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玄幻奇幻 妖王的報恩 第53章

《妖王的報恩》第53章

袁香兒一行在落雪的季節里艱難走出這片山地丘陵,地勢開始變得平坦,道路兩側時常出現大片大片冬季荒蕪了的田野,沿途的城鎮也逐漸變得城堅池高,威嚴肅穆了起來。

這里是國家北面的屏障,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時常策馬南下,在邊境上燒殺搶掠,引發大小規模不同的戰爭。

那些用以抵外族而修筑的城墻,因為沾染過真正的硝煙和鮮而顯得厚重威嚴。錦繡寬袍的名流文士不見了蹤跡,人群中卻時常出現披甲持銳的邊防戰士和面貌獨特的異族商賈。

對北地的居民來說,財狼虎豹一般的胡人比偶爾在傳說中才出現的妖魔來得真實而可怕。

并州的雁門關是北方的重鎮之一,只要出了這里,草原乃至沙漠就會逐漸出現在視野里。離他們的目的地,大同府所轄的州,也就不遠了。

春節過去還不算太久,街道上的年味還很足。袁香兒看見路邊那些掛著糖霜的冰糖葫蘆有些饞,這里的冰糖葫蘆口獨特,去核的山楂填充了連綿細膩的紅豆沙,或是香濃可口的芝麻糊,外表裹上糖稀,再厚厚地沾滿一層干果,吃起來酸甜適中,口齒余香。

袁香兒從賣冰糖葫蘆的小販手中接過一串紅彤彤的糖葫蘆,自己吃了一個,把余下的遞給南河。

鼓著腮幫,眉眼彎彎,“我們分著吃一串。”

知道南河嗜甜不喜酸味。只給他嘗個味道。

南河果然只就著的手吃了一個。

“我什麼口味都吃,我要最大的那串。”化為人形的烏圓出手來,接過一串冰糖葫蘆,嗷嗚一口咬掉兩個,含糊著說,“南哥要不要我也分你一個?”

南河轉過頭去,假裝沒聽見。

Advertisement

袁香兒就站在冰糖葫蘆的幫子邊上,一串接一串地往外遞冰糖葫蘆。

烏圓一串,三郎一串,仇岳明一串,周德運一串,隨行的仆役伴當,人人有份。

賣冰糖葫蘆的小販心里很高興,這對他來說就是難得的大客戶了。容秀麗的小娘子正從他的手上一串串地接過糖葫蘆,遞給后的人。

欺霜賽雪的纖纖玉手接過最后一串糖葫蘆的竹簽,遞到了空無一人的地方,那串紅彤彤的果實突然憑空不見。

小販眼睛,懷疑自己看錯了。

那位小娘子已經笑盈盈地轉過,和他結算錢幣。

一定是看錯了吧,怎麼可能突然消失了呢,小販心里想著。

他并不知道在自己的后,一直站著一個穿著長袍卻頂著鯰魚腦袋的妖魔。

那妖魔蒼白的手臂接住了袁香兒遞給他的糖葫蘆,仔細看了半天,昂頭張開大,將整糖葫蘆連竹簽一起丟進了里,咔滋咔滋地吞下去了。

“有大風哦。”

在袁香兒一行人繼續往前走的時候,后突然傳來一句聲音。

“大風天,不宜出行。”那個鯰魚頭的妖魔說。

袁香兒轉回頭來,沖著他笑著揮揮手,“知道啦,謝謝你。”

因為聽了這位鯰魚的勸告,大家沒有繼續趕路,在城鎮尋覓一間客棧住下。

午后果然平地卷黃沙,刮起了大風,沙塵迷人眼,行路艱難。

鎮上的人們正在舉行神游活,將寺廟里的神像披上大紅織錦抬出來,沿街游行。舉世崇敬的三君圣像,信徒眾多。一路鑼鼓熏天,旗幟昭昭,沿途信眾焚香禱告,跪拜祈福。

袁香兒從客棧二樓推開一點窗戶,隙看著街道上的形。

“人類那麼怕妖。”烏圓蹲在肩頭著爪子,梳理發中的沙粒。“神靈說白了其實也是妖,為什麼人類就不怕他們呢?”

