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我非癡愚實乃純良 第1008章 加籌碼(求月票求訂閱)

《我非癡愚實乃純良》第1008章 加籌碼(求月票求訂閱)

 “晉王,若撥末將一萬兵士,十日之必破京師!”

 莊小運也是有些急了,沒能奇襲功,讓他到有些灰頭土臉。

 原本還想找機會繼續破城的,但王笑一封將令把他召回來,更坐實了他敗在那些綠營雜兵手下。

 一回大營,莊小運就向王笑請戰,愿下軍令狀。

 夏向維問道:“那些在城頭幫乾軍壯聲勢的百姓怎麼辦?”

 “炮火一轟,他們還真敢不退不?”

 “我們攻下京師是要治理的,與其強攻,不如圍城三五月,只要等京中糧食用盡,民心必然改變。”

 夏向維這麼說也是無奈。

 大半個中原都打下來了,眼前一個小小的京城看起來很好打。

 但仔細一想,投鼠忌,強攻下來得不償失。

 他不得不承認自己小看了布木布泰。

 莊小運頭腦簡單,不懂夏向維的顧慮,心想無非是殺數百個刁民而已,簡單了當的事

 但他不敢在王笑面前與夏向維爭吵,拱手道:“請晉王定奪。”

 “先緩緩。”王笑道,“眼下有比京城更重要的事。”

 莊小運一愣。

 “可是……”

 “京城又不會長了腳跑掉,你急什麼?”

 “是,末將知錯。”

 外面有兵卒進來,道:“晉王,姚啟圣到了。”

 “讓他進來。”

 夏向維于是拉了拉莊小運,二人站到王笑后護衛。

 ……

 姚啟圣這是第三次前來談判,這次才終于見到了王笑本人。

 “外臣姚啟圣,見過晉王。”

 他微抬起眼瞥去,心里有些震撼。

 大乾朝可以說是很重用年輕人了,拔擢了許多二十五六歲的新秀,朝堂上有朝氣蓬

 但這大楚晉王,如今才二十歲……年輕得可怕。

 姚啟圣不敢多看,跪下來,磕了三個頭,顯得非常恭敬。

Advertisement

 他上次來見夏向維,態度頗為強。這次乾朝擊退了兩千楚軍,他反而怕給王笑留下負隅頑抗的印象,毫不敢拿大。

 王笑道:“你們既然有了萬余蒙古鐵騎支援,不如放手一搏,和我決一死戰,何必再來和談?”

 姚啟圣像是惶恐不已,又重重磕了個頭。

 “晉王誤會了!外臣不是來和談的,是來投降的。那些蒙古使節也絕不是來支援的,只因大乾朝新立,蒙古各部遣使來覲見我們陛下,是來朝賀的。”

 “朝賀?朝賀需要來上萬兵馬嗎?”

 “豈有上萬兵馬?”姚啟圣道,“陛下召來了蒙古十四部、二十八旗,每旗首領各帶五六百護衛而已,絕非寇,真是來朝賀的。”

 王笑沒應。

 “晉王也該知道,眼下清朝遭重創,退回關外,國力、聲勢一落千丈。往后蒙古各部落、兩百余萬人何去何?自然是要與我們陛下會盟商議。”

 “要說大話就起來說吧,我不需你跪,來人,搬條凳子。”

 “謝晉王……”

 姚啟圣小意地拿袖子額頭,又作惶恐狀。

 那凳子就是一個小木墩,他只在凳子上坐了一部分,始終保持著恭謹。

 “上次晉王問外臣,我們為這華夏立過什麼功勞。外臣回去之后想了想,如醍醐灌頂。原來陛下也是與晉王所見略同,想要為華夏立功,這才建立大乾朝,又善待治下子民,如今更是招蒙古諸部來京,所求的便是‘各族臣庶、共安華夏’,假以時日,這或是我大乾朝的功績之一……”

 王笑道:“若是我不接你們的投降,又如何?”

 “晉王不是已經答應我們的投降了嗎?”姚啟圣訝異道。

 接著,他微微苦笑,又道:“只是,晉王提出的條件實在是過于苛刻,還請看著我等一片誠心的份上,再寬宥一些。”

Advertisement

 王笑似有些不悅。

 夏向維看出王笑的神,開口罵道:“好你個姚啟圣,牙尖利。”

 “恕外臣直言,晉王若能寬宥我等,我等才能更好地晉王麾下效力,理蒙古諸事……”

 “我沒功夫和你說廢話,直接說布木布泰的條件吧。”

 “自然還是依舊制降便可。”姚啟圣道。

 “哪樣的舊制?”

 “如皇太極當年納林丹汗孀娜木鐘、特瑪璪為福晉,安、封賞蒙古諸部臺吉……”

 話到這里,姚啟圣道:“外臣冒昧,不敢拿奴酋與晉王相比。便說唐太宗當年楊妃,又包容、任用李文紀、徐孝德這樣的前朝大臣……外臣相信晉王之懷,不遜唐太宗。”

 “你剛才還沒回答我,若我不答應呢?”

