫到文的風格還相統一的,若他們這新篇前一頁風流婉轉,后一頁古樸沉厚,讀者都要怪他們壞了錦衛的名聲!
兩下爭不出結果,只好崔燮評理。
崔燮自然講理,他講的是李東的道理。
這本錦衛里共十五個主要人,十五條線分五人寫,由祝枝山主筆謝瑛的故事,其余次之,抓鬮決定。李兆先不寫故事,只負責潤,統一風格——就以這本大綱的文字為準,凡有風格相差太遠的,他就有權修改。王守仁做監修,校閱容、風格,最后由他定稿。
眾人都這決定驚呆了,王守仁不起問道:“怎麼會用我跟伯徵,難道是——”難道是因為他們的父親不寫了?
崔燮笑道:“當然是因為你們倆從小就看錦衛,最悉從前作者的風格。百姓們看錦衛漫畫就是沖著前兩部的故事好、文字清麗易懂,所以第三部 、第四部……無論以后印多部,圖也好、文也好,都不許有毫變化。”
他又看了五位作者一圈,正道:“你們要寫出自己的風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每日農經》系列任你們寫,每人一個故事,百姓可以看誰寫的就挑誰的買。可是錦衛不一樣,它是一個已經刊印數年,從圖畫到文字都已深人心的故事。寫這部不是為你們展示才華,而是為買書的人看得高興才要寫它的。”
文藝是要為人民服務的,而不是一小撮藝家孤芳自賞的!
崔燮從前除了他們讀書考試時,素來都是溫言語,如沐春風,從沒有過這麼嚴肅的時候,幾位被他哄著捧著當了作者的人都有點懵了。
唯有王守仁和李兆先知道他是個力能扛鼎的壯士,萬一這幾個才子怒了……真不知道他能干出什麼來。
反正不管干什麼,那些讀書人的小板兒都是扛不住的。
兩位賢弟立刻起苦勸,崔燮其實也沒真生氣,只是怕新作者們固執己見,非把他的連環畫也寫漢魏之風罷了。他拉著王、李二人坐下,問那五位有什麼意見——
現在說也行、撂挑子也行,他都不怪。但只要他們接了稿子,就得按前兩部寫;若是隨意改變文風,那他大不了就換人,直接讓李兆先接手乃父的事業。
李夢舍不得放手,又覺得之前的文風不合這部故事的容,還是自己的風格更好。躊躇了一陣,還是向崔燮辯解道:“這問《塞上風云》的故事與前作本就大不相同,又何必強求文風同一?只要寫的好,讀書人照樣喜歡。李某的文章縱不敢說紙貴,也算是傳唱一時,怎麼就不……”
就不行。
崔主編十分堅定。
他從小學上到大學,就沒背過一首李夢的詩、一篇他的文,他這復古風能有多人民群眾歡迎?真正歡迎的都得讓學生們背到吐!
還不如唐伯虎,一首桃花庵歌,大半個中國都能背幾句。
他看了唐伯虎一眼,擱下文稿,站起來說道:“昔日白樂天寫詩,務必要使不識字的阿婆也能聽懂。咱們這連環畫是上自公卿大臣、下至販夫走卒都看的,更要淺近清麗,朗朗上口。若寫不出這樣的文章,那我也只好換別人寫了。”
李夢道:“崔大人這是就要將我剔出去了麼?”
崔燮痛心地問他:“我何時這麼說過?我不過是你按著從前的文風寫,空同就真的不能略變一變文麼?你們寫《每日農經》時我須不曾管過你,只有這本……”
他看李夢、王九思眼中都是一派不認同的神,只得長嘆一聲:“你們若覺得我是為難你們,復古文章比這淺近的好,那也罷!今日你們就回去各試寫一本書的開篇來,兆先你也仿著寫一份,我替你們配圖,回頭就辦一個選稿大會,京中紳百姓們票選出最好的文稿,這可算公平了吧?”
