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紹宋 第六十六章 破綻

《紹宋》第六十六章 破綻

 原來,從此去,整個宋軍營盤的最核心的部分渾然呈現在目前:

 不止是南北兩道明顯的厚重防線,也不止是東西兩個黃河河道、大堤塑造的天然防線,還不止是六座土山上的弓弩陣地與大堤上方、后方的砲車陣地,更不止是挖掘土山時順勢建立的船塢和蓄水池,最直觀的一點其實還是營盤的規模以及工事的集程度。

 集的柵欄、并不高大卻足夠形阻礙作用的土壘、縱橫整齊的壕,這些東西到都是,營寨與營寨之間,工地與陣地之間,全都截然分明,甚至因為其集的程度,搞得宋軍軍營里的大部分道路都有了一種甬道的覺。

 這種程度的工事,只是看一眼,便讓人替外圍的大軍牙酸起來。

 “高通事找我有什麼事嗎?”

 又看了一陣子,滿臉疲態的高景山方才回過神來,卻是皺眉頭。

 “速越已經集結完畢,請問都統下一步指示。”高慶裔也趕抑著某種不安迅速做答。

 “不要理他,到時候會給的。”高景山面不變,只是指了指前方高懸于宋軍大營最中間安全區域的那個熱氣球。“現在告訴他,只會暴出擊方向。”

 高慶裔回頭看了眼跟上來的兩個侍衛,其中一人會意,即刻折返去告知速越,而人一走,高慶裔復又盯著城前諸多事看了一陣,也是不住搖起頭來:

 “這仗越打越難懂了,兩軍數十萬人相逢,卻不是布陣野戰,而是數不清的砲車、巨弩,能坐人的大號孔明燈,和這般集的工事……二十年前,咱們年輕的時候,哪里能想到這般?”

 “還是有跡可循的。”高景山聞言搖頭不止。“你說的這些,除了熱氣球是個異數,其余都在二十年前便有了源了……”

Advertisement

 高慶裔一時茫然。

 “還是甲胄。”高景山沒有賣關子的意思,而是一面盯著城下開始有序調度的宋軍,一面平靜解釋。“我早就有這般想法了……甲胄這個東西,厚到一定份上,便使得尋常弓、刀槍的作用不足了……你還記得嗎,二十年前的時候,咱們在遼東防備盜匪,最有用的東西其實是長槍和大盾,然后刀盾手腰中還都要準備一個小囊,里面裝七八塊石子的?”

 “是有此事。”高慶裔想起往事,簡直恍如隔世。“那是沒有弓箭的刀盾手用來防備對方不遠不近襲擾的好東西。”

 “不錯。”高景山站起來,指著自己上的重甲平靜以對。“現在呢?這般厚的甲胄出來后,凡是真正能決勝負的銳都是這般披甲的,對上這種甲胄,那七八個石子若還帶著,豈不是個笑話?便是弓樸刀,也多是民間自備的東西,而不是軍中要害了,宋金兩家,哪里會將半點心思放在什麼弓細箭上面?”

 “現在都是勁弩、重箭、戰錘、厚锏、大斧、長矛……”高慶裔點點頭。

 “是啊,換句話講,全都變了重兵……重步、重騎……咱們是鐵浮屠,對面是步人甲,一個主戰士卒,得扛著幾十斤的裝備作戰。”高景山繼續慨道。“而想要應對這些重裝軍隊,除了以重克重外,更簡單的一個方式正是要倚仗城池、營壘、工事,取他不便、取他不能持久作戰、取他后勤不利。而城池、工事的作用顯出來后,便要起砲,便要鎖城,然后想要制外圍砲車,城池工事最好的法子便也是起砲,以砲制砲……于是砲車越來越常見,越來越多,越來越簡便,而城池也好營寨也罷,全都越來越厚,越來越……就了眼下這般樣子。”

Advertisement

 高慶裔思索一二,竟想不到反駁的話來,只能重重頷首。

 “我現在憂心的其實也有兩個。”言至此,高景山也終于轉到正事上來。“一個是四太子他們總攻不利,宋軍為求妥當,必然會反過來全力攻城……而依著常規道理來講,咱們城池固然厚重堅固,但城墻最矮的地方也高三丈,很難防備砲車轟擊,再加上只有一重城墻,一旦哪段城墻被合力轟開,便可能直接破城。”

 高慶裔看了看腳下的城墻,又回頭去看后的大名城里,也是搖頭不及:“城太大了!”

