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回到大明當才子 第127章 狗少進盛京(上)

《回到大明當才子》第127章 狗少進盛京(上)

穿過了白雪皚皚的黑山和大虎山之間的天然走廊,一無際的科爾沁大草原便出現在了張大爺的輕騎部隊面前,銀白的草原上,朔風裹卷著雪花雪塵呼呼地吹來,頃刻間,一條條銀龍騰空而起,在草原上翻轉遊盪!好似那龍鬧海般的壯觀,使人豪氣衝天!見此景觀,自願陪伴張大爺出征的宋獻策難免叼上幾句詩詞,「燭龍棲寒門,耀猶旦開。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草原雪景,果然壯觀啊!」

「雪擁藍關馬不前,我只盼早歸閑。——張年兄,你什麼時候放我回家啊?」被張大抓來的陸萬齡愁眉苦臉的應了一句。張大爺哈哈一笑,拔出腰上佩劍,指著瀋所在的東北方向,大聲念道:「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沈沈雁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將建奴誅殺盡,先破盛京滿城!——陸年兄,你還是老老實實陪我去瀋走一趟吧!」

「好,好一句將建奴誅殺盡,先破盛京滿城!張大人果然不愧是新科探花,果然好文才!還豪氣萬丈!」滿桂、黑雲龍、吳六奇和吳三桂等一幫武將紛紛大拍馬屁。陸萬齡則愁眉苦臉的說道:「張年兄,我是一個文人,文人哎!你幹嘛一定要我陪你去襲瀋,我能有什麼用?總不,你又想打主意讓我進瀋城送信吧?」

「這次應該不讓你送信了,只是我們攻進瀋城后,有些事可能需要你去辦。」張大爺搖頭,不肯細說自己一定要把陸萬齡帶到瀋的原因。這時候,滿桂的三千六百多名騎兵已經盡數走出了黑山和大虎山之間的峽谷,滿桂請示下一步行,張大爺先找來漢人嚮導辯明方向和道路,一揮手喝道:「都別楞著了,馬上向著瀋全速前進!行越快越好,路上遇到的科爾沁部落牧民,一律格殺勿論!」

Advertisement

吆喝聲中,總數大約三千八百人的明軍騎兵快馬加鞭,高舉朱紅軍旗,跟著張大爺向著瀋西北的長山、巨流河方向,策馬狂奔起來。一路上,草原上的積雪最厚的地方,足足有兩尺多深,颳風下雪的時候,即便用厚氈把裹得嚴嚴實實,風雪帶來的寒冷還能鑽到人的骨髓里,撒泡尿下去,尿水不及鑽雪窩就能結雪冰,環境之惡劣,行軍之艱難,完全無法用筆墨所能形容,就算全是騎兵,一天行軍還是不到三十里。但儘管如此,在張大爺的鼓舞煽下,明軍將士卻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士氣,高唱著張大爺教授的《忠報國》戰歌,頂著狂風暴雪艱難跋涉,了,吃幾口隨帶來的乾糧鹹了,抓一把雪花塞進裡解,手捧香油炒的大豆喂馬,睡在馬肚子下面取暖過夜。從大黑山到長山一百六十里道路,明軍將士足足走了六天六夜,除了被生生凍死的九十多位戰士之外,卻奇跡般的沒有一名騎兵掉隊,不過上到張大爺,下到普通士兵,都不同程度的被嚴寒凍傷,還好滿桂的騎兵部隊以蒙古人為主,防凍治凍經驗富,隨又帶足了治療凍傷的藥,總算沒有出現凍傷過重而大規模非戰鬥減員的不利局面。

遠勝往年的嚴寒也不是沒有好,至連日不斷的風雪掩護了明軍騎兵的行蹤痕跡,不管是建奴斥候,還是科爾沁部落的蒙斥候,都沒有想到會有這麼一支膽大包天的明軍騎兵會在這種時候,出現在這片建奴大軍和科爾沁蒙聯手控制的草原上,所以明軍騎兵除了在熊山站遇到幾十名在那裡過冬的科爾沁牧民外,並沒有被敵人的斥候發現一一毫行跡——至於那幾十個科爾沁牧民,因為在他們的帳篷中發現了幾名從建奴軍隊中買來的遼東漢人奴,又看到那幾名漢人奴已經被折磨得不人形,暴跳如雷的張大爺當即下令把那些科爾沁牧民全部砍斷雙手雙腳,扔到冰天雪地中活活凍死,幾名漢人子則隨著嚴重凍傷失去戰鬥力的幾名明軍騎兵原路返回錦州。與此同時,嚴寒還有一個好,就是把流量頗大的遼河河面凍了鋼板一樣,讓沒有渡船的明軍騎兵輕易渡過了這條天然屏障。