Advertisement

“神靈也是妖嗎?”袁香兒還是第一次聽見這種論調。

“不管怎麼說都是一種強大的靈,總不能算作是人類了吧?”

“或許是那些神靈的力量,到了人類不可企及的高度,所以人們對他便只剩下崇拜和敬畏了。”

轎子上金閃閃的高大神像,低眉慈目,府視人間,烈烈紅綢金錦,在黃沙中飛揚。沿途信眾伏在道路兩側,風沙也阻不住他們頓首叩拜,祈求神靈庇佑。

袁香兒突然就想起在山林間,看見的那座破敗了的山神廟。想起了那位蒼白,失去自由的使徒。似乎看見了他被鐵鏈鎖拿,從神廟中拖出來,在人類的村落中游行的那一幕。

那些他曾經幫助過,護過的人類,在他現出原型,失去反抗的力量之后,對他出憎惡的表,唾罵著朝他上丟去石頭。

渡朔他應該已經對人類這種生,徹底的失了吧。

颶風刮得越來越大,漫天黃沙遮天蔽日,風聲呼嘯,搖得客棧的門窗咯吱作響。

酒肆匯聚著被風沙留住腳步的客商,來至天南地北的商人們推杯換盞,高談闊論,換著旅途中的消息見聞。更有胡姬舞娘穿行其間,輕歌漫舞,三弦琴悠揚,直教碌碌紅塵中的旅人得浮生半日逍遙。

袁香兒等人坐在閣樓的雅間,因為晚上住下不走,便開了幾壇子的酒,并要了兩桌當地特菜肴。

“誰知道早上還好好的天氣,竟然憑空起這樣大的風沙。多虧有小先生神機妙算。若是這樣的沙暴天氣,走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荒原上,那可有苦頭吃了。”周德運舉杯在手,“來來來,我敬小先生一杯。”

邊的仆役們連連點頭,現在這些人都對這位小先生服氣得不行。

Advertisement

袁香兒舉杯對飲,這里的酒是米酒,甜的,口綿,后勁卻不小,喝得暖烘烘的。

“阿香,我也敬你一杯。”仇岳明起端著酒杯,鄭重地說道,“別的也就先不多說了。此行結果不論如何,先生的恩在下銘記于心。”

袁香兒和他喝了一杯,笑盈盈地說,“朋友之間,就不用這樣客氣了。”

正喝得高興,樓下大堂酒徒們寒暄的聲音傳了上來,

“此番多虧了仇將軍,否則老夫只怕沒得命同老兄弟相遇。”一位帶著北地口音的男子大著嗓門說話,“若不是恰巧仇岳明將軍在大同府養傷。胡人這一次必將破關而,大同府只怕早已是人間地獄,一座死城了。”

他的同伴回道:“仇將軍真不愧將星臨世,庇佑我關萬千生靈啊。”

仇岳明這三個字一出來,樓上一屋子的人登時豎起耳朵,向著中庭下去。

其中以仇岳明本人最為張。

一路走來他看似沉穩,實著心中忐忑難安,既擔心周娘子的魂魄確實在自己的中。以一子羸弱之魂魄,突然于狼虎之軀環繞的軍帳中蘇醒,會不會鬧出什麼不可收拾之事。又擔心周娘子的魂魄本沒有和自己互換,而自己的軀早已化為白骨,埋藏在黃土之下,世間再無他魂歸之

這時候突然聽見有人提起他的名諱,仇岳明心中猛然一,扶著閣樓的欄桿,頭就沖樓下看去。

喝酒的是兩位商賈打扮的老者,其一須發皆白,面有滄桑,喝了幾口小酒,說到興頭上,不由說起過年之前自己在大同府經歷的那場驚心魄的戰事。

那時胡人的鐵蹄連破州,云,東勝等地,引得駐守大同府的節度使領軍前去救援。誰知胡人的軍馬一擊即潰,節節敗退,大同府守軍立功心切,調集兵馬,追擊而去,卻不知中了敵人調虎離山之計。一路敵軍銳就潛伏在云州附近,瞅準守軍離開的時機,直撲兵力空虛的大同府城。

