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窈深吸了一口氣,也不想其他,又拿起了擺在旨下方的“丹書鐵契”,這才是重中之重。
一時間心驚膽。
戲曲里經常提到“免死金牌”。
但實際上,歷朝歷代沒有所謂的“免死金牌”,只有丹書鐵契(劵)。
故名思議,它是一本“書”,不是金牌,是由鐵制作,不是金子制作,是仿照了書頁,上面刻寫了很多字。
因漢代時期,此契皆由丹砂書寫,所以稱之為“丹書”,后世多以金或刻字。
上面詳細記載了,賜契旳時間、賜予對象的姓名、爵、邑地;
其次,會寫下被賜券者,為朝廷立下的功勞;
再后面,寫出皇帝給予被賜者的特權,比如【免死】就是其中一項,當然免死是有前提條件的;
末尾,還會寫下皇帝的誓言,大約就是善待功臣的意思。
“丹書鐵契”形同一本翻開的書,一分為二,右契收藏于太廟,左券賜給功臣,以供功臣家族世代傳承。
如果功臣或其后代犯罪,還要把頒賜的“鐵契”與太廟所藏的“鐵契”合在一起進行驗證,然后才能得到赦減。
但虞窈很清楚,“丹書鐵契”并無實際上那麼靠譜。
首先從末尾,皇上的誓言:“使黃河如帶,太山如礪,周有宗廟,爾無絕世。”
大意不外乎是:除非黃河干涸,太山崩毀,只要大周朝存在一天,此契始終有效。
皇上誓言的,是黃河和泰山,確實是泰山之諾,可別忘記了,普天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無論是黃河,還是泰山,皆是皇上治下。
不過,“丹書鐵契”雖然并不那麼有保障,卻也算是一種承諾,只要沒有損害到天家的利益,厭惡于君前,基本上還是很靠譜的。
只是,丹書鐵契不是賜給的。
是賜給殷懷璽的。
上面先是刻寫了,殷懷璽這一支“龍脈”,系出宗皇帝,乃真正的“龍孫”,看似只寫明了,殷懷璽的份,卻強調了“皇室正統”,增加了“丹書鐵契”的份量。
其次還簡單地,代了其父“周厲王”,為大周立下的不世功勞。
雖一筆帶過,卻強調了“祖有德,后有功”。
后面詳述了,殷懷十七歲軍營,十二歲上陣抗擊狄人,十五歲以殘病之軀,效祖之先賢,懷定九州,平四海的鐵之心,平定山東叛,掃除山東數百年的患,為其父平冤,后獲封武穆定北王,鎮守遼東首疆,懾外邦,定江山,護社稷,勞苦功高。
十八歲,大周天災人禍,助朝廷推廣國策,收容流民,安置流民……
字字句句,皆是中肯。
末尾一句:“懷高祖風,仁義禮智信,五德焱焱。”
虞窈心中駭然,拿著盒子仔細觀察,并未發現有暗格、機關之類。
那麼,太后娘娘借了的手,給殷懷璽賜了“丹書鐵契”之后,卻連只字片語也沒給,這就有些玩味了。
這是否也說明,“丹書鐵契”給了,就由全權置?
給不給武穆王,是不是也全看自己的意思?
