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洪武年間小神醫 第四百八十一章:柳樹里互市

《洪武年間小神醫》第四百八十一章:柳樹里互市

 講真的,陳松是真的不相信,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孩子,能說出這樣的話。

 要是沒有人教的話,估計這個半大的孩子,恐怕就不知道這幾個字是什麼意思。

 “你確定這不是你解釋的?這麼大的孩子,又如何能明白這幾句話的含義?”陳松一臉不相信的看著林朗。

 林朗急忙解釋:“侯爺,屬下真的沒有胡解釋,至于為啥這個孩子會說出這樣的話,估計,應該是他們的父母教給他們的吧。

 柳樹里的牧民,以前基本上都是沒有牛羊的奴隸。是咱們大明給他們分發了牛羊,給了他們活路,估計他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謝吧!”

 林朗說的非常正確,正是因為這些原因。

 他們不是明人不假,可他們以前生活的日子,簡直就不是人生活的,不僅窮,還吃不飽飯,和現在簡直天差地別。

 對這些底層人來說,誰能讓他們活得好,活得面,誰就是萬歲。

 雖然林朗這話聽起來有些魔幻,可也不是沒有一丁點的可信度。

 因為語言不通,所以陳松就沒有和這孩子攀談,接著往前走。

 “這家就只有一個孩子嗎?都不害怕出現什麼問題?”陳松回過頭,看了一眼在門口玩耍的孩子,有些擔心。

 林朗搖搖頭,說道:“大人,您這完全是多慮了,這里不是地,這里地廣人稀,人口加起來也就那麼幾百人。

 拍花子這種,來這里,不劃算,就算把這半大的孩子帶走,能不能帶出草原還兩說。

 尋常人就算有地圖,也不一定能找對方向。拍花子這種人,來了,也出不去,不值當。

 至于被野狼叼走,這更不可能了。每年開春,都會組織人手打狼,在如今的柳樹里,野狼的數量已經很了!”

Advertisement

 能將柳樹里治理的井井有條,林朗也算有本事。

 陳松不停的點著頭,“不錯,如此最好,如此最好。”

 看了看天上即將下落的太,陳松看向林朗:“天馬上就要黑了,隨便找個地方先將就一晚吧。其他的事,明天再說吧!”

 林朗聽陳松要休息,連忙就去安排。

 對于林朗的熱心,陳松不會拒絕。不是說陳松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只是有些事,不可避免。

 陳松對住的地方沒有多要求,只要能將就一晚就行。

 沒多久,林朗去而復返。

 回到陳松這里,帶著陳松去了一個距離此不遠的土房子。

 說是土房子,其實就是大一點的地窩子。

 數量還不,零零星星有十來個,就這樣排列在草原上。

 林朗帶著陳松走進了一個最大的土房子中,剛一走進,視野一下子就暗了下來。

 土房子里面沒有什麼多余的東西,就一塊禿禿的木板擺在地上,顯然是一張床鋪。

 土房子中間的地上,有一團黑的印記,肯定是之前燒火留下來的。

 這土房子沒有窗戶,要是把門關上的話,里面手不見五指。

 林朗站在陳松后,耐心的解釋著:“這土房子是我剛剛到任時修建的。

 柳樹里丁口不多,可居住很散。有時候,要是巡視一遍,要走很遠的路,花費很長的時間。

 攜帶營帳不太方便,所以就每隔一段距離,修建了這些東西。

 這些土房子放牧的牧民們也可以使用,也算是方便了牧民。”

