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玉淵錯之嫡女的快意人生 第五百八十二章 欲立新后

《玉淵錯之嫡女的快意人生》第五百八十二章 欲立新后

玉淵聽罷,唏噓不己。

曹明剛卻道:“王敗寇,怨不得天,怨不得地,這就是命。”

方兆跟著道:“如今我們要心的,不是先皇后,而是新后。王爺,說句斗膽的話,這新后一旦立下,可就沒您什麼事了!”

曹明剛:“兆這話說得對,不能立,立不得!”

本來他們已經打算的很好,只要老皇帝病重,以安親王如今的實力控制京機并非難事,就算牌匾后藏著的詔書里是晉王的名字,也有辦法改了去。

一廢一兵一卒,堂而皇之的登得大位,順利接,天下太平。

然而,一旦立后,令貴妃就了皇后,晉王就了嫡子,這可不是改改詔書的事,這就是著安親王兵臨城下了。

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到底名不正言不順,將來史書工筆,終會記載著安親王殺弟登位。

這時,張虛懷里發出一聲冷哼:“老子不明白一點,既然他一門心思想為晉王鋪路,為何要錢要糧的時候,卻想到了暮之,偏心也不能偏得這麼厲害。”

“師傅,那是因為人心本來就是偏的!”

玉淵說到這里,頓了頓道:“李錦夜在他眼中,終究有異心!”

曹明剛聽到這里,突然起,一袍,在一旁跪了下來:“王爺,不能有婦人之仁!”

Advertisement

方兆也跟著跪下:“王爺,當斷不斷,必!”

李錦夜沉默了一會,笑了笑,道:“你們打算讓我怎麼做?殺父,還是弒弟?”

地上兩人猛的抬起頭。

李錦夜擺擺手,示意兩人起來,“還遠遠不到這一步,等陸皇后的喪事辦了,過幾日我把這些日子我扣下來的奏章一齊送到龍案上,只怕他再沒這個心思。四川地,北方雪災,就連江南的魚米之鄉都開始死人,我就不相信他還有心思立新后。”

曹明剛眼珠子一轉:“王爺想用一個拖字?”

“并非一個拖字!”李錦夜瞥他一眼,手上的串珠,“凡事要水到渠,我并不是什麼好人!”

玉淵一聽這話,手悄悄探過去,抓住他的一手指頭,輕輕捻了下。

于別人而言,他不算什麼好人!

而言,他就是這世上頂頂好的人!

李錦夜沖淺笑,與剛剛把臉埋在前的樣子判若兩人,“來人,將皇后喪禮以貴妃禮葬的消息傳出去!”

“是!”青山聲音在外頭響起。

李錦夜用左手替玉淵斟了一杯酒,“這事不用我們出面,自然會有人為陸皇后說道。”

……

果不其然。

消息一經傳出,頭一個站出來的便是大學士劉恒。

劉恒寫了一封洋洋灑灑的千字文,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抑揚頓挫的讀給皇帝聽。

Advertisement

簡單來說,大莘沒有這個先例,要麼把皇后降為皇貴妃;要麼還按皇后的禮制辦喪事,否則就會讓后世人嘲笑。

寶乾帝聽完,氣得當場就把茶盅給砸了,罵了劉恒一句“喪心病狂”后,又罵道:“娘家心懷鬼胎,兒子詛咒朕,朕念侍候朕 一輩子,保了皇后的名號,照皇貴妃發喪儀,已經算是格外優恩,你還想怎麼樣?”

話落,李錦夜朝禮部尚書,史臺大夫遞了個眼神,二人齊齊跪下,苦苦懇求皇帝三思。

他們一跪,百都跪。

老皇帝然大怒,心想:老子給自個老婆辦后事,你們都要管,反了不

李錦夜余看著老皇帝鐵青的臉,漫不經心的笑了笑。

……

退朝后,李錦夜在書房私見皇帝,呈上了多日來他下的奏章。

為了節約老皇帝的力,他將奏章一本一本讀出來,讀到一半的時候,老皇帝額頭的冷汗便冒了出來。

家大業大的大莘國在他手上,了渾上下搜羅不出幾兩銀子的窮酸小子,連過個年的錢都得省吃儉用。

他活了五十多年,可從來沒有哪一年活得這麼憋屈過。想當初,國庫盈,自己五下江南……

老皇帝猛的抬眼看著旁的李錦夜,李錦夜坦然迎上他的目,輕嘆道:“父皇,連四川地的銀子,一大半是從陸府查抄來的。”

Advertisement

言外之意:你還要我怎樣?

老皇帝咬牙切齒著,從里一字一句道:“開春,江南,兩廣給朕加稅!”

李錦夜神大變:“父皇,萬萬不可,江南水災后一直沒緩過氣來,兩廣在程德龍那時,就被搜刮的厲害,萬一……”

“你是皇帝,還是朕是皇帝?”

老皇帝將奏章劈頭蓋臉的砸過去,“朕還從來沒窮到過這個份上!”

……

以貴妃儀制安葬皇后和江南、兩廣加稅的詔書一經正式頒布,舉國嘩然。

江南,兩廣立刻發了幾次小規模的起義,很快就被鎮下去。

此間,劉恒又為陸皇后上書一次,老皇帝一怒之下,將他革職鎖拿,發往伊犁。

李錦夜得到消息后,連夜進宮,在殿外跪了整整一夜,直將自己跪個冰人,才讓老皇帝心了一下。

饒是這樣,劉恒這個大學士的是做不了,只得上書告老還鄉,皇帝當下批準。

劉恒那個心灰意冷啊,三天后就舉家遷往老家。

離京前一天晚上,他獨自一人來到安親王府,長吁短嘆。

“王爺,禍的開始,便是獨斷專行,聽不進諫言,我雖為文,卻還眼不瞎,耳不聾,大莘風雨飄搖啊!”

劉恒歷經兩朝,見識閱歷無不高過常人,大莘風雨飄搖路自熙帝而興,寶乾三十年盛極轉衰,以后呢?

一步一步走向窮圖末路?

他諫言不可以皇貴妃之禮葬陸皇后,哪里是為陸氏說話,他是怕日后工筆史書給皇帝寫下難堪的一筆。

卻沒有想到,自己一心為國,為君,到頭來卻落得如此下場。

李錦夜把人扶起,什麼話也沒說,只是拍拍他的肩道:“劉老,歸鄉之路,一路順風吧,別想太多,沒用!”

劉恒剛想回敬一句“王爺怎可如此淡定”,卻從李錦夜的話中,依稀品出了別的什麼意思來。

也是,老皇帝若一意孤行再立新后,這一位怕是什麼都空落了下來。

回府的路上,劉恒左思量,右盤算:若真是晉王上位,只怕他小小年紀本撐不起這麼重的擔子!

能挑起大莘重擔的,唯有安親王,但安親王的份……

唉!

大莘,危矣!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