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獨占金枝 第437章 解決

《獨占金枝》第437章 解決

姜四小姐同崇言的關系麼?林彥角,對那正在說話的兩人看了片刻之后,目轉回安國公的上。

看來安國公也察覺到夾在這兩人中間說話有些不自在了吧!

當然不自在了!他在同他二人說話時也有這樣的覺。只是崇言的事想來他自有主張,既然崇言不提,他也不能多說。總不能現在便直接指著那旁若無人的兩人對安國公道‘國公爺,你看這兩位像不像一對兒?’說這些話時連招呼都不打,是準備把老爺子嚇壞了不

那廂的安國公還未往這上頭想,只是著自己等他的說法。

于是林彥咳了一聲,想了想道:“確實關系好的。姜四小姐聰慧睿智,同崇言二人志趣相投,二人倒是天生便合得來,甚至同我這個認識崇言多年的人比起來,都要合得來的多。”

哦,這樣啊!安國公想了想方才孩子知進退明事理的模樣,挲了一下下,恍然:“那也算是個知己好友了。”

林彥聞言瞥了眼點頭的安國公,心道:其實是比知己好友還要更好些的關系。

不過國公爺沒往那方面想也不能說錯,便是國公爺不是以貌取人之人,可乍一看崇言和姜四小姐怕也不會多想。先時若非崇言親自開口道出此事,他也未想到啊!

不過那也只是一開始,接的多了,倒是越發發現姜四小姐同崇言的相配了。在他看來,滿城權貴子弟也只崇言能配得上姜四小姐;同樣的,也只姜四小姐能配得上崇言。

只是,那是這些時日他同姜四小姐接下來之后的覺,于才來了晏城沒幾日,同姜四小姐甫才接了一面的國公爺來說,此時還不會有這樣的

Advertisement

崇言想也是擔心這個,才沒有立時開口吧!一則二人之間那層窗戶紙還未捅破,此時還不能說這些話來;二則即便姜四小姐比起尋常子更有膽識和聰慧,可若是國公爺的反應令姜四小姐看到了,以姜四小姐的子,極有可能手起刀落,直接將兩人之間的關系斬斷了。

便是因為聰慧,才更容易察覺到對方對自己喜歡亦或者不喜。慧極必傷啊!

想他的阿蘇便是如此,即便知曉他那般喜歡,卻依然不肯松口,除卻怕自己罪臣之份連累他之外,亦有對他家人的考量。

他的家人不是都喜歡阿蘇的,便是阿蘇千好萬好,在有些家人眼里卻是都抵不過一個強有力的家世的。

他的阿蘇自那吞人骨頭不吐渣子的宮廷傾軋中出來,不辭辛勞靠一雙手在街頭立足,為的便是能自由的過活,自不是為了閑氣和白眼的。更何況,他也不舍得他的阿蘇這樣的委屈。

思緒飄的一時有些遠,待到回過神來,那廂的兩人還在說話,不過此時已離他們很近了,自是能清晰的聽到兩人的談話聲。

“……買些菌子山珍做些燜飯,曬干的菌子拿水一泡,香的很……”

這是姜四小姐的聲音。

崇言接話道:“晏城這里旁的特產沒有,菌子山珍倒是不錯,城里鮮味記的菌子最好,不過需要預定,我先時已然預定了,過兩日就能拿到,姜四小姐要不要?”

孩子聞言怔了一怔,卻似是有些猶豫:“世子亦喜歡吃這些吃食,怎好奪人所好?”

“一柄好劍要放至頂尖的劍客手里方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好食材亦當放至姜四小姐手中才能做得好吃。姜四小姐若是愿意的話,記得欠我一段飯。”

Advertisement

孩子略略一怔,點頭同意了。

這般家長里短細碎的談話林彥倒是習以為常,反而是安國公,似是頭一回聽到從自家相貌半點不接地氣的長孫口中說出如此接地氣的話。

原來是如此個知己好友法麼?沒想長孫居然還好這一口,安國公抓了抓有些糟糟的后腦勺,平生頭一回覺得自己還是對孫兒還不夠了解。

不過好在兩人之間的談話幾乎不約而同的停了下來,向這邊看來,孩子率先朝林彥點頭打了聲招呼“林卿”。

林彥喚了一聲“姜四小姐”,便指著山寺的方向,道:“已經著人去挖那口了,聽山間的獵人說這似是兔、狐這等小挖出來的口,應不是人挖的,是以通向哪里也不知道。”