公平。唐伯虎起應道:“伯虎無異議,祝兄與我愿試為之。”
李兆先自然沒有二話,李東、王九思、邊貢自恃才力,又不愿拂眾人的面子,便也答應下來。番薯宴吃到這里,幾人腹都憋著一氣,便也不再留下用酒席,各自拿了一份大綱回去寫。
崔燮立刻安排人去訂黃家花園——如今這花園常人包了排戲或是辦各種盛事,得提前半年才能訂著。不過他也不大著急,這六份稿子就得寫一陣,寫出來他還要分鏡、畫線稿、做指……等到正式刊印出來,恐怕也就到明年了。
他寫了封箋兒計掌柜準備此事,自己先整理出了番薯種植和食用指南。論文寫好后,忽然發現幾位常用的作者都被發去寫錦衛了,沒人幫他編排,轉了一圈,只好厚著臉皮去求同年費宏。
費宏與他同做講讀,每天太子要聽他講農經,費宏也跟著聽,聽說要寫教人種番薯的連環畫文稿,便欣然答應:“虧得你是尋我,若是別人還得多看一遍書,我已陪著太子聽你講得清清楚楚了。”
費同學真是個好人。
崔燮不握住老同學的手,深地說:“子充兄幫了我的大忙!此事就與吾兄了,來日再有人獻上這樣利國利民的良種,燮定然還要請子充兄來共作新書,施惠百姓。”
費宏不曾多想,痛快地同意了,回家便從書架上翻下一摞《每日農經》,先研究套路,再跟著套路寫稿。他當初在國子監坐監時,也是每作一篇文章就人爭相傳看的,如今雖然不像那時能專心寫文章,卻也還寶刀未老,很快寫出一篇《錦衛出海平寇,倭國主乞恩獻薯》。
他頭一次寫這種稿了,不免慢了些,細了些,足足花了一個月工夫才琢磨好。這篇剛寫,崔燮就給了他一篇《番薯淀加工食用指南》,竟是要讓他寫菜譜。
費宏這麼個正統君子,這輩子都沒進過廚房的人,為了寫好紅薯淀怎麼加工,是站在院兒里看著仆人磨了一下午紅薯泥,后來又盯著人曬塊、蒸漿,最后飽飽吃了一頓鹽、醋、芝麻醬、蒜泥調的紅薯皮。
還好吃。
他又認認真真地寫了一篇食用指南,裹好了給崔燮。
然而這篇剛寫完沒多久,崔燮就又在散值之后攔住了他,滿面激地說:“子充兄聽說沒有?有宋末遷居安南的百姓萬里迢迢貢,來給吾皇獻上了一種極味的番豆,名曰花生,能榨絕好的香油!”
費宏下意識答道:“這個也寫菜譜?”
母胎單身七流編劇陳小千嘔心瀝血寫了一部女尊題材大劇,原可順利開機,卻因為演員韓明星對劇本感情戲質疑過多而崩盤。憤懣難平發誓要證明自己能力的她,意外卡進了自己的劇本,變身東梁女國地位尊貴但惡評滿國的三公主。原本一個活不過三集 的小女配,為了活命開編劇副本,逆轉荒唐人生,在不懂套路的犬係世子韓爍和人設完美外貌滿分的太學院少傅裴恒之間,最終學會愛與成長。《傳聞中的陳芊芊》根據同名影視劇改編,作者棒棒冰。是趙露思、丁禹兮等主演的古裝愛情劇,由騰訊視頻全網獨播
阮素是被抱錯的真千金,回到親生父母身邊,卻是要代替假千金嫁給一個植物人。 假千金重生歸來,她知道前世季明崇一直沒醒過來,而且沒多久后季家就會破產,于是她設計將與季家的婚約推給了阮素。 她等著阮素被惡婆婆磋磨,結果人家婆媳親如母女。 她等著阮素守一輩子活寡,結果季明崇醒了。 她等著阮素窮困潦倒為生活奔波,結果季明崇咸魚翻身,成了所有人都仰望的大佬。 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 沒有人知道,季明崇車禍昏迷的這五年里,快穿了無數個世界,在殘酷的末世廝殺,在等級森嚴的古代出人頭地,終于練得一身技能,退休后他回到原來的世界, 卻被告知有了一個妻子。 剛開始,他媽說:“素素是個好女孩,你要對她好一點。” 他說:“我們沒領證,我可以把她當妹妹。” 后來,他媽說:“你那個朋友,我看著跟素素挺般配,要不……恩?” 阮素一開始嫁給季明崇是為了報恩,等到他蘇醒,看著他越來越強大,她覺得是時候離開了。 結果季明崇在找到她的那個夜晚,卑微的抓住她不放,聲音喑啞:“…別離開我。”
在末世未降臨之前的一個月,繼兄樓殿看她的眼神越來越露骨得讓她驚懼! 人生中總會發生很多措手不及的事。 在樓齡的措手不及中,末世降臨了。 樓殿教會了她怎麼在末世生存,給了她最珍貴的食物,可是從一開始他的邪惡用心也昭然若揭。 在這個末世,貴公子一樣的樓殿完完全全將她禁錮獨占,成為他的所有物! 他就像一種會讓人上癮的毒藥,恍然回首時,已經戒不掉了。 PS:這是一個蛇精病男主與生命力頑強的妹紙在末世吃吃喝喝(OOXX)的故事!=__=! PSS:歡脫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