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現代言情 九零之互換人生 第122章 第 122 章

《九零之互換人生》第122章 第 122 章

 “爸?你走兩步看看?”陸林希眼盯著父親的右

 上次家屬區分紅,陸林希非要爸爸去配個假肢,外國新出一款仿生假肢,舒適度非常不錯。終于在年前拿到了這款仿真假肢。

 陸觀華戴上之后,接面的確比那個自制的要舒服,由于是儀定做,尺寸也剛好適合。以前他是拖著笨重的假肢一塊行走,重力會放在好上。這個假肢用的是仿真材料,新型材料很輕,但質量卻非常好。穿上之后,覺它就是他的,能像正常人一樣行走。除了不能跑,跟正常人沒有兩樣。

 “嗯,這個不錯。”陸觀華越走越喜歡。而且這個拆卸也非常方便,不像之前那個需要綁很多次。

 **

 臘月二十六這天,周蘭芳給大家發了年終獎。也做了一次盤點。

 四家超市,四家酒店,市中心KTV,城北服裝廠,長高廠所有業績都做了總結。

 “咱們之前拍下城南商場和城東商場的錢已經還給政府。市中心拍的那塊樓已經蓋了一層,蓋的是一層商場。一樓賣的全是黃金首飾、化妝品、服等等。開業兩個月,每個月利潤是三十五萬往上。”

 周蘭芳向大家匯報好消息,“買KTV和城北服裝廠,欠了銀行135萬,已經還了85萬,還剩下50萬。”

 四家超市每月的凈利潤是22萬,四家酒店每月的凈利潤是26萬,KTV因為要改歌舞廳,歇業半個月,恢復后,生意明顯比以前好了,每個月凈利潤是40萬,城北服裝廠暫時沒接外單,不過的自主家居服也推向了外地,每個月凈利潤是六萬,廠的凈利潤是十二萬。

 也就是所有產業加起來,每個月凈利潤是139萬。

Advertisement

 不過這139萬并不都屬于多多。各個店況不一樣,多多的收大概可以按照6估算。

 “況就是這麼個況。明年我的計劃是把市中心那棟樓先蓋起來。這就需要買自扶梯。花費大概是四百萬。你們的意思呢?”

 商場是品牌加盟,商場收錢。由于是全市獨家,有錢人想買高級點的服和首飾,全部都到這個商場買。

 一層收就有三十五萬,周蘭芳嘗到甜頭,打算蓋二層。

 不過二層得有自扶梯才行,錢卻不太夠。所以就把問題拋出來讓大家一塊決定。

 陸林希當然想蓋商場。石剛那個商場收就很高,但是可惜的是首都治安不太好。他很被

 但是T市沒有這個煩惱。

 陸林希的意思是:當然要建一個。不建,被別人搶先,生意肯定會一落千丈。要知道羅格之前請回不商人,那些嗅覺靈敏,知道什麼才能賺錢。

 但是其他人未必敢跟一塊冒險。大家議論紛紛。

 周主任好奇,“你剛才說花費要四百萬。但是咱們的地契還在銀行抵押呢。不想辦法把它拿回來嗎?”

 周蘭芳點頭,“對,我這次開這個會議就是這個意思。是要贖回地契,還是用這筆錢加蓋樓房呢。由你們決定。”

 周廠長舉手,“為什麼要這麼多錢?”

 “首先要買自扶梯,裝一部就要兩三百萬。其次還要裝中央空調。最后就是蓋樓。三樣加起來,四百萬只多不。”周蘭芳特地找人估算過。

 眾人咂舌。四樣地契加起來248萬,再加上欠銀行的錢50萬,總共298萬。得要兩個月才能還完。

 蓋樓怎麼也得要兩三個月。

 陸林希這邊率先表態,“我的提議是蓋樓。到時候多多的收會直接投資新樓。”

Advertisement

 石家這邊也決定把分紅全部投到這個商場。

 周主任這邊沒辦法做決定,“我需要跟大伙商量。”

 這個會議需要下次再召開。不過也是最后一次做決定。

 周蘭芳這邊還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判決已經下來了。”

 “什麼判決?”原諒大伙一時半會兒沒想起來。

 周蘭芳笑了,“魏滿林,白程,黑五,楊元慶四人的判決。”

 陸林希有些吃驚,“不是說要一年嗎?”