Advertisement

剛穿過遼河,明軍隊伍就踏了大興安嶺山脈,考慮到蒙古草原進松遼平原的必經之路長山鎮是建奴與蒙古部落易的重要馬市,鎮中肯定有建奴駐兵,所以儘管天尚早,張大爺還是下令全軍蔽休息,等到夜間再襲長山鎮,同時派出幾名蒙古籍士兵打扮蒙古牧民,進到長山鎮打探況。天將黑的時候,蒙古籍士兵把消息帶回明軍宿營地,而長山鎮中的況讓張大爺喜出外,因為冬季馬市關閉和建奴主力出征調兵力的緣故,現在的長山鎮里僅有兩百來名建奴駐軍,還全是由老弱病殘組的建奴二線軍隊,另外還有兩三千名各族雜居的居民百姓,除此之外,長山鎮甚至象樣點的城牆都沒有,只有一條低矮殘破不堪的土牆,土牆還有多倒塌,不用雲梯,空手就能爬進鎮中。

襲行的第一個對手如此羸弱,張大爺自然是笑得都合不攏,當即調兵遣將,讓黑雲龍率五百騎兵繞過長山鎮,堵住鎮中建奴逃往瀋的道路,又讓吳六奇和吳三桂吳家兩兄弟各率一百騎兵下馬步行,爬鎮中打開鎮門,張大爺則和滿桂率領主力埋伏在鎮外,只等鎮門一開,就立即殺進鎮中,屠鎮滅奴。

布置完畢之後,當夜二更,同時也是天啟六年二月十六的深夜二更,明軍打響襲瀋的第一槍,首先是吳六奇和吳三桂兩個步戰好手率軍爬鎮中——因為天氣嚴寒和深後方的緣故,建奴守軍乾脆連看守城牆的崗哨都沒有,所以吳家兩兄弟的潛異常順利,兩百人全部順利城,又悄悄到城門口,輕鬆幹掉正在門房裡呼呼大睡的建奴看門老兵,這才打開城門迎接張大爺的主力城。而張大城后也沒急著手,先是讓軍隊控制城中幾大要害,這才一鼓作氣殺進建奴駐軍營地,把那個還在摟著人睡覺的建奴牛錄額刀砍死在炕上,其他的明軍士兵也衝進其他的房間,把那些睡在火炕上的建奴士兵砍得首分家。

Advertisement

「殺啊!」吶喊聲中,無數興高采烈的明軍士兵打著火把,看中那戶倒霉蛋就一腳踹開房門,三五群衝進房間,房間里很快就響起了男人的慘聲和人的尖聲,還有陶瓷瓦罐的破碎聲、翻箱倒櫃的木材破裂聲和明軍士兵的笑聲。在出兵之前,張大爺就已經向跟隨自己出征的明軍將士說過,襲瀋搶到了的金銀財,七歸士兵自己所有,至於士兵建奴婦——張大爺忘記了明令止,所以明軍士兵也就沒有誰會去遵守了。刻意放縱之下,明軍士兵自然是象打了一樣興,挨家挨戶的搶劫財,屠殺建奴百姓,搶奪建奴人,明軍士兵的狂笑聲和建奴百姓的慘聲混為一,響徹夜空。

馬市關閉后的長山鎮實在太小了,居民百姓和駐軍加在一起都還沒有明軍士兵的數量多,所以明軍士兵才用一個多時辰就完全結束了戰鬥,鎮中建奴百姓男子全部被殺,偶有幾個網之魚也被埋伏在長山鎮東南側的黑雲龍軍截殺,幾百個建奴人被明軍將士夠以後,也全部被刀砍死,到得天明時分,整個長山鎮中除了明軍將士之外,就已經再沒有一個活人。對了,還有六十多名建奴抓來準備販賣給蒙部落為奴的漢人子也得以倖免,留在鎮里給明軍士兵燒水做飯。除此之外,明軍將士或多或的都在鎮里搶到了一些金銀財,又繳獲不馬匹牛羊,皆大歡喜。

