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星圖其實來歷很簡單,因爲它就是我們從第四特區的主系統之中下載下來的。
第四特區不但是地球上迄今爲止保存最完好的外星人蹟,同時也是數幾個可以運作的蹟之一,並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當我們龍族基因真正穩定下來之後,第四特區的控制系統不知道爲什麼竟然給我們龍族預留了控制權限,而且這個權限級別非常的高。目前爲止好像除了飛船的自毀系統無法控制之外,我們幾乎可以作第四特區的所有功能。
得益於第四特區給出的高級權限,我們在第四特區的研究方面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這張星圖就是我們的果之一,是從第四特區的導航件之中直接讀取出來的東西。顯然,這張星域圖覆蓋範圍超級廣泛,而且面前的這些外星人也是認識這個星圖的。至對方對這個星圖範圍的況有一定了解。
在我們展開星圖之後對方就開始據星圖試圖和我們流,而有了實質的對照之後流顯然就變得容易了很多,因爲我們知道對方的語言說的是什麼。在有確切目標的況下我們甚至可以直接定義某些語言結構和名詞,比如說星圖中關於星球的名稱,還有星的運行軌道之類的東西。
以星圖作爲基礎,我們通完之後就彎了量單詞的定義,並且已經建立了對方語言模式的大概語法結構。關閉星圖,依佛里特開始投影映出元素週期表,並且用畫的形式展示了分子的微觀結構,接著顯示原子的微觀結構,最後是更微小的粒子,反正就是把我們掌握的關於質的基本形態的信息全部顯示出來。
因爲這幫外星人肯定也掌握有這些知識。而宇宙常量不出意外應該是穩定值,也就是說在地球上的質特在全宇宙應該都是通用的。外星球可能有一些地球沒有的元素,但相同的元素不管在哪裡。屬都是一樣的。基於這一點,我們雙方就可以完基礎質結構的定義。然後我們又開始進行數字的定義,只要雙方的數字定義完就可以進行數學方面的通了,而做到這一步相當重要。
就像是之前發現這幫外星人居然有和我們一模一樣的腦組織一樣,在進行數學定義的時候,我們又一次被震驚了。
這幫外星人使用的習慣計數方式居然和我們龍族一樣是十六進制的。大家都知道,電子計算機是二進制語言,因爲作爲電子計算機最基礎單位的晶管只能有通電和斷電兩種況,因此電子計算機只能理解0和1兩種編碼。當然現代計算機是可以執行八進制、十進制、十六進制等任何類型的計算的。但這些計算方式其實都是模擬運算,雖然輸出的結構是我們需要的類型,但計算過程中計算機最終完的其實還是二進制計算,只不過計算機會在運算之前先把輸的數據轉換二進制,計算完後再轉換回我們設定的進制。
這種方法也是無奈之舉,因爲電子計算機就認二進制,這是沒辦法更改的東西,不管你的編程能力再強,最終計算機的底層計算永遠是二進制的。
但是,我們龍族的大腦分了生腦和電子腦兩個部分。其中生腦使用的是多元不定向運算模式,這是一種我們至今爲止都還沒有完全研究清楚的運算模型。之所以研究不清楚,主要是因爲我們的生腦是生長出來的。而不是製造出來的,我們的思維方式也是自然形的,和計算機程序差異很大。目前我們能將自己的思維方式以某種固定的數學模型導出,主要還是因爲我們還有個電子腦部分。等於就是說我們將自然形的大腦的思維模式以數學模型的方式記錄了下來,但因爲這個模型是記錄下來的,而不是我們設計出來的,所以目前我們對這種特殊的運算方式還不能完全理解。不過這倒是不影響我們使用自己的大腦,畢竟原始人也不理解自己的和如何產生力的,他們還不是照樣用的好好的?
