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我非癡愚實乃純良 第1003章 舊河山(求月票求訂閱)

《我非癡愚實乃純良》第1003章 舊河山(求月票求訂閱)

 唐節穩扎穩打,渡過了灤河。

 岳樂則是邊打邊向北撤,沒讓唐節擊潰清軍,而是押運著繳來的錢糧、人口,往喜峰口退去。

 灤河穿過燕山山脈,切割出的天然的峽谷,為南北往來的通道。喜峰口便是峽谷東段的隘口。東漢末年,曹與烏桓便是在此作戰。

 相傳以前有人久戍不歸,其父千里來尋,父子相逢于山下,相抱大笑,喜極而死,故稱‘喜逢口’,后漸漸被稱為喜峰口。

 此高崖對峙,地形險要,通過山谷可達蒙古高原,折向東可達大凌河流域。

 只要進了喜峰口這段峽谷,岳樂就再也不怕唐節了。

 十月十三日,岳樂派清軍主力護送福臨與濟爾哈朗進了喜峰口,他則浴戰,親自斷后。

 “安郡王,陛下與鄭親王已進了峽谷。鄭親王命你快撤,萬不可有所損傷。”

 “謝鄭親王關心,我還可以再守一會……”

 岳樂得到消息,滿是污的臉上也終于展了笑容。

 他指揮斷后的兵馬也遞次退喜峰口關,忍不住讓人向對面的楚軍大喊。

 “唐節,后會有期了!”

 清軍盤踞著殘破的喜峰口關城,紛紛大喊道:“哈哈哈,有本事攔住你爺爺啊,后會有期……”

 “以后爺爺們還會再來的……”

 這樣的囂,算是對唐節陣單挑時罵臟話的回應。

 楚軍沒什麼反應,依然不不慢的攻打喜峰口關,大概也是非常氣悶。

 岳樂臉上笑容未歇,以指點江山的語氣向歡道:“楚軍雖然戰力不俗,但唐節并不適合指揮楚軍,這就像腦袋與互不協調,所以打起仗來毫無靈氣……”

 ~~

 很快,岳樂要的靈氣就來了……

 ~~

Advertisement

 其實這一戰清軍打得很好。

 雖然時間倉促,他們還是搶擄了永平府一通,又據守灤河抵擋住了唐節的功勢,還看破了王笑打算在山海關截擊的意圖,最后從容退喜峰口。

 就算皇太極當年塞,大概也就是這麼一個流程。

 濟爾哈朗相信,假以時日,年輕一代的宗室子弟長起來,必能和父輩祖輩一樣驍勇善戰……

 他策馬緩緩走在峽谷中,到十分欣

 終于要離開關了。

 就把布木布泰留在燕京應付王笑好了,看能守得住五天,呵,大乾朝?可笑。

 往后也不用看到這些可恨的人,眼不見心不煩……

 濟爾哈朗正想到這里,前方傳來了第一聲銃響,如平地驚雷,打斷了他的思路……

 ~~

 王笑認為,學打仗和學武藝類似,需要一直學新的招式,并反復運用。

 在關中打了幾仗之后,他見識了縱貫秦嶺的幾條棧道,就很喜歡這種……把敵兵堵在峽谷里的作戰方式。

 他給這一招取了個名字“趕老鼠進風箱”,秦小竺表示非常難聽。

 但總之是又學了一招,王笑如今正在勤加練習,以求做到融匯貫通。

 天下山川雖然不同,但有相似之。秦嶺、太行、燕山,山脈連綿,但都有河流切斷山脈,形峽谷。

 在王笑看來,燕山的喜峰口、古北口、獨石口,與秦嶺的子午道、陳倉道、褒斜道都差不多,雖然沒那麼險。

 ——你們想從喜峰口走,好啊,我從西邊的古北口先繞過去。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是一種打法,‘你走棧道,我走陳倉,繞到你前面堵你’是另一種打法。

 當然,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這只是王笑做的上百個計劃之一。

Advertisement

 巧形勢很適合這個計劃而已。

 濟爾哈朗走山海關也好,走獨石口也好,甚至從天津出海,再甚至迂回到山西從漠南蒙古走……王笑都考慮過。

 王笑并沒有因為皇太極、多爾袞死了,就認為自己在天下間已無敵手。

 他把濟爾哈朗、岳樂都當很厲害的對手,抱以足夠的重視,認真仔細地作了戰略部署。

 他還給足了他們面子,親自帶兵來追殺他們。

 ~~

 濟爾哈朗到了絕

 他真沒想到王笑會親自來堵他。

 他得到的消息是王笑還在固安縣附近,認為王笑會直接去攻打燕京。

 北伐?不就該是為了收復京城嗎?

