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去關中,王笑把王康也帶上了。
一路行來,王康看著王笑每天要麼就是習武,要麼就是坐在馬車上看書看公文,到十分不得勁。
他覺得這孩子以前也沒這麼好學啊,印象里還是個流著口水一天到晚傻笑的憨娃,一轉眼了這樣,派頭大得很。
父子同坐一輛馬車,也沒什麼好聊的。
王康能聊什麼呢?總不能跟人家堂堂親王說“你要好好上進”。
或者說“你要注意”之類的話……王笑非常注重,每天煅練不綴,反過來督促他“爹你好歹也下車活活啊。”
至于“再添幾個孫子”這樣的話,王康也是不敢說了,他覺得三兒子這邊生太多也麻煩。
實在是太無聊,王康忽然說了一句:“你越來越不像老夫的兒子了。”
王笑漫不經心道:“我明明是越來越像爹的兒子。”
“本來就是老夫的兒子,什麼越來越像。”王康氣惱道,“老夫是說,你怎麼就敢支使老夫,陪你去那勞什子西安……”
“去見見孫子吧,夏前接了這個孫子,過年前回京城還有一個孫子。”
王康一時也無言以對,揪著胡子,心想孫子帶回來看也就是了,千里迢迢跑去看有什麼好看的?
他拿起一封王笑放在那的公文看一眼。
“岳樂駐守雁門關,我軍久未攻下……”
才掃到這一句話,王笑從他手里把公文拿了回去。
“爹你別我東西。”
“看一眼怎麼了?老夫還不看。”
王笑終于有功夫搭理他,從案牘間抬起頭來,道:“芊芊會和眉兒一樣,為我名正言順的王妃。這次去西安,爹你要拿出一個對待兒媳婦的態度來,對唐家一定要親切和藹,但姿態又不能太低。”
“老夫知道。”
王笑沉了一會,又道:“兩家的子需要更多的聯姻,我雖然不喜歡這種事,但這次可以妥協。到了開封以后會有一份唐家適婚男的名單遞上來,爹你看著安排。”
“聯姻?”王康來了興趣,道:“家中適合婚配的可不多了。”
“二叔那邊,遠親那邊,能算上的都算上吧。按我的芊芊的輩份來排。”
“我聽說這兒媳婦還有兩個妹妹……老二如今那……”
“爹。”王笑打斷道:“二哥既然喜歡宋蘭兒,你由著他去便是。何苦跟他拗,你又拗不過他。”
“哼,我拗不過他,你一個堂堂親王還不能說服他嗎?!”
“我不能,也不會去管這種事,死了這條心吧。”
“逆……”王康大怒。
“這麼說吧,等我們再回濟南,二哥與宋蘭兒必已了親。你再罵我逆子也沒用,晚了。”
王康一驚,轉頭向馬車后面看去,只見隊伍綿延不絕,濟南城已是山高水遠……
~~
當時王笑在擊敗多爾袞之后很快就離開關中,戰后的收尾事宜就給了唐芊芊來做,至于楚軍,王笑則是命令秦山湖立刻進發太原、蔡悟真則北上攻打忻州。
在他眼里,暫時而言山西比陜西的戰略位置更重要。
穩固山西,他可以對燕京形包圍。
而陜西,王笑希能夠盡可能的和平收復。
在這種況下,關中之戰后,楚軍除了潼關和坂津這兩個地方,并未占據瑞朝太多的城池。
這就像是兩個相鄰的宅院,鄰居家把中間的院墻都拆下來了,只是還沒進到屋里。
唐中元戰死之后,唐苙一直沒有登基稱帝。
在逃亡漢中的那段時間,李柏帛還稱他為“陛下”,反倒是收復西安之后,不經意間又悄然改回了“殿下”。
局勢已不利于稱帝,原因有很多。
比如唐節已經回來了……唐中元的大敗,導致瑞朝喪失了大部分勁旅,因此唐節麾下的東征軍已了瑞朝最強大的兵力。
這種時候若是唐苙登基,而唐節心生不滿,原本就飄搖破碎的瑞朝極可能在中破碎。
再比如,唐苙心里很清楚自己已經失去了和王笑爭奪天下的本錢,且有招降的心思……
話雖如此,但往后何去何從,唐苙也到有些茫然,他需要與唐節商議。
但他屢次邀唐節商議,唐節卻始終不肯宮。
直到二月初五,唐芊芊忙完關中戰場的善后事宜返回西安,兄妹三人才聚在一起詳談。
有唐芊芊在,唐節才敢宮,這大概也是唐芊芊如今在瑞朝地位的一種現。
沒什麼繞來繞去的話,開口見山就步正題。
唐苙先開口道:“父皇已然駕崩、關中天險不在,我們與王笑的國力……也沒什麼好比的,父皇留下的基業怎麼辦,你們是何意見?”
