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乾隆后宮之令妃傳 第559章 591 朕心疼你

《乾隆后宮之令妃傳》第559章 591 朕心疼你

 紅道:“我有沒有對你說過,我從雪地里撿了個宮的事?”

 如茵看看,又看看那宮離去的模樣,見紅眼底浮起的神和方才很不一樣,關心道:“怎麼了,這小宮不好?”

 這邊廂,永兒帶著十來個太監宮,捧著各各樣的膳食往凝春堂來,都是清淡可口的小菜素菜,選新鮮菜蔬大豆心烹制,自然比起平日膳里的山珍海味要樸素得多,可都是皇帝的心意,永兒跪在階下對太后道:“皇上說年節里大葷大腥,怕太后娘娘克化不,送來各菜蔬請您養養脾胃。”麻利地將各個菜名都報了一遍,各種菜蔬對有什麼益也說得頭頭是道。

 太后聽那脆生生的嗓音,又機靈又聰明,不道:“膳房的奴才我也見過幾個,倒是頭一回見你,他們如今也省心了,我這兒的差事,也給你這個小丫頭來做。多大了?”

 永兒叩首報了名姓年紀,說自己才跟了膳房的大總管當差,口齒清楚不慌不忙的,渾著機靈勁兒,和平日見的那些戰戰兢兢的宮太監完全不同,太后覺得新鮮,便多問了幾句話,不想那麼巧,這個宮竟就是臘月里被魏紅從雪地里撿回去的孩子。

 “是令貴妃安排你跟著膳房總管的?”太后的臉不如剛開始那麼好了,一面問話一面就仔細地打量永兒。

 “奴婢不知道,奴婢病好了之后,就被總管大人邊當差。”永兒似乎看到太后神嚴肅起來,自己也不敢那麼明張揚,說罷這句話,就抿了

 太后見華嬤嬤也在一旁打量這宮示意永兒退下,但吩咐:“就在門外頭,我另有話代。”之后便問華嬤嬤,“你盯著那孩子看,看什麼呢?”

Advertisement

 “奴婢覺著這丫頭眼眉里像一個人,可是不敢說。”華嬤嬤應著,可是說完就后悔了,不該挑起太后的心思。

 “莫說你覺得像,我也覺得像。”可太后卻猜了華嬤嬤的心思,但似乎原本就是事實,所以太后一眼就看得出,道,“這孩子和安頤十幾歲的時候很像,宮里如今見過皇后年時模樣的,幾乎就沒有了。安頤去了那麼多年,莫說年時的模樣,就是走之前的樣子,也都忘得干干凈凈了。”

 華嬤嬤垂首道:“是,但主子和奴婢是看著皇后娘娘長大的,忘不了。”

 太后眼眶微紅,嘆道:“那時候姐姐和我如珠似寶捧在手心里的孩子,就這麼走了,倒是和姐姐作伴去了,留下我在這里,除了你竟連個說心里話的人都沒有。皇額娘那會兒,我們府里的,十三爺十四爺府里的,哪一個不是像閨般圍在皇額娘邊,那樣的婆婆,我們那樣的兒媳婦,如今怎麼就都沒有了。”

 華嬤嬤勸道:“主子,您可別傷,都是多年前的事了。”

 太后定了定心,指了門外說:“把這個永兒留下,我要留在我邊當差。”

 嬤嬤一愣,勸道:“這孩子年紀太小了,怎麼能伺候好您呢,奴婢還有力氣,奴婢調教的人您也用慣了……”

 “讓端茶遞水而已,不指做什麼事,不嗎?”太后目威嚴,看著華嬤嬤問,“如今我用什麼宮,也要看人臉?”

 永兒站在殿門外,正好奇地欣賞著凝春堂里的雕梁畫棟,這是傳說中太后娘娘居住的地方,有一年走水后,皇帝花費了大量金銀重新建造出更富麗堂皇的殿閣供母親居住,都說這里連地上的石頭也是值錢的東西,想著不知下回幾時才有機會來,很仔細用力地看著,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正在發生改變。

Advertisement

 華嬤嬤出來,上下打量著,告訴從今天起跟在太后邊當差,小宮著眼睛還不明白什麼意思,直到膳房的大總管趕來,在里頭聽太后吩咐了幾句,出來對說:“你可真是有福氣的丫頭,先是得了貴妃娘娘的緣,這會兒又被太后娘娘看上,往后好好在凝春堂當差,得了太后娘娘的歡心,有你的好呢。”

 永兒這下明白,自己要換地方做事了,反正一樣是當差,本來也沒什麼,可送總管出去時,背過凝春堂的人,公公對他說:“你跟過我,往后也是分,公公多說一句話,你心里要有分寸。你是令貴妃娘娘救起來的人,可你現在的主子是太后,太后和貴妃娘娘什麼關系,你知道嗎?”