 “外臣絕不敢威脅晉王,姑且作幾個假設……今陛下踞燕京建國稱帝,是有可能收服蒙古諸部,但若晉王不愿讓他們來朝賀。他們只能繼續臣服于建虜。

 另外,晉王在邊境的兵力并不多,他們強行破關來見陛下也有可能……”

 姚啟圣話到這里,小心翼翼又強調了一遍,道:“外臣絕不是在威脅,只是實話實話,當此天下勢大變之時,需一位脈、地位、聲威都能收服蒙古諸部的人出面,安蒙古兩百萬眾。

 陛下乃神元皇帝后裔,手握元朝傳國玉璽,又曾是清朝太后,諸部許多聯姻都是一手安排……陛下之聲,不僅在京畿一府三州之地,而在萬萬里草原。”

 王笑道:“可笑,你們若真能指揮得蒙古騎兵,為何會被我包圍在京城?”

 “讓蒙古大軍關作戰,與讓蒙古歸附,截然不同。濟爾哈朗調撥不了各部,陛下卻可以聚他們會盟。”

Advertisement

 “簡而言之,你們要的條件還是不變,只是加了一個籌碼,愿替我收復蒙古。是嗎?”

 “只要晉王與陛下為一家,漢蒙必能一家。”

 ……

 王笑沒有馬上給姚啟圣答復,聽過之后,揮了揮手,讓人把姚啟圣帶下去。

 夏向維道:“老師,依學生所見,這未必是壞事……”

 “未必是壞事?”王笑道,“你淘過古玩嗎?”

 “學生不收集這些。”

 “你在街上遇到了一個破碗,認出它是價值千金的古玩,打算花十幾文錢買,但人家警覺,要你用千金來買。你若搶,他就把這碗砸了,是好事嗎?”

 “老師這比喻,似乎并不妥當……”

 王笑道:“本來等攻破了京城,我們可以按我們得心應手的做法,俘虜一些人,讓他們替我們做事,像對待伊德勒,還有那個努爾哈赤那個兒子什麼來著……哦,賴慕布。”

 “但博爾濟吉特氏不是伊德勒、賴慕布。”夏向維道:“很聰明,非常聰明。換學生境里,早已敗亡了。濟爾哈朗之才智,遠不及。”

 王笑默然了一會,心道布木布泰就是太聰明了。

 夏向維又道:“老師,學生認為,接博爾濟吉特氏的投降為妥。畢竟這次與上次不同,上次是想‘合并’,這次是才投降。”

 莊小運本來盼著攻下京城找回場子,聽了這話有些憾。

 但他知道現在沒他說話的份,只好閉著立在一旁。

 夏向維又道:“我們要想收服蒙古諸部,最好的選擇就是由博爾濟吉特氏出面。

 承認乾朝的正統,承認其是繼承于蒙元、卻已融合為華夏王朝。如此,乾朝率蒙古諸部歸附大楚,才是名正言順之事。立國之初就料到了這一點,所以剛稱帝就廣召蒙古諸部。

 而且晉王該娶了。因為我們承認了乾朝的正統,那就必須以帝王之禮接的投降。但并沒有實力,既不能封王公,也無法為‘月倫太后’或一個‘蒙古可汗’,只有嫁給了晉王,才能借晉王的勢,發揮的作用……”

 夏向維說到這里,依然有些驚嘆于布木布泰的手段。

 他又道:“老師,學生認為,你在這件事上過了執著于追究他們了。當年唐太宗滅東突厥,尚且封突利可汗為北平郡王,豈有追究突厥罪過?

 太宗言‘我中國安,爾宗族不亡,故授爾都督,毋相侵掠,長為我北籓’,此乃家國安定之道。老師牧四海之民,當以天下長治久安為計,萬不可意氣用事。”

 這長篇大論下來,王笑依然不回答。

 夏向維就不明白了,自己一個永平府人,家鄉都被屠了,尚且能以大局為重,老師怎麼就始終不肯表態呢。

 “學生不明白為何老師可以接錢承……錢老大人的效忠,卻始終不肯接博爾濟吉特氏以及其黨羽的效忠?”

 “因為錢承運我掌控得了。”王笑道。

 夏向維略有所悟,但總覺得老師還有些心思還藏得很深,有很多想法并沒有告訴自己。

 ……

 王笑確實不甘心只收復楚朝故地,他想要把蒙古和東北也納版圖。

 因為他一直覺得,如果擊敗清朝,卻讓后世失去了萬萬里疆域,那他是要負責任的。

 他甚至想要飲馬貝加爾湖,向北把版圖拓展到唐朝的鼎盛時期。

 但他確實沒信心。

 別的不說,他連地圖都沒有,蒙古、真到底分為多部落……許多部落的名字他都念不出來。

 強如唐朝,消滅了東、西突厥和后突厥國,也用了一百余年的時間。

 本打算先平定天下,然后再一步一步慢慢來。

 但這個時候,布木布泰又在向他招手了。

 “你看,我很厲害,我有很強大的號召力,我一封詔書便召來了蒙古十四部,接我吧……”

 王笑閉上眼,似乎想把局勢看得更清楚些。

 “你是一條毒蛇,我掌控不了你,又怎麼會接你?”

 腦海中,布木布泰沒有回答,他想像不到會如何回答。

 王笑這才發現,其實自己完全不了解,連的樣子都已經模糊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