“大哥的意思是想投降王笑?”唐節道。
想是這麼想,話明白說出來,唐苙臉還是有些悲傷,無聲地嘆息了一聲。
唐節往椅子上一仰,看著屋頂,道:“以前人家說我是李世民,如今連劉禪都不如,娘的。”
他不是會一直傷春悲秋的人,慨了一句也就是了,轉而就直接說道:“要投降也可以,反正國力不如人家。但條件得談好……就按上次王珍過來提的那個條件蠻好。”
唐苙道:“當時未答應,到了現在,只怕王笑未必肯再給那樣的條件了。”
“誰讓你當時不答應?”唐節冷笑道:“當時王珍提出這條件,只求你們出兵山西。若是答應了,父皇能兵敗死嗎?唐苙,你給我記住,基業就是毀在你手里的。”
“當時還可與王笑爭一爭天下,我與父皇難道能不爭嗎?”唐苙道:“王敗寇,如今輸掉了本錢,還有什麼好爭的?”
“我是為自己爭嗎?老七跟了王笑那麼久,兒子給他生了,天下也拱手讓他了。以后他當皇帝,老七當皇后,我們小外甥一個太子還當不得嗎?”
“事不是你想得這麼……”
唐節道:“不然呢?皇父辛苦半生創下的基業,我們拱手讓人,傳出去臉面何在?我們當兒子的沒用,沒給皇父保下江山,要是連個皇位都不能給這外孫子,還談個鳥!”
唐苙對此并不興趣,他已是心灰意冷,想要的也只是避免戰,盡早結束這一切,把上的擔子卸下來。
“這些都是后話,就算強悍如衛青,也沒能保劉據順利即位。那般遙遠之事,如今多談何益,現在我只問你同不同意接招降。”
“我說的很明白,王笑能答應這條件,我就同意。”
“他若不答應呢?”
“真當我打不過他嗎?”
唐苙道:“你打得過嗎?”
“大不了魚死網破,他想要滅我,也不是簡單的事。”唐節拍案喝了一句,倒也頗有氣概。
他蠻鄙夷地瞥了唐苙一眼,又道:“你自己想想,像你這邊窩窩囊囊地降了,我們死后有什麼臉面見皇父?到時候皇父問‘誰坐了天下啊?是不是老子的外孫啊?’
你說‘不是,王笑把皇位傳給了哪個小妖生的兒子,我們唐家讓了半壁江山,給個外人坐了’,你說得出口嗎?”
不等唐苙回答,唐節又繼續說道:“你沒了心氣,說得出口。我不行。”
唐苙只好轉頭看向唐芊芊,問道:“七妹怎麼說?”
唐芊芊一直冷著臉坐在那,終于開口道:“你們打算替你們的小外甥爭一爭?好啊。但我只問大哥,小呆瓜人呢?”
“算時間,也該從漢中回來了。”
他一直等到關中之戰結束,又肅清了關中的清軍余部,這才派人去漢中接宗室家眷。
唐芊芊臉愈發不悅,又問道:“笑郎叮囑大哥派兵把李鴻基那支兵西堵死在子午道,大哥做了嗎?”