 “另外一個。”高景山復又以手指向那個熱氣球。“就是擔憂宋軍還有這般突兀、新式的手段了。”

 高慶裔依然搖頭不止,卻不是表達贊同的意思:“都統想多了,眼下的局勢是,若是四太子他們不能攻破營壘,咱們挨著常規手段,也該被宋軍攻進來了,這時候,宋軍便是有什麼出奇之法,也是人家自己錦上添花,咱們作為甕中之人,想這麼多做什麼?”

 高景山明顯怔了一下,然后方才重重點了點頭。

 隨即,二人又聊了一陣子,大約就是在城環挖壕,防止宋軍地道作戰;在一些明顯的破綻點后方存些火藥與油料,必要時以火藥和油料當助燃劑阻攔缺口;當然,也否定了諸如以潑水結冰的方式修補城墻、以作防范的‘獻策’,因為城墻的很多部位都已經出現了部裂口,倒水結冰很可能適得其反,破壞城墻穩定

 但也就是聊了幾件事而已,高景山和高慶裔二人便一起停止了對城防的討論,因為上午的下,干燥的隆冬時節,之前一直沒有參戰的王伯龍部率先出現戰場東部,并開始隔河列陣,這引起了宋軍的張,也引得城頭上的二高一起蹙眉。

Advertisement

 “王伯龍來的太早了。”高景山冷冷出言。“他太像立功了!”

 “老王八蛋!”高慶裔更是直白。

 且說,宋軍圍繞著元城,借著兩側河道在夾地上建立了一個周七八十里的超大營壘,其中必然有無數細微破綻的,而且這些破綻早在之前三日的戰斗中多也都被金軍給試探出了一些……但是大兵團作戰,除了找到那些破綻加以針對的投兵力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得考慮一些大而化之的戰選擇。

 比如說,宋軍先修的北面防線,然后是南面防線,所以南面必然不如北面。而東西兩面防線修的更晚,而且只能是倚靠著河道與大堤來倉促建立,這就導致兩側防線很又難與南北兩面相提并論。

 然后因為元城的客觀存在,又使得西側這條十七八里的防線中南段顯得更薄弱一些——沒辦法的,對南段宋軍來說,他們后有元城占據了這片夾地的一半,天然缺乏必要防縱深,而且兵力、資都得從北面核心區域調集。

 除此之外,金軍主力自西面而來,匯集在河西,這就進一步導致宋軍必然把力、械多集中在西側,那麼反過來說,宋軍營壘區東側這一段,就又會是個整上的最薄弱區域。

 故此,金軍幾乎一定會把這兩段當主攻方向。

 而這其中,西側南段且不提,只說東側,金軍想要投兵力集中攻擊,卻也不可能提前分兵過來在這邊立營好隨時出擊的,因為宋軍實力也不弱,而且居中調度,方便出擊,你派多派,只要敢立壘過夜,都是給宋軍分而擊之的機會。

 故此,臨到總攻,金軍只能臨時調度一支別部隊到東線去……這支別部隊從西面大營出發,需要花一定的時間,穿過兩次冰河,繞過宋軍的營壘以及那座依然控制在宋軍手里的大名城,一支到宋軍后來與本在東北面的王伯龍部匯合集結。

 然后在戰事最焦灼的況下,集中銳重甲,進行統一夾擊。

 考慮到路程,考慮到士卒有必要在安全區域休整后再行攻擊,東面戰事應該會在下午,或者會等到下午偏后的時間才會開啟。

 甚至都不排除夜間大戰的可能。

 而眼下,西面主要戰線都沒開戰呢,王伯龍便帶部隊迫不及待的過來了,豈不是相當于著鼻子提醒宋軍,別忘了防備最薄弱的東線?