拿下了長山鎮,明軍騎兵通往瀋的道路已經是一馬平川,但是七十多里的路程上全是平原,沒有任何蔽之,三千多名明軍士兵就這麼趕往瀋城,路上肯定會引起建奴斥候和百姓警覺,瀋城裡究竟有多駐軍,明軍士兵都一無所知。所以明軍將領都認為先派探馬城,打聽清楚瀋城裡的況再決定如何手,順便讓疲憊不堪的明軍將士休息兩天。張大爺則堅定否決這一點,「不行,兵貴神速,現在我們已經深了建奴後方,四面環敵,稍有遲疑就可能導致全軍覆沒。軍隊休息一個白天,傍晚就出發去瀋,明天傍晚瀋關閉城門之前,一定要趕到瀋城下。」

「可是我們就這麼大張旗鼓的去瀋,建奴要是發現,把城門一關,我們可怎麼攻城啊?」滿桂擔心的問道。張大爺一笑,答道:「滿大哥,你忘了建奴的鐵桿盟友科爾沁奧了?在出發的時候,我特意你們帶上蒙古服,就是為了這一刻準備的。我們全部換上蒙古男子的服和建奴士兵的服,裝被蒙古林丹汗打敗的軍隊撤回瀋,建奴百姓和斥候就算髮現,也不會太過提防了。」

「那好吧,也只能這麼賭一賭了。」滿桂搔著腦袋答應。張大爺又來吳六奇和吳三桂,讓他們挑選良的五十名蒙古勇士,改扮蒙古牧人,驅趕著長山鎮繳獲的牛羊馬匹,裝扮販賣牛羊馬匹的蒙古牧人先行出發,充當先鋒開路探哨,必要時也能混進瀋城中,在城裡打開城門。同時張大爺又下令把長山鎮里解救的幾十名漢人子也帶上,混雜在主力隊伍中讓建奴百姓掉以輕心。

計議一定,又抓時間讓士兵和戰馬休息了一個白天,傍晚時分,張大爺一行放棄長山鎮,連夜出發趕往瀋。而松遼平原上現在的況卻讓明軍將士大吃一驚,二十幾里路走下來,道路兩旁完全沒有一點人煙,經過的幾個村莊也全都是一片被冰雪覆蓋的殘垣斷壁,看不到半個人影,給張大爺們充當嚮導的那幾個遼東漢人都是從這個平原上逃到遼西的,告訴張大爺等人原因說道:「就在去年,努兒哈赤老建奴為了度過糧荒,下令建奴軍隊收繳漢人百姓存糧,凡是拿不出五斗糧食的漢人百姓,男人一律屠殺,人全部抓去賣給蒙古部落換取牛羊,就算拿得出五斗糧食的漢人,也一律抓去給建奴士兵當奴隸,這些廢棄的村莊,應該就是建奴屠殺漢人以後留下來的。」

聽完漢人嚮導介紹的況,張大爺久久不語,半晌才咬牙切齒的說道:「他娘的,等老子打進了瀋城,老子就要讓城裡的建奴知道,漢人的復仇有多麼可怕!」

有大興安嶺山脈阻隔來自北方的寒風,松遼平原上的風雪明顯要比草原上小上許多,被凍得堅如鐵的地面也極有利於騎兵行軍,一晚上的急行軍后,到了第二天天將明的時候,張大爺率領的主力就在河河畔追上了吳六奇和吳三桂的隊伍。見面之後,張大爺詢問哨探況,吳六奇則笑瞇瞇的答道:「張大人放心,建奴可能是兵力不足,哨探瀋周邊況的建奴斥候很,我們走了一天一夜,只遇到兩個哨隊的建奴斥候,還都被我們用下了毒的牛羊乾和弓箭給幹掉了,一個都沒跑掉。」

「很好。」張大爺點頭,又說道:「六奇兄弟,河距離瀋城已經只有不到三十里路了,襲瀋能不能得手,也就看這三十來里路了。我知道你們這支隊伍已經一天兩夜沒有好好休息,可是你們趕著牛羊走得慢,所以還得辛苦你們馬上,繼續走在前面開路,我們的主力在這裡就地休息兩個時辰,然後再按正常行軍速度去追你們。」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