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兩百四十七節 佈置 【第三更】

《我要做皇帝》第一千兩百四十七節 佈置 【第三更】

元德六年夏五月,甘泉宮,劉徹泡在溫暖舒適的溫泉里,幾乎飄飄仙。

石渠閣之會,已經結束將近十天。

在過去十天的時間中,石渠閣之會的影響,在整個關中發酵。

據石渠閣會議神,劉徹指示府、大農和史大夫,開始制定了三老五更的劃分制度。

當然了,劉徹也不傻。

他命令有關部門,對以前已經授予三老榮譽的人,既往不咎,不要去

只從今年開始,對三老和五更進行細分。

換言之,就是承認既往的政策,只對今後出現的三老五更進行劃分。

這無疑是一個很聰明的決定,減了許多的問題,更讓儒家得以完背鍋。

每每想到此事,劉徹都非常得意。

至於那石渠閣的最後一個議題,自然必然是一個無足輕重的議題。

這也是制度設計的妙

正想著這些事,忽然,汲黯快步走到劉徹邊,報告道:「陛下,代國急報:有秦朝民,不遠萬里,來歸中國,請陛下明示……」

劉徹聞言,一開始還沒弄明白。

直到汲黯將一份代國報告的奏疏,呈遞給他,看完了之後,劉徹才算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這是西漢版的土爾扈特部歸義事件啊……」劉徹立刻就站起來,披上浴巾,下達第一個命令:「立刻傳朕命令:以大鴻臚公孫昆邪為朕特使,持節以歸義之手足!」

「命大鴻臚帶朕一句話去給諸歸義之義民:豈曰無,與子同袍!」

「諾!」汲黯立刻領命,然後他邊的一個尚書郎即刻就恭一拜,領命前去長安城頒布命令。

劉徹則披著浴巾,走上岸,將那個代國的奏疏拿到手裡,問著汲黯:「秦朝民,既萬里來歸,繡衛及大鴻臚的細作,何以毫不報?」

Advertisement

這是一個很大疑點。

今時今日,漢室對匈奴部的滲,雖然不敢說是無孔不,但這樣的大事,怎麼可能事先聽不到風聲?

汲黯答道:「繡衛與大鴻臚,皆在檢討此事,繡衛左都尉尹齊已經在調查了……」

劉徹聞言點點頭,這個事上面,繡衛的報系統,確實有問題。

但,更大的問題,卻是……

「且渠且雕難……想不到,你居然膽敢背朕……」劉徹鼻孔里哼了兩聲。

衛的細作和報網沒有得到有關這事報,還有可原。

畢竟,高闕之戰後,草原的形勢發生了劇烈變化。

其實不止此事漢室沒有得到及時的報,其他事上面,報的回饋速度也慢了許多。

畢竟,草原形勢的變化,讓許多被收買的匈奴貴族,難以與漢室的報人員接頭,而且,在高闕城下,還有大批大批的本來潛伏在匈奴的漢室報人員和親漢部族,直接倒戈投降。

這些都削弱了繡衛和大鴻臚的報偵測能力。

但且渠且雕難,絕對不在此列。

但這貨,卻沒有報告半分有關此事的報……

高闕之戰後,他甚至沒有再報告任何有價值的報了。

這個傢伙想幹嘛?

劉徹不想去管!

但他既然想背叛,那就要付出代價!

不過,他現在暫時還有用,留著他比毀了他,對漢室更好!

所以,劉徹也就是在心裏面將這個事記下來。

有史以來,還沒有任何一個登上劉氏天子小本本上的人,能夠逃報復!

「說一下,這前朝義民是如何衝破萬里險阻,功歸來的吧?」劉徹拿著奏疏問道。

Advertisement

這也是一個很不可思議的地方。

按照代國奏疏的報告,這支秦朝民是從幕北地區出發,穿越瀚海,躲過和衝破了無數個匈奴人的追尾和堵截,回歸長城的。

出發時,他們有人口將近五千。

其中三千人是年人。

而回歸長城后,總數只有兩千餘不到三千。

確實是損失慘重!

