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世英在信里先待了玉簪出嫁的事,然后把自己準備將哪些田莊、房舍劃分給竇昭長長地例了一大串,最后問趙太太:“……如何還有什麼異議,您可以和六爺商量。”
把這件事托付給了竇世橫。
趙太太拿著信不由皺眉,問彭嬤嬤:“你看,竇世英的話能相信嗎?”
竇昭也滿心的狐疑。
“能不能相信不好說。”彭嬤嬤沉道,“可若是讓湯師爺照著去查查這些田莊、房舍的底細,肯定比我們這樣瞎子象要節省時間。”
趙太太頷首,把竇世英的信謄了一份給了彭嬤嬤:“你把這個給湯師爺送去。”
湯師爺接到單子,連夜和人去查實,趙太太則每天領著竇昭或和二太夫人聊天,或去探大太太,或和紀氏喝茶……不像是來和竇家協商竇昭陪嫁之事的,反而像是來走親戚的。若是有人問起,也只說“老爺請了人來幫著訂契約,這些我不懂,請的人還在路上”。
分的又不是東竇的財產,扶的又不是東竇的親戚,東竇的人自然是誰也不急,趁著趙太太在家里做客,二太夫人待趙太太又十分的熱,二堂嫂和三堂嫂趁機慫恿著二太夫人請說書的先生到家里來說書。二太夫人得了次子的暗示,尋思著若是趙太太也同意將竇昭養在東府,這件事就好辦了,因而不僅請了說書的先生在家里說書,隔了幾天還請了個戲班子在家里唱戲,并把真定縣富紳之家的主母都請了來作陪,家里人來人往,語笑喧填,比過年還要熱鬧幾分,倒把王映雪、龐氏等得惶惶不安,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這樣過了大半個月,湯師爺那邊有消息過來,說竇世英列的這幾地方都是極好的,特別是位于清苑縣南街、北街的房舍,臨街是鋪面,全連了片,占了兩條街的一半還多,每年僅租金就有一萬多兩銀子。
清苑縣是保定府的府城,南街又是清苑縣最繁華的正街。
趙太太不由慨:“我知道竇家有錢,沒想到這麼有錢。”
彭嬤嬤笑道:“這次多虧了王家。”
趙太太再不待見王家也忍不住笑起來。
第二天將湯師爺引見給竇世榜。
竇世榜領了湯師爺去竇鐸那里商定竇昭的陪嫁。
竇鐸已有準備,拿了厚厚一撂紙出來:“這些給壽姑。”
湯師爺看了看,笑道:“我們家大人的意思,表小姐乃流之輩,不會經營,這些榨油坊、竹鋪子什麼的,就不要了,還是多要些田舍。”說完,把和趙太太商量好的單子遞了過去。
竇鐸看過后臉沉得像要下雨似的,冷冷地瞥了竇世榜一眼。
竇世榜了這無妄之災,忍不住拿起湯師爺寫的單子,頓時就在心里罵起來,這是誰給趙家報的信?幾坐著數錢的營生都在這里面。
難怪三叔會瞪他了。
可這真不是他干的!
他有些哭無淚。
卻也只能陪在一旁繼續熬著。
兩家磨嘰了十來天,趙家放棄了一些田產,接手了幾個作坊,西竇也讓出了幾房產,事大致就這樣定了下來。
趙太太封了幾個金元寶,十匹新式的妝花尺頭,還有些珠花頭飾去拜訪三伯母:“……這些日子麻煩了三爺了。以后壽姑的事,還要請三伯多多幫襯幫襯。”
看著眼前快一千兩銀子的東西,三伯母的笑容不自地又多了些。
從三房出來,趙太太去了二太夫人那里。
“您看,孩子這麼小,什麼也不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照我們老爺的意思,還是想請了孩子的叔伯兄弟幫著管理這份產業。”
二太夫人眼睛一亮。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竇家有像竇世樞那樣早早就金榜提名的,也有像竇世榜這樣考到了年過四旬還只是個秀才的。若是讓竇家的人幫著竇昭打點產業,好歹是份營生,說出去也好聽。
可讓竇家的人管,趙家能放心嗎?
想起那個讓氣得吐的“年過三十”的條款。
“只怕竇家的人管不好。”二太夫人含蓄地道,“辜負了趙太太的一番意!”
