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日頭已經快要落下了,一行穿著儒衫的人剛剛進大集,其中走在最前面的,正晉昌使團的正使譚眗。
大集剛剛散去,不莊戶正在打掃著大集上的衛生。
近幾日接連降雪,路面上滿是泥濘,每當太快落山的時候,莊戶們都自發的拿著工將青磚路面上收拾的干干凈凈。
譚眗讓隨從們離他遠一些,獨自進大集后,隨便尋了位販賣魚蝦的漢子走了過去。
“這位壯士,敢問可是此商賈?”
譚眗倒也客氣,穿著一儒衫,彬彬有禮,頗有幾分敦厚老者的模樣。
來這里,他自然是為了打探地儀的事,只不過沒有去書院詢問,而是想要找找其他人問問,至于如何問,他也沒個計劃。
漢子憨厚一笑:“可不敢說是商賈,山長賞口飯吃傳授了小人一些活命的本事在此安立命罷了。”
“你說的山長,可是越王府三世子?”
譚眗就屬于是明知故問了,老對頭廖文之就在寒山書院當院長,剛京的時候他就打聽過了。
“誒呦,可不是咋的,不過俺們都不這麼,都是山長山長的著。”
對于不莊戶來說,越王府三世子這個頭銜對他們沒什麼太
大的意義,他們只認山長。
漢子上下打量了一眼譚眗,問道:“老丈可是為了后輩子侄打聽書院來的。”
譚眗微微一笑:“正是,你如何看出的?”
“俺看著就像,最近來了不人,都是先問問。”
自從寒山書院包攬了前五之后,京中的不世家門閥都派人過來問過了,包括其他各州府也有人慕名而來,所以這些莊戶都是見怪不怪的模樣。
“老丈怕是要白跑一趟了。”漢子搖了搖頭:“看您這模樣肯定是出不凡,可惜,這寒山書院是給俺們這些苦哈哈的孩子們開的,不收旁人。”
“那倒是可惜了,老夫也是心生好奇,這寒山書院平日里,都教授些什麼學問?”
“俺哪懂這個啊,不過也是趕巧了,今日書院休沐,鄉親們的孩子回來不,老丈稍待片刻,俺去個孩子過來。”
說完后,漢子朝著遠的紅磚小屋喊道:“二栓,二栓快出來。”
書院雖然是封閉式管理,不過每周都休息一天,今天正好是休沐日,大集的莊戶家中有著不學子。
幾個呼吸后,一個七八歲穿著布裳的孩子跑了過來,吸溜吸溜鼻涕,沖著漢子喊了聲“叔兒”。
漢子
拍了拍二栓的腦袋:“這位老丈想問問你們這些娃娃在書院每日學的是啥,你給答答。”
二栓沖著譚眗微微一拜:“老爺爺,我二栓,寒山書院的學子。”
“倒是個知書達理的俊俏孩子。”譚眗在晉昌的孫子也差不多這個年紀,笑了笑后問道:“平日里,你們在寒山書院中都學些什麼?”
“四書五經,圣人之言。”
“不錯,除了這四書五經呢?”
二栓歪了歪腦袋:“下半日倒是學些其他的課業,不過我年齡還小,要明年才能學習格。”
“格?”
“是,聽豬娃說,昨日墨石先生就講了制冰。”
“制冰?”譚眗越聽越迷糊:“制冰又是何意。”
“二栓也不曉得,就知是前些日子山長派了些護衛叔叔從下縣帶回來了好多石頭,放在水里就可以變冰了。”
譚眗啞然失笑:“天寒地凍,便是將水潑在外面也自然冰,還需制它做甚。”
“山長說了,到了夏季,就可以賣給京城里的笨蛋們了。”
漢子一掌排在了二栓的腦袋上笑罵道:“休要胡說。”
“夏季制冰?”譚眗抹臉困:“夏季如何治冰。”
二栓說到底是個孩子,也沒多想,問
什麼說什麼,就大致就形容了一下,而譚眗也終于明白了什麼“制冰”。
其實制冰很容易,有硝石就行。
這玩意并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古代也很常見,只不過是法不同,在夏朝做地霜,也有玄珠的。
而且這東西一般都是當做藥材,好多藥店都有賣,量比較,也沒人知道這東西可以制冰,至京中沒人知道,秦游也沒聽說過夏朝哪個地方誰知道這玩意的真正用途。
譚眗聽過之后,心思活絡了。
要是學會了這種技藝,那可真是妙用無窮,只不過二栓也是一知半解,說了半天也沒說明白怎麼回事。
不過譚眗卻問出了別的一些事,這一聽之后,整個人都不淡定了。
地儀的確是有,前些日子秦游教了幾個小學子做出來了,說是測地龍的,但是是個什麼構造,二栓依舊說不明白。
還有不其他雜學,書院都教授,不過這些教授的知識都是按照教材來的,教授知識的先生就是據教材因人施教,其中不雜學已經應用到了莊戶和大集上。
譚眗還特意進了屋子看了地暖,之后就再也把持不住了,心不在焉的夸了幾句二栓后,又帶著人迫不及
待的去了河流下方的作坊區域。
到了之后,他最先看到的是“水車”,也就是失傳許久的“筒車”技藝。
筒車實際上就是和翻車相類似的提水機,利用湍急的水流轉車,使裝在車上的水筒自戽水再提上岸來進行灌溉。
筒車的水直立于河邊水中,周斜裝若干竹木制小筒,利用水流推主,周小筒次序水舀滿,至頂傾出,接以木槽再導渠田。
只不過最近天寒地凍的,河面上面都是一層冰,所以也看不出個效率什麼的,而且作坊外面都有護衛騎著馬來回巡視著,無法近距離觀察。
譚眗也無意中見到了馬蹄鐵和牛鼻環兒。
剛剛二栓就提過這兩樣東西,說是“格”教的就是這些學問,都被記錄在教材《寒山雜談》之中。
現在見了,譚眗心里如同有了一團火一般。
觀察了片刻后,待天完全暗了下來這才心事重重的往回走。
回了京中番館后,譚眗讓人送來文房四寶,開始寫書信,而這些書信聯絡的,都是十幾年前在京中的一些好友。
除此之外,譚眗還讓幾個年輕的使團員去京中打聽,打聽任何與秦游以及寒山書院有關的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