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盡滅玄門三教之威,盡管仙朝初建,治下不過三州之地,派往各方的鬥部新軍,卻在各地旁門左道宗派主帶路下,以所向披靡之勢,橫掃地方上一切世家豪強的私人武裝。
往東攻略方向,由北鬥之主呂布以及麾下鬥部道將負責,外有悉地形的黑山軍,有青丘狐族,泰山郡人王匡帶路,裡應外合之下,青州旦夕之間落到仙朝手裡。
隨後,這支大軍就以滾雪球之勢,迅速拿下豫州、兗州,徐州牧陶謙是個誠人君子,也算是一位大漢忠臣,明確了解仙朝的基和治政理念後,沒有任何遲疑地主易幟。
此舉,正好應了道將於毒先前所言,結寨自保,以待盛世。此前,陶謙眼看朝廷威嚴盡失,地方割據自保,也是迫不得已。
現如今,仙朝初建,就以強勢打仙道,甚至統合旁門左道進來,確立起超然的地位,像陶謙這樣沐浴在兩漢四百年帝國榮中的舊臣,自然會在王師駕臨之際,做出最合適的決定。
北方諸州由玄德公劉備負責,他的同門師兄公孫瓚,在知道仙朝實力底氣後,又派遣使者觀看過關中平原,水火二部聯手調理氣候、修繕灌溉系的果,竟然令荒蕪地不之地,再度變前朝大秦帝國賴以起家的八百裡秦川,果斷地選擇為仙朝奔走。
公孫家長房主脈的些許不甘,頃刻間就被道兵服下去,本翻不出什麼浪花。
拿下幽州全境後,仙朝直面東夷九部、高茍麗的熊人部落、烏桓的野豬人,以及扶餘的鹿頭人。礙於時節已是深秋,小冰河氣候令北方的冬天,來地比往年更早一些。
鬥部道兵駐守邊境諸堅城,還沒怎麼手,就看著周圍的蠻夷,被連天風雪凍殺,殘餘民不得不南下,結果在擁有道法的新軍手裡,地筋斷骨折,有理都沒地方說去。
無可奈何之下,人們只能主投降,請求遷,以此換取休養生息的機會。可惜,葉知秋深知這些三分人未定,七分深固的蠻夷,本沒有教化的必要,早就下令盡數殲滅。
因此玄德公劉備所部自然不會網開一面,殺地邊境線上流漂櫓,各族蠻夷還是沒有死心,卻也不提遷依附,甘願自貶為牧奴,為仙朝放牧牲畜,願意輸出豪勇善鬥的戰士,循例繳納“稅”。
公孫瓚有點心了,不過劉備將仙朝執政的諭令詳細分說,立即止住師兄的蠢:“好的蠻夷,就是死去的蠻夷!餘者,皆不足慮!”
得知公孫將軍都翻臉不認人了,各部人才徹底寒了心,放棄南下越冬的打算,在祖靈的提醒下,繞過幽州樂浪郡,借道三韓,狠狠地牆了當地的狗頭人一把,渡海往祖靈風傳的東海四島而去。
可惜,等待它們的並非溫馴可欺的土著,而是大妖神相柳建立的出雲國,以及無數轉投此的萬妖殿妖王、妖將。
話說回來,天外天所化的東海四島,土著神系遲遲不能建立起來,都是被來自中原九州的妖族打的緣故。
被蔑稱為國津神的地靈、圖騰、祖神,哪裡敵得過經百戰的妖族銳,更別說類似九頭蛇相柳,建立屬於自己的城邦,擁有自己的王國,將上古妖族天庭架構,幾乎照搬過來。
東海四島的妖族,如今正在頻地互相走,準備勾連地脈,在彈不安的冥土,初步形一方超級福地,待積蓄足夠後,晉升為天神國,突破界限阻隔,升到地上化作妖族的聖山。
接下來是南方、西南的攻略,鬥戰勝真君親自帶兵,荊州牧劉表不識時務,妄想抵抗王師的兵鋒,結果荊州軍不戰自潰。
劉表被人當了槍使,不僅被免除漢室宗親的份,連宗廟祭的資格都沒有,頓時後悔不迭,可惜錯過最好的時機,說什麼也沒用了。
荊州旦夕而下,群山之間的益州,就了下一個目標。益州牧劉焉立即下令燒掉棧道,選擇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