 “奴婢聽、聽膳房的姐姐們說,太后娘娘和貴妃娘娘不和。”本就是聰明的人,這樣明擺著的事,又怎會不知道,永兒不安地看著公公問,“太后娘娘,做什麼要留下奴婢?”

 “自己多留心,說話多做事。”那老公公又仔仔細細打量永兒,一早就覺得是個模樣標致的孩子,現在好好的養起來了,越發顯出姿,在這宮里不缺人,可若是個人,的確會比尋常人多些機遇。

 凝春堂多一個宮,本不是值得大肆宣揚的事,但華嬤嬤不得不提醒紅,太后把這個曾經救起的孩子留下了,嬤嬤怕紅多想,沒敢說和太后都覺得永兒像富察皇后年時的模樣,但單單太后故意留下紅救起的人,就足夠表達太后的別有用意。連櫻桃都忍不住問紅:“難道太后娘娘是想讓您將來后悔救了永兒,要把那個永兒捧上后宮的位置。”

 彼時紅正在為青金石手串換上新的手繩,因很快要出遠門,怕在路上散了,耳聽得櫻桃絮絮叨叨,停下手笑道:“真是那樣又如何?富察皇后故世后不久,我就對皇上說過,不論是什麼人,不論是什麼原因到他邊的人,我都容不下,既然如此,怎麼來的重要嗎,反正結果都一樣不是嗎?”

Advertisement

 櫻桃垂首嘀咕:“千萬別再來一個忻嬪娘娘。”

 紅的目一冷,總算有幾分上心,道:“永兒若真的了皇上的人,我心里也有分寸,現在什麼事都還沒發生,我們先張起來,要讓太后看笑話?越是希我難過,我越是不能難過,我為什麼要委屈自己?”

 這件事漸漸傳出去后,所有人都知道皇太后把那個被令貴妃救下的宮留在邊了,十幾歲花兒一樣的人,太后留在邊總不見得是自己欣賞,宮里頭翻來覆去就這麼點事兒,現在忻嬪是死是活已經無人關心,便都好奇太后邊這個小宮,會是怎樣的命運。

 華嬤嬤在凝春堂冷眼看著,外頭已經開始有傳言,甚至有娘娘特地跑來凝春堂看永兒一眼,可這孩子倒是干凈清,勤懇踏實地干活,聰明機靈是有,但心思卻仿佛很簡單。華嬤嬤閱人無數,一時半會兒也弄不明白了。

 這樣的傳言,早些晚些還是到了皇帝耳中,弘歷這幾日到凝春堂請安,也沒察覺出什麼異樣,反而是聽得這些傳言,才知道母親留了那個宮。問起吳總管,吳總管把前前后后的事都說了,皇帝微微蹙眉道:“照太后的個,若是有所圖,早該推到朕面前了,可是朕這幾日都去凝春堂,怎麼沒見過?”

 “必定是宮里的人碎,故意惹是生非。”吳總管笑道,“您也日日見貴妃娘娘,貴妃娘娘不也是好好的。”

 弘歷自言自語道:“什麼不能忍,朕就怕……”皇帝若有所思,但最終只擺擺手道,“罷了,有什麼事等出門回來再說。”

 皇帝出巡在即,京城上下以及沿途各地各府都已準備妥善,四阿哥五阿哥頭一回辦這麼大的差事,背后不得要靠大臣相助。四福晉的娘家尚能幫些忙,可青雀與總督府幾乎不再往來,而永琪也絕不會要鄂弼相助,他與福靈安同手足,自然是了富察家不幫助。

 這日福隆安和佛兒從公主府來請安,傅恒帶著兄弟幾個往大宅去,如茵和兒媳婦們在一起照顧孩子,大孫子比福長安還大些,如茵起初覺得很尷尬,現在習慣了后,見兒媳婦們不在乎,也無所謂了。

 婆媳幾人親如母,背過各自的丈夫,說些悄悄話。說到這次南巡,如茵要照顧家里和孩子,且知道皇帝有心讓紅散心,不打算跟著去湊熱鬧,可兒媳婦們都要跟著各自的丈夫,佛兒更是要伺候祖母和母親隨行,一去兩三個月才能回來,如茵不得要代叮囑一些事。

 正說得高興,佛兒看到門前閃過小孩子的影,到門前,看見福康安往長廊遠去,想喊住,又怕福康安尷尬,回來對如茵道:“額娘,福康安怎麼沒跟著阿瑪他們去大宅。”

 “他沒去嗎?”如茵奇道,“我以為他也跟著去了。”

 佛兒指著門外說:“就在那里呢,難道這會兒已經回來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