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九重紫 第140章 善后

《九重紫》第140章 善后

 竇明臉蒼白,兩眼發直地坐在床上,像個沒有魂魄的木偶,看上去死氣沉沉的。

 周嬤嬤抱著失聲痛哭。

 竇昭站在窗前,冷眼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自從竇明被段公義救回來之后,就變了眼前的這副模樣。

 如果龐氏行事堂堂正正,竇明又怎麼會誤會于二是龐氏派來的?又怎麼會落于二那破綻百出的圈套里呢?

 可世間的事就是這麼奇妙。

 們總喜歡玩那些謀詭計,結果反被那些謀詭計趁虛而

 這算不算是善泅者溺于水呢?

 思忖中,素心急步走了進來,低聲稟道:“小姐,段護衛來了!”

 竇昭看了竇明一眼,轉走出了室。

 大家都沒有發現竇明的手指微微地

 廳堂里,段公義正恭敬地給竇昭行禮:“四小姐,我已經照您的吩咐把人給了府。魯知府說,這件事他一定會秉公理,決不會讓那王老七和莫二姑說話的。請您放心。”說這話的時候,他的語氣帶著幾分輕快——如果不是因為在竇家做護衛,魯大人堂堂兩榜進士、四品知府,哪里會那樣客客氣氣地和他說話?這讓他有種明正大的覺,比拿多銀子更讓他覺得踏實。

 “有勞段護衛了。”竇昭激地道,問起莫二姑來,“待了些什麼?”

 段公義苦笑:“說了等于沒說——于二在靈璧縣的時候就和王老七私,這次只說是在王家犯了事,缺銀子,半路上拐了個千金小姐想換幾兩銀子使使。那個尚兒的小廝也被殺了,想要知道于二什麼風,或者去京都能打聽到些什麼。”

 “這件事只怕還要麻煩段護衛走一趟。”竇昭沉道,“出了這麼大的事,就算是能把外面的流言蜚語下去,可家里的長輩那里卻不能不待一聲。五小姐這個樣子,也不太合適留在真定。我準備讓素心代我去見見我父親,還是讓竇明回京都去,順便把這件事也跟王家說說。一來是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線索,二來也要讓他們知道,五小姐之所以上當騙,就是因為信了于二的話,讓他們以后行事大方一些,不要總是像上不了臺面似的,說句話也要遮遮掩掩鬼鬼祟祟的。”

Advertisement

 段公義本是個膽子大的,又有了在魯大人那里的經歷,對去云南巡家拜訪坦然了很多。

 他沉聲應“是”,想到竇昭待他非常的敬重,護衛方面的事從來都是只問結果不問過程,每個月撥給他十兩銀子的應酬開支也是從不查賬,家里出了這樣大的事也是給他,對他有知遇之恩,待竇昭也就更真心誠意,了些主仆間的尊卑,多了些朋友間的爽快,他遂提醒竇昭道:“素心畢竟是個小姑娘家,王家的人會聽說嗎?”

 竇昭笑道:“不是還有二太夫人嗎?”

 段公義不解。

 竇昭笑道:“我暫且賣個關子,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正說著,兩個孔武有力的婆子押著個面如死灰的丫鬟走了進來。

 段公義知道竇昭這是要宅的事了,忙起告退。

 季紅木木地跪在了地上。

 竇昭道:“忠心侍主是件好事,可也不能因為這樣就是非不明,善惡不辨。還好今天五小姐找回來了,要是沒找回來,你準備怎麼辦?竇家不能再留你了,等會牙婆來了,你帶上你的東西跟走吧!”

 季紅一愣,眼淚隨即唰唰地落了下來。

 “多謝四小姐,多謝四小姐!”“咚咚咚”地給竇昭磕著頭,“多謝四小姐不殺之恩!”

 出了這樣的事,如果換是其他人,自己恐怕早就被打死。

 現在好歹撿了條命啊!

 竇昭揮了揮手,示意兩個使婆子押著季紅去見牙婆。

 兩個使的婆子會意,曲膝行禮,推搡著季紅離開了棲霞院。

 周嬤嬤眼睛紅腫地從室走了出來。

 跪在竇昭的面前,又又愧:“四小姐,我知道,我說什麼也沒有用,我也沒臉再服侍五小姐了。只求四小姐能給五小姐找幾個安分守紀的人在邊服侍,五小姐就是想做什麼,也做不……我一輩子都激四小姐。”說完,給竇昭磕了三個頭。

Advertisement

 周嬤嬤和那些丫鬟、婆子不一樣。是竇明的娘,對竇明有哺育之恩,而且沒有賣契,只有雇傭文書,若是在雇傭期間要走,不過賠幾兩銀子就行了。之所以一直這麼任勞任怨地照顧竇明,是真心把竇明當自己的孩子看待。

 竇昭不由暗暗地嘆了口氣:“嬤嬤還是留下來吧!我看竇明嚇得不輕,只怕一時半會都要養著,是你從小大的,有你在邊,能也好得快一點。”

 周嬤嬤錯愕。

 竇昭道:“不過,竇明邊的其他人卻要換一換才好。我會和崔姨商量,看這事到底怎樣辦好的。”

 周嬤嬤這才回過神來。

 “四小姐,難怪別人都夸您是菩薩心腸!”抹著眼淚道,“您大人大量,不和五小姐計較,這是五小姐的福氣啊!”

