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我非癡愚實乃純良 第975章 漢中王(求月票求訂閱)

《我非癡愚實乃純良》第975章 漢中王(求月票求訂閱)

 “劉宗敏?這王八蛋是哪竄出來的,敢老夫的孫子!敢老夫的孫子……你快派人去把他捉起來啊!”

 “爹你好煩啊,別我的文書。”

 “你還坐在這里干什麼?還不快去捉他?是不是兵馬不夠?去西安讓親家派兵去啊。”

 “知道了知道了,爹你先走開,我要想事……”

 好不容易打發了王康,王笑看著地圖繼續沉思起來。

 但因為王康一打岔,他的思緒也有些走神。

 記得小時候看鹿鼎記,一直以為是李自搶了陳圓圓,于是有了吳三桂沖冠一怒什麼的……說起來,韋小寶有七個老婆……唔,想遠了……

 后來,讀了些書,才知道這事還真是冤枉人家李自了,若要說真有這事,各種記載都說是劉宗敏搶的。

 以當時的況看,劉宗敏有多麼跋扈、多麼不顧全大局,也是可見一斑。

 說起來,如果自己是李自,那真是十分郁悶了,這邊在辛苦招降吳三桂,那邊被麾下的二號人壞了這等大事,結果一口黑鍋還一直背到后世……

 王笑收回心神,不由有些慨,覺得劉宗敏一定是很能打架的,哪怕時代變遷,他竟然還能嶄頭角、出現在自己的視線里。

 這個居然還敢盯上陳圓圓,倒像是命里注定一樣。

 但,自己就是來破世間命數的……

 至于如今這個李鴻基?倒是很聰明,懂得自己急著伐清、暫時沒有取漢中的意思。

 嗯,讓他鎮守漢中一兩年,防止張獻忠北擴,回頭賣個好價錢……本來呢,也不是不行。

 ——但很憾,你的隊友惹到我了,像爹說的把你們“捉起來”?那遠遠不夠……我爹還是太仁慈了。

 王笑想了想,下令讓儀駕停止前進,就留在,同時命人去把史工召來。

Advertisement

 要鎮守漢中,除了你李鴻基,又不是沒人可用。

 接著,他提筆給唐苙、唐節寫了一封信。

 信的意思也簡單……包括我兒子在,有人到你們家人頭上了。二十天,李鴻基和劉宗敏的頭你們能不能拿來?不能的話,我親自去拿……

 ~~

 洋縣。

 “那是一個高高瘦瘦的年輕人,臉上有條疤,手里拿著一把火銃,打得很準,一出手就干掉了我五個弟兄,娘的,我吃不準他有多人,只好先退了……他說他是王笑手下的人,還說……”

 “還說什麼?”

 “大意是說,梁子結死了,他跟我們沒完。”

 “梁子結死了?”李鴻基喃喃了一句。

 他急急忙忙從漢中趕到洋縣,才進城就見到了劉宗敏,又聽到這樣一個回答,一時不知道怎麼形容自己的心

 辛辛苦苦謀來了一個漢中,自己這邊還在小心翼翼地維持四方關系,一轉頭你就捅了這麼大一個簍子?

 “大哥你拉長一張臉做什麼?我們怕他們嗎?”劉宗敏漫不在乎道,依然在憾沒能搶到陳圓圓。

 “怕他們嗎?你是把北楚和瑞朝一起得罪了知不知道?!”

 “那又怎麼樣?漢中這地方,讓他們來打啊。”劉宗敏道:“難不只等著以后被招?那要這樣,當初你為何帶著弟兄們離開唐節?不是你說的嗎,要帶我們干一番大事。”

 李鴻基當初離開唐節,是因為認為唐節已經死定了,誰知道那年京城一戰竟又有了轉機……

 這話不好直說,他也只有默然不應。

 劉宗敏又道:“依我看,招也沒什麼好的,張獻忠那等人都能稱帝,大哥哪里差他了?”

 “現在天下局勢已定,哪還有機會?”

Advertisement

 “我看未必,建虜可還沒滅。”劉宗敏冷笑。

 李鴻基搖了搖頭,道:“那日五丈原一戰你也看到了,楚軍實力雄厚。”

 “我只看到他們和一群蠻子僵持不下,是我們一萬大軍及時趕到,擊潰了建虜……”

 “你不懂的,王笑此人絕不容小覷。”

 “大哥你也是漢中王了,他也就只是個靖安王,大家都是王,憑什麼怕他?”