 “羅市長催得,上頭那邊就給快速結案了。他還打算借著眾人返鄉的機會,搞一次巡回演講。讓大家觀。”

 陸林希沒聽明白,巡回演講是什麼意思?難不羅市長要一個村一個村宣傳嗎?那還不把他累死。

 很快陸林希就明白了。

 原來羅格將四名犯人押進巡邏車,然后警察拿著大喇叭大聲吆喝。每個街道都要來回走三圈。

 “白程貪污賄四百萬,回扣兩百萬,流1氓罪,職罪,判無期徒刑。”

 “魏滿林殺害十五人,敲詐勒索、恐嚇威脅、行賄兩百萬、斗毆等罪,判死刑。”

 “黑五殺害三人,敲詐勒索,恐嚇威脅、賭博、流氓、斗毆等罪,數罪并罰,判死刑。”

 “楊元慶多次參與聚眾持械斗毆,尋釁滋事、流氓,判有期徒刑二十年。”

 除這四人,還有黑六,魏滿林的得力干將,黑五的得力干將,以及白程的親信,全都判了刑。

 也不知是不是警示的效果,陸林希覺得T市的治安好像更好了。

 快過年這些天,三岔路口廣場有人擺攤做生意,沒有混混過來收保護費,就連小都很

 **

 臘月二十七,陸林希搬回家,住進二樓。

 陳和唐奕暖也過來幫收拾東西。

Advertisement

 陳家的房子已經蓋好了,但是由于家里沒那麼多錢,所以家、窗簾之類的沒有添置,只是將樓上樓下都鋪了瓷磚,水電和墻面刷好了。

 陳還在憧憬著,“我爸說等下次分紅,就給我買窗簾,還要給我換張新床。”

 陸林希覺得好。

 唐奕暖在邊上了一句,“你不是說要蓋洋樓嗎?為什麼你家的樓蓋得跟小希家的一模一樣啊。”

 提起這事,陳就來氣,“還不是我爸。為了省兩千塊錢設計費,直接就拿小希家的設計圖。他摳搜的。”

 不止陳家,就連周主任家的房子也是一樣的。

 見埋汰自己父親,唐奕暖和陸林希忍不住笑出了聲。

 陸林希笑道,“一模一樣也好的,看起來就像親兄弟。”

 陳勉強接這個說法。

 **

 轉眼到了三月,家屬區這邊終于張了答復,同意加蓋樓層,立商場。

 總高五層,最頂層作為多多的辦公室以及電影院。

 第一層是黃金首飾、化妝品、鞋子以及服。

 第二層是服飾。

 第三層是男士服飾、和兒

 第四層是家居類。

 除了自扶梯,還有上下電梯。

 決定加蓋,周蘭芳不打算把地契疏回來,就連之前的50萬欠款,也不著急還。先把商場蓋出來再說。

 三月開始蓋,三個月就能蓋好,正好七月可以裝修,順便通風干,正好趕上國慶開業。

 商場暫時歇業,外面圍了一層安全防護網,止行人

 時間一轉眼到了四月。

 陸林希最近很忙,馬上就要小升初考試,想考T市最好的中學,分數就得考好。

 所以不再設計服,也不再做刺繡,一心一意恢復功課。

 陳和唐奕暖也跟著一起學。兩人都想跟一起到第一中學讀書。

 但是第一中學分數線太高。兩人都有點危險。尤其是陳績一直徘徊在二十名左右。

 偏偏還沒有恒心,老老實實學習一個月,陳只覺得無聊,開始放飛自我,跟們聊八卦,“你們知道嗎?我聽說王天賜要出來了?”