“那些胡人如同惡鬼一般,將大同府里三層外三層圍得水泄不通,揚言要屠城三日,洗大同府。”老者提起驚心魄的恐怖回憶,角的法令紋深深顯現出來,“胡人你知道的吧,那些個家伙擄掠,比鬼魅還恐怖,一旦被他們了城,全城的人也就都完了。”

他的伙伴唏噓不已,舉杯和他了一下,顯然這些北地的居民都深異族侵之苦。

“那時舉城哀嚎,人人驚懼無依。偌大的大同府只留有兩千守備軍士,而城外的敵軍多達數萬之眾。城領兵的知州大人還是一個文,一時嚇得抱著小妾躲在府衙里直哆嗦,囔囔著要上吊抹脖子。”老者嘆了又嘆,昂頭喝了杯中酒,一拍桌面站了起來,“多虧我神威將軍仇岳明,恰巧因傷從州退回大同府療養。這個時候仇將軍他不顧自己的傷勢,披甲持銳,振臂一呼,員全城百姓,不論老弱還是子,全部穿上鎧甲,拿著旗幟站上城墻。”

他這里說得興,周圍喧鬧之聲漸小,在場的人都聽住了。

老者滿面紅,“那些塞外來的惡狼,以為大同府只得一座空城,突然見著城頭旌旗昭昭,人影幢幢,鮮亮甲的將士站滿了城墻,登時心下嘀咕,懷疑反中了我方的圈套。又見我大法神,仇岳明將軍威風凜凜登上城頭,哪有一個不被嚇得的。只聽我方城頭擂起喧天戰鼓,一時間城門大開,仇將軍戴紫金紅纓冠,穿團花素錦袍,著龍鱗傲霜甲,手持梨花點鋼槍,領著兩千兵馬雄赳赳出得城來。那些胡膽戰心驚,嚇得抱頭鼠竄,慌慌張張不戰而敗去也,哈哈哈。”

現場的百姓齊齊拍手好,固然老者的故事里有著不夸張的份存在,但此地的百姓都深恨侵的蠻人,聽這種故事,自然是敵方顯得越無能,我方英雄越神勇,怎麼更能揚我方赫赫聲威怎麼來。

老者看著這麼多人捧場,說得越是口沫橫飛,“老朽這般年紀,本來是披不鎧甲,拿不住鐵槍的。只是當時于絕之中,見得仇將軍登高呼吁,一心為保我等家園,言辭懇切,四奔忙,心里由不得熱沸騰,也跟著發了年狂氣。當時別說是我這樣的老人,便是城里那些滴滴的小娘子們,一個個都站了出來,披上鎧甲走上城墻充人數。總角小兒,也出得家門幫忙搬運軍資,遞送糧食。也虧得全城不論老,這般齊心協力,才將敵軍嚇得不戰而退。”

人群中有人問道,“老漢,你說你當時在城,也上過城墻,可否親眼見到將軍威儀?將軍到底什麼模樣,格如何?”

老者膛,清了清嚨,朝著四面抱拳,“老朽不才,倒也有些運道,在城墻之上,恰巧就被安排在將軍不遠,有幸得見將軍容。當真是威風凜凜,宇不凡。更難得的是將軍這般征戰沙場之人,平日為人倒是謙遜有禮,和士兵們同吃同住,對我等老弱,更是十分恤照顧,真真是個神仙下凡一般的人。”

樓下掌聲連連,為這位智勇雙全的英雄鼓掌,樓上眾人卻面面相覷。

仇岳明一手反復握欄桿,素來持重沉穩的他有些慌了陣腳,心里是一陣驚一陣喜。

喜得是從這些人的話語來看,自己的軀果然還好好地存活于這個世界。驚訝的是里面居住的這位臨危不,錚錚鐵骨之人卻不知是何許人也。

要說對此行的結果最為掛心之人,還數仇岳明。他擔心的是到了地頭,發現況并不似自己所想,那等于是剛剛給他希之后,又重新將他推深淵。如果不能回到軀之,除非周德運愿意,否則從律法的角度來看他甚至擺不了周夫人這個份。

到時候對他來說,一死了之反而是最好的結局。他每每想到自己再回不軍營,一心報國的熱傾注。卻有可能被關押在后院,為某個男人傳宗接代,不免寒聳立。

仇岳明幾經斟酌,開口問袁香兒道,“不知能否為此行占上一卦?”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