 劉宗敏打心眼里不贊同據守漢中等著招的想法——你李鴻基自封漢中王,以后或許能賣個世襲罔替的爵位,那我能得到什麼?

 “大哥你就放心吧,瑞朝如今是什麼實力?我們本不怕他們。那王笑也遠在天邊,只能派幾十人來。趕走了就是,能有多大麻煩?”

 李鴻基聽得心煩意,卻也知道眼下還有一個辦法。

 那就是砍了劉宗敏的頭顱送去西安,與唐苙和解。

 但他確實做不到。

 多年的義氣深重不談,劉宗敏驍勇善戰,又是自己麾下第一大將,除掉他就像是自斷臂膀,更何況眼下初進漢中,立足未穩。

 只能寄于北楚鞭長莫及、瑞朝自顧不暇,暫時管不到漢中來了……

 李鴻基站在城墻上默立一會,卻聽城中一片哭嚎之聲。

 他轉頭去,一列士卒用夾銬著幾十個商紳,把人家打得淋淋,遠還有一隊子被押著,送往東門。

 似因見到漢中王旗號,那列士卒停了停,連忙又帶著哭哭啼啼的人們掉頭回去……

 “怎麼回事?”

 劉宗敏不然為然道:“那是些劣紳,我向他們要些捐餉。大哥你的漢中王府廢荒了那麼久,不得修繕一番嗎?再添些服侍的下人,嘿嘿。”

 李鴻基瞇了瞇眼,心下了然。

Advertisement

 他的‘漢中王府’其實是占了褒王府,占地廣闊,富麗堂皇,還要怎麼修繕?倒是漢中城沒什麼‘大將軍府’,劉宗敏自是要搜刮一番。

 他臉拉得更長,帶著不悅之態叱道:“你就不能支持我當好這個漢中王?我才說的秋毫無犯!”

 “大哥,我們才一萬兵馬,叛了張獻忠自立為王,他打來又怎麼辦?不快點招兵買馬能行嗎?招兵買馬不用銀子嗎?”

 李鴻基怒氣未斂,重重哼了一聲。

 他卻也沒有置劉宗敏的意思,丟下一句“隨我回漢中”,轉就走,后的洋縣一片哀嚎……

 ~~

 讓他們沒想到的是,短短十日之后,唐節就領兵五千出現在了褒斜道。

 唐節是真的暴怒如雷了。

 這種暴怒是一層一層疊加起來的。

 麾下的將領背叛自己投奔了張獻忠,就這個叛徒還敢和自己的兄長談判,趁火打劫取了漢中,自立為王。

 這還不算,這個叛徒竟還敢襲自己的家小……自己的全家,兄弟姐妹、七姑八嬸、花枝,全都在那隊伍里……

 而這消息還是先由在的王笑得知的,當時自己還在西安等著和王笑和談。結果王笑就停在了,派人問自己“爾能取其首級乎?”

 鄙視之意力紙背。

 王笑雖不明言,其中的意思卻是“你們唐家兄弟若這麼沒用,要我親自去漢中,那我還招降你們做什麼?”

 唐節本來就因為死了爹心不爽,一封信看罷,渾沖上腦門,氣得失明了足足數息,等眼睛能視了,子還是抖個不停……

 他當夜就點齊兵馬,直奔漢中。

 褒斜道雖然要在關中平原多走一段,卻可以直抵漢中,他一刻都等不及要把劉宗敏剁碎。

 ~~

 消息傳到漢中時,唐節已走完大半褒斜道。

 李鴻基聞言大驚,即令劉宗敏率軍迎戰。

 劉宗敏卻是心中生疑,擔心李鴻基要賣了自己向唐節賠罪,反問了一句。

 “我與大哥同生共死,如今大敵當前,為何大哥在城中福,要我去賣命?”