唐苙微微一愣,應道:“此事畢竟太不守信義,而且事并非那麼簡單……”
“大哥果然沒聽。”唐芊芊臉上霜意愈濃。
“你是說……李鴻基會扣我們的人?”唐苙搖了搖頭,篤定道:“李鴻基絕不敢如此。”
唐芊芊道:“瑞朝百,唐家親眷皆在隊伍中,這我就不說了。要是我兒子有個三長兩短,你們且看笑郎這次來是不是和你們和談的吧。”
說話這一句話,瞪了唐苙一眼,徑直轉出了大堂。
唐苙起踱了幾步,看向唐節,道:“三弟,你是了解李鴻基的,此人又不蠢,失心瘋了才敢我們的人……”
“那狗叛將,你跟他講個鬼的信義……”
~~
漢中。
“你說什麼?”李鴻基聽到稟報,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
馮化龍于是拱手又說了一遍:“劉大將軍率軍去埋伏瑞朝歸還西安的那支隊伍了……”
“他怎麼敢?!”李鴻基然大怒,吼道:“老子都跟他說了,老子不同意。”
事還要從前陣子說起……
幫楚瑞聯盟擊破博那支清軍以后,李鴻基就擔心王笑與唐苙會出爾反爾。他私下找到唐苙,深談過一次。
李鴻基也是聰明人,擔心自己率軍回漢中的路上會被埋伏。
這種況下,他用一個很聰明的辦法說服唐苙兌現了割讓關中的承諾,
他先是坦誠地把自己的野心告訴唐苙……
李鴻基也看得出來張獻忠不能平定天下,頂多也就是割據四川。他不愿久居張獻忠之下,此次若得關中,就打算劃地稱王。
以后不管是北楚得天下還是瑞朝得天下,他便可憑‘漢中王’的份歸順,地位自然是水漲船高。
接著,他給唐苙剖析了把漢中給自己的好。
“瑞朝遭重創,必然是無力再守漢中的。殿下若不把漢中給我,哪怕張獻忠再派人來搶。而我守漢中,則無力北伐西安,又可為殿下抵南面的攻勢……”
當時唐苙深思慮之后,也只能答應李鴻基。
一則,這本是雙方說好的;二則,李鴻基既然已經在防備瑞軍于子午道埋伏,再手就很難了;三則,當時還有一萬西軍就在關中,若突然翻臉,唐苙也無力防守,還會影響關中之戰。
……
李鴻基得了漢中之后,他麾下卻有一個名劉宗敏的大將勸他扣下唐苙留在漢中的百和家眷,一舉削弱瑞朝之勢。
這劉宗敏與李鴻基算是同鄉,當年在唐節軍中時兩人就義氣相投。
但早年間,某次唐節被楚軍圍困,劉宗敏為表示與義軍共存亡,親手殺掉了自己兩個妻子。
他本以為唐節會因此全力信任他。
沒想到,此舉卻引起唐節極度的嫌惡,把他貶為小卒。
李鴻基也因此到牽連,直到唐中元稱帝依然只是東征軍中的小將領。
等到劉宗敏追隨李鴻基投靠大西,二人都得到了張獻忠的重用,他回想過往,漸漸極怨恨唐節,覺得……若非那小子刻意打,自己何至于出不了頭。
如今占下漢中,李鴻基自立為漢中王,封劉宗敏為大將軍,并有節制文武員之權。
劉宗敏便認為英雄就是英雄,任誰都不住英雄嶄頭角。
按他的想法,既據漢中稱王,早晚當招兵買馬,北征西安,東征濟南,何必放過瑞朝那些人?
李鴻基卻不這麼想,而是認為以如今的形勢,再想異軍突起取天下已太晚了,王笑早晚平定四海……據漢中,為的是提高自己的家。
他知道,王笑急著收復燕京,自己還有一兩年的時候穩固漢中,等到王笑想西取四川時,就是自己為子孫后代謀一個大好前程之機。
空手套白狼撿了一個地盤,可比楚軍中那些拼死拼活混軍功的將領要舒服得多……
但李鴻基沒想到劉宗敏跋扈至此,在自己堅決反對的況下,竟敢擅自去埋伏瑞朝的那批人……
此時聽得馮化龍的稟報,李鴻基腦中“嗡”的一下,就到大事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