沒想,腹心之地的南蠻,早就有五毒道脈源流百眼神君的信徒。山野之間縱橫往來的猿猴,被擅劍的妖族劍猿白猿公收服,山野怪也荊州武陵郡梅山七友號令,一起發作與他為難,可以說是遍地烽火,時局竟然有傾覆之危。
與此同時,鬥戰勝真君麾下的鬥部道兵,沒有修複川蜀棧道,而是直接氣排風,一夜之間翻越千山萬嶺,有如天兵降臨,抵達益州治所雒縣,也是益州牧劉焉的老巢。
可憐益州軍銳被他派往各地,平定南蠻叛,或是驅逐或是鎮作祟的山水怪,據地裡十分空虛,頓時被鬥部道兵所趁。
至此,中原九州過半收複,僅餘西北部的涼州、西域,南方的揚州、州,還有諸侯軍閥割據一方,旁門左道中的不服者,也歸附聚攏在他們邊,試圖負隅頑抗到底。
歸結底,仙朝一統天下,勢必重建龍氣法,屬於煉氣士的好日子就到頭了,所謂偉力歸於自,道法顯聖的時代洪流,自然會徐徐消退。
再則,玄門三教共立的封神榜,此時就落在仙朝之主的手裡。榜上有名的人傑,只要未曾亡故去,都被葉知秋以法力抹除,換不服王化的旁門左道之士。
這一切,教天崇尚逍遙自在,不約束的煉氣士如何忍得,自然會私下串聯,聯合地方上的世家豪強,組建反仙朝政聯盟,就如同當初各方默契合力,組反玄門三教的聯盟一樣。
可惜,這一次沒有聖人撐腰,也沒有地仙之祖鎮元子出頭牽線搭橋,憑幾個旁門真仙、左道真人,還真的不是仙朝的對手。
僅僅是通劍,嶺南梅嶺白猿公聶鋒,一劍破萬法的境界,四下阻擊刺殺,就令幾個資曆深厚的首領不死即傷,倉促組建的聯盟,出於分崩離析的境地。
翌年初春,揚州、州盡數收複,涼州軍閥盡管後有巫師、豪傑支持,在底蘊深厚的仙朝面前,依舊被碾地徹底碎。
握手言和,兵消停。九州一統,天下太平。神州大地,億萬百姓,備鼓舞,無不歡欣。
曆史的車,由此滾滾向前而去,究竟往什麼方向而去,沒有人知道,除了有竹的仙朝執政,葉知秋!
玄德公無意於皇位,小皇帝的地位穩如泰山,其餘漢室宗親,都在仙朝統一九州的過程中,站在對立的陣營裡,妄圖螳臂擋車,誰知時代早就變了,決定戰鬥勝負的不是兵多將廣,而是何方有更強的道法實力,因此他們都接連出局,沒有繼承大統的機會。
再則,葉知秋也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他在六部以下,建立八院九司,除了安置主投誠的旁門左道煉氣士,最主要的還是完善仙朝制。
至於玄門道封神榜,葉知秋擔心會因此還有反複,就親手將其打碎,並以此為基另立一榜“無字碑”,上面沒有一個名字,榜者也不拘於星辰照命之士,而是為國為民犧牲,於人道有功的所有人。
此為天地人三柱之一,人柱的三小柱。建立之後,不僅兩漢四百年曆代英傑,就連前朝大秦帝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戰魂,往上直追大商、大夏,甚至上古時期的人族英靈,都有了安之,到人道龍氣的認可,祭祀和香火,英靈不滅,永世長存。
接著,葉知秋就以仙朝的名義,替天行道,主持封神大典。原本玄門三教預定的人選,南臥龍,盡管道骨不凡,天資更是卓越,卻誤了天時,沒有徹底長起來,就泯然於眾人矣。
PS:封神名單非常繁瑣,詳請看作品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