 “……”

 縱是多年義氣,李鴻基也是心中大恨。

 但他是漢中王,出了子也只能他擔起來。

 他知道如果是唐苙來還好說,眼下來的是唐節,就那兇神的脾,自己就算殺了劉宗敏,唐節也絕不會善罷甘休。

 這時已絕非懲治劉宗敏的良機,李鴻基也只好點齊兵馬親自出征,劉宗敏這才率部跟隨。

 幸而褒斜道地勢狹長,西軍兵力又勝于瑞軍,雙方鏖戰兩日,唐節未能速勝。

 李鴻基這才長舒一口氣,他知道唐節行軍太急,必定未帶太多糧草,守住了前幾日,等唐節糧草告急,只能退兵……

 劉宗敏他還是很怕火銃的,那日楚軍又是突然沖殺出來,殺了他一個措手不及,只好退兵。

 但這次是正面鋒,觀察著唐節軍中并無火,瑞軍又是疲師遠來,被堵在山谷里施展不開,劉宗敏信心倍增。

 他戰到酣時,拍馬上前便與唐節陣單挑。

 義軍多是如此,敗時一潰千里,有時卻很有勇武之氣。

 劉宗敏確是當世猛將,他是鍛工出,力氣極大,又喜武藝,并不懼怕唐節。

 “歲慫玩樣!老子當年瞎了眼跟你,耽誤了大好前程……來啊!真當老子打不過年?以前練手,老子讓著你個瓜馬……”

 “去死!”

 “歲慫,老子管你娘桂花……”

 “去死!去死!”

 雙方兵舞得虎虎生威,直殺到天地變

 李鴻基眼看唐節兇狠,拍馬趕上齊攻唐節,里卻是不停喊道:“大帥,饒了額們這次吧?!鐵娃一時糊涂,畢竟沒造大錯……”

 他越喊,唐節越怒,手中長槊翻舞不停,卻是了破綻。

 劉宗敏大喜,一刀劈在唐節甲上,震得他一口老噴出來。

 “哈哈哈……就你這樣,老子能跟你?!”

 唐節負傷不退,不停猛攻二人。

 直到他親衛眼見不妙,沖殺上來是將他拖回陣中……

 戰事就此陷僵局……

 ~~

 小呆瓜出手在空中一捉。

 “辣辣的……吃辣辣的……”

 陳圓圓就很無語,還有些生氣。

 這孩子本來一直都很乖,就是王笑到了漢中以后,各種面皮、豆***水面喂,花辣菜、花椒、茴香這些東西也不避諱,給人家改了口味……

 還“這樣吃才正宗”,正宗個屁。

 很想找唐芊芊告上一狀,或者當面罵王笑一頓。

 但到了南之后,來接應的人卻讓這隊人在南停下來休息。

 “怎麼不去?”

 “現在說了也無妨,晉王并不在,他會來南。”

 卻又有一名楚軍小將領急急趕過來,道:“晉王等不及,昨夜已離開南了,他讓末將轉告陳姑娘,他為小公子找了一位先生,就在新野一帶,請陳姑娘將小公子……”

 陳圓圓登時如臨大敵,抱著孩子就退了幾步。

 “你們給我走開。這麼小先生什麼先生……花枝,你快去西安找芊芊……”

 ~~

 “唐節要是有條不紊地好好打,肯定是能打過李鴻基的。但我故意激怒他,這一戰他倉促奔襲,要贏就很難了。”

 “晉王為何要這麼做?”

 “為了能順利收服瑞朝。”王笑道:“李鴻基、劉宗敏只有死在我手里,關中、漢中的人們才會迅速地服我。”

 他看了一眼莊小運后的士兵,又道:“別看你們幾十人就殺退了西軍,那是因為西軍當時正與瑞軍護衛廝殺,你們突然沖出,以火嚇了他們一跳。正面對決的話,萬不可小覷敵人。”

 莊小運道:“正面對決,晉王必定也能勝。”

 “是,但沒必要。我就喜歡等人家打到一半,忽然襲,以最小的代價換最大的勝利。”

 艾勝楠問道:“你不覺得自己很卑鄙無恥嗎?”

 “你要這麼說,兵法不就是卑鄙嗎?你不就是跟我學著怎麼卑鄙嗎?”

 “……”

 說著這些話,他們下的戰馬卻還在疾馳,已繞過西鄉,近漢中。

 ~~

 李鴻基低估了唐家兄弟的憤怒。

 唐節的兵糧是用盡了不假,但唐苙卻在派人不斷的運送糧草資過來。

 戰事從李鴻基預估的“幾天之后唐節就會退兵”,演變了一場持久戰。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