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步步生蓮 第22章 難做的飯

《步步生蓮》第22章 難做的飯

“遵命!”二人接過令箭抱拳而出。

“劉識、鄧弘!”

“末將在!”

“本帥命你二人分別攻打北城,北城地勢較高,如不可攻破,也要儘量吸引城中守軍,爲木恩、李華庭製造戰機!”

“遵命!”

“艾義海,本帥命你部繼續佯攻西城,阻敵退路,機輕騎不得妄,隨時等候沙州消息,以作赴援!”

“末將遵命!”艾義海接了令箭也大踏步地走了出去。

“其餘諸將悉從本帥調遣,隨本帥攻打東城,各營番上陣,以車戰法,不予城中守敵片刻息之機!”

衆將轟然應喏,水般退出帳去,各自翻上馬,帶了親兵侍衛馳回本陣,片刻功夫,急促的號角聲便紛紛響起。

楊浩又拈起四封信來,這是他一夜不眠匆匆寫就的,揚聲喚道:“暗夜!”

帳外應聲便閃進一人。暗夜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羣人,他們是從古大吉和古竹韻父按照殺手標準親自栽培出來的飛羽諜中心挑選出來的一羣沉穩、機智聰敏、武藝出的人,直接聽命於楊浩,平常配合馬燚的人擔負警戒侍衛,急關頭則直接依楊浩的指令行事。

楊浩沉聲道:“這四封信,務必直接到夏州種放、麟州楊繼業、蜀中羽和上京蕭後手中,切切!”

“遵命!”那暗羽侍衛也不多話,接過信揣在懷中返便走。

楊浩著寂寂無人的大帳,這才輕輕地吁了口氣。

蕭綽是個雄才大略的中英主,拋卻兩人的兒不談,也不會坐視趙義佔據西北,趙義既然對府州了手,蕭綽那邊必有作,這一點勿庸置疑,不過於公於私,他這封信還是該送的。種放和楊繼業那邊待的就比較簡單了,楊浩已做出了授權,允許他們兩人視況便宜從事。

Advertisement

在楊浩的考慮中,府谷折家滿門落赤忠之手,府州已是羣龍無首,折家軍了一盤散沙,在蓄勢已久早有準備的趙家面前,恐怕是守不住了。而府州一丟,麟州險要盡失,朝廷兵馬可以循故長城古道,浩浩直接殺往麟州。

東線兵力有限,又失去了折家軍這個強援,楊繼業孤木難支,如果死守城池,與朝廷兵馬打消耗戰,後果極是堪慮,所以他做了最壞的設想:如果府州已失,可以果斷放棄麟州,以銀州和蘆州爲據點,收兵力退守橫山。這樣,一則可以拉長宋軍戰線,增加他們的後勤負擔,二則以橫山居高臨下的險要地勢,可以起到一夫當關的作用。

府州已失的話,棄守的不過是一個已失去戰略作用的麟州,卻可以爲他爭取足夠的時間,使他從容打通河西走廊,拿下沙瓜肅甘涼五州,將整個河西徹底控制在手中。這樣的話,主棄守麟州,集中兵力架設橫山第二防線,便可以扭轉東線兵力不足、且制於朝廷先發制人的被局面,換來的卻是盡擁河西,懷抱隴右,俯瞰關中,而且依託橫山險隘,時機得宜時隨時可以放馬中原,再殺回麟府兩州,這筆買賣劃算。

同時,因爲趙出了猙獰的爪牙,開始迫不及待地對西北用兵,他預埋於蜀中的伏棋也該發揮作用了。如今控制著蜀中十萬義軍的首領趙得柱,而二三四號首領,卻因爲原有的頭領戰死,或在朝廷的鎮下漸漸顯出自的不足而退出了權力中心。

如今坐二三四號椅的頭領,都是這兩年間新崛起的人,這幾年中,利用楊浩暗中支持的財力、力、人力和消息,羽和王鵬,也就是彎刀小六和鐵頭,在蜀中義軍裡戰績顯赫,穎而出,已經爲蜀中義軍的二三號人。四號人是去年春天剛剛投效義軍的一個農夫,名王小波,因爲他作戰勇敢,爲人仗義,且屢立戰功,極戰爭天賦而迅速爲義軍的首領。

Advertisement

因爲這兩年來蜀地府鎮義軍的軍事行越來越頻繁,趙得柱吃了幾次敗仗以後信心不足,開始退向蜀中的霸州、汶川、威州一帶,由此再往西去,就可以馬上退到吐蕃人的地盤,可以避免被朝廷兵馬一舉吃掉。然而局於這一隅,也限制了義軍的發展和在蜀地的影響,軍械、糧草漸趨缺。