 而且,有唐節來攻擊清軍就夠了啊,這邊也是拼盡了全力才防住唐節的攻勢。

 何必要這樣呢……

 就在濟爾哈朗以為已經安全退出關之際,前方旌旗搖、彈矢如雨。

 王笑的大旗一揚,清軍先就膽寒了三分。

 楚軍的手雷擲,在這狹長的峽谷中,迅速給清軍造了大量的傷亡。

 炸聲中,濟爾哈朗連忙派親衛護著福臨的駕向南折返。

 “皇上,速讓岳樂帶你突圍……北面是王笑親自領兵阻截,沖不過去了,攻南面的唐節還有一線生機。”

 濟爾哈朗語速飛快,又道:“突圍以后,不再要走山海關,王笑必派了水師堵截……”

 “皇叔父,那你呢?”

 “我先汗養、得先帝信任,又蒙皇上倚重,盡三朝厚恩,今日唯有以死相報。”

 福臨大慟,哭道:“皇叔父……隨朕一起走吧。”

 濟爾哈朗搖了搖頭,又鄭重代道:“希皇上以后重用并信任宗室子弟、讓他們萬不能再摒棄滿洲舊俗了……切記,沿習漢俗實為亡國之先兆啊。”

Advertisement

 這是他最后的叮囑,說完就讓福臨的車駕折返。

 福臨回過頭去,淚如雨下。

 他扶著車框,大喊道:“皇叔父,朕不該錯怪你的……”

 濟爾哈朗沒有回頭。

 他心里已經開始后悔當年沒有立豪格為帝,當時若立豪格,或許關之戰他就不會死,大清還有一個強壯的年君主。

 回想起來,福臨的優勢,只是有個來自科爾沁的額娘。

 現如今,福臨連這點優勢也沒有了。

 但事已至此,濟爾哈朗沒有回頭路了,他本來忠的就不是福臨這個人,而是皇太極、新覺羅。

 布木布泰敢背叛新覺羅,哪怕是皇帝的額娘,濟爾哈朗也要設計除掉

 而王笑想滅新覺羅,哪怕他看起來不可戰勝,濟爾哈朗也要拼命與之相搏。

 ……

 這些年,濟爾哈朗立場看起來總是在搖擺,面對代善、多爾袞、布木布泰等人之時,都顯得不強勢。

 哪怕地位越來越崇高,他也從未想過要取代天子。

 這給人一種弱易欺的覺。

 但他也是從小追隨努爾哈赤南征北討、憑軍功封爵。

 自從后金崛起以來,八大貝勒、四大親王,皆有他的一席之地。

 他是新羅覺家唯一一個并非帝王直系子孫,卻能封鐵帽子親王的人。

 這個絕境之中,濟爾哈朗迎向王笑那不可一世的大軍,毫無懼意……

 ~~

 楚軍是急行軍而來,并沒有帶大炮,只帶了一些手雷,但王笑又下令讓士卒制作了一批簡易的投石車。

 投石車的準度雖然不高,但這個峽谷中人人的,準度已經不重要了。

 此時秦玄策陣前指揮,想到了王笑的千叮嚀萬囑咐——

 “濟爾哈朗是不輸于多爾袞的猛將,我們打他一定要謹慎行事……”

 既然見到是濟爾哈朗親自迎戰,秦玄策便下令讓士卒不停地轟擊濟爾哈朗的大纛。

 整個山谷中的炸聲久久沒有停歇。

 這一支宗室嫡系的清軍確實是勇之師,在不利地勢中,面對楚軍兇猛的攻勢,并未迅速潰散。

 “果然厲害。”秦玄策皺了皺眉,大喝道:“把所有手雷都擲出去!”

 ……

 濟爾哈朗愈發絕

 ——這樣的地形,這樣的埋伏,竟還要用這樣的火力打我?

