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洪武年間小神醫 第一百一十八章:文官們炸了

《洪武年間小神醫》第一百一十八章:文官們炸了

 明初朱元璋設置大本堂,召集天下鴻儒教導朱元璋。

 其為太子屬,設置太子太保、太子太師等職。

 這些職基本上都是勛貴總攬,主要是加銜。

 在此之下,真正教導太子的是左右詹事等職務。

 至于詹事府,還要等到洪武十五年才能出現。

 剛過完年,才是洪武十四年,距離詹事府的立還有一個年頭的時間。

 ……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今任命陳松為大本堂左詹事,欽此!”

 宣旨的員站在陳松的家門前,朗誦著手中的圣旨。

 宣讀完畢,宣旨員笑呵呵的將圣旨收起,給了站起來的陳松。“陳大人,恭喜恭喜啊!”

 接過圣旨,陳松說道:“嗐,為朝廷辦事,談什麼恭喜啊!”

 “陳大人,下還有事,就先走了!”宣旨員拱拱手,帶著隨從離開。

 看著宣旨員離開的背影,陳松將手中的圣旨打開,看著上面的容。

 朱靜安站在陳松旁,一臉笑容的說道:“沒想到這麼早就將左詹事的職位給了夫君,這下子,朝中那些文可要難了。”

 “難?難慢慢難去,和咱們有什麼關系?哈哈,和咱們無關。”

 陳松哈哈大笑,帶著眾人走進了大門。

 一場風波正在醞釀。

 ……

 “大哥,大哥,出事了,出事了,這下出事了。”

 李存義一臉焦急的沖進了李善長家的書房,他看著正在練字的李善長,一臉焦急的大聲喊道。

 李善長放下手中的筆,問道:“什麼事如此驚慌啊?難不陳松這個小東西又搞出什麼來了?”

 陳松回來的事李善長在第一時間就知道了,畢竟陳松和朱棣的隊伍浩浩,想不被發現都難。

Advertisement

 “大哥,和陳松有關,只是這次的事,實在是太匪夷所思了。”李存義的臉黑了下來。“陛下讓陳松當大本堂的左詹事,負責教授太子嫡長子之事。”

 一聽這話,李善長的臉瞬間垮了下來。

 “什麼?竟有此事?”李善長一拍面前的桌子,一臉不相信。

 李存義焦急的道:“大哥,此事千真萬確啊。今早陛下派人宣旨陳松,恐怕現在任命書都送到了陳松手中。大哥,咱們該怎麼辦?”

 “沒想到啊沒想到啊,一個小小的鄉野郎中,竟然還能為大本堂左詹事?真是夠好笑的,他能教什麼?教看病嗎?”

 李善長瞇瞇著眼睛,雙手背在后,從書桌后面走出,若有所思的說道:“這事我倒是想明白了一些。”

 “大哥,這事如何啊?要是讓陳松真的坐穩這個左詹事,那以后豈不是要站在咱們的頭上踩?”李存義焦急萬分。

 韓國公府已經和陳松徹底惡,不說不死不休,也差不了多

 現在眼睜睜的看著陳松爬到這個位置,一危機涌上李存義的心頭。

 李善長沉著臉,在房間中走來走去,思考著這件事背后更深層次的含義。

 “此事不難理解,陳松在醫上的本事不用多說,可在四書五經上面,卻稀松平常,甚至不如秀才。

 陛下讓陳松擔任左詹事,恐怕是故意惡心人。”

 李善長剝繭,很快分析出了這件事后面的真正含義。

 李存義跟在李善長的后,問道:“大哥,您的意思是?”

 李善長說道:“之前,朝中大臣上書,說太子嫡長子到了發蒙的年齡,請求陛下挑選天下鴻儒,教導太子嫡長子。

 但是,奏折送上去之后,就像是石沉大海一樣,沒有掀起任何波瀾,陛下對此事也緘口不言。

Advertisement

 由此來看,陛下不太想在這個時候挑選老師,所以,陛下這才將陳松拉出來。

 在我來看,陛下應該是厭煩了那些人,所以拿陳松來惡心人,就是說,就算用陳松,也不會挑選鴻儒。”

 “可是陛下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的目的呢?”李存義問道。

 李善長雙手一攤,道:“這我哪知道?誰知道陛下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可能就是單純的惡心人吧。”

 “那咱們該怎麼辦?難道就眼睜睜的看著陳松這樣?”李存義有些著急的問道。

 “怎麼辦?靜觀其變吧,這次對于咱們來說,未嘗不是一個機會,咱們就靜靜的看著吧,朝中的那些員,可要比咱們著急。”