但作為皇帝,劉徹都留了一個心眼。

因為他知道,從幕北出發,穿越浩瀚的瀚海,到長城腳下,總距離可能超過了七千里,甚至更遠。

這麼長的長途跋涉,哪怕只是正常遷徙,也是一場艱難遠征。

更何況,對方是頂著匈奴人的圍追堵截,在萬里草原上,一路向南,抵達的長城的。

這幾乎是奇跡般的偉業!

而劉徹素來對奇跡很懷疑。

他有些擔心,這是不是匈奴人玩的花樣。

好在汲黯及時解答了他的疑:「回稟陛下,據說這些秦朝民,在遷徙路上,曾經得到了小月氏以及羌人的幫助,還有百餘位小月氏的騎兵,一路為他們做嚮導,引導他們回歸長城……」

這就合理了。

這個世界上,若是什麼人比漢朝還恨匈奴。

那麼,除了小月氏與羌人外,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人。

小月氏,就是當年月氏西遷后,殘留在河西走廊上不肯屈服匈奴的月氏民。

以劉徹所知,匈奴人就像貓抓老鼠一樣,留著這些自己的死敵,讓他們來磨礪自己的年輕人的爪牙。

數十年來,小月氏的民,只能躲藏在河西的崇山之中,茍且度日。

而在歷史上,匈奴人為了他們的這個傲慢自大的決定,最終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當衛青霍去病出塞,小月氏人就像找到了主心骨一樣,紛紛歸附,甘為漢室走狗。

Advertisement

特別是在霍去病軍隊里,超過兩的胡騎,是小月氏人。

這些人悉塞外地理,尤其是河西的地理地貌。

他們引導著霍去病一路摧枯拉朽般的進軍,最終封狼居胥山,達了一個漢室將軍的最高就。

至於那羌人,在東漢是東漢政府的煩惱。

但在如今,他們是匈奴人最大的煩惱。

羌人,顧名思義,就是放羊的部族。

他們是多種民族混合的群,其中就包括了東胡、月氏甚至是匈奴自己逃難的牧奴。

他們世代在河西走廊的群山之中牧羊維生。

而匈奴人,則覺得這些羌人是他們的牧場和牲畜的小,世代都予以嚴厲打擊。

發現了就要撲殺。

因而羌人也就與匈奴不共戴天。

在過去數十年中,羌人部族一直保護和庇護著小月氏的部族。

甚至有時候,羌人會與小月氏一樣,忽然從群山中衝出來,襲擊那些沒有保護的匈奴部族,搶奪牲畜、婦

匈奴與羌人、月氏,一直就是死敵。

而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是以,羌人和小月氏會幫助秦朝民回歸,這不是問題。

但,本著小心謹慎的態度,劉徹還決定去底。

他拍拍手掌,來一個宦,囑咐他道:「你立刻出宮,喬裝打扮,去參合給朕看看,這些秦朝民,是否是真秦朝民?」

若是真的,那就太好了!

這不僅僅可以讓劉徹的諸夏保護者的份進一步坐實——看看,連萬里之遠的前朝民,都因為朕而歸來,朕不是諸夏與中國的保護者,誰是?

更會為劉徹在位期間的一個重要政績。

甚至傳頌千古!

靠著此事,劉徹可以好好刷一波聲了!

但,就怕這事是假的。

而漢室卻到宣揚,最終被人揭破這皇帝的新,到時候可就太尷尬了!

而這樣的事,是有前例的。

劉徹的祖父,太宗孝文皇帝晚年就在新恆平之事晚節不保,一世英名留下了偌大的污點。

儘管劉徹的老爹和劉徹這些年一直在給他,給他洗白。

但事實就是事實,洗白?是洗不白的!

只能避而不談這個事,淡化它的影響。

但在民間,有關這事的八卦傳聞,都快可以編一本厚厚的書了!

劉徹可不希自己也變一個這樣的悲劇!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