太后娘娘將主權給了。
虞窈心中陡然掀起了驚濤駭浪,總覺得太后娘娘,此舉實在令人難以琢磨,心中有一山雨來的不安。
虞窈連忙收起了金楠沉木盒,放進了床頭的暗柜里,喊來了殷十:“馬上去龍城一趟,告訴殿下,我有要事相詢,請他馬上回來,”說完了,又提醒道:“這件事,決不能讓任何人知曉。”
龍城那邊還有最后一批災民,沒有安置。
另外還有一批染了病疫的災民,需要繼續呆在收容營里,進行隔離治療,確定無恙之后,才能獲得安置。
龍城大勢已定,殷懷璽提前回襄平,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殷十心下一凜,連忙應是。
殷十走后,虞窈坐在房中,心中久久不能平復。
賜婚的懿旨有兩道,男雙方各一道,龍城是京三戶的門戶,那麼殷懷璽這會兒,肯定已經收到了,太后娘娘使人送的旨。
第二日一早,虞窈就帶許姑姑,去了隔壁謝府,代了一些禮法,穿戴上需要注意的細節。
時間剛至隅中(上午10點),李公公就大張旗鼓,帶了皇上的鑾駕儀仗到了謝府。
謝府是商戶,不能請李公公進府相迎。
謝老太爺就帶了闔府老小,跪在府門外面,接駕相迎。
李公公上了臺階,站在謝府的大門口,居高臨下,宣讀了太后娘娘對謝府的表彰文書,并賜了不宮中的貢品。
表彰文書宣讀完,李公公與謝老太爺客套了幾句。
謝老太爺連忙奉上了,一早就準備好的禮,命人送上了李公公的車上。
李公公了謝禮,笑容又真切了一些:“太后娘娘另外賞了東西給白府,咱家另有公差在,便先行一步。”
謝老太爺連忙道:“公公辛苦了。”
接著,又點了謝巡的名字,讓謝巡陪同李公公走一趟。
李公公笑容一深,欣然應下。
白府也是商戶,家里卻沒得一個長郡主周全禮數,唯恐沖撞了禮數,李公公自己面上,也不會好看。
謝老太爺點了謝巡跟著一起過去周全,再好不過了。
差事做得漂亮,李公公也面上有,自然樂于見。
一行人,浩浩地去了白府。
這會兒,白府已然得了消息,一家人又驚又喜,手忙腳地折騰了一通,卻是越急越,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
不是擔心禮數出了差錯,天大的好事,也變了壞事,就是擔心著穿戴不當,沖撞了貴人。
謝巡先李公公一步過來,幫著白府周全禮數,是瞌睡遇到了枕頭,讓白老爺夫妻二人激不已,像吃了一顆定心丸。
太后娘娘只賞了白府一些東西,比較謝府了大半,宣讀完了賞賜,李公公又轉告了幾句,太后娘娘對白府的夸贊,說了幾句勉勵的話。
可即便如此,這對白府來說,也是一種莫大的殊榮。
比起這樣莫大的殊榮,白府之前蒙的損失,已經不算什麼了。
穿越就多了個又乖又可憐的兒子,冷酷心腸的竇瑜都忍不住軟了又軟。醫術無雙,以醫開路,開始打怪(賺錢)生活。虐渣、揍白蓮,開鋪子、置田地,種果樹、養殖雞鴨鵝豬。在賺錢養娃的路上,竇瑜樂不思蜀。偏生平時沉默寡言鐵憨憨,想要假戲真做。而竇瑜還發現,…
聽說嗜血殺伐的冷酷王爺不近女色?非也,自從娶了將軍府的六小姐后就大變樣了。 「妖妖她嬌小柔弱,不愛說話,一個人出門本王不放心」 發小汗顏! 王妃棒打太子,手撕白蓮,毒舌起來能把死人氣活,還不放心?「妖妖她不懂兵法,醫術尚淺,你們不要欺負她」 敵國將士狂吐血。 十萬精兵被設計成俘,目前正等著解毒,難道不是夜王妃的手筆?「妖妖她性情乖巧,從來不招惹別人的」 看著滿世界掐桃花的主子,影衛們集體翻了白眼。
她是二十一世紀穿越而來的神醫特工慕千兮,能改生死無常,可弒牛鬼蛇神!撕了後娘偽善的麵目,扒了未婚夫城牆厚的臉皮,一著不慎,撞了某個王爺的心懷!她救人,他守護!她殺人,他遞刀!她將京都攪得天翻地覆,他寵她寵得無法無度!某日,慕千兮桃花眼一轉,擰著某個王爺的衣領輕笑:“都說王爺邪肆冷厲,我看王爺倒是活潑得不得了。”北霄寒翻身將人壓在身下,長眉微挑:“王妃冷淡,本王活潑,剛剛好。”
容鶯喜歡當朝帝師這件事,本是沒多少人知曉的,連她也只敢對自己的貓唸叨。只因她是個極不起眼,又不被在意的人物。 也只有她記得與聞人湙在瓏山寺的朝夕相伴,記得患難中的不離不棄與真心相付。 —— 叛軍攻入皇城的那一日春光正好,青牆映着雪似的杏花。叛軍統帥奉帝師之命捉拿皇室子弟,以做到斬草除根。 容鶯面對着追來的叛軍,鼓起勇氣問道:“是帝師要我死嗎?” “這是自然。” 直到那一刻,她才恍然夢醒,原來在聞人湙眼裏,她也算不上什麼要緊的人。 所謂真心交付,不如說是一廂情願,自作多情。 —— 潔白的杏花飄落在血染的衣衫,映入聞人湙寒涼深邃的眼眸。他想不通,這樣怯懦膽小的一個人,怎麼會有勇氣自刎。 遂問向侍從:“公主沒有哭鬧嗎?” 侍從答道:“未曾。” 他愣了一下,忽然心中一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