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節 英雄豪傑(2)

《我要做皇帝》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節 英雄豪傑(2)

而在燕國地區,況與趙地,稍微有些不一樣。

假如說趙國人民是慷慨激昂的浪漫之士。

那燕國的百姓和貴族,則是張揚而兇狠的代名詞!

正如後來司馬遷給他們做的評價——民鵰悍慮。

注意是鵰悍!

意思是說,燕人的格,猶如猛禽,兇悍、敏捷、咄咄人。

燕國大兵,雖然在歷史上,諸夏戰,不是很給力。

也就是樂毅之時,牛了一把,差點滅亡了齊國。

但對外,卻是將他們的這個格發揮的淋漓盡致!

以一隅之地,幽燕之土,燕國兵曾經北卻諸胡,打得東胡人只能到饒樂水,向北拓土一千里,營造起造襄長城,然後又掉過頭來,暴打萁子朝鮮,向東拓土三千里!

而燕國,在其亡國之際,是六國中反抗最激烈的,即使楚人自豪的聲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但楚人到底也沒有做到,敢於去刺殺秦王的事

此刻,燕薊大地上,當年太子丹與高漸離送別荊軻的詩歌,再次響徹!

「風蕭蕭兮易水寒,丈夫去兮不復返!」燕國的豪俠們,唱著這首前輩的詩歌,收斂起自己的武和裝備,昂首闊步,跟上同鄉的腳步,向著薊城而去。

短短數日,燕國這個人口不過百萬的諸侯國,就在薊城聚集了四萬人馬。

其中一大半是本來沒有接到徵召命令的遊俠、豪傑以及地主豪強。

對燕國人民來說,他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已經數百年,將近千年。

他們曾經與犬戎戰鬥,與東夷戰鬥,與東胡戰鬥和朝鮮戰鬥,也與匈奴戰鬥,更與東方六國打了數百年。

流淌在他們里的好鬥基因,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們。

由於歷史的緣故,燕國人民的格里,永遠存在著一些悲彩。

Advertisement

是以,燕人都以戰死為榮。

在燕國文化里,上陣殺敵,戰死最榮,臨陣逃跑的人,會被人唾棄和責罵一輩子。

自戰國以降,燕軍和燕將,就有投降和逃跑者,燕軍常常在不利的環境中,頑強作戰。

但,他們的上層,卻不是很給力。

自昭王以後盡出廢

此時的薊城王宮裡,現任燕王劉定國,就跟一個被嚇壞了的婦孺一樣,哭哭啼啼,畏畏的躲在自己的寢宮裡,摟著兩個妃子,日夜流淚。

「完蛋了……完蛋了……」劉定國將腦袋深深埋在自己妃子的脯里,就跟一個驚的老鼠一樣:「匈奴人來勢洶洶,若攻破了漁,寡人休矣!」

他與自己的商量著:「若匈奴人攻破漁,你們就立刻為寡人準備車馬,帶兵護送寡人,前往邯鄲……」

就連他的宦們聽到這樣的話,都面面相覷,有些不敢相信。

有人說道:「大王,您負陛下之重託,守土之重則,不可輕言棄國啊……」

但劉定國卻是拿眼一撇,道:「寡人可不想留在這裡,為匈奴所擄……一旦寡人不幸,恐怕天下都要震……」

「你們這些閹豎,休要多言!快快為寡人準備車馬及撤退路線……」

這些宦沒有辦法,只能點頭答應。

但,等出了宮門,他們卻都嘆道:「敬王(劉澤)、康王(劉敬)兩代先王德,盡毀於豎子之手啊!」

想當年,燕敬王劉澤,來到這燕薊大地為王,第一件事,就是下令整修邊牆,訓練士卒,隨時準備抵抗侵的匈奴軍隊。

康王之時,雖然康王喜歡文士,但其骨子裡也是一個君子。

但哪想,如今的這位大王,本就是個蛋啊!

而不僅僅一個劉定國想跑,燕國的許多貴族和大臣,都被十萬匈奴騎兵境的消息嚇傻了。

Advertisement

許多人慌不擇路的乘著馬車,逃出薊城,甚至還有燕國的都尉、校尉和列侯,棄而逃。

這個時候,匈奴人還沒有發起任何一次攻擊——他們甚至還沒有出現在漁外圍的草原上。

這讓從四面八方,趕到燕薊的民兵和豪傑們,看到這種況非常失心深的悲再次泛濫。

燕人已經不是第一次被上層背叛了。

當年,樂毅伐齊,形勢一片大好。

但偏偏國家的上層,將征齊燕軍出賣了,可笑的惠王用一個小人換掉了樂毅,結果就是強盛無比的燕軍慘敗在田單的火牛陣中,齊人創造了奇跡,而無數燕國英雄,喋齊境!

