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臺下的儒生如何憤怒,站在臺上的華元,卻一點也不為所。
法家之人,天生一副鐵石心腸。
為了自己的理念和抱負,別說是儒家了。
親兄弟,老爹老媽,都是可以犧牲的!
甚至,很多時候是不惜將自己也送上祭壇,作為祭品,只為迎來他們所期的時代與世界。
孟子說: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其實,這句話用在法家上是最合適的。
法家的道和理,數百年來一直在變化。
過歷史記載,就能清晰看到法家先賢們的變化。
李悝之時,吳起之時,商君之時,申不害之時,韓非子之時。
法家的主張和思想理論,一直在進步,一直在改變。
如今,自然也是一樣。
華元收回自己向晁錯的眼神,整理了一下冠,然後鄭重的接著道:「商君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是故,伏羲、神農,教而不誅,黃帝、堯舜,誅而不怒!三代以來,皆因時而制禮,因事而製法!是所謂:治世不一道,則國不必法古!」
這一段話已然寒芒閃現,金鐵擊鳴,殺氣騰騰而且讓人膽寒了。
同時,法家公開再次當眾引述和引用商君之語,更是一個標誌的事件——在今天以前,因秦之故,法家收斂羽翼,深藏主張。
小心翼翼的試探著世界和社會的反應。
害怕引發人民的疑慮和恐慌。
但,今天,他們再也不藏著掖著了。
直接重新公開打起了商君的旗號!
而且一出場,就是商君當年變法的繳文!
直接對著儒家,尤其是儒家部的頑固派吹響了進攻的號角!
此時此刻,儒家和其他學派,終於回憶起了那個曾經被法家籠罩的恐怖天空。
法家的先賢們,從李悝開始,一點一滴的,乾淨徹底的在中國大地上,將儒家所推崇和崇尚的宗周禮法制度,敲得碎,碾碎末。
高高在上的卿大夫貴族,跌落塵埃。
平民政治和軍功貴族興起。
但,這卻顯然還不夠!
華元握了拳頭,大聲的說出了他和他的老師、前輩們深埋心底已久的話:「今日之中國,已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乃自平王東遷后,天下所面臨的最大變化!」
「有鄉人曰: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
「其又曰:法古無過,循禮無邪!」
這些話,雖然沒有明白清楚的指出來攻仵的對象,但打擊和攻擊的人是誰,卻已經是昭然若揭!
儒家各派,除了荀子學派外,都是脹紅了臉。
因為,大家發現,這華元所說的那個所謂的鄉人,似曾相識……
稍微想一想,大家就知道此人是誰了。
杜摯,那個被商君踩著上位的秦國守舊大臣。
更糟糕的是,史書上記載的很詳細,當杜摯說出了這番話,就被商君一擊斃命,還被孝公用『吾聞窮巷多怪,曲學多辯。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樂,賢者喪焉。拘世以議,寡人不之疑矣!』辱。
儒家諸位巨頭,都覺臉上火辣辣的。
疼的。
好在,華元也只是點到為止。
他也並非是要攻擊儒家——事實上,在法家眼裡,儒家沒有什麼好攻擊的,他們也沒有那個閑工夫去攻擊儒家。
有這個時間,不如拿來好好思考一下今時今日的法家,應該何去何從!
所以,華元話鋒一轉:「而吾等以為,此大繆也!」
「當今之世,如兩虎並在一林,林中有麋鹿、野豬之屬,一虎強勢而獵,一虎臥榻以待,結果必然是強勢而獵者生,臥榻以待者死!」
「漢匈,豈非兩虎哉?」
「西域、毒、大夏,如麋鹿、野豬也!」
「吾聞匈奴單于遭馬邑、高闕之敗,與國中大臣貴族計議曰:今漢強,一漢當五胡,吾等不能敵,不若西進,以取毒、大夏之膏,以養我之弓馬!於是提兵西進,滅烏孫,降康居等,合西域三十六國,大夏之境,捕的人口牲畜財貨以百萬萬計!」
說到這裡,華元環顧全場,問道:「若吾輩依舊循於古制,臥榻以待,一旦匈奴服大夏,收毒之土,廣人口疆域,帶甲以千萬,吾等何為?」
「被發左袵乎?」
這個問題,立刻就引發了整個列侯公卿和許多心中有同樣擔憂的人的疑慮。
匈奴一旦西進,征服了大夏、康居、毒,疆土廣以十萬里,人口以萬萬計,控弦百萬,那還怎麼打?
