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世子兇猛 第一百四十九章二策

《世子兇猛》第一百四十九章二策

 涼戎與斐國是否結盟,贛南道隔三差五民變,關于這兩件事,無論是朝堂上還是民間,都是人們議論紛紛的焦點。

 而在兩個月前,斐云榮提起過這兩件事,詢問秦游有何良策,而當時七就在旁邊看熱鬧,聽了個七七八八。

 不過秦游和斐云榮就是隨口一說而已,目的在于騙人家“學費”,考試是考試,聊天歸聊天,這完全是兩回事,真要是這麼寫的話,考百分百給個零蛋。

 行不行得通暫且不提,而是與禮法不合。

 以夷轄夷也好,侵吞斐國也罷,前一個屬于是劍走偏鋒,后一個純粹就是豪賭了,搞不好就是亡國的結果。

 秦游本不想說,可架不住喬冉一直追問,只好將心中的想法說了一通。

 眾人聽過之后面各異,李太白三位門客面面相覷,沒發表什麼看法,秦玄傻樂著說以夷轄夷的辦法很好,唯獨喬冉沉默不語,似是陷了思索。

 很多事就是如此,高度決定眼,而想要達到某個高度,必須親經歷一些事才行。

 李太白三人,一個家道中落,一個出農門,另一個估計也差不多是這況,所以腦子里所有的見識都在自己邊這一畝三分地和書中。

 至于秦玄,

 自長在深宮之中,這種殺伐之事別說見識了,便是聽都聽的

 而這五人中,見識做多的自然是喬冉。

Advertisement

 別看喬冉歲數不大,可他這二十多年來經歷的事可不

 刺殺秦老大未遂這個冥場面就不說了,了騎司后,別說夏朝國境了,整個中州他都溜達了個遍,探草原,闖大斐,蠻夷臉上,尤其年的時候還跟著秦老二秦麒四征戰,見識非凡,而且還是平均文化水平胎教的騎司團隊中唯一讀過書的人,甚至可以說是讀書群中的佼佼者。

 關于贛州民變秦游提出來的以夷轄夷,喬冉認為十分可行。

 早在前朝的時候,歸附大昌的蠻夷海了去了,可唯獨贛南道的蠻夷最優待。

 其他的蠻夷小弟們,都是放槽,各種白嫖昌朝的資,連句下次一定都不說。

 相比其他那些蠻夷小弟們,贛南道的部落是眾多小弟中唯一能大哥一口的蠻夷了,因為那時候贛南道山中有大量的礦產,這群蠻夷挖出來后都送給朝廷了。

 然后……就沒然后了,昌朝建國了,贛南道的礦產也挖沒了,新皇帝也不稀罕他們了。

 在蠻夷的眼中,昌朝也好夏朝也罷,都是漢家的朝廷,所以就轉不過

 這腦子了。

 他娘的我們有礦產的時候一口一個小老弟的著各種寵,麻辣隔壁沒礦產的時候我們就民了,這不是提上子不認賬嗎,太不講究了。

 就是因為各種歷史留問題,贛南道的蠻夷敵視夏朝朝廷,認為這群王八蛋忘恩負義。

Advertisement

 而夏朝君臣也鬧心,當時要不是這群贛南道蠻夷挖礦給前朝送資打造武盔甲之類的,秦老大這皇位還能提前兩年奪下來。

 朝廷不給好臉,蠻夷認為前者不講究,惡循環下來,就導致現在雙方這個惡劣的關系了,朝廷安的也不走心,蠻夷們一天天吃飽了沒事干就造反,下雨天大孩子,閑著也是閑著,大家折騰唄。

 而秦游提出的這個以夷轄夷的策略極為可行,出了小問題,蠻夷自己負責,出了大問題,還是蠻夷負責,反正員都是蠻夷自己人,要是出了解決不了的問題,朝廷派人過去砍唄,砍完了再換一茬,蠻夷的人繼續當,誰也挑不出個病來。

 不過如喬冉所說,這是就是疥癬之疾,秦游的辦法是上策,喬冉剛剛說的是下策,上策下策都是策,也都能解決問題,唯獨這涼戎和斐國這件事,喬冉也只能從戰略角度上來看,而

 且還是初期問題,并沒有從本上解決這件事。

 那麼秦游所說的以空間換時間,可以說是讓喬冉的心里掀起了軒然大波了。

 按照秦游的說法,就是國家土地都不要了,全國當土匪,去搶斐國的地盤,吞并斐國后占據不敗之地,然后再慢慢打回來。

 喬冉聽的是滿后背的冷汗,心里和一團火焰在燃燒似的。

 因為他發覺這個方法的可行很高,而且一旦功后,夏國再無南北之患!

Advertisement

 “哎呀,我就是隨口一說。”秦游嘻嘻哈哈的說道:“到時候策問真要是這兩道題的話,你們就按照剛剛喬冉的說法去寫就行了。”

 說完后,秦游也沒當回事,又代勉勵了幾句后,離開了。

 可喬冉卻凝著秦游的背影,一副言又止的模樣,似是有很多話要問,可最終還是沒有說出來。

 秦游離開后,喬冉突然想起前日皇帝在敬儀殿問他秦游可堪大用的這件事。

 一時之間,喬冉悔不當初。

 當時他雖然沒有明說,但是言下之意卻是秦游雖有大才可無心為,說的再直白點,那就是這家伙賊特麼懶惰,懶到了令人發指,所以,不堪大用!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的過去了,六個準備參加科考的人

 ,五個人被關在了單獨的木屋里,刷題,刷題,再刷題。

 當然,秦游的小日子就過的比較滋潤了,搬回了二層小樓睡了幾天發現不再鬧鬼后,心大好。

 人要是心一好,想法就多,所以秦游又開始折騰了,和廖文之等幾位大儒聊了一下午,將后世的教學方式提了出來,也就是讀書未必要當,而是一種謀生手段。

 四書五經之中,只有一種安立命的手段,還是千軍萬馬獨木橋,本不適合寒山書院里這些沒背景的學子們。

 所以在秦游的提議下,四書五經變了主科,還有其他選修課業,分別是地理、商學、農學、工學。

 幾位讀了一輩子四書五經的大儒非但沒有阻攔,反而極力支持,認為秦游的三觀很正,讀書是讀書,活著是活著,人要活一輩子,但是卻不能讀一輩子的書!

 倒是有一個提反對意見的,那就是董昱,老董認為學的太雜,會影響到主科,然后,大家誰也沒搭理他。

 以前這家伙是司業的時候秦游都不鳥他,更被說現在只是個普通的教書先生了。

 就這樣,一百二十多位學子分班了,因為沒有現老師,秦游只能客串了一下,不過并沒有授課,而是編撰教材。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