“怎麼可能管不好!”趙太太笑道,“現在幫著打點的,本就是竇家的人。好在壽姑得的都是些田莊房舍什麼的,生意上的是我不懂,可這田里的事卻很清楚。遇到個年,多收幾斤,遇到個災年,收幾斤,不過這多多的,以十年為期,均下來每年也有個數字。照我看,不如就取近十年的收益為準,算算每年的收益是多,以后就以每年的收益為準,多的呢,由管事的先收著,年不好的時候拿出來上。要是連著十年都是好年,那肯定是菩薩要酬謝他的辛苦,自然是要全歸他的。”
“啊!”這下子連二太夫人也坐不住了。
那一半的產業太大了,就算是多出一點點,也不是個小數目。
喊了幾房的媳婦商量這事。
大太太笑著在一旁聽——蘭哥兒不可能放棄舉業去幫人打理庶務。
三房的孩子還小,沒有經驗,除非竇世榜暗中管起來,不然沒這能力。
四房在信,五房在京都,六房只有個竇世橫。
算來算去,這事只可能落在二房的頭上。
紀氏不由暗嘆一聲。
不知道這主意是誰想出來的?
真是厲害!
竇昭畢竟是竇家的姑娘,還要在竇家生活,出嫁以后還要靠竇家的這些叔伯兄弟幫襯。而趙家因為趙谷秋之死和竇家鬧得很不愉快,現在還分了西竇一半的產業,竇家已經有人在私底下抱怨趙家多事,趙家人口簡單,不說別的,只要二太夫人一句話,竇家把從前管著竇昭陪嫁的那些管事、伙計全回來,那邊就要套,趙家本就沒有能力、也沒有人手能在很短的時間接手那些產業。如今趙太太提出讓竇家的人幫竇昭打點產業,又開出了如此厚的條件,誰接手管理竇昭的產業,誰就和竇昭拴到了一條繩上,了竇昭在竇家最牢固的幫襯。若是這個人出自二房,二太太又是竇家的宗婦……竇昭在竇家的日子就更容易了。
瞥了一眼二太太。
二太太眼底閃過砰然心的明亮。
趙家這次,果然是有備而來啊!
紀氏笑道:“我們家六爺今年剛中了舉人,一心一意惦記著參加春闈。蕙哥兒和芷哥兒還要人照料呢,這件事我們這房就不參與了。”
大太太聽了也忙表態:“明天開春蘭哥兒就要下場了,每天勤讀到半夜,我們恐怕是有心無力。”
三太太猶豫了半晌,最后還是道:“我們三爺管著竇府的產業,不要說他每日忙得團團轉,就是避嫌,也不方便幫著壽姑管理產業。”
二太夫人問二太太:“你的意思呢?”
二太太當仁不讓,道:“老大跟著五叔在京都,老二、老三、老五都在家,能不能從他們之中選一個。”
“也好。”二太夫人笑道,“你決定了,就來跟我說一聲,我也好給趙太太一個待。”
這也算是對二太太在竇昭事件中支持兒子的報酬。
二太太心知肚明,回屋后就招了兒子、媳婦商量此事。
竇昭知道后,選了三堂兄竇秀昌。
前一世,大堂兄一直跟在五伯父邊,后來五伯父為大堂兄走了蔭封這條路;二堂兄一直考中了同進士才罷休;三堂兄和五堂兄和都沒有什麼來往,但記得三伯父去世后,三堂兄一直幫著二堂兄管理竇家的庶務,可見三堂兄在這方面還是當堪重任的,而且,三堂兄的長子竇啟俊,是“啟”字輩中最有出息的一個。
在和舅母聊天的時候說:“……三伯母罵七堂哥,說他讀書還不如芝哥兒。”
趙太太立刻就記在了心里,讓人去打聽竇啟俊。
等到二太夫人請舅母過去商議的時候,舅母在三堂兄和五堂兄之間選了三堂兄:“……秀三爺年長些,又是幾個孩子的父親,想必更沉穩些。”
二太太無所謂,都是的兒子。
竇秀昌一家卻歡天喜地。
對于靠月例吃飯的他們來說,有了額外的一份收益,孩子們就能吃得好一點,穿得面一點。
就是竇鐸,也沒有辦法反對。
他和竇秀昌的父親,也就是竇昭的二伯父羅世棋的關系非常之好。
竇秀昌非常順利地接管了竇昭的陪嫁,舅母也將同意書給了二太夫人。
忙完這些,已是冬至,家家戶戶吃餃子。
舅母和竇秀昌商量:“您不如也把壽姑母親留給的產業一并管起來吧?王氏就要進門了,俞嬤嬤繼續留在西府也不太好,不如趁這個機會讓榮養,兒子、媳婦都了藉,也算是服侍了我們家姑一場。”
若是別人,多半會顧忌這樣一來會不會讓人誤會自己剛接手竇昭的產業就鏟除異己,可竇秀昌是竇家正經的爺,怎麼會在乎那些仆婦說什麼?
