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鑒寶直播間 第532章 榮譽館長

《鑒寶直播間》第532章 榮譽館長

而顧老這里,收藏最古老的一件農是一張唐朝的曲轅犁,而且保存得還相當不錯,就連鐵做的犁頭都沒有完全生銹。

要知道,鐵制品保留這麼長時間可不容易。鐵太容易生銹,不像青銅之類,保存妥當的話,幾千年都不問題。

“這是一張保存在庫府,還沒用過的犁,我也是機緣巧合之下得到的。唐朝保留到現在,很難得。”顧老說道。

至于價值,那就無所謂,有些東西,不是一定要值錢才珍藏的。

就像胡楊,農館在很多人看來,沒什麼看頭的,但還是投巨大資本,去修建這麼一座博館,免費對大家開放。

有人表示,漢朝不是已經有了曲轅犁嗎?

胡楊告訴他們:“耕犁在漢朝已經出現,但那不是曲轅犁。那時候,用的是長直轅犁,耕地時回頭轉彎不夠靈活,起土費力,效率不很高。

一直到唐朝,曲轅犁才被發明出來,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

生產工是生產力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定類型的生產工標志著一定發展水平的生產力。農的改進以及廣泛采用,對唐朝農業生產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曲轅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幾重大改進。首先是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并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于調頭和轉彎,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牲畜。

Advertisement

在胡楊看來,唐代曲轅犁不僅有巧的設計,并且還符合一定的學規律,有一定的審價值。犁轅有優的曲線,犁鏵有菱形的、V形的,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同時還有良好的審趣。

不過,胡楊對于顧老的說法,不是很贊同。

他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曲轅犁應該不僅僅是庫存那麼簡單,您看,它的制作非常講究,本不像是普通人用的。”

魯大強作為農民的子弟,也看了一會,也說道:“花哨的。”

一句花哨的,立即點醒了顧老,頓時苦笑道:“之前,我想的不夠周到,這小伙子點醒了我。現在看來,好像是不簡單,比起實用,它更像是展覽質的,所以制作就比較花哨。這一件,很可能就是當時剛發明出來,送到皇宮展覽的展覽品。”

如此,大家也能理解,為何這件曲轅犁還能保存得如此完整。

胡楊贊揚魯大強說道:“魯兄弟,觀察得仔細。”

魯大強立即不好意思地捉了捉頭:“呵呵!我就是看它跟我們老家的多了些裝飾,覺沒有必要。”

得到胡哥的夸獎,讓他很高興,甚至比賺了一筆還要開心,就像以前讀書的時候,老師在班上說你進步大,鼓勵你再接再厲一樣,滋滋的。

“所以說,能看出問題的,不一定是我們鑒定師。”胡楊說道。

Advertisement

這話,無論是任老師,還是顧老先生都很贊同。

很多藝品,其實源自生活,只要和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你就算不是鑒定師,也能欣賞一二,看出那些東西的實際運用來。

“這麼看問題,其實就很好,古玩藝品,也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深奧難懂。就像有些著名的考古學家,他們學歷也不高,只是挖的墓多了,也就為了專家。”顧老先生笑道。

顧老這里收藏的農,基本上都是比較完整的,破損很

大家也理解,像顧老這種級別的收藏家,破破爛爛的東西,恐怕也不會收藏。哪怕是農,也絕對是品。

這無疑大大彌補了胡楊那座農品的空白,讓農也變得不簡單。

這里頭,有一件農,是大家都不悉的,哪怕是任老師這樣的老人,也沒怎麼見過,說不出是什麼。

其外形似小船,頭尾翹起,背面象瓦,供一人騎坐其腹以棗木或榆木制,背部用楸木或桐木。

“這是秧馬,現在幾乎看不到了,大家不認識也不奇怪。它是一種用來秧、拔秧的工。”顧老和大家介紹道。

它何時發明,尚無定論,不過,北宋開始已經大量使用。

作者坐于船背。如秧,則用右手將船頭上放置的秧苗田中,然后以雙腳使秧馬向后逐漸挪;如拔秧,則用雙手將秧苗拔起,捆縛匝, 置于船后倉中,可提高功效及減輕勞強度。

Advertisement

宋代大詩人蘇軾曾撰寫詩文,熱為之宣傳推廣,并安排實進行示范表演。

元代以后,繼續不絕,各種式樣的秧船,皆從秧馬演化而來。

其余的,雖然有些古怪,但大家大致能猜出是干什麼用的。

“顧老,等博館修建好,還要您老前輩撐撐場面,能否掛個榮譽館長的職位?”胡楊請求道。

有這位大收藏家撐腰,博館以后在宜興,也會安穩很多。

另外,人家捐贈了這是多件品農,有一件甚至價值幾百萬,當一個終榮譽館長,胡楊認為這是應當的。

“不用管事的,那就都可以。”顧老明白胡楊的想法,也不介意,反正就是掛了名而已。

任老師和王老先生頓時很愉快,雖然對方只是掛了名,但作用可大了。大家一看就知道,這位在宜興是有點能量的大人,綁定他,對博館有很大的好

“有顧前輩的加,那真是太好了。”任老師開心道。

這些農,暫時還是保管在這里,畢竟博館還沒修建好。這麼貴重的件,也不放心放在外面。

對此,顧老也沒有意見,反正屋子空著也是空著。

隨后,顧老繼續帶大家看他的收藏品。實際上,是大家還想繼續看,畢竟這種參觀的機會可不多。

也是沾了胡哥的,大家才有機會走進這樣的藏寶屋看寶。平日里,顧老也不會隨便帶人進來。

因此,大家都特別珍惜,長長見識。

顧老似乎很熱衷收藏文房寶,這里的文房寶,足足一千多件,讓人嘆為觀止,恐怕到博館去,也不一定能看到這種文房收藏。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