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懸疑推理 無罪謀殺 斷指謠第3章 人肉刺蝟(1)

《無罪謀殺》斷指謠第3章 人肉刺蝟(1)

……

……

顧宗澤來到一樓法醫室,其他專案組的警員也一起跟來。

藍京公安局的法醫室設施先進,僅次於刑事調查局。即便如此,一進解剖間,那難以形容的臭還是讓人呼吸困難,不年輕警員看到解剖臺上那個灰褐粘糊糊的龐然大,都暗自努力把涌上嚨的東西咽回去。

譚法醫已經打開了腔,把皮和脂肪翻到兩邊,正伏在上,用個小尺子似的東西往臟上的傷口裡,檢查深度。

顧宗澤掐腰在站在他後看了一會兒,“有什麼問題?”

譚法醫直起腰,扯掉了臉上的口罩,對顧宗澤說:“我數了數,江海濤上一共有174傷口,傷口深度基本都控制在3釐米左右……”

“這麼淺?”

“雖然淺,但足夠殺人的,尤其是刺了這麼多刀,全部是集中在死者的上,幾乎是把他捅了篩子,完全可能造大出。但不可思議的是,這些傷口竟然全不是致命傷。”

“你說什麼?”顧宗澤驚訝道。“這怎麼可能?”

“倒也不是不可能做到,我們人的重要臟包括心、肺、腎、肝、脾、胰。這些臟與腔壁之間其實有兩層,一層臟的髒層,另一層著腔壁的壁層。如果把比作人的,髒層就是nei,壁層就是外。在兩層之間有一個潛在隙,裡面一般有量起到潤作用的。這174個傷口恰好全部都刺在兩層之間的隙間,可以說,只是增加了被害人的痛苦,卻沒有真正傷害到重要,完全不會致命。但是要想做到這一點幾乎不可能,除非兇手對人構造極爲悉,通解剖技巧纔可以。換句話說,要比我還強。”

Advertisement

顧宗澤看著譚法醫嚴肅的表,愕然半晌,“那麼江海濤的死因又是什麼?”

譚法醫的臉有些異樣,似乎在極力掩飾震驚。他轉從移推車上端過來一個托盤,上面放著一坨奇特的東西——

似乎一團鼓鼓囊囊的腐,可是外表卻佈滿了麻麻的刺,像一隻大刺蝟趴在托盤上。

“這是被害人的胃。”譚法醫說。

不僅顧宗澤,所有人都出了詫異的表

一個人胃怎麼可能長出刺來?

譚法醫把托盤放在解剖臺上,用鑷子小心翼翼的把已經刨開的胃掀開,出了部。

顧宗澤看到了很多細小閃亮的東西,麻麻的堆在胃裡。

“是什麼東西?”他問。

“針,全部都是鋼針,百上千枚。”譚法醫心有餘悸的說。

顧宗澤滿胃壁表面那些“刺”,似乎明白了,“難不兇手是著被害人把這些鋼針吞下去的?”

譚法醫點下頭,“因爲胃壁蠕,把這些針當了食消化,反而被這些鋼針刺穿了。我在死者的腹腔裡還發現了不鋼針,都是從胃裡刺出來的,江海濤的胃早已經千瘡百孔,這纔是他真正的死因。”

Advertisement

這種死法想象一下就讓人全發疼。

有個警員忍不住:“可是這麼多針是怎麼吞進肚子裡的?”

解剖間裡一下子安靜了,所有眼睛都盯著那塊人刺蝟,這個問題把大家全都難住了。

顧宗澤暗自心驚,這起殺人案看似普通,想不到竟然藏著如此怪異、兇殘的殺人手段。

“僅僅是爲了折磨嗎?”他自言自語。腦子裡一會兒想到那些被強拆房屋的憤怒村民,一會兒又想到險狠毒的黑//道大哥。

這個心狠手辣又深藏不的兇手到底藏在哪裡呢?

……

……

被害人江海濤失蹤的轎車找到了。

顧宗澤得到消息後,立刻趕到現場。現在嫌疑人有好幾撥,都有可能想要置江海濤於死地,只是還缺關鍵的環節把他們其中之一與江海濤的死聯繫在一起。

江海濤的車停在路邊。距離殺人現場有好幾條街之遙。

轎車保存完好,沒有發現什麼疑點。

顧宗澤環視周圍環境,暗自思索,目不由自主的落在了馬路對面的雲夢會館上。

憑著多年辦案的直覺,他信步走進會館,拿著江海濤的照片,向服務生們打聽是否見過這個人。一問之下,果然有人把照片上的人認出來了,江海濤似乎是這裡的常客。服務生們不知道他什麼,只知道他姓江,出手闊綽。

Advertisement

其中一個男服務生說:“上週五江先生還來這裡吃過飯呢。”

顧宗澤一凜,上週五正是江海濤失蹤那天。

他問那名男服務生,“你上週五看見他是在什麼時候?”

“嗯……大概是晚上7、8點鐘,他一個人來這裡吃飯,還是我接待他的呢,他點了一份三文魚和葡萄酒。”

“一個人下班後來這裡吃飯?”顧宗澤打量著這裡的環境,覺有點兒不太對勁兒。

“嗯,不過後來,他跟對面桌的一位小姐聊上了,還一起吃了飯,好像是一起離開會所的呢。”

顧宗澤眼睛一閃,隨即用審視的目注視著男服務生,“你們會所晚上客人一定很多吧。那麼多客人,你憑什麼這麼關注那位江先生,隔了一週了怎麼還能記這麼清楚?”

男服務生給問的有點兒不知所措,忽然漲紅了臉,支支吾吾道:“主要是那天晚上,跟江先生聊天的那位小姐長得太漂亮了,讓人一下就記住了。不只是我,其他人也見過。”

旁邊有個男服務生附和,“是呀,我那天晚上也看見了,從來沒見過長得那麼標誌的,簡直像畫上的人一樣,唉,只可惜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