由於當時潘奉命橫掃江南,將未氣候的江南叛軍一掃而空,無法與蜀中遙相呼應,楊浩對義軍西退青城山的舉未做任何干涉,並與小六保持著聯繫,常常將打探到的哪些城池積蓄有大批糧草軍械的消息通知他,使得義軍如有神助,每戰總有斬獲,糧草實在接濟不上時,李聽風還會安排行“糧商”,主等著他去劫,這支隊伍才得以倖存下來。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現在是用這支人馬的時候了。楊浩在信中面授機宜,令小六和鐵頭說服趙德柱率領大軍該地,北出宗關,襲擾茂州、龍安、西、綿竹等地,或南出桃關,襲擾彭州、蜀州、鞏州、眉州,必要時兵臨都城下,好好敲打敲打趙義,蜀中一旦震,河西的力就能減輕。

而且,義軍人數雖衆,號稱有十萬大軍,卻是一支烏合之衆,老弱病殘只能站崗放哨的、只會搖旗吶喊架秧起鬨的,原本就是打悶下悶藥幹些剪徑強梁勾當的,如果不經一番錘鍊。這支隊伍以後也不堪大用。

可是,這支義軍當家做主的大當家,卻是開鹽井的趙掌櫃趙得柱,此人殺氣有餘、謀略不足,而且一向獨斷專行,能不能聽話很難預料,所以楊浩在信中囑彎刀小六,如果不能控制他,那就除掉他,把這支義軍徹底掌握在自己手中。小六能不能完使命,他同樣擔心不已。

Advertisement

默默佇立,沉思半晌,楊浩終於覺得有些腹中飢了,這時他纔想起竹韻燉的那鍋小牛,正想過去吃上一碗,就聽戰鼓轟鳴,攻城之戰再度打響了,楊浩神爲之一振,手取下披在帥椅上的大氅,振聲道:“來人,隨本帥陣前督戰!”

竹韻終於決定把魚烤來吃了,把魚去了鱗,清除了臟,清洗乾淨,然後在竈下生起火來,架起魚串小心地炙烤著,帳簾兒掀著方便放煙,自帳口斜斜照,照在魚串上,隨著熱力的烘烤,魚兒漸漸呈現金黃的,一滴滴魚油滴落火中,燒得滋作響。

竹韻見了不眉開眼笑,沾沾自喜地誇讚自己道:“我還真的很有調羹治膳的天賦呢。”

就在這時,戰鼓隆隆響起,外面人喊馬嘶,一片喧囂。

竹韻詫然,連忙把魚子架擡高了些,離開火頭,然後起走出帳去,只見各營兵正匆匆調,百十人一組的軍械兵推著巨大的攻城械,喊著號子一步步向瓜州城進;分別穿著夏州、涼州、肅州三地軍服的上千名士兵,牽著一匹匹馱著旋風炮的駱駝,拉著一車車石炮,氣勢洶洶地衝出營去。還有四人擡一架的大型牀弩,足有兩百多,斜斜向上矛一般細的箭簇在下閃耀著鋒寒的芒。弓手扛著一匣匣箭矢,一溜小跑地向前奔去……

從這場面來看,是前兩天攻城時從未使用過的強大攻勢,竹韻連忙攔住一名匆匆而過的校尉,問道:“今天這麼早就開始攻城了?三軍不必用膳麼?”

那校尉大聲嚷道:“大帥有令,各軍番攻城,不給城中守軍片刻息之機,要吃飯,也得各營著來嘍。”

“駕!駕駕!讓路讓路,莫阻了本將軍回營!”

艾義海一手提繮,敞著懷,腰挎大刀,一面很囂張地嚷著,一面領著他那百餘名馬匪出的侍衛,很拉風地策馬揚鞭,疾馳而過,馬屁後面攪起漫天黃沙。

“呼~~”地一聲,浩之風撲面而來,卷帶著那戰馬揚起的塵沙,就像颳起了一陣沙塵暴,竹韻以手遮目,待那一陣風沙捲過張眼再看,方纔那校尉已跑得不知去向,竹韻瑤鼻兒一哼,輕斥道:“這個艾義海,行事作派,怎麼依舊像個馬匪似的……”

不以爲然地搖搖頭,返走回寢帳,片刻功夫,就聽帳中傳出一聲憤怒的尖:“我的魚啊!天殺的艾義海!”

同一個早晨,敦煌古城也在忙碌著。

南枕氣勢雄偉的祁連山,西接浩瀚無垠的羅布泊,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東峙峰巖突兀的三危山,中間的就是沙州敦煌,歸義軍的大本營。

沙州敦煌有九大家族,他們是在敦煌這塊特定的土地上產生的地方大族,其中歷史淵源最久遠的家族要追溯到漢朝,自漢以來,他們在沙州世代宦,歷久不衰,自然而然地形了強大的家族勢力,就像系發達的駱駝刺一樣,牢牢地控制著這片沙漠綠洲,在漫長的歲月中壟斷了敦煌地區的政治和經濟命脈。

這九大氏族是張、索、曹、、李、汜、閻、安、令狐。

一大清早,各大家族在敦煌的“掌門人”便都被張家請了來,張家年逾八旬,久已不問世事的張承先張老爺子忽然撒了子,遍邀各家家主來府上相聚,這個面子,誰能不給?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