 再加上此人素來驕橫,仗著自己算是嫡系不聽高景山招呼,還有阿骨打起兵初期,遼東漢人、渤海人這層對立傳統,也難怪高慶裔會直接罵一句‘王八蛋’了!

 不過,也不是計較這些的時候,因為很快,西線這邊,金軍在稍作整備后,便發水一般的攻勢。

 這一次,金軍只迫簽軍發了兩次突擊而已。

 兩次之后,上午剛剛過半,簽軍便撤走……這一次,他們真的只是來消耗弩矢與砲石的……隨即,所謂萬戶的補充兵,也就是漢兒軍為主,但如今已經不止是漢軍的建制步兵,開始大舉出擊。

 這些步卒,當然沒可能像那些猛安謀克一樣裝備良、戰斗技巧嫻、待遇優良,但作為建制的作戰部隊,也是這些年金國在兩河、燕云大舉漢化統治的基本產,他們依然獲得了該有的裝備與待遇。

 士卒的披甲率達到了六以上,普遍按照建制配發了勁弩、戰斧……這是針對宋軍披甲部隊的配置……當然,更主要的還是中世紀戰場本無法缺的長槍與刀盾手。

 而這種部隊,金軍一口氣投了三萬到四萬之眾。

 之所以數字會發生如此大的偏差,是因為熱氣球上的宋軍來不及清點估計妥當,這些戰兵便以遠超簽軍不知多倍的軍事素養直接沖到了宋軍陣地跟前,繼而使雙方直接陷到了近距離作戰中……經過之前的戰斗,這些補充兵非常清楚,卻又坑洼,寬闊而又集束的河道冰面才是宋軍投力量的主要打擊區域,而跟簽軍不同,他們留在這里,絕不會得到優容,只會遭遇最猛烈的打擊,所以必須要盡快進混戰。

 不過,宋軍沿著大堤布置了大量的弩車、砲車之余,同樣在大堤的坡上建立了柵欄,并在弩車的正前方削陡了坡度,布置了足夠的一線部隊。

 金軍陣營中的補充兵們一擁而上,卻在大堤的頂線上遭遇到了頑強阻擊,不得不以仰攻的姿態承宋軍勁弩的大量殺傷。

 而且很快,宋軍的八牛弩車便通過一種最簡單和直接的方法——也就是用木料墊起后腳以界的法子,迅速終結了這次突擊。

 宋軍是故意的,他們之前三日,寧可坐視兩架珍貴的八牛弩被焚毀,也沒有使用這個簡單到匪夷所思,效果也匪夷所思的戰

 如果說真人的重箭箭頭宛如匕首,那八牛弩的弩矢就宛如大號的標槍,三矢連發,在最近距離如串葫蘆一般順著大堤的坡度輕松串起數人,然后狠狠的將尸釘在大堤下方的凍土或者干脆是厚冰上。

 什麼甲胄,什麼盾牌,什麼湛的武藝與無畏的勇氣全都宛如紙糊的一般。

 坦誠說,區區幾十架八牛弩,這種降低界后的真實殺傷,對于金軍龐大的戰斗集群而言無疑是九牛一,但它的士氣殺傷太大了,比之前尚未解凍時從河上出的那種殺傷來的還要過分,因為太近了!

 僅僅是兩三擊,這些金軍補充兵的攻勢就被瓦解,潰兵便如水般逃回了河道上,他們寧可在下方舉著盾牌挨那些弩矢,也不愿意在最近距離看到自己的戰友們串串,然后擔驚怕,想象著自己也那個鬼樣子。

 哪怕這其中富有經驗的戰士和指揮心知肚明,眼下這種被挨打的狀態下,傷亡率更大,因為弩矢是集而連續的,而且很可能會有砲車的覆蓋打擊。

 但反正就是不敢沖了。

 不過,金軍指揮也不是愚蠢和固執的,在砲車開啟轟擊之前,他們便迅速調整戰略,乃是將部隊召回,將部隊按照建制分隊、分組,避開那些八牛弩的直接掃范圍,分波次在更小的區間里去突擊和作戰。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