他們特意走這一趟自是為了安國公聽到的那一聲疑似的“呼救”聲。

一行人穿過山寺,順帶帶走了在撿荊桃花的小午和香梨,而后向那口走去。

“小姐,我撿了好些荊桃花呢,可以拿回去做餞和釀酒。”香梨將滿袋子的荊桃花瓣拿給姜韶看了看,高興道,“靜慈師太說可以釀酒的。”

在香梨這等喜歡吃的人看來,這世間的東西大抵只分為兩種:可以吃的和不可以吃的。

姜韶笑著的腦袋,嗯了一聲,雙目微微瞇起看向走在前頭的季崇言等人。

被安國公發現的口已經圍了不差役了,此時差役們正提著鏟子對著口開始丈量商議了起來。

姜韶翻了翻手里的風土人圖冊,在圖冊最前頭的位置便有一張繪制的很細致的晏城及周邊堪輿圖,細致的甚至方才他們經過的山寺后的荊桃花林都特意繪制了出來。

Advertisement

只是,即便是繪制的如此細致的堪輿圖,對安國公發現的這個口卻都未做任何標注。

一個尋常人無法進口自然不會標注,繪堪輿圖的小吏是細致卻不是吃飽了撐著沒事干。

丈量口提鏟挖這種事自是給差役和匠人了,季崇言陪著安國公在口附近略略一站,便轉后不遠的姜韶走去。

口實在太小,尋常人都穿不過去,姜韶自然不會吃飽了撐著跑去嘗試穿

“姜四小姐。”季崇言走過來,問道:“你怎麼看?”

孩子抿了抿,沒有立時說話,只是抬頭看向一旁的安國公,開口問了出來:“國公爺聽到的那聲呼救聲可否能聽出是男子還是子?”

安國公聞言,想了想,認真道:“應當……是子,聲音不是男子的渾厚。”

雖說只微不可見的一聲,但他可以肯定是子。

子的聲音音調要比男子高些,所以很容易分辨。

“那子的年歲安國公聽不聽得出來?”孩子接著問道。

聽出是子的聲音已經不錯了,要他分辨出子的年歲……安國公搖了搖頭,道:“這個麼不知曉,有些難了。”

畢竟只一聲呼救聲而已,就算不是一聲呼救聲,聲音這種事也是說不得的。有些人的聲音天生比同齡人要聽起來年輕些,他聽過年紀小小,一口聲音卻“穩重”的,也聽過年紀雖大,聲音卻“年氣息”的。

憑聲猜人實是不準的。這一點姜韶當然知道,不過倒是可以借此排除一件事。

“如此可見,此人應當不會是。”孩子說解釋道,“聲的聲音同年、人的聲音不同。”

這個……安國公想了想,點頭:“應當不是孩子的聲音。”

“既不是孩子的聲音,那人多半不是從這口落其中的。”孩子丈量了一下口說道,“若是國公爺沒聽錯的話,別應當有口。”

這也是林彥想說的,他從孩子手里接過晏城城郊這座青山的堪輿圖細細鉆研了起來。

堪輿圖畫的很細致,山巒高度以及地下的位置都做了丈量和計算。

江南道一代水河眾多,地下河道也有不,青山腳下也不例外,地下河道離他們此時所在的山腳并不遠。

如此的話,林彥比了比地下河道同此大概位置的距離,那口是向下的,從口還能嗅到地下河道的那意。如此的話,多弄些人手來,只消將這周邊地勢低于此又高于河道的一圈搜尋一番或許就能找到口了。

林彥同孩子打了個招呼,將那一頁堪輿圖撕了下來,拿炭筆做了標注,來人把要搜尋的位置圈了出來,著人去搜查尋人了。

這便不是手的事了,這等事林彥和季崇言做的只會比好不會比差。既如此……姜韶上前同安國公等人開口告辭。

安國公等人自不會阻止,孩子在這里也不上手,既然如此,何苦定要把孩子留在這里呢?

是以安國公擺手道:“姜家丫頭快回去吧!”

孩子點了點頭,又朝季崇言和林彥欠了欠,轉帶著小午和香梨離開了。

既方才順帶帶了小午過來,就不好讓絕影跟過去了,季崇言抿了抿,轉頭對絕影道:“悅來客棧繼續盯著!”

