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世子兇猛 第一百七十六章 悟道

《世子兇猛》第一百七十六章 悟道

 書院一切照舊,先生們繼續教書,學子們繼續刻苦,并沒有因為聽聞了來了一群人想要學而有任何改變,至,大部分人是這樣的。

 董昱便是例外,獨自一人站在啟文堂后面的竹林中。

 置于竹林之中,董昱瞳孔擴張,如同神游天外了一般。

 這一站就是兩個時辰,到了中午的時候,董昱依舊如同石雕一般紋,幾個懂事的學子原本想要從食堂取些吃食送去,卻被八馬先生攔住了,也不說緣由。

 八馬先生來了,看了會就走了,臉上帶著一抹擔憂之

 廖文之來了,看了會也走了,臉上滿是欣的表

 離竹和墨石先生也來了,面容莫名。

 秦游是最后來的,罵了聲神經病又回屋睡覺了。

 這秋雨說來便來,眾人剛吃過飯,一場漂泊大雨迎頭而下。

 置于狂風暴雨中的董昱披頭散發,卻沒有離開過原地,任由暴雨洗禮。

 一直到了晚上,暴雨停歇了,可秋風卻寒冷徹骨,秦游深怕出人命,本想讓七將董昱抗回去,可卻被幾位大儒厲聲攔住了。

 秦游徹底懵了。

 這董昱是給幾個老頭的媳婦睡了怎麼的,為什麼這群大儒們就這麼看著董昱遭罪而無于衷?

 幾位大儒非但攔著秦游,還不讓秦游看,似是深怕打擾了董昱自一般 。

 到了第二日,太初升,董昱依舊站在原地。

 中午、下午、夜晚,第二日,第三日…

 一直

 到了第三日的晚間,竹林中突然發出了狂笑之聲,披頭散發的董昱瘋了一般手舞足蹈,發了會瘋,再也堅持不住,暈倒在了泥水之中。

Advertisement

 秦游聽到聲音后跑了出來,連忙讓七去城里請郎中。

 郎中來了,煎了幾味藥,說了聲無礙就離開了。

 著床上面蒼白的董昱,秦游死活想不通,都沒半條命了,為什麼廖文之等幾個大儒會如此開心,居然舉杯相慶,尤其是廖文之,滿面紅,就好像隔壁老王家的孩子考上了藍翔學挖掘機技似的。

 這一夜,秦游睡的極不踏實,因為董昱發燒了。

 要知道發燒冒在古代可不是小病,在這個沒有退燒藥和消炎藥的年月,因為小冒就原地去世的大有人在。

 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時間和疾病。

 前者不會因為任何人而駐足停留。

 后者也不會因為你是皇帝或是乞丐而區別對待。

 一直到了天亮,七說董昱終于醒來了。

 來到董昱的小木屋后,廖文之等幾位大儒也在。

 董昱從床上坐起,強忍著的不適,沖著廖文之等幾位大儒微微一拜,雖然面蒼白,可臉上卻帶著一種往日里不曾見過的神采。

 廖文之重重的點了點頭:“可是悟了?”

 董昱風輕云淡的說了聲“悟了”。

 廖文之明明是董昱的恩師,卻施了一禮,其他幾位大儒也是如此,站一圈,沖著床上的董昱彎腰拱手拜了一個平輩

 禮。

 秦游一頭霧水。

 什麼玩意就悟了悟了的?

 更令秦游奇怪的是,董昱竟然同樣回了幾位大儒一個平輩禮,而不是晚輩禮。

 董昱在廖文之的攙扶下,下了床,看向秦游,笑的說道:“子銘拜謝三世子全之恩。”

Advertisement

 秦游滿面困:“我全你什麼了?”

 “那里,不應是人生活的地方,可那里,卻生活著人!”

 秦游后腦勺,云里霧里的,這種大白話,肯定是出自自己之口,也有印象說過這麼一,可是這句話和對方在竹林中自有什麼關系?

 董昱哈哈一笑,也不解釋。

 八馬先生卻是個火脾氣:“子銘,既然悟了道,還不快和我等說說。”

 “悟道?”秦游微微一愣,隨即大概明白是什麼意思了。

 他覺得所謂悟道,實際上就是思考問題,思考某個關于人生的問題。

 廖文之就在寒山山巔悟過道,也是他人生眾多名場面之一。

 站在寒山之上,一盞茶,一幅畫,一個時辰,然后放聲狂笑說自己悟了。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過出世與世。

 千年讀史,不外乎功名利祿,萬里悟道,終歸田間茶淡飯。

 這就是廖文之悟的道,讀書,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功名利祿如同過眼云煙,最終,回歸了本心,回歸了初衷,終究還是田間,還是茶淡飯,而能記載這一切的,不過是史書寥寥兩三本,想要將自

 己的名字留在上面,那麼便要做出一些事來,一些值得記載的事

 悟了道,了國子監祭酒,廖文之便心生了編撰蒙學之典的夙愿。

 廖文之悟道,秦游能理解。

 斜著眼睛看向不過五十出頭的董昱,秦游理解不了。

 就這一場習氣的老油條,也配?

 一臉狐疑的秦游問道:“你悟的啥道啊,下水道啊。”

Advertisement

 董昱不怒反笑:“秦游,你可是要與子銘論道?”

 秦游哭笑不得。

 這悟了道的人就是狂,都敢直呼本世子的大名了。

 廖文之瞪了一眼秦游,隨即正了正冠,直接坐在了董昱的面前,正道:“老夫廖文之,寒山書院院長,董先生,可愿與老夫論道賜教一番。”

 話音一落,其他幾位大儒推到了兩旁,神莊重。

 董昱一臉淡然,微微一笑:“請。”

 廖文之:“請!”

 董昱笑容一收,中輕吐出了四個字:“心即是理!”

 幾位大儒面微變,廖文之連忙問道:“何為心即是理?”

 “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圣賢。”

 幾位大儒面各異,陷了思考之中。

 秦游也在思考。

 他總覺得董昱說的話他好像在哪聽過。

 片刻后,廖文之皺眉問道:“再請賜教。”

 董昱繼續朗聲說道:“無善無惡心之,有善有惡意之,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

 話音一落,幾位大儒面

 容,齊齊沖著董昱拱手。

 廖文之滴下了幾滴老淚:“善。”

 一聲善過后,接著是一聲靠。

 善是廖文之說的,靠是秦游說的。

 幾位大儒滿面敬佩之,秦游正好相反,一臉鄙夷。

 “我以為你悟的什麼玩意,是心學啊,你這白嫖狗。”

 秦游猛翻白眼,敢在老子面前當白嫖狗,這不是保國面前耍電鞭嗎。

 “心學?”原本還笑的董昱面容一滯,瞳孔猛的一

 “對唄,就是心學,知行合一啊。”秦游哭笑不得的說道:“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知之真切篤實,既是行,行之明覺,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離,這不就是知行合一嗎,王學所說的…”

 說到這里,秦游突然傻眼了。

 創心學的王明是明朝的,而現在是夏朝,這也就是說,不管未來會不會出現王明,至歷史上還沒出現,而眼前的董昱,居然…悟出心學了?!

 秦游滿面震驚之,殊不知,原本已經悟了道徹底蛻變的董昱,更加的震驚。

 董昱的面一變再變,最終噗通一聲跪在了地上,滿面愧之

 “請三世子殿下,為子銘指點迷津。”

 幾個大儒著秦游,一臉便的表

 董昱在竹林中站了三天兩夜,終于悟了道,可誰知這悟出來的道,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

 這秦游,非但懂這董昱悟的道,甚至…都總結概括好了,連名字都起完了?!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