“行啊!”他毫不在乎地答應了,“反正一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
舅母遣人召了俞嬤嬤過來說話,讓俞大慶下午就將帳目給竇秀昌。
※
姐妹,已經加更到180張紅票哦!
O(∩_∩)O~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力。)
當醜女變鳳凰,四國美貌第一, 才能第一,指揮第一。 那求親的人如滔滔流水,生過孩子, 沒關係,娶大送小,很劃算; 暴力有虐待男人的習慣,沒關係, 咱都是皮糙肉厚的人,很扛打; 要上戰場,沒關係, 正是要娶回家為國打戰,非常好! 本文一對N?錯錯錯,本文,一對一! 女強,男強,寶寶強! …
晉江金牌推薦高收藏超高積分2016-12-27完結,當前被收藏數:8973,文章積分:320,990,464 內容簡介如下: 滿京城都聽說了, 六皇子新娶的正妃是個剛還俗的小尼姑。 道賀之餘,大家也很好奇, 王妃“無欲無求”,夫妻生活怎麼過? 對此, 皇子妃挑了句禪語當答案:饑來食,困則眠。 六皇子皺眉,提筆蘸墨:困則一起眠。 【排雷】 本文純架空、純圖開心,考據指數為0,請以作者的設定為準, 不接受繞過作者設定自己做腦補然後折回來吐槽作者邏輯不通的情況; 金牌編輯推薦: 謝家貴女謝玉引遂祖父心願在庵裏修了十年佛,沒想到及笄之年剛一還俗,就被皇帝下旨賜婚給了六皇子孟君淮。一個脾氣有點兒燥的王爺娶了個清心寡欲的小尼姑,滿京城都好奇這日子怎麼過。結果嘛,兩人打打鬧鬧吵吵嘴,還真把這日子越過越甜了。 作者以溫馨恬淡的文風展現了一個不太一樣的王府生活。除卻主角磕磕絆絆間迸發出的酸甜苦辣,更有性格迥異的配角跳躍文中。男女主之間從毫無感情到互被吸引、再到情投意合的轉變細致動人,穿插其中的政鬥也使得劇情更加豐富跌宕。
祁念帶著秘境空間穿來就在逃荒的路上, 睜眼就撿小奶團,一個,兩個,三個…… 空間里有靈泉有水果養三個小萌寶就罷了,咱不跟孩子計較,為毛撿來的孩子爹也要養? 路遇的逃荒大部隊也要死皮賴臉地追著祁念不放,行叭,都是一條道上的,一起走也不是不行。 可追著祁念不放的除了人,竟然還有獸,猛獸! 下一個城,本仙女一定一定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原以為甩掉了尾巴,終于有個好地方安靜地咸魚躺,沒曾想,還是逃不掉開荒種田搞基建~~~ 姚承熠:敢睡他?偷生他的崽?還一生就幾個?去母留子,問題不大。 后來的姚承熠:娘子,你不嫁我,那我就帶著兒子去給你當上門夫婿~
永國公府十年前走丟的嫡女薛平安,被找回來了,公府衆人站在門口相迎,心思不一。 父母懷歉但又覺得平安生疏,姊妹擔心平安搶了她的寵愛,祖母煩憂平安養成一身鄉下壞習慣,大哥害怕平安長殘無法和豫王殿下完婚…… 直到馬車停下,車簾掀開,小姑娘露出俏生生的半邊臉。 衆人:“……”好可愛! * 一開始,豫王對這個突然歸來的未婚妻,嗤之以鼻,對太監道:“怕不是公府爲了婚約,找來的贗品。” 後來,公府巴不得去豫王府退親,理由是小平安還小,全家都捨不得,應該在家裏多待幾年。 豫王:“……” 退親?退親是不可能的,公府再這樣,他要去公府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