又如當年,秦國大兵境,燕國士兵和軍們,紛紛發誓,誓與國家同生死。

但是……

在易水河畔,原本慷慨激昂,發誓與軍隊共存亡的燕王喜和太子丹,卻在戰事不利時,帶兵逃跑,導致大崩盤,無數英雄喋於易水之畔!

「這些蠹蟲……」無數人痛罵著那些逃跑的小人,同時無比擔心薊城的燕王逃跑。

雖然他們不知道墨菲定律,但他們知道,壞事不會單獨出現。

而燕國王宮,也果然有燕王想跑的消息傳出來。

這讓燕國豪傑們,心裡難無比,卻又無可奈何。

他們的滿腔熱,總是這樣被高層的食者所出賣。

他們所珍視的,卻被那些大人,棄之如敝履!

一時間整個薊城人心惶惶,士氣低落。

不過好在,現在的燕國人民,不僅僅只有一個燕王可以依靠。

元德六年五月已亥(十六)。

安東都護府都督薄世率領的護濊軍先頭部隊,三千人從泉州登陸。

薄世一登陸,就聽到了有關薊城的消息。

他聞訊后,立刻就罵道:「豎子!想學合候?你有幾個腦袋夠掉的?」

Advertisement

當年,高祖命其堂兄劉仲為代王,本意是想著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嘛。

結果,劉仲這個廢在匈奴兵侵時,還沒有打到代國,自己就帶著妃嬪子,以風馳電摯的速度逃到了雒,匈奴騎兵竟追之不及,只能而興嘆,逃跑大王的名頭,從此就掛在劉仲腦袋上。

不過,劉仲因為是高祖的堂兄,所以,事後並沒有按律理,而只是廢為合候。

但,你劉定國是誰啊?

真以為當今天子的刀不夠快?

齊魯四王的就在哪裡擺著呢!

但薄世也不敢怠慢此事,萬一燕薊真要出了子,他也擔當不起!

於是,薄世當即率領自己的親衛隊三百騎,從泉州馬不停蹄,直奔薊城,城后直王宮,面見劉定國,直接道:「大王負王命,有守土之則,國之重,請大王上城牆,與燕國士民共存亡!」

說著,也就不管劉定國怎麼想,直接命人架起這個慫貨,就要往城牆上走。

劉定國卻是被嚇傻了,眼淚鼻涕一起流下來,哭著道:「都督饒命啊!那匈奴兵又兇且狠,萬一打破漁,寡人將死無葬生之地啊……」

薄世聽了,卻是氣不打一來,罵道:「康王一世英名,怎麼出了大王這樣的子嗣?今大王為燕國之主,有守土之則,備虜之任,縱不能上思陛下之聖德,也該為國家社稷考慮!」

說著,薄世就拔出刀子,架在這個慫蛋的脖子上,威脅道:「大王倘若不能與國家社稷共存亡,那麼下就只好讓大王暴卒,從大王兄弟中選一個可堪一用的來為燕王了!」

劉定國被無奈,只好著鼻子,點頭道:「既然都督這樣說了,那寡人就只好從都督之議,與國家共存亡!」

就這樣,劉定國被薄世架著,走到薊城的城樓上,將自己的王旗打起來。

燕國的軍隊和豪俠們,看到自己的大王的王旗,出現在城頭,又看到了大王本人,親自拿著武,戰在城頭上,紛紛不已。

「哎呀,果然是敬王子孫,康王的兒子啊……」許多人看到這個景,想起了已故的兩位先王。

燕敬王,以剛猛著稱,當年,這位大王就國后,曾經親自帶兵,勘察了漁和右北平一帶的防,更修復了造襄長城燕國段的防

康王在位時,恤百姓,輕徭薄賦,也給燕國人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當今燕王,雖然說大家都聽說過他那些不的事跡。

但在這樣的危機關頭,卻敢於出現在城頭,公開打起王旗,這說明,這位大王還是不錯的嘛,小節有虧,大節不失!