 李善長不蠢,他知道左詹事這個職位對于朝中那些文來說意味著什麼,對于儒林來說意味著什麼。

 論功勞,宋濂的功勞遠比不上李善長。

 可是,就算是朱標見了宋濂,都得恭恭敬敬的一聲先生。

 如果不是上次的事,等以后朱標登基了,那宋濂宋家能不被朱標重視?更別說這可是會名留青史的事

 李善長文人出,知道左詹事在文心里的地位。

 這下被陳松拿了去,文不鬧騰才怪。

 “陳松不過鄉野村夫,四書五經估計都沒讀過幾次,這下,有熱鬧看嘍,尤其是翰林院那些人。

 對了,咱家不要參與進去,隔岸觀火就行。”李善長說道。

 李善長明白,這事就算自己不手,就算自己不煽,這些文也會想瘋了一樣彈劾陳松。

 可能彈劾的作用不是很大,但能給陳松造一些麻煩,也是李善長愿意看到的。

 果不其然,當天下午,等陳松被任命為左詹事的事傳開之后,朝中的文一下子化衛道士,他們使出自己最擅長的本事,彈劾陳松的奏折就像是雪花一樣,飛上了朱元璋的案頭。

Advertisement

 這些文在奏折中將陳松說了無惡不作之徒,就好像如果讓陳松當左詹事,大明朝明天就要滅亡一樣。

 這些奏折里面,以那些翰林清流的奏折最多。

 這些人,是出了名的夸夸其談之輩,說起話來,滿是頭頭道道。

 文人這個團,平日里看上去總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那只是沒有及到他們的利益。

 一道到他們的利益,他們就像狼一樣兇狠。

 對于這些文臣來說,大本堂就是他們的一畝三分地。

 三孤三公這些職可以讓勛貴來當,畢竟這些職如今已經了虛銜。

 可是,左詹事這種實質職,必須要掌握在文手中。

 就算文彼此之間有派系之分,有地域之分,但總歸都是文臣,都是文人,大家的小利益不同,但大利益都是一樣的,終究是爛在了一個鍋里。

 可是,這下子,朱元璋直接把鍋給扔了。

 幾百上千年了,這事都是文人的事,現在出來一個四書五經沒讀過幾天的陳松,這如何能讓他們順心?

 更別說,培養親近文的皇帝,乃是重中之重的事,沒有任何一個文喜歡在朱元璋這樣的皇帝手下做事。

 可是呢?半路殺出個陳松,殺出一個四書五經沒讀幾天的陳松,這能讓文們咽下這口氣?

 朱元璋的這個舉,就像是將一團大便塞進他們里一樣。

 他們不敢對朱元璋有什麼怒氣,只好全都發泄在陳松上。

 這些事,陳松全都拋之腦后,現在該頭疼的是他們。

 文人,里面不乏鐵骨錚錚有氣節的,可是這樣的人,數量實在是太了。

 別的不說,就說建文末洪武初的方孝儒之徒。

 這些人寫起文章來,確實厲害,能把文章寫出花來,可能力呢?何止是拉啊,比豬隊友還豬隊友。

 一個個的沽名釣譽不說,屁的本事沒有,糟蹋起江山來無人可比。

 對于那些有氣節,有能力的讀書人,陳松確實佩服,可對于這些夸夸其談之輩,陳松打心眼里厭煩。

 陳松回到書房,將自己之前編寫的那些教材取了出來。

 如今,這些教材派上了用場,陳松可不會給朱雄英教授什麼四書五經。

 當然了,這些東西對于年的朱雄英來說還有高深,所以陳松打算對起進行簡化。

 明天就要出發去松江府市舶司,簡化教材之事一時半會也完不了,所以陳松打算將教材帶到松江府去。

 ……

 “將這些奏折都燒了,全都燒了!”

 書房中的朱元璋指著桌子上滿滿當當的奏折,對著站在一旁的慶說道。

 慶招呼過來幾個太監,搬著這些奏折走了出去。

 這些奏折都是文彈劾陳松的奏折,對于這些奏折,朱元璋是一眼沒看。

 “就像是捅了蜂窩一樣,這些文,從昨天開始到現在,奏折上的就沒停過。”朱元璋搖搖頭,放下手中的朱筆,站了起來。

 “爹,朝中大臣對左詹事這個職非常看重,如今由陳松擔任,自然不能善罷甘休。”站在旁邊的朱標說道。

 “呵呵!”朱元璋輕蔑的笑了笑,一臉戲謔的道:“這些文啊,都想爬到咱們爺倆的腦袋上。

 現在就這麼吊著吧,先讓陳松慢慢當著。

 陳松的主意多,俺要看看,陳松如何應對這事。”

 “對了,爹,從陳松老家帶來的土豆和紅薯已經全部封存,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理?”朱標忽然想起了從陳松老家帶回來的土豆和紅薯。

 朱標將趙鐵繩一家,以及所有的紅薯和土豆都帶到了應天府。

 帶回來的這些紅薯和土豆,徹底打消了朱元璋的疑慮。

 同時,朱元璋準備將此事列為和征伐西南同等級別的頭等大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