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表哥萬福 第981章:誓死追隨

《表哥萬福》第981章:誓死追隨

 “旱災影響,這兩年狄人頻繁進犯北境,我們現在出兵,最多三個月,就能拿下沿途一應城池,直取泉州,到了秋天,狄人要儲備冬天的資,定會來勢洶洶,武穆定北王要抵外敵,就更加分暇顧了。”

 如此一對比,梁王的優勢簡直不要太明顯了,這個時候不反,還要等武穆定北王安定北境之后再反?!

 那才是腦袋被驢踢了。

 有人跟著一起附合:“此言甚是,大肆狄人來犯,北境失了防守,狄人長驅直,直取京兆,大周朝很可能會面臨外夾擊的困境,這種事在歷史上,也不是沒有發生過,朝廷就是有心,也不會要求武穆定北王出兵。”

 殷懷璽是應對北狄的第一道屏障,不容有失。

 京里的兵馬并不,又是大周朝裝備最良,最為銳的兵,可以征戰的將領也多,殷懷璽要抵外敵,怎麼能分暇顧?!

 梁王等著這個時機,想要趁虛而

 “武穆王不能出兵馳援,就能避免與武穆王正面鋒。”

 “也不是怕了武穆王,王爺志在京兆,避免與武穆王正面戰,也是為了休養生息,保存實力,只待王爺奪下了京兆,畫地為牢,占據了天然守勢,就能收攏京兆殘余的兵力,收割京城的資源,到時候也不會怕了,資缺乏的北境。”

Advertisement

 “武穆王被北狄絆了手腳,王爺才沒有后顧之憂。”

 “……”

 眾人七八舌一討論,頓時發現此時發兵,確實是最好時機。

 既能避開武穆王,又能打朝廷一個措手不及。

 話雖如此,但仍有一位幕僚有異議:“話雖如此,但駐守在熱河一帶的駐軍,是京三戶的第一道屏障,五十萬大軍不是吃素的。”

 鎮守熱河的是端郡王,是一員經百戰的老將,當年也是他,與還是皇后的太后娘娘一起發宮變,扶了今上登基,這才有了端郡王府的榮華富貴。

 熱河地河北,與京兆比鄰,兩軍還在戰,朝廷平叛的援軍,也增派到位,耗也能把人耗死。

 拿下了熱河之后,大軍肯定會損失慘重,需要長時間的休整,而在休整期間,朝廷也會繼續派兵平叛。

 這也是為什麼,自古以來臣子造反功者廖廖無幾的原因之一。

 梁景宣朝一個幕僚使了個眼,幕僚立馬會意,當下就出聲反駁:“話雖如此,但駐守在熱河的戰士,平常富養在軍中,連幾場像樣一點的仗都沒打過,也就面上,真上了戰場,真刀真槍地干,就腳蝦,哪兒比得上咱們梁軍,一個個經百戰,有?”

 “你們不要忘記了,京三營有十五萬兵馬,再加上林軍、宗室衛所,加起來絕不數二十萬之數,都是大周朝最銳的軍隊,配備了最良的裝備,武。”

Advertisement

 “平時拿王爺好的時候,怎麼不覺得燙手,事到臨頭了,就當起了頭烏,擱這兒搖軍心?!軍搖心者,依法當仗斃,以儆孝尤。”

 “京里那幫孫子,就知道貪圖樂,這麼多年來,連個山東都擺平不了,還有什麼可怕的?!”

 ……

 屋里頭頓時吵得不可開

 梁王也并沒有阻攔,驕兵必敗的道理,但凡上過戰場的人都知道,

 直到兩個老將,差點打起來了,梁王這才出聲制止:“諸位還請冷靜些,梁軍的實力和優勢是毋庸置疑的,但上了戰場,就是要拿命去拼,任何優越、僥幸的心思都要不得,這原本就是一場仗,在座的諸位以命相托,是何等信任,蒼鷹博兔,尚須全力,自負實力的同時,我們也該心生謹慎,切莫小瞧了任何對手。”

 僅一句話,就平息了一場干戈。

 梁王也知道,這是一場仗,他要打,是因為他沒有退路,早前和威寧侯府勾結,迫害周厲王,已經是大逆之舉。

 如今寧遠伯府下了大獄,因為蘭妃復位,皇上病重,封宮不出,寧遠伯的案子,一直未曾審理,倒他多了一些布局的時間。

 但現在不審,不代表永遠不審,這件事是懸在頭頂上的刀,稍有不慎,當年周厲王的下場,就是他的結束。

Advertisement

 他甘心嗎?

 不甘心!

 總歸是個死,何不在臨死之前拼一把?

 眼下已經是起兵的最好時機,若是錯過了,等武穆定北王徹底安定了北境,他們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梁景宣自然明白父子的心思,拿了一把匕首,狠狠在掌心上一劃,鮮頓時從手掌涌出來。

 他握起手掌,鮮紅順著手,緩緩地滴進了酒杯之中,染紅了澄亮的酒

 拉著,梁景宣高舉酒杯,揚聲道:“梁景宣在此,與諸位歃為盟,請諸位相信我們父子,與我們父子共謀大業,待將來就大業,必定重酬各位勞苦功高,不負諸位命相托,此一杯酒,先干為敬!”

 說完,他一仰頭,將酒一飲而盡。

 當下就有老臣,同樣劃破了手掌,滴杯,舉起酒杯站起來:“王爺宏圖大業,我等誓死追隨。”

 “我等誓死追隨。”

 “誓死追隨。”

 “……”

 在場沒有一個人提起,被送進京里做“質子”的世子梁景曄,所有人都清楚,從梁景曄踏京兆那天起,就是一個死人了。

 有關皇上病重,不能臨朝的消息,在朝堂之中私下流傳。

 就在這時,朝中有人提出,要審理寧遠伯的案子。

 “寧遠伯涉嫌科考舞弊,本該當即審理,卻因諸多原由,不得不再三延后,如今這個案子,也該有個定論,還那些無辜牽連進科考舞弊案里,枉死大獄的學子們一個公道,也不能寒了,天下萬千學子們的心。”

 一番話站在大義,道德的高點上,獲得了不朝臣的支持。

 “朝廷需要注新鮮的,才能一直運轉下去,科考取仕,是為了替朝廷選撥治國安邦的人才,是定江山,興社稷之舉,萬萬不能輕忽,寧遠伯一案,拖了這麼久,已經讓諸多學子們頗有微詞,再繼續拖下去,難免會影響到朝廷的威信力,影響下屆開科取仕。”

 ------題外話------

 前面該鋪墊的都鋪好了,接下來劇應該會比較快一點,所以我是真的接近尾聲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