 “福氣什麼的不敢當。”竇昭淡淡地道,“我只盼著經了這一件事,能長長記,以后行事不要總是先想著那些邪門歪道,要往正道上想,往正道上走。爹爹不讓回京,想回去,只管想盡辦法去求爹爹,求外祖母,卻不該這樣不清不楚地跟著別人私自回京。要不是存著這點念想,那于二又怎麼能哄了上當?”

 周嬤嬤連連點頭:“四小姐教訓得是。我以后會慢慢跟五小姐說的。”

 兩人正說著,大夫過來了。

 因那大夫已年過五旬,又是從小在竇家走的,竇昭沒有回避,等大夫給竇明診了脈,竇昭請大夫到花廳里坐下,仔細地問了病,將方子給甘去拿藥,親自送大夫到了二門,之后去了祖母那里,但沒敢把竇明被拐的事告訴祖母,只說是竇明吵著要去京都,棲霞院那些服侍的人竟然幫著在外面悄悄雇了車馬,要不是周嬤嬤告訴,竇明只怕就地跑回京都了,因此才要置棲霞院的人。

Advertisement

 竇明因不太瞧得起祖母,平日不過是隔三岔五的來給祖母問個安,應個卯,還不如去二太夫人那里去得勤。加之竇昭特意囑咐瞞,祖母并不知道昨天晚上發生了什麼事,只是嘆惜竇世英造孽:“……好生生一個孩子,被他養得不樣子了。”又囑咐竇昭,“你是做姐姐的,就是有什麼錯,你也要好生生地教才是,不能讓放任自流。”

 祖母世事通,早就看出竇昭對竇明一直以來都是副敬而遠之的態度。雖然覺得這樣不好,可竇昭是在跟前長大的,又從小就和親近,不自覺地就有些偏袒竇昭,有些事也就裝聾作啞當是不知道的。

 竇昭心里也明白,頗為敷衍地笑著應是——不是不想管,而是竇明父母俱在,不到管。但這次,下定決心把竇明送回京都去,也許遂了竇明的心愿,竇明會乖順些。

 從祖母屋里出來,開始整頓棲霞院的人。

 西竇又是請大夫,又是放人賣人的,東竇這邊很快就察覺到了異樣。

 二太夫人了竇昭過去說話。

 竇昭漲紅著臉把竇明的事告訴了二太夫人,并道:“……這樣的話實在是說不出口,也不知道怎麼跟您說,只好拖一天是一天。”

 二太夫人氣得差點閉過氣去,二太太和柳嬤嬤掐了半天的人中二太夫人才順過氣來。

 “孽障,孽障!”二太夫人罵道,“我就知道,他們王家沒有一個好東西!”又問竇昭,“可查清楚了那個于二為什麼要拐竇明沒有?”

 也不喊明姐兒了。

 竇昭把查到的都告訴了二太夫人,自己打算讓素心去拜訪王家人的事也說了。

 二太夫人連連點頭,拍著竇昭的手道:“好孩子,真是難為了你!說來說去,都是你父親惹的禍……”

 子不言父過。

 二太太忙在一旁干咳了幾聲。

 二太夫人也察覺到失了言,忙轉移話題安了竇昭半晌,還問竇昭有沒有什麼為難的,如果有什麼為難的事,直管來找

 竇昭拿到了尚方寶劍,自然是謝了又謝。

 二太夫人就道:“不過,素心份卑微,又是個小姑娘,讓去跟王家的人說不合適,我看這樣好了,我寫封信給你五伯父,讓柳嬤嬤陪著素心去京都見你五伯母,這件事,就給你五伯母去理好了,你畢竟是做姐姐的,而且沒有出閣,別把自己牽扯了進去。”

 竇昭正等著二太夫人的這句話。

 二太夫人這個人最大的優點就是擅于審時度勢。

 當初為了兒子可以在曾貽芬面前留下一個好印象,和自己的小叔子僵峙一天一夜,力扶正王映雪;等到王行宜有可能和兒子競爭閣大學士的時候,也可以毫不猶豫地寒磣王映雪。現在,五伯父了閣,王行宜從陜西巡了云南巡,正是要報從前在王家人面前“忍辱負重”之仇的時候了,王家的仆人出了這樣大的紕要是不趁機把王許氏踩得抬不起頭來就不是竇家的那個二太夫人了!

 就像一直記得鄔太太似的——竇世樞一閣,遇人就說鄔善之所以得以考中案首,全是因為竇家族學的杜夫子給鄔善開小灶的原因,而杜夫子之所以給鄔善開小灶,是因為當初竇世樞落難的時候,鄔松年曾經請竇世樞喝過一頓酒的緣故。

 竇世樞變了一個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人。而在兒子一考中案首之后就和竇家漸行漸遠的鄔家,則了忘恩負義之輩。

 偏偏鄔太太還不能辯解,更不能像從前那樣領著兒子、兒常常去竇家串門。

 ※

 姊妹們,兄弟們,補上3月28日的更新。

 ~~~~(>_<>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力。)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