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九重紫 第155章 辦法

《九重紫》第155章 辦法

 “……英國公真的把那幾個逃出去的護衛全都殺了,還讓人把尸抬到了世子面前,”陳曲水唏噓道,“可能是聽到了些風聲,三七那天,英國公府幾乎所有的親戚朋友都來了。世子應對得本看不出來上還帶著傷;英國公神肅穆,提起蔣夫人就面帶戚容;只有宋二爺,一直跪在蔣夫人靈前哭泣,眼睛都腫了。晚上席散,英國公留了三駙馬和陸家的人說話,準備請了陸太夫人的胞弟陸復禮做中間人,將蔣夫人的陪嫁分給世子和宋二爺。如今英國公府看上去一團和氣,頤志堂和英國公府實則已是涇渭分明,世子甚至悄悄派人將一些人安置在了自己在大興的賜田莊里了。”

 “狡兔三窟。”竇昭很認真地聽著,知道宋墨和宋宜春還能在眾人面前維持著父慈子孝的假象,為自己達到了目的而欣之余,也有幾分慨,“他們父子,以后不是東風倒西風,就是西風倒東風。父子相殘的事,會在英國公府上演很長一段時間。”

 眾人聽著,心都十分失落,屋里的氣氛也變得有些抑。

 竇昭笑著打破了眾人間的沉悶,道:“好在這些都不關我們的事了——我們該做的、能做的都做了,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了。他們父子之間到底發生過什麼,我們畢竟是外人,既不知道,也不便于手。”

 的話并沒有起到多大的效果,段公義雖然勉強笑了笑,但表依舊有些沉重,倒是陳曲水明白竇昭的用意,笑道:“世子要殺我們,我們反救了世子的命,說起來,我們是以德報怨。這段公案也應該能了了。這些日子大家都為著英國公府的事吃不好、睡不著的,現在回了真定,那些事就不要再想了。大家都下去歇了吧,小姐也能早點休息。”

Advertisement

 段公義等人聞言笑著起告辭。

 竇昭囑咐段公義:“你們這些日子都辛苦了,安排著流回去休幾天假,和家里人團聚一下吧。”

 段公義幾人笑著道謝,和陳曲水結伴出了院。

 竇昭讓素蘭去打聽紀詠什麼時候啟程:“……我們也好準備程儀。”

 素蘭笑盈盈地應了,傍晚的時候來回話:“說是明天辰正就走,五爺也和紀公子一起去京都。”

 雖在意料之外,卻也是理之中。

 竇昭吩咐素心:“給他們各準備二百兩銀子的程儀。”

 素心應聲而去。

 第二天一大早,竇昭和竇家的眷們一起送紀詠和竇啟俊。

 二太夫人反復地叮囑竇啟俊:“不要急,這次只是去見識一番。能考中固然是好,不然向你五叔祖討教討教學問也是好的。”又對紀詠道,“你們路上小心,有什麼事要互相商量,平平安安地到京都,也讓我放心!”

 兩人恭敬地應是。

 二太夫送了兩人到大門口。

 小廝們服侍著兩人上了馬車。

 紀詠一眼就看見了人群中的竇昭。

 戴著頂月白素面妝花的雪貂昭君套,又圍著條雪貂風領,耳邊墜著珍珠珰,寒風中,如蓮的面頰泛起層胭脂,如朵雪中盛開的寒梅,分外的明艷。

 紀詠不由握了握拳。

 這次一定不能再讓小瞧自己!

 他轉進了馬車,大聲吩咐子息:“啟程,我們去京都!”

 載著兩人的馬車消失在風雪中。

 大家笑語殷殷地往廳堂去。

 竇昭和竇啟俊的妻子戚氏并肩而行,耳朵聽著竇環昌妻子——九堂嫂黃氏說兒子的趣事,心里卻想著自己的事。

 翻過年,就要及笄了。

 延安侯汪清淮的胞妹汪清沅比只小兩個月。

Advertisement

 當年,若不是自己“及時”的出現,田氏又念著舊,魏廷瑜就由著魏廷珍作主娶了汪清沅了。

 汪家好像也有意把汪清沅嫁給魏廷瑜。

 還記得自己剛嫁濟寧侯府時汪清淮的夫人安氏看自己的那異樣的眼

 如果不是多年之后魏廷珍因為一件瑣事對又氣又惱,激之下說恐怕永遠都不會知道。

 只是不知道以魏廷珍的格,溫婉順的汪清沅嫁過去了之后,會不會像嫌棄自己太強勢那樣的嫌棄汪清沅太懦弱?