 他只好指揮著清軍試圖攻上山腰,摧毀楚軍的投石車,低頭一看,一顆手雷正落在自己的腳下。

 他慘然一笑。

 這一仗打得,也別說什麼名將不名將了,換作誰被包圍在這種峽谷里,都不可能從這樣火集的陣線中突圍出去……

 一瞬間,濟爾哈朗想到了很多。

 當年第一次隨皇太極殺,就是走的這喜峰口。

 當時皇太極說,伐楚如伐樹,要一斧頭一斧頭地砍,那次塞就是伐楚的第一斧。

 時隔多年,自己又到了喜峰口,這一次……

 “嘭!”

 ……

 一片殘破的金甲高高濺起,又跌落在地上……

 秦玄策收起千里鏡,從參謀手上接過一本冊子。

 他瞇著眼,提筆在名單上的“濟爾哈朗,臉瘦而長、白須、法令紋深”那一行劃了一道。

 “干掉了一個……”

 ~~

 “報!皇叔父輔政和碩鄭親王薨啦!”

 “皇叔父!”福臨悲呼一聲,幾乎要暈厥過去。

 “皇上!皇上……”

 岳樂本沒心思管福臨的悲傷。

 他到很熱,摘掉盔甲,溜溜的額頭上全是大汗。

 “怎麼辦……怎麼辦……”

 他心里念叨著,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鄭親王用命為大清將軍爭取到的時間不多,必須想辦法盡快從南面突圍……

 ~~

 此時,唐節也捧著一本冊子在看。

 “岳樂,年二十五歲,臉瘦而長,上留細須……”

 唐節就很想要把這一行也劃掉。

 他打算到時候在后面添一句“死于定西大將軍唐節之手。”

 前方忽然傳來一陣呼喊聲。

 “來了。”唐節暗道了一句,拿起千里鏡看去。

 “你他娘的跑啊……”

 話到一半,唐節停了下來。

 只見出現在千里鏡當中的是一個個哭爹喊娘的老百姓,著襤褸,神凄慘,正被清軍驅趕著邊哭邊向這邊奔來。

 ……

 三年多以前,因王笑掘了清福陵,清軍屠了永平府城。

 府城被屠,加上隨之而來的瘟疫與戰,永平府境人口驟減。

 這次清軍再次劫掠永平,也只擄到了五萬余人。

 雖然不多,清朝也需要這些人口彌補損失的人丁。

 但眼下這種形,岳樂顯然是不可能把他們押回關外了,于是干脆驅趕著他們攻城……

 唐節不知道岳樂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是怎麼想的。

 其實唐節自己以前也經常驅使百姓攻打城池。

 那時候他不覺得自己有錯,慈不掌兵,義軍起事之初那麼艱難,不靠驅趕百姓攻城靠什麼?

 后來,瑞朝立國,有了自己的治下之地,以前那些不相干的人就了自己的子民,覺就有些不一樣了。

 唐苙每天說要仁治要仁治,唐節一開始很煩他,但耳濡目染之下,態度漸漸還是變了。

 但他打起仗來,依舊不會顧及這些人。

 上次多爾袞攻打大同,也趕著百姓攻城,唐節該放箭就放箭,毫不猶豫。

 這次岳樂故計重施,只會讓唐節愈發冷笑。

 但下一刻,他忽然想到了李平問的那一句話。

 “將軍不也是這樣肆鄉里嗎?有何不同呢?”

 “有何不同?”唐節低聲自語了一句,似乎到有些煩躁。

 ——他娘的,人就是不能想太多,為將者摻雜太多雜念,都做不到殺伐絕斷了……

 “將軍,將軍。”

 有人打斷了唐節慨,問道:“那些百姓就快沖過來了,怕會沖我們的陣線,請將軍下令。”

 唐節瞇了瞇眼,淡淡道:“你們不是參謀嗎?說說怎麼辦。”

 “這次若退,往后建虜便認為這等伎倆對付我們有用,貽禍無窮,可下令開銃,擊潰沖陣的百姓……”

 “不然,建虜已然勢竭,今次將他們趕出關外,我們便要平定遼東,有何后患?”

 “你是說放建虜逃走?”

 另一個又道:“放心,他們逃不掉,晉王已令水師攻打山海關,封堵建虜退路。我們放開道路,疏散百姓,再追擊建虜便是。”

 “人多混,走了奴酋、岳樂等人又如何?若是放開建虜,他們在永平作怎麼辦?害的人不是更多……”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