 陸林希抬頭看了一眼,“他不是要待一年嗎?”

 “聽說是他表現好。提前放出來了。”陳捧著下,“他命還好的。我聽我爸說市中心有好幾家廠都在招工。尤其電子廠大量招男青年。他年紀剛好十八歲。一準能應聘上。”

 陸林希和唐奕暖沒有再搭話,訕訕地住,繼續寫作業了。

 很快到了飯點,陳和唐奕暖回家吃飯。

 兩人并肩往回走,路過王家的時候,聽到王天賜和王爺爺、王的爭吵聲。

 兩個孩子憋了好久,好久沒聽過八卦,現在有熱鬧可看,兩人立刻趴在門邊,聽里面的靜。

 原來王天賜回來后,王爺爺和王讓他去市中心應聘工作。

 城北服裝廠肯定不會用他。他唯的出路就是那些電子廠。

 可王天賜不干,他剛剛回來時,遇到街坊四鄰,大家都叮囑他,不要再犯法,要規規矩矩,老老實實的。

 王天賜自尊心多麼強的一個人啊,被那麼多說,他只覺得大家看不起他,他不了大家的指指點點,就想去南邊打工。

 “我已經跟朋友約好了,一塊去南方倒賣電,不比打工強啊。”

 這年代賣電的確很賺錢。王天賜說的也不無道理。但是電多貴啊,他一個剛從管教所出來的人哪來的本錢?于是他就把主意打到了爺上。

 王爺爺和王一直在夜市擺攤做生意。因為年紀大,他們沒那麼多力,每個月賺得并不多。

 手頭只有不到一千塊錢。王天賜嫌,但是總比沒有好。

 王爺爺和王不想孫子走,勸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改變孫子的決定。

 王天賜背著背包,揣著爺攢下的辛苦錢,揮手向兩人告別。

 陳和唐奕暖聽到靜,兩人趕躲到旁邊院子。

 沒過多久,巷子里就傳來匆匆離去的腳步聲。

 陳和唐奕暖從院子走出來,看著王家老兩口和王小娟站在小賣部門口送別王天賜,兩人面面相覷,年紀小的兩人不明白王天賜為什麼明明可以在T市找到工作,他卻要跑外地打工?反正給們再多的錢,們也不想離開家。

 陸家院子,周蘭芳去市里開會,回來就召開會議。

 投資人全部要出席,這次是關乎大家的事

 “市里的意思是要求我們給員工五險,分別是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和醫療保險。”周蘭芳仔細算了一筆賬,“每個保險比例不一樣。公司的多一些,養老保險最低檔是每年100,我算了一下,按照最低標準,每個人至68塊錢。個人要15元。”

 現在的工資比之前已經有明顯提長,原先理貨員一個月工資才180,現在已經漲到290。每人每月要多68,他們總共有六百多名員工,每月多花四萬多。

 “這是強制的。不能不。之所以告訴大家就是讓大家有個心理準備,分紅的時候,數額肯定會小一些。”周蘭芳說完,讓大家發表意見。

 周主任當即就問,“個人要15,員工能干嗎?”

 15塊錢對于普通職工來說是一筆大錢。他擔心員工有抵心理。

 周蘭芳攤了攤手,“不干也得干呀。所以要做好他們的工作,不能讓他們有抵心理,這也是為了大家好。將來看病,養老,他們力也能小些。”

 其他人得知是強制的,也沒說什麼。

 會議以極短的速度結束了。

 事果然如周主任想的那樣,員工們得知每個月要扣除15塊錢,一個個都有了怨言。

 周蘭芳特地給大家開了員工大會,“你們扣15,公司要給你們68,我們也不想這筆錢,誰想多錢呢。但是國家規定,我也沒有辦法。等你們生了病,尤其是重大疾病,你們就知道社保有多好了。”

 的一番話安大半員工。主要是沒辦法,國家規定,不是老板決定的。他們反對也沒用,就只能接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