 竇昭很懷疑。

 盡管如此,還是決定從這方面下手。

 記得汪清沅最后嫁給了蔚州衛都指揮使華堂的長子,不到一年就守了寡,又因為沒留下子嗣,小叔子強勢,在華家過得很不如意。還是汪清淮心疼這個妹妹,強行把接回了延安侯府。從此以后汪清沅長伴古佛青燈,做了居士。

 如果能湊這樁婚事,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竇昭說做就做,趁著崔十三回來過年的時候讓他留意延安侯家的事。

 崔十三有些不解,道:“延安侯世子汪清淮于庶務,延安侯對世子又十分的信任,家中事務盡數與他管理。延安侯府看上去不出奇,日子卻過得頗為富足。不過是因為素來低調斂,對家中子弟管束頗嚴,不顯山不水罷了。我們小本經營,就算是和汪家搭上了話,恐怕也沒有什麼收益。”

 他這兩年在京都放印子錢,卻是應了那句“不做不知道,一做嚇一跳”的話,不僅京中的吏要借銀子,那些簪纓世家的子弟借得更頻繁。而且吏借了銀子,一有銀子就會還了,那些簪纓世家的子弟就是有銀子也不還,若是實在被得沒辦法了,就拿了祖上傳下來的件來當。范文書看著都替那些人家的祖宗們心疼,商量著不如暗中再做些倒賣古玩的買賣。

Advertisement

 汪家的況,竇昭自然是最清楚不過的了。

 魏廷珍看中汪清沅也與汪清沅的陪嫁厚有很大的關系。

 只是這件事不好對崔十三明說。

 只得笑道:“我得到了個消息,說開了春皇上就要整治河工,這可是筆大買賣,那延安侯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你到時候只管盯著他們家,說不定他們吃,我們能喝點湯呢!”

 崔十三覺得這主意很爛,可他此時還年輕,縱然心里覺得不對勁,卻也找不出竇昭的什麼破綻來,鄭重地應了,去找趙良璧商量這件事:“你說,四小姐是不是有什麼事瞞著我們?”

 趙良璧已經是竇家在真定州的糧鋪的掌柜了。

 他瞥了崔十三一眼,道:“就算是四小姐有事瞞著你,你知道了,就能改變什麼不?”

 崔十三認真地想了想,道:“不能!”

 “那不就是了!”趙良璧笑道,“四小姐讓你做什麼你就做好了,等到該讓你知道的時候,你自然就知道了。”然后邀他,“我要去趟東巷街,你去不去?”

 “你去東巷街做什麼?”崔十三已經放了年假,是專程來真定州找趙良璧玩的,“我在這里只認識你,肯定是要一起去的。”

 趙良璧笑道:“小姐把別家武館和陳先生的宅子都托給了我照顧,那邊雖然有兩個老蒼頭幫著照看,可眼看著要過年了,總要過去看看才行。”

 崔十三不疑有他,跟著趙良璧廝混了一天才回崔家莊。

 四嫂妥娘正領著剛剛進門的九嫂在廚房里忙著一家人的晚膳,四哥的兒子仲元和兒長青正坐在廚房的小杌上幫著摘黃豆,準備打了豆腐好過年。

 看見崔十三回來,妥娘笑著問他:“可見著四小姐了?”

 托崔十三給竇昭捎去了自己做的兩雙鞋。

 仲元和長青則乖巧地喊著“十三叔”。

 崔十三笑著兩個孩子的頭,懷里掏出一包飴糖遞給他們。

 兩個孩子高興地歡呼起來。

 崔十三這才道:“送去了。四小姐說穿著很合腳,讓你下次再給做兩雙繡折枝花的就行了,還讓我給仲元和長青帶了兩匣子點心回來,聽甘說,是宮里賜的,是七老爺特意從京都捎給四小姐的。我把點心和四小姐賜給家里的東西放在了一起。”

 妥娘聽著臉上就出欣喜的笑容來,連說了幾聲“不應該”,細細地問起竇昭有什麼樣的鞋來:“過幾天就是四小姐的及笄禮了,我怎麼也要帶著仲元和長青去給四小姐磕個頭。”

 家里這幾天都在說這事,崔父還為此把崔十三幾弟兄都在一起商量送什麼東西好。崔十三因為在京都呆了兩年,這件事就給了他,他正在為此頭痛著,聽了妥娘的話不由嘀咕道:“還是四嫂好,兩雙鞋就打發了。”話音未落,心中一,干脆不走了,坐在那里和長青一起摘著黃豆:“四嫂,您是在四小姐邊服侍過的人,四小姐喜歡什麼?”

 妥娘和崔十三說著話,手里卻一點也不慢:“只要誠心誠意送四小姐的東西,四小姐都喜歡。”不由就講起竇昭小時候的事來,“……一丁點小人,誰對好,誰對不好,全都裝在心里。為人又大方,從來不都計較什麼……”

 崔九的媳婦看著妥娘侃侃而談,不由出艷羨的表

 崔四在幾個兄弟里最木訥,就是因為娶了妥娘,崔家上上下下沒有一個人敢怠慢他的。就是公公和婆婆,見到了他們兩口子也帶著幾分客氣,竇家四小姐更是隔三岔五地賞了東西下來,家里的人也都跟著沾。還好妥娘的子好,從不因此心生驕縱,到該下地送飯就去送飯,該燒火做飯就燒火做飯,妯娌間都服為人厚道,上管得住丈夫,下管得住親戚,十里八村的婦人提起來,九個人是羨慕,還有一個人是嫉妒。

 想到這里,的目不由落在了年紀還小的仲元和長青上。

 有了四小姐這層關系,這兩個孩子還愁什麼前程啊!

 ※

 姐妹們,兄弟們,謝謝大家的紅票!

 O(∩_∩)O~……臉紅地作揖……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