事實上,在經過了子之之與惠王政后,燕國人民對於自己的大王的要求,已經從召公和昭王,下降到了只要不跑不背叛,就是一個好大王的地步……

其要求之低,真可謂是中國之最!

而在全城的目都聚集過來后,劉定國被薄世著,拿起一份稿子,對著全軍民說道:「寡人,宗室也!劉氏之支脈,幸蒙陛下不棄,先王垂憐,用為嗣子!寡人誠德薄,上不能奉天子,下不能恤百姓!然寡人知寡人之職也!寡人為燕王,社稷之重,有保宗廟之職!今北虜來襲,士民惶恐,諸臣棄者無數!然寡人對天盟誓: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縱使全燕只余寡人一人,寡人也當勇殺敵,守國家之宗廟,護百姓之桑梓!」

頓時,燕國豪傑們立刻歡聲雷

當年,子之之時,燕趙齊之侮,又有秦韓相迫。

但燕人從未放棄和妥協。

他們在有昏君,外有強敵的況下,自發的與齊趙戰鬥,與韓秦周旋。

甚至頂著趙國的迫,立太子平為王,是為昭王,開啟了燕國歷史上的輝煌一頁!

如今,燕國人民,發現自己好像又來到了昭王時期。

最開始,昭王也不是一個好太子嘛。

但昭王懂事後,卻臣,外卻強敵,任用秦開、樂毅,對齊用兵,幾乎全取齊國,對夷狄用兵,向北拓土一千里,向東拓土三千里!

如今,聖天子在位,燕王也願意與國家共存亡。

那大傢伙還有什麼擔心的?

勇殺敵就行了!

劉定國卻是接著說道:「今寡人年二十,自將,寡人弟年十四,亦為士卒先,皆以國家社稷為重,與君等共進退!」

「大王英明!」燕國軍民立刻又是歡聲雷

對他們來說,有這樣的大王,再也不能要求太多了。

但沒有任何人發現,劉定國在說這些話的時候,雙抖不已,額頭上更是冷汗凜冽。

只能說,膽小鬼就是膽小鬼!

連演戲工作都做不好!

但,薄世也沒有辦法,而且,其實這也是最好的結果了!

所謂燕王,做個泥塑的雕像就可以了。

「請大王記住今日的誓言!」薄世對劉定國道:「臣將遣吏日夜監督,每日必將帶大王,於城頭宣講,乘車軍營市井之中,激勵士卒!」

劉定國聞言,立刻就哭喪著臉,道:「還請都督饒命……」

讓他每天都這樣來,還要去市井和軍營?

殺了他吧!

薄世卻是冷笑著道:「大王若不願意,那臣就只好告訴燕國臣民,大王勞心軍務,積勞疾,不幸暴卒了……」

「啊……」劉定國頓時就嚇得尿子,只好跟小啄米一般忙不迭的點頭:「……寡人一切從都督之命……」

但心中卻是恨死了薄世!

他覺得薄世完全就是沒有將他這個燕王放在眼裡,輒就拿死來威脅他!

真以為他怕嗎?

嗯……

確實是怕……

這位安東都督是薄太后的侄子,天子的親信,說要砍他,還真有可能砍他!

劉定國連匈奴人沒境就嚇得半死,想要逃跑,怎麼敢賭薄世不敢殺王?

薄世卻是看著這個傢伙,氣不打一出來,若有可能,薄世真是想砍了這個混蛋。

好險才強住心裡的怒火,薄世來自己的親兵,吩咐道:「你們給本將看住燕王,每日帶燕王,巡視城頭,軍營、市井,激勵士卒!」

「諾!」

薄世自己則帶著人,來到燕國史衙門,開始給劉定國

現在,燕國的許多貴族和吏都棄跑了。

薄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他們抓回來,然後明正典刑!

逃兵!

這在漢律之中,是必死無疑的罪行!

特別是如今,大戰降臨,任何逃兵和逃,都得死!

他們不死,效仿者就會越來越多!

所以,薄世進燕國史衙門后,立刻就以自己的名義發出命令:燕趙諸郡有司、忠臣義士及地方豪俠:凡遇逃、逃臣,皆勿聽而拿之,倘有頑抗,格殺勿論!左將軍世!

然後他將自己的將軍印加蓋其上,立刻發出!

………………………………………………

推薦朋友的新書《問鼎至高》,作者君是老司機,發車準時,從不晚點!

另外,今天明天,都會發~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