江平仄要盯,至于孩子……季崇言看了眼被林彥撕下來的圖冊:來晏城只是為了買菌子麼?季崇言搖了搖頭:不可能。

當然也知道瞞不過自己,方才說起這個緣由時目似是在看他,可實則是落到了他的眉峰之上。

不敢對視啊!

“盯江平仄,”季崇言對后的絕影道,“若是江平仄同姜四小姐一同出行事時尤要盯了。”

正要應聲的絕影聞言不由一愣:尤要盯江平仄同姜四小姐一同出行?世子的醋勁有些大啊!

一路回城無阻,香梨自沒忘記問:“小姐,那個瞧起來頗面善的老人家就是國公爺麼?”

姜韶點頭嗯了一聲,道:“是國公爺。”

香梨聞言想了想,道:“昔時在京城時門房嬤嬤還說國公爺有三頭六臂,長的肖似黑面的鐘馗一般,原來是騙人的。國公爺分明和善的很,比二老爺和三老爺瞧起來和善多了。”

這般位高權重的國公爺也沒這麼不講道理的,更沒有給白眼什麼的,倒是二老爺和三老爺以往在京城時還時常給和小姐翻白眼呢!也不知道哪來的底氣!

“到底是借來的底氣,自有打回原形的一天。”孩子聞言倒是沒有多說什麼的,待回京,姜二老爺和姜三老爺的好日子就要到頭了。

同香梨說罷,孩子便掀開了車簾的一角,道:“小午,我們進城去衙門附近看一看。”

國公爺這一番救人倒是暫且將季崇言和林彥調走了,倒是可以借著這個時機先將方三小姐同那個劉大夫找出來。

……

晏城的城池布局方正簡單,離衙門附近最多的便是各式各樣的鋪子,姜韶坐在馬車里,讓小午在前頭悠悠驅著馬車,目自街道兩邊的鋪子一一掃過。

方家的鋪子便不用看了,撇去方家的鋪子,剩余的鋪子幾乎便皆出自晏城當地的富戶鄉紳,這些人早在季崇言和林彥二人來晏城時就前去拜會過,想早已被季崇言和林彥訓老實了,所以,這些人自家的鋪子里藏了人的可能也不大。

林彥是赫赫有名的大理寺卿玉面判,能他直至眼下都找尋不到人的,那兩人眼下定是藏在了一個林彥一時半刻也未想到的地方。

馬車路過轉角,車馬行、鏢局、土地廟等一一經過,姜韶從這些地方掃過,沒有出聲。

待到所有地方都走了一遭之后,小午停下了馬車,問姜韶:“小姐,可還要繼續走走?”

姜韶垂眸沉默了片刻之后,“嗯”了一聲,道:“想辦法繞去方家大宅,我有事要同方大小姐說。”

……

……

長安城中繁華喧囂依舊,還未出年節的長安街頭熱鬧的,街上隨可見帶著笑意的百姓興高采烈的在街上閑逛。

姜二老爺和姜三老爺揣著手一臉蕭索之態的走在其中倒與眾人顯得有些格格不

自回京那一日大哥去了衙門之后便日常忙得很,早出晚歸的,一時那頂架在頭頂的大刀便遲遲不曾落下。

可便是因為不曾落下,才人心慌一日慌過一日。

許是共同面對上了那把大刀,以至于在寶陵一見面便要手的兩人眼下竟能心平氣和的走在長安街頭閑聊了。

“娘的事遲早要被捅出來的,若是捅出來大哥知曉了……”姜三老爺嘆了口氣,幽幽看向一旁的姜二老爺說道,“我覺得慌的厲害。”

姜二老爺聞言冷哼了一聲,道:“慌的不止你一個……先前還以為臭丫頭是良心發現暫且兜住了老娘的事,眼下才發現分明是故意的,就是為了將我二人架在火上烤!”

來京城才幾日的景,他同三弟便瘦了一大圈,想昔時在大牢里都沒有瘦這幅景的,可見那臭丫頭此計是真的毒。

“這胖頭魚自打去了江南道便如魚得水了,我就不信沒人治得了!”姜三老爺咬牙切齒的罵了一句,目閃了閃,看到前方不遠朱雀坊的大宅時,他開口忽地冷笑了一聲,惻惻的開口道,“其實要解決那柄會落下的刀也簡單的很,只消把舉刀的人解決了,不就了麼?”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