 林朗的這個辦法確實不錯,修建這些土房子可能當時會花費大量的力氣,但從長遠來看,還是不錯的,收益還是比較高的。

 草原上木柴稀,生火的燃料基本上都是牛糞馬糞等糞便。

Advertisement

 這些東西撿回來之后,堆放在天地里,經過發酵,風干,最后會留下一堆堆纖維素絡合

 這些纖維素絡合,就是上好的燃料。

 這些土房子附近有幾個很大的土坑,這些土坑中,就存放著這些燃料。

 夏季,土房子里倒是不用生火,可總要吃飯。

 要是在土房子中生火做飯的話,會有些悶熱,所以就放在了外面。

 夜幕籠罩四野,一堆堆火出現在這些土房子外面。

 火堆上架著幾個鐵鍋,里面煮著一些土豆塊和干。

 味道沒有多,出鍋時撒上一點點鹽,就這麼吃。

 草原環境就這樣,這樣飯菜,對于牧民來說已經很好了。

 普通牧民哪里能吃得起?不過是養的牛羊馬產的,制制品罷了。

 以前,草原缺吃的,所以就只能南下。

 現在,這些牧民歸大明管轄,也不用害怕挨的問題。

 陳松坐在火堆旁,耳朵邊的野蚊子嗡嗡,端著碗,大口的吃著。

 吃完飯,喝碗湯,放下了碗。

 林朗坐在陳松的對面,說道:“這些牧民們歸順的時間說來也不是很長,去年冬天,草原還給這些牧民們調來了大量的糧食。

 一次兩次還行,可要是持久下去,恐怕會出問題啊!”

 陳松沒有在意,對于這個問題,他早有解決之法。

 “陛下派我來,就是想讓我解決這件事。這事也不是什麼難事,我心里已經有了決斷!”陳松笑著說道。

 睡覺的時候,陳松在床邊放了幾盤點燃的蚊香,上還抹了風油

 可就算如此,依舊有不怕死的蚊子,瘋狂的叮陳松。

 睡到半夜,起來和蚊子搏斗,后半夜時,人困了,蚊子也累了,雙雙睡去。

Advertisement

 第二天一大早,陳松接著趕路。

 在林朗的帶領下,陳松巡查了柳樹里的環境以及地勢。

 柳樹里的環境不錯,距離北平府不遠,騎馬的話,最快一天就能到。

 這里有河流,而且土質也比較好,比那些沙漠化的土壤強的太多,是一個適合建城的地方。

 不過,陳松可不會直接在這里建城。

 朱元璋先前的時候,防這些人就像是防賊一樣,這才剛剛歸順沒多久,又怎麼可能會建城呢?

 再說了,建城是一件非常消耗時間和金錢的事。

 違背市場經濟的任何行為,都無法走遠。

 在陳松的計劃里,先建立一個以貿易為主的貿易點,附近的牧民,以及大明的商人,都可以來這里進行貿易。

 這里有人貿易,就有了稅收,百姓們就能掙錢。

 有了穩定的收,就想有穩定的生活。那個時候,就算朝廷不管,這里的人也會自發的進行建城。

 建城,工人們是有收的,這些工人們的收,又會投消費當中,朝廷又能進行稅收。

 百姓們有了活干,朝廷有了稅收,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這可要比朝廷直接讓筑城好得多。

 不過,想要完這件事,還有一個難題擺在陳松的面前。

 那就是,明朝的戶籍制度。

 筑城要的是工匠,這是個技活,要是不放開戶籍制度,在明初,靠一群普通人來建造一座城池,簡直就是做夢。

 很早的時候,陳松以新學學堂為由,對金陵的工匠進行了招收。讓金陵的工匠們,戶籍份有了很大的改變。

 可那僅限于金陵,在通和貿易都不發達的明朝,建造城池,只能通過服勞役的方式來進行。

 建造城池本來消耗巨大,這要是再給工匠們發工錢,靠著農業稅的那點錢,早晚要破產。

 可現在不同,現在有市舶司,有金礦,有了足夠的原始資本,只需要加以推,就能將這盤水推活。

 在推活這盤水之前,要先對明朝的戶籍制度進行改變。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先將這邊的所有況弄清楚之后,再做決定也不遲。