WWW◆ ttk an◆ c○
因爲生腦的這種多元不定向運算模式超級複雜。以二進制模式描述這種運算的話,計算機的力會非常的大。所以。我們的電子腦部分使用的是十六進制的運算模式。
雖說是電子腦,但我們腦袋裡的那個電子部分其實應該理解爲量子計算機而不是電子計算機。它電子腦是習慣名稱的延續,就像現代的馬路其實很有馬車和馬匹在上面跑了,但依然還是馬路一樣。我們的電子腦其實應該做量子數據理單元,而不是電子芯片。
因爲量子有多重特,所以量子計算機可以識別的基本狀態就不是隻有1和0那麼簡單了。當然,量子計算機也有上限,所以最適合量子計算機的計算模式就是十六進制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量子計算機可以直接定義十六種基礎形態,因爲基礎定義變多了,對複雜數據的轉換量就可以下降。如果將原本的二進制程序放在我們的十六進制理單元中理,在程序本不進行修改的前提下,編譯後的數據量理論上將會下降到原先的16分之一。也就是說原本1g大小的數據,轉換16進制的數據就只剩64mb了。當然這個是理論值,實際上不可能真的到那麼,因爲畢竟有些數據本就是二進制的。不過至絕大部分的數據可以到這種級別。
除了數據積會下降,高位進制更重要的意義還是在於程序的編寫方式的簡化和運算速度的提高。
因爲二進制計算機需要將所有的數據都轉換二進制,因此很多數據都要反覆的來回轉換,而且有些數據之間會存在衝突,本無法描述,或者描述不清導致程序出錯。這就是二進制語言編譯的麻煩之。
其實用電路板來形容二級制編程是最爲形象的。假設有一塊pcb板,其上已經有很多的電子元件的針腳。現在要求你在其上排列電路,要讓某些對應的針腳可以一對一的連接起來。
這種電路板的設計將會隨著需要連接的針腳數量增加,難度幾何級數的上升。因爲有些電子原件的針腳連接線會被別的線路擋住。要在只有一個面的電路板上印刷導電的線路,就決定了這些線路絕對不能叉。因爲印刷電路板不像家裡的電線,它們是沒有絕緣層的,一旦線路叉就會短路,電路板本無法正常工作。需要連接的針腳的時候當然簡單,但是陣腳一多,線路就會變的很複雜,有時候需要來回的繞圈子才能避免叉讓線路順利連接。而一旦線路繼續增加,最終會發展即便你讓線路拐來拐去也無法最終連接到需要的針腳上。這樣本無法完線路設計。
現代電路板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房間很簡單。在電路板上打。當兩條線路需要叉的時候,直接在電路板上打,讓其中一條線路穿到電路板背面,就像立橋一樣,繞過正面的線路,然後重新穿個再回到正面來走線。
使用這種方式將線路叉穿梭,雖然對於現代的大規模電路來說依然會非常擁,排線也會非常的複雜,但至還是可以完大多數線路的需要的。這也是爲什麼現代電子工業的不同廠家生產的電路板能可能差距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爲合理的排線可以減線路的長度。同時降低干擾,而有些技不過關的廠家雖然也能設計出電路板,但排線不合理。走線長度增加,不但增加了原料本,電路板積也變大了很多,更重要的是走線不規則意味著線路干擾會變的非常嚴重,這將直接影響到最後電品的質量和能。
由這種電路板的走線難度就可以看得出來,單純在一個面上佈置線路顯然是非常麻煩的,甚至很多複雜的線路本就完全無法完,但是隻要採用穿孔的方式在線路板兩面走線,那就意味著設計變得更簡單了。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電路板是立的呢?將電路板設計空間立結構。讓“電路板”變“電路球”,其中的線路可以利用空間結構叉串接而互不接。那麼,這種線路設計是不是就變的簡單了很多?而且因爲是立佈線,所以很多元件的針腳距離被拉進,線路也可以直接用一條直線連接,這種不拐彎的短線顯然會大幅度小線路長度,不但降低了材料本,更重要的是較短的線路暴在外面就意味著到干擾的機會下降了。並且,這種立線路意味著很多原本無法被製造出來的線路有了被製造的可能,這對電子系統的設計幫助可想而知是多麼巨大。
當然,這只是個比喻,現實中沒有出現這種立電路最大的原因不是它不好,而是本問題。畢竟立線路的生產難度很大,雖然設計簡單了很多,但要進行立化的接線和點焊,沒有高尖端的機人工業支持是肯定不行的,至人類是無法完如此高集度的複雜工作的。
但是,雖然在實的線路板上應用困難,但在件領域,這種思維模式帶來的革新卻是無法想象的。
如果說基於二進制的件相當於在那種平面電路板上穿線的話,我們的十六進制計算模式就相當於是那種立電路板。而且,因爲件運行不存在生產難度的問題,所以唯一的缺陷在這裡是不存在的。
要讓計算機理同樣的工作,需要先用計算機語言描述這個工作對象,這一點不管是哪種計算機都是一樣的。但是,描述完之後,二級制計算機需要先把描述對象轉化爲二進制語言,而十六進制計算機則是轉化爲十六進制語言。但是,因爲之前說的數據複雜度的問題,十六進制計算機轉化後的數據可能會有十六進制計算機轉化後的數據的16倍大小。在計算機本的理速度相同的況下,二進制計算機已經比十六進制計算機慢了16倍了。
數據轉換完之後還需要計算。二級制計算因爲只有0和1,所以沒有辦法進行乘法計算。那麼,二進制計算機如何進行乘法運算呢?很簡單,將被乘數直接按照乘數的數字連續相加。最後得到乘積。比如說計算3乘5,二進制計算機所做的事就是計算3+3+3+3+3,然後輸出結果。如果是3乘100。那就是3+3這樣一直加100次。
這種計算方式看著就會覺得非常慢,但是二進制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其實相當的快。爲什麼呢?不是因爲這種計算方式快,而是因爲電子的速度快。因爲電子計算機的電子穿過一個晶管就等於是完了一次加法運算,所以雖然3乘100需要連續加100次,但是速度依然非常快,這就是電子計算機的優勢。比起人類來,它們總是顯得非常快。
但是,量子計算機和電子計算機的基本換速度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量子也是速運的。並且。量子可以躍遷,還可以進行糾纏干涉,因此,量子計算機部的數據傳輸速度其實是超速的。
由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來,如果使用單純的加法進行累加運算,量子計算機已經比電子計算機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