到那個時候,中國就真的有危險了!
可沒有人願意被匈奴翻盤,更不會有人想被發左袵,逃到山里去做野人!
就連劉徹也微微容。
他最害怕的,就是匈奴控制了印度。
那就真的問題大了!
想想看,當匈奴人囂著:即使死最後一個毒人,匈奴也絕不屈服的時候,這個場面會多麼尷尬!
而這確實是可能發生的未來。
歷史上,僅僅是一部分的匈奴人西遷,就打穿了整個世界,讓歐陸蠻子在上帝之鞭的馬蹄下瑟瑟發抖。
羅馬帝國因此崩潰!
而如今,若是匈奴主力西征,天知道,這些傢伙能創造出怎樣的奇跡?
區區印度,被其征服和控制,完全是可以想象的!
而這華元的說法之中,也有著讓劉徹心和激的一些容。
那個兩虎在林的比喻,豈非就是叢林法則的中國版表述?
更重要的是,這個表述,意味著,一個頭怪正在破殼而出。
這頭怪的名字,做帝國主義!
想著帝國主義,劉徹就笑了起來。
在沒有穿越前,劉徹最不爽的事,就是帝國主義,欺凌中國的那段灰暗歷史。
而他最爽的事,就是看到霓虹和猴子們,舉著『打倒中帝國主義』的牌子抗議時的場面。
帝國主義這東西是別人時,當然是可恨的。
但倘若自己就是帝國主義,那當然是極好的。
而且,劉徹知道,華元即將說出今時今日,法家部對世界變化和政治變遷的看法以及法家對此調整的容。
這讓他非常興趣,於是豎起耳朵,靜靜的等著華元的進一步闡述。
……………………………………
等下應該還有--
盜帥楚留香的隔代弟子杜長天無意間觸動了中華瑰寶「傳國玉璽」的神秘力量,致使穿越到了大唐王朝,來到了貞觀年間,且成為了名相杜如晦的兒子。在這史上最繁華的時代,杜長天憑藉後世知識創辦新式馬球、舉辦運動會,發明了一些古怪稀奇的東西。他寫一手好字,被人尊為書法大師,一字千金;背了幾首情詩,被人贊稱風流才子。作為穿越大軍的一員,集王侯將相於一身,以獨特的方式鑄就了一座輝煌的大唐王朝。
明末亂世,世人皆瘋。一個郡王,如何生存?別無他法,唯有比別人更瘋!我是瘋王我怕誰!不服?來。本王發個瘋,弄死你!
“我這一輩子想過的是一紙一筆,不驚不擾;一茶一酒,不慮不思這樣的閒淡日子!” “可命運之手卻讓我一步一步的從百花鎮那地方走了出來,走入了大辰的京都,走到了這廟堂之上,那麼我總得給這個國家和這個國家的人民做點什麼。” “我所希望的是能夠在有生之年為這個國家和這個民族凝聚一道魂!” “當然,首先要做的是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 扶貧幹部許小閒帶著四顆土豆一粒玉米穿越到了風雨飄搖的大辰王朝,數年之後再觀天下,唯大辰風景獨好。
秦瑱穿越三國,成了一個寒門士子。 為了改變命運,四處求學,最終投入曹操麾下。 憑著超越時代的見識,屢次建功。 本想輔佐曹操成就霸業,沒想到卻因功勞太大,引起曹操忌憚。 正逢宛城之戰,眼見老曹要一炮害三賢,秦瑱再次勸誡,卻惹得曹操怒斥。 於是秦瑱果斷掛印而去,你老曹不是多疑嗎?那這軍師不當也罷! 至此,秦瑱轉入劉備麾下,以一人之力,提前改變天下大局。 奪淮南、戰呂布、敗孫策、取荊州,短短數年之間,輔佐老劉成就霸業。 多年之後,曹操遲暮,病榻之前,謂眾人云: 「孤一生行事,但無悔過,唯秦子瑄離去,孤之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