 況且,要是有其他更合適的地方,也不一定非要在柳樹里這里建造貿易點。

 出了柳樹里,陳松又去了其他的幾個里,將周圍的里都轉悠一遍之后,陳松覺得,還是在柳樹里修建貿易點最為合適。

 半個月后,陳松帶著人又回到了柳樹里。

 林朗再次見到陳松時,臉上的笑容更盛了。

 陳松選擇了柳樹里最中心位置,這里地勢平緩,面積較大,附近還有一條小河,用來建造貿易點最合適不過。

 地方是有了,但想要將貿易點搞起來,卻不太容易。

 在柳樹里這里逗留了幾天,繪制了簡單的構造圖,陳松帶著人去了最近地方的北平府。

 如今的北平府,正是大興土木之時。

 北方草原敵已經被解決的差不多了,朱元璋也可以安穩大膽的往北平府移民了。

 老朱是個傳統人,盡管對外族人很寬容,可也不是爛好人。

 唐朝時的禍過去才多年,不得不防。所以,必須要往北平移民。

 北方常年戰,人口銳減,老朱移山西、湖廣之民,充斥北平一帶。

 這些人來了,就要有住的地方,所以就要對北平府進行擴建。

 老朱在北平府的擴建上,還是比較保守,采用了征發徭役的方式。

 朱元璋賜陳松便宜行事之權,搞一些工匠,還是可以的。

 陳松來到北平府后,在這里待了差不多半個月。

 半個月之后,陳松帶著弄來的幾十個工匠,以及從北平府水泥廠購買的水泥北上柳樹里。

 城,可以緩一緩再蓋,但貿易點,一丁點都不能延緩。

 至于來這里貿易的商人,那還不簡單,直接報奏朱元璋,讓他從工商管理總衙門中調一批過來。

 陳松之前弄的這個衙門,不就是為了方便發展商業嗎?

 當然了,為了吸引商人來此貿易,還要在這里建造大明錢莊。

 目前,陳松打算先在邊境這里只建造一個貿易點。

 還是那句話,一口吃不了胖子,先慢慢著試探著來,急不得。

 金秋九月,貿易點如期完工。

 在一個月前,陳松給老朱上了一封奏折,讓他弄一些商人過來。

 老朱是一個務實的人,在收到陳松的奏折之后,就立馬弄了一些商人過去。

 如今,這些商人已經到位。

 貿易點這里修建有大量的商鋪和倉庫,這些商人帶來的東西,自然有地方存放。

 貿易點的店鋪倉庫,今年會免費提供給商人使用,明年開始,就會收取租金。

 管理貿易點的人,陳松讓林朗來做。

 他會通語言,在這里干的好,對大明也忠心,非常適合。

 柳樹里建立貿易點的消息,在很短的時間,傳遍了歸順的這些部落。

 一時間,這些牧民們都沸騰了。

 沒有在草原上生活過,本無法明白貿易點對于草原部落來說有多重要。

 嘉靖時期,俺答寇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大明不開放互市。

 大明不開放互市,對大明來說,完全沒有影響,可對常年遭災,生活不穩定的草原來說,那是要命的。

 金秋九月里,各個部落的牧民都開始往這里趕,他們趕著牛羊,帶著氈,朝著柳樹里而來。

 九月過去,距離冬天就不剩幾天了。要屯好過冬的資,事關生存大計,可馬虎不得。

 陳松早已經料到貿易點的建,會有很多人顧,所以從北平調了一些兵馬,維持紀律。

 ……

 “從那弦子的一端生出妙的樂曲嗬!

 從你的心里傾吐出溫存細語嗬!

 想起了你的聰明智慧,啊!”

 遠傳來陣陣歌聲和馬頭琴聲,一個黝黑的中年男人坐在馬背上,拉著馬頭琴,唱著歌。

 他的三個兒子跟在他的后,驅趕著一群羊。

 中年男人唱著歡快的歌謠,朝著柳樹里方向趕去。

 他的小兒子只有十二三歲那麼大,可已經是一個優秀的牧羊人了。

 小兒子來到中年人的旁,笑瞇瞇的問道:“阿布,咱們距離柳樹里還有多遠啊?

 我聽說,那里有好吃的糖葫蘆,有好多好吃的,好玩的東西!”

 中年人放下手中的馬頭琴,將其掛在馬背上,笑道:“快的話,后天就能到。柳樹里互市,可是皇帝的恩典,去了那里,可不能胡來。

 至于糖葫蘆,雖然我沒吃過,但聽人說過,味道可甜可甜了。咱們賣了羊,買了足夠的糧食,就給你們兄弟幾個,一人買一串吃吃。

 對了,還要給你們的額吉買上幾條中原的首飾,那首飾可好看了。以前在頭人那里見到過,他們那個時候南下……”

 說到這里,中年人不說話了,又迅速的轉移話題。

 “嗐,這些事都過去了,那些頭人也不是好東西,那個時候你還出生,咱們過的太慘了。

 我的一個哥哥,就因為放牧時跑丟了一只羊,被頭人綁在柱子上打,給活活打死了。

 頭人有好幾千頭羊,可和咱們沒啥關系,咱們都只是奴隸。

 現在不一樣了,這些羊,都是咱們的了!”

 中年人回頭看了一眼后的羊群,臉上的笑容更盛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