嬤嬤據實際況,教姑娘們些實用的東西,例如接人待,禮儀標準,還有管家理事算賬,認字,還有宅里的一些門道。
姑娘們回家一學,嬸子們都非常高興,時常會拿著自家的吃喝過去謝嬤嬤。
一晃就到秋收了,村里都忙了起來,全家老小都要上陣收糧食。
玟玟一家也要忙了,族學都停了,連縣城的族學都停課了,要為秋收讓路。
他家也要為祠田忙乎出力呢,王毅放下書本去祠田干活,孫叔也去了,人們則在家做飯熬湯給爺們送飯送水。
祠田是大家的,誰都不能跑,還有自家的活也要干,全村上下都忙的不行。
王家人出力就,王老太太讓家里給做了菜,飯菜多做一些,給地里的爺們送去補充力。
每日熬得有酸梅湯和綠豆湯送去解暑,李慧空還要去茶園和田莊看一看,也忙的四腳朝天。
連周琿都要下地去干活,誰也不能跑,這是規矩也是態度。
同時王毅也以作則,讓孩子們農活的辛苦,才能苦其心志。
中午了,孫嬸子和張嬤嬤還有王老太太,玟玟,用扁擔扛著籃子過來了。
筐子里是大家伙的飯菜,老太太說他家出的人確實,出力也,就給大家伙多做些飯菜,多放點,不然干活沒力氣。
玟玟也背了背簍,裝了碗,老太太和小蕓還扛了水桶,是酸梅湯和綠豆湯。
“吃飯了,吃了飯再干吧。”
孫嬸子扯嗓子吆喝了。
“大娘來了,我們有好吃的了。”
有爺們看到王老太太過來,開心的笑了。
王家給送飯,只多不,飯菜油水大多看得見,菜做的也好,頓頓有湯水,給全村老爺們吃得好。
孫嬸子挨個給大家打飯打菜,人多做了兩個菜,每天菜都不一樣,兩個菜全都用做,每兩天專門做一鍋,菜單絕對富。
大米飯和饅頭面條換著樣的來,保證讓干活的老都吃飽吃好。
今兒蒸的饅頭,饅頭簡單快捷,面條因為人太多了,有些麻煩,做的次數,米飯饅頭就方便些。
“呦,今兒做了啊。”
一大鍋燉板栗,還有一個炒菜。
“莊子上送來的,今兒多,大家伙多吃些。”
“多謝了,大娘,這些日子您可花不錢了。”
大家伙一算就知道,頓頓有,全村人都在吃,省了自家的嚼用了,老太太花了不錢呢。
“祠田的活大家都干了,我們家出人,就在伙食上給大家彌補一下,應該的,我也沒得老爺們照顧啊。”
王老太太笑著回應。
“您是我們大娘,照顧您是應該的。”
老太太輩分是大嫂,孫子輩就喊一聲大娘,族長夫人是排行老二,和自家祖母區分開就喊大娘。
玟玟給大家伙盛酸梅湯綠豆湯,然后跟著姑娘們撿麥穗。
拿了帕子給周琿汗,“琿子,累不累?”
“有點累,曬的很。”
周琿雖然是半大孩子了,仍然堅持跟著王毅一起干活。
“再辛苦幾日就妥了。”
“嗯,沒事。”
酸梅湯是用異能水給大家熬煮的,保證喝了酸甜開胃,對好。
等秋收結束了,張嬤嬤決定落戶王家村,院子就選在王家隔壁,讓族長給劃了一塊地。
不想去縣城,家里親人也都死完了,剩下的也不親了,王家村民風好,也不窮困,宛如世外桃源,住在這心里舒坦自在。
蓋院子是需要找人的,一時半會蓋不起來,族長說給找人干活,能便宜些。
暫且還是住在王家合適,委托了王毅買幾畝地,以后就在王家村養老了。
張嬤嬤說有錢買地蓋房子,以后教導族學不用那麼多錢,一個月給十兩銀子就行了,就按照本地的價格來,以后還得多靠王家村的村民照顧一下呢。
王毅答應了說給買個好些的田莊或者茶園,這樣穩定增收不愁養老問題。
王老太太一家待張嬤嬤真誠坦,族長和村民待也十分友善,懂得恩,這才是愿意留在王家村落戶的原因。
沒有人再收養孩子,拿養老送終說事,無非是圖謀的那點養老錢罷了。
這些人還不如一個孩子看得徹,自己賺的辛苦錢,沒兒就把錢花,花不完的留給有眼緣的后輩,給你尋個好墓地安葬,不比給白眼狼強麼。
張嬤嬤覺得王家村環境好民風淳樸教養也好,適合養老。
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在王家村定居了,這對王家村來說是個好消息。
以后姑娘們的教養可不用不發愁了。
秋收結束后,族長請了人來給張嬤嬤蓋院子,村民們都來幫忙,這樣可以給嬤嬤省點錢。
王老太太負責管飯,讓大家吃好,嬤嬤說給錢,族人說啥都不要錢,管飯就行了,算是謝謝教導姑娘們。
咱們給不起錢可我們愿意出份力,嬤嬤說沒想到老了以后能找到這麼好的地方養老。
天冷之前,張嬤嬤的院子和房舍都蓋好了,還盤了火炕和火墻,免得冬日里冷。
這個秋天玟玟幫按,做了風給用,嬤嬤的風和腰疼病都緩解了不,輕易不疼了。
天越發冷了,王家過冬的東西也準備的差不多了,管家給送了莊子上的和干菜還有山貨等等東西,預備了不。
王老太太留住管家,笑著給了兩個紅包,“這個是我老太婆給你一家子的紅包,這個是給茶園和田莊其他人的。
你看著按功勞獎賞,這一年多虧你們一家子幫襯,我們才能這麼快翻。”
“老太太,您嚴重了,咱們一家子也多虧了遇到大爺呢。”
“馬上要過冬了,我就提前給了,年前就不給你們禮了。”
“謝謝老太太。”
管家欣喜的很,主家和善,以后一家老小日子好過很多。
老太太說今年把自家豬殺了就不養豬了,味道重,莊子上定期送吃,自家不用養了。
鴨也不養了,味道大還有蟲子,尤其是蟞,咬人可疼了。
以后院子里種個花種個菜的,看著干凈又衛生就好的。
有了莊子以后,定期給送吃的過來,也不